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铸辗复合成形的42CrMo钢环件摩擦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秦芳诚 杜诗文 +1 位作者 李永堂 齐会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76-80,共5页
采用MMW-1A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基于铸辗复合成形的42CrMo钢环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载荷、滑动速度等工况条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对其摩擦磨损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体积磨损量随滑... 采用MMW-1A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基于铸辗复合成形的42CrMo钢环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载荷、滑动速度等工况条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对其摩擦磨损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体积磨损量随滑动距离的延长不断增加,磨损量随载荷、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提高而降低,随载荷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载荷为100N、滑动速度为0.78m/s时,42CrMo钢环件的耐磨性能较好。该钢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在大载荷、高滑动速度下,发生严重塑性变形,降低了42CrMo钢环件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辗复合成形 42CrMo钢环件 摩擦磨损试验 摩擦系数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铸态42CrMo坯料尺寸下环件径轴向辗轧成形组织演变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胡琳琳 郭良刚 +1 位作者 杨合 李永堂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9,共8页
基于铸坯的环件径轴向辗轧成形新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对坯料铸态组织的演变规律与合理控制进行研究。对某环件双向轧制,铸坯的尺寸将决定变形程度和径、轴向的变形量分配,从而对最终环件的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ABAQUS平台,... 基于铸坯的环件径轴向辗轧成形新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对坯料铸态组织的演变规律与合理控制进行研究。对某环件双向轧制,铸坯的尺寸将决定变形程度和径、轴向的变形量分配,从而对最终环件的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ABAQUS平台,建立了42CrMo钢铸坯环件径轴向热辗轧宏微观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一种基于轧比K和径轴向变形量分配比tanα的坯料尺寸设计方法,针对同一环件的轧制过程,设计具有不同K和tanα值的不同尺寸的多个环坯,模拟不同铸态42CrMo坯料尺寸下环件径轴向辗轧过程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K值增大,环件动态再结晶程度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且分布逐渐均匀;随着tanα值增大,环件上下端面区域动态再结晶程度增大,平均晶粒尺寸减小,沿环件轴向平均晶粒尺寸分布逐渐不均匀,而内外表面区域动态再结晶程度减小,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沿环件径向平均晶粒尺寸分布逐渐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件铸辗复合成形 环件径轴向轧制 坯料尺寸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铸造Q235B钢环件热辗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5
3
作者 秦芳诚 齐会萍 +1 位作者 李永堂 亓海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32-12138,共7页
环件铸辗复合成形技术的关键在于使铸态环坯在热辗扩过程中实现宏观几何尺寸成形与微观组织改性的一体化制造。采用热压缩实验建立离心铸造Q235B钢组织演变模型,在DEFORM-3D平台上实现环形铸坯热辗扩过程变形-传热-微观组织演变耦合分析... 环件铸辗复合成形技术的关键在于使铸态环坯在热辗扩过程中实现宏观几何尺寸成形与微观组织改性的一体化制造。采用热压缩实验建立离心铸造Q235B钢组织演变模型,在DEFORM-3D平台上实现环形铸坯热辗扩过程变形-传热-微观组织演变耦合分析,揭示进给速度和初始辗扩温度对其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速度增大,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和平均晶粒尺寸均减小;随着初始辗扩温度升高,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大,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且在1150℃时分布均匀。通过离心铸造环坯工业热辗扩实验发现,环件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环件全厚度区域的外层和内层晶粒细小,平均晶粒直径为30~38μm,近中层的少数晶粒尺寸略大,达到了52~57μm。因此,采用离心铸造Q235B钢环坯直接热辗扩成形环件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实现环件“形”/“性”一体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辗复合成形 环件 Q235B钢 离心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环形零件形/性一体化制造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秦芳诚 齐会萍 +3 位作者 李永堂 刘崇宇 亓海全 康跃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49-9058,共10页
铝合金环形零件作为关键连接、传动、回转和支承部件在重型运载火箭贮箱、风电设备的轴承套圈及齿轮环、压力容器和核反应堆的加强圈等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铝合金环形零件的生产是一个高能耗的热加工过程,现有生产工艺主要... 铝合金环形零件作为关键连接、传动、回转和支承部件在重型运载火箭贮箱、风电设备的轴承套圈及齿轮环、压力容器和核反应堆的加强圈等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铝合金环形零件的生产是一个高能耗的热加工过程,现有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1)厚板轧制-弯卷-对半焊接成形,环件焊接部位缝组织为弱性能区,无法满足在重载、冲击、高低温和强腐蚀等极端恶劣条件下长期稳定服役时的要求;(2)圆铸锭坯-多向锻造制坯-马架扩孔或环件辗扩,工艺流程冗长,辗扩前开坯、锻造和冲孔工序设备资金投入巨大,多次加热导致能源消耗和材料浪费严重,不利于环境友好型生产。深空探测领域铝合金环件存在几何尺度大、形状精度高、结构刚度低和服役环境苛刻等技术挑战,目前已实现Φ3 m~Φ10 m级大型铝合金环件辗扩生产。环件辗扩过程中的传热-变形-组织演变耦合行为使得环坯经历了多场、多因素作用下多道次、连续局部加载与卸载、不均匀变形和微观组织复杂演变历程。为了实现铝合金环件的辗扩成形,一是要使环件自身整体刚性和辗扩过程稳定,即"控稳";二是要使环件直径扩大与截面充填协同进行,同步获得径-轴向尺寸、截面轮廓及几何精度,即"控形";三是要使成形环件达到所要求的内部组织状态和各向性能,即"控性"。铝合金环形零件用环坯的制备是铝合金环件辗扩成形及其形/性一体化调控的基础,采用多向锻造变形技术可以有效细化大规格圆铸锭的粗大组织、破碎网状共晶化合物,实现组织改性,为后续辗扩过程提供优质环坯。通过开发铝合金环件双向辗扩智能建模仿真方法和基于力控的铝合金环件双向辗扩工艺路径智能仿真优化方法,解决了矩形/异形截面环件径-轴向变形区不协调、环件刚度弱及辗扩过程失稳等问题,实现了各轧辊运动的协调匹配和基于目标驱动的自动调控。利用辗扩成形后的形变强化和热处理时效析出强化改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环件强度和消除残余应力,使环件径向、轴向和周向均具有优良的性能。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环形零件短流程铸辗复合成形技术,将砂型铸造或离心铸造获得的环形铸坯加热后直接进行辗扩,在热辗扩过程中同时实现环形铸坯几何尺寸精度要求和组织与性能改善,揭示了基于织构演变的铸坯环件在热辗扩成形中的微观组织和性能控制机制,可为铝合金环件及铝基双金属层状复合环件的短流程形/性一体化制造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基于铝合金环形零件形/性一体化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从铝合金环形零件用环坯的制备技术、铝合金环件辗扩成形技术和铝合金环件辗扩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协同调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简要评述,着重阐述铝合金矩形/异形截面环件形/性一体化控制的技术挑战,提出铝合金环件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以期推动铝合金环件/铝基双金属层状复合环件短流程制造过程中形/性一体化调控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环件 一体化制造 铸辗复合成形 双金属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