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铜银双金属的制备及其SERS性能
2
作者 吴琳 张玲 潘登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纳米多孔双金属不仅具有独特的三维纳米结构,还可提供双金属协同光学特性,成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良好候选材料.以锆铜银非晶合金为前驱体,采用脱合金工艺制备纳米多孔铜银双金属SERS基底.具... 纳米多孔双金属不仅具有独特的三维纳米结构,还可提供双金属协同光学特性,成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良好候选材料.以锆铜银非晶合金为前驱体,采用脱合金工艺制备纳米多孔铜银双金属SERS基底.具有均匀纳米孔隙的基底表现出优异的SERS性能,对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和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的检测限分别达到10^(−16)和10^(−10) mol/L.同时,所制备基底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简单、高效、低成本纳米多孔铜银的制备为高性能SERS基底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多孔双金属 超灵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胸腺嘧啶-铜纳米簇/适体-金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用于微囊藻毒素-LR传感分析
3
作者 蒙化 阿华英 +5 位作者 罗平馨 张艳丽 高连训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8,共8页
采用DNA模板法合成了聚胸腺嘧啶-铜纳米簇[poly(T)-CuNCs]/适体-金纳米粒子(aptamer-AuNPs)荧光探针,用于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高灵敏传感检测.设计了3条DNA核苷酸链:MC-LR适体链(aptamer)和2条聚胸腺嘧啶单链DNA[poly(T)S 1和(poly(T... 采用DNA模板法合成了聚胸腺嘧啶-铜纳米簇[poly(T)-CuNCs]/适体-金纳米粒子(aptamer-AuNPs)荧光探针,用于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高灵敏传感检测.设计了3条DNA核苷酸链:MC-LR适体链(aptamer)和2条聚胸腺嘧啶单链DNA[poly(T)S 1和(poly(T)S 2].以poly(T)S 1和poly(T)S 2为模板,利用抗坏血酸(AA)还原Cu^(2+),合成了具有粉红色荧光的poly(T)S 1-CuNCs和poly(T)S 2-CuNCs.两端巯基标记的aptamer通过Au-S键与AuNPs相连形成AuNPs-aptamer-AuNPs共轭物,后者与poly(T)-CuNCs杂交形成dsDNA-CuNCs,双链结构中CuNCs与AuNPs之间由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导致体系荧光猝灭.加入目标物MC-LR后,MC-LR会与dsDNA-CuNCs中的aptamer特异性结合,引起双链结构解体,poly(T)-CuNCs释放至溶液中,体系荧光得以恢复.基于此,构建了一种“off-on”型荧光探针用于MC-LR检测,该方法对MC-LR的线性范围为1 ng/L~500μg/L,检出限为0.3 ng/L(S/N=3).Poly(T)-CuNCs/aptamer-AuNPs荧光适体探针制备简单、选择性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MC-LR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聚胸腺嘧啶-纳米 适体-纳米粒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廖辉伟 李翔 +1 位作者 彭汝芳 王兴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The resource comes from waste cupric liquor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In the liquid phase, we get high pureness and excellent property nano Cu with the hydrazine dydrate as t... The resource comes from waste cupric liquor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In the liquid phase, we get high pureness and excellent property nano Cu with the hydrazine dydrate as the reducer and the PVP and OP 10 as the dispersant. After the nano Cu is sensitized and acted, the nano Cu Ag Bimetallic Powders are got through 5% PVP and OP 10 are went into the plating solution and they are chemic plating. It is stated by the experimentation result that the powders can substitute Ag as the padding of conduction coating or shield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结构 化学镀 纳米材料 -双金属 表面改性 烂版废液 导电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置换法制备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江山 刘伟 +3 位作者 黎军 雷海乐 唐永建 吴卫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1-594,共4页
以AgNO3为主盐,采用直接置换法初步制备了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为包覆型结构,平均粒径约70 nm... 以AgNO3为主盐,采用直接置换法初步制备了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为包覆型结构,平均粒径约70 nm,分散性较好,表面银的原子分数达到74.28%。在洗涤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有效解决了纳米铜粉的氧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粉末 纳米金属 包覆 置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核壳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志杰 赵斌 +1 位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得到了球形、粒径约 50纳米的核壳铜 -银双金属粉末 ,经 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测试确定其结构为表面点缀结构和完全包覆结构。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 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粉末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铜-银双金属粉镀层结构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38
7
作者 高保娇 高建峰 +1 位作者 蒋红梅 张忠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6-369,共4页
The correlation of plating structure with the antioxygenation of micro Cu-Ag bimetallic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XRD、TG and other means.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powder plated with silver having an interspersion str... The correlation of plating structure with the antioxygenation of micro Cu-Ag bimetallic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XRD、TG and other means.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powder plated with silver having an interspersion structure posesses antioxygenation at norm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s surface Ag content reaches above 15.22%,the temperature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varies with the surface Ag content.The greater the surface Ag content is,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of antioxygenation for bimetalic powder with the plating interspersion structure.The copper powder plated by silver with full packaging structure can not be oxidized even 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表层结构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杂化膜漆酶传感电极的邻苯二酚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娄童芳 屈建莹 +2 位作者 邢欢欢 杜学萍 董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1×10-4mol·L。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7.9×10-8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 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与测定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蒋红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406,共3页
为获得抗氧化微米级铜粉 ,采用置换反应法在铜粉表面镀银 ,研究了反应体系中明胶浓度、银氨浓度、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所得粉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 ,测得 SEM谱图存在铜和银的特征峰 ,表明其结构为表面点缀型 .XRD... 为获得抗氧化微米级铜粉 ,采用置换反应法在铜粉表面镀银 ,研究了反应体系中明胶浓度、银氨浓度、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所得粉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 ,测得 SEM谱图存在铜和银的特征峰 ,表明其结构为表面点缀型 .XRD谱图存在铜、银的特征峰而无氧化亚铜的特征峰 ,表明镀银反应可制得具有常温抗氧化能力的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抗氧化性能 -双金属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红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对用置换反应制备铜 -银双金属粉反应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表面包覆结构铜 -银双金属粉的制备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重分析的方法对铜
关键词 表面包覆结构 -双金属 制备方法 反应过程 置换反应 微电池反应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核壳式铜-锡双金属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牟国俊 赵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润滑油中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使其润滑效果得以提高、使用寿命有所延长[1].其中纳米铜粉添加剂对润滑油极压抗磨性能的提高有显著效果[2].然而,单质铜粉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这将限制纳米铜粉在润滑油及润滑脂等各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核壳式-双金属 制备 性能 润滑油 添加剂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
12
作者 曹晓国 张海燕 陈易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为了提高铜粉的抗氧化性能,在超细铜粉表面包覆一层具有优良导电性和抗氧化的银,以乙酰丙酮(Acac)为Cu2+的螯合剂,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与原超细铜粉粒度相同的包覆型铜-银双金属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煅烧后增重等手段分析包覆型铜-... 为了提高铜粉的抗氧化性能,在超细铜粉表面包覆一层具有优良导电性和抗氧化的银,以乙酰丙酮(Acac)为Cu2+的螯合剂,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与原超细铜粉粒度相同的包覆型铜-银双金属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煅烧后增重等手段分析包覆型铜-银双金属粉的抗氧化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乙酰丙酮用量以n(Acac)∶n(AgNO3)=1∶1为宜,AgNO3浓度与铜-银双金属粉的抗氧化性能成反比,AgNO3用量与其抗氧化性能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抗氧化性能 螯合剂 螯型化合物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纳米铜-锡双金属粉的组成分析法
13
作者 牟国俊 赵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0-473,共4页
探讨了测定核壳式纳米铜-锡双金属粉的各组分含量的重量分析法。由于纳米粉体中的铜元素在稀盐酸中有少量溶解现象,故在稀盐酸中添加一定量还原剂次亚磷酸钠,以达到盐酸只溶解该双金属粉中的锡而不溶解铜的目的,用称重法测定铜含量,再... 探讨了测定核壳式纳米铜-锡双金属粉的各组分含量的重量分析法。由于纳米粉体中的铜元素在稀盐酸中有少量溶解现象,故在稀盐酸中添加一定量还原剂次亚磷酸钠,以达到盐酸只溶解该双金属粉中的锡而不溶解铜的目的,用称重法测定铜含量,再计算出样品中锡的含量。同一样品的3次分析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均不大于0.2%,与络合滴定法比较,结果相差不大于0.1%,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好且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式纳米-双金属 组成分析 重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金(核)-铜(壳)纳米粒子阵列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林有 刁鹏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62-1067,共6页
以组装在有机分子自组装膜/金基底电极上的Au纳米粒子阵列为电化学沉积模板,制备了金(核)-铜(壳)纳米粒子阵列.选用巯基十一胺(AUDT)和巯基癸烷(DT)混合自组装膜作为基底电极与Au纳米粒子的耦联层,可以在一定的电位下实现金属Cu在Au纳... 以组装在有机分子自组装膜/金基底电极上的Au纳米粒子阵列为电化学沉积模板,制备了金(核)-铜(壳)纳米粒子阵列.选用巯基十一胺(AUDT)和巯基癸烷(DT)混合自组装膜作为基底电极与Au纳米粒子的耦联层,可以在一定的电位下实现金属Cu在Au纳米粒子上的选择性沉积.将沉积电位控制在-0.03V(vsSCE)时,沉积初期(t≤15s,沉积粒子粒径≤20nm)金(核)-铜(壳)粒子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近似球形,而且粒径实验值同计算值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电化学沉积 自组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念椿 胡建强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共4页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稳定性好,具有纳米粒子的效应,有望应用于印制电路的制造。该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传统印制电路板制作方法的工序,节约资源,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合金 纳米粒子 印制电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模板法合成硫化银中空球-银纳米粒子异质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继宁 赵华博 齐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87-2492,共6页
以Cu2S中空球为反应性模板,通过在水溶液中与银离子的阳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大小均匀的Ag2S中空球-Ag纳米粒子异质结构,即Ag2S-Ag异质中空球.该异质结构中每个Ag2S中空球的直径约为600nm,壁厚约20-30nm,其表面均附着一个Ag纳... 以Cu2S中空球为反应性模板,通过在水溶液中与银离子的阳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大小均匀的Ag2S中空球-Ag纳米粒子异质结构,即Ag2S-Ag异质中空球.该异质结构中每个Ag2S中空球的直径约为600nm,壁厚约20-30nm,其表面均附着一个Ag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对所得Ag2S-Ag异质中空球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若以CuS中空球为反应性模板,在相似转化条件下则主要得到不含Ag粒子的Ag2S中空球.该结果表明,Cu2S中的Cu(I)的还原性在Ag2S-Ag异质中空球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所制备的Ag2S-Ag异质中空球进行二次生长,还可以得到Ag2S中空球的半球表面均被Ag膜所包覆的Ag2S-Ag异质中空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中空球 纳米粒子 异质结构 反应性模板 化学转化 硫化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分步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铜包覆粉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迪 宋永辉 +2 位作者 任焕章 田宇红 兰新哲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8,共4页
在硫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体系中,以葡萄糖、甲醛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采用分步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铜包覆粉,重点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制备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银-铜... 在硫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体系中,以葡萄糖、甲醛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采用分步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铜包覆粉,重点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制备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银-铜包覆粉的形貌、结构及相组成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中银含量和产品粒度逐渐增大,而铜含量和颗粒团聚现象逐渐减少。当反应温度在70℃以下时,制备出的银-铜包覆粉为类球形;而当反应温度增至80℃时,所得到的是一种树枝状颗粒。当反应温度为70℃时,得到的是分散均匀、粒度为100 nm左右的银-铜包覆粉。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助于体系中Cu纳米颗粒的形成,反应温度小于50℃时产物中夹杂有大量的Cu2O,反应温度大于60℃时可制备出银包覆层厚度为2~3 nm的纳米银-铜包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粉 反应温度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铜纳米团簇的制备及银离子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志锋 陈思颖 +5 位作者 庞姝琳 宋爽 贾康 毛钰瑾 田芳 张彩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594,共8页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一锅法”合成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高稳定性、强荧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铜纳米团簇(Cu NCs),并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银离子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一锅法”合成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高稳定性、强荧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铜纳米团簇(Cu NCs),并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银离子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铜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和558 nm,在日光灯和紫外灯下分别为无色和橙色。Cu NCs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尺寸大小为2~3 nm。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铜纳米团簇可以选择性地被银离子猝灭,且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1~40μmol/L,检测限为0.5μmol/L。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际水样(自来水、湖水)中银离子的浓度,结果令人满意,表明在环境监测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团簇 2-巯基苯并咪唑 离子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铜纳米线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9
作者 李耀 樊正阳 +3 位作者 原禧敏 杨宏伟 李郁秀 王川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87,共7页
银-铜纳米线由于其优良的抗氧化性、机械柔韧性、低廉的成本以及与氧化铟锡相媲美的光电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对30多篇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综述了液相还原法、种子介导法、模板法、水热法等制备银-铜纳米线的方法,并探讨了银-铜... 银-铜纳米线由于其优良的抗氧化性、机械柔韧性、低廉的成本以及与氧化铟锡相媲美的光电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对30多篇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综述了液相还原法、种子介导法、模板法、水热法等制备银-铜纳米线的方法,并探讨了银-铜纳米线在透明导体、复合材料、传感器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最后,对银-铜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及其工业化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制备方法 应用 透明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泡沫铜基底的透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法对福美双的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欣承 施林宏 +4 位作者 罗彬 王东梅 王照丽 范美坤 龚正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9-1814,共6页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SEIRAS)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析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SEIRAS技术的关键在于具有红外增强效应的基底,但目前已有的SEIRAS基底制备的成本、步骤和耗时等都还有待优化。金属材料由于其不透光性,通常难以用作...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SEIRAS)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析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SEIRAS技术的关键在于具有红外增强效应的基底,但目前已有的SEIRAS基底制备的成本、步骤和耗时等都还有待优化。金属材料由于其不透光性,通常难以用作透射模式(T-SEIRAS)基底的衬底,本研究创新性地使用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泡沫铜材料作为衬底,基于置换反应在泡沫铜上负载银纳米粒子,研发出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T-SEIRAS基底制备方法。优化了银离子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反应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硝酸银(0.2 mmol·L^-1)用量为10 m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5 g·mL^-1)用量为2 mL,反应时间为30 s时,基底红外增强效果最好。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SEIRAS透射基底的表征,表明从几十到一百纳米尺度的银纳米被成功负载于泡沫铜衬底上。优化制备的银纳米-泡沫铜SEIRAS透射基底可对探针分子11-巯基十一烷酸(MUA)及福美双农药产生明显的红外信号增强,对MUA在1689 cm^-1处的增强达32.7倍,对福美双在1371 cm^-1处的增强达2.9倍。分别考察了福美双1236,1371和1495 cm^-1处的吸收信号强度与浓度的线性拟合情况,1236 cm^-1处的线性最优,相关系数为0.923。该基底对福美双的检出限为0.024 mg·mL^-1。研究结果为快速、简便制备SEIRAS透射基底提供了新方案,为福美双等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应急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泡沫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11-巯基十一烷酸(MUA) 福美双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