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滑动电磨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庶 凤仪 +4 位作者 杨茜婷 王娟 陈淑娴 王东里 孙宇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8-601,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滑动电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和接触电压降变化情况,探讨了电磨损发生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与纯机械磨损相比,电磨损过程中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在电磨损过程中发生阳...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滑动电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和接触电压降变化情况,探讨了电磨损发生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与纯机械磨损相比,电磨损过程中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在电磨损过程中发生阳极侵蚀现象,材料从阳极向阴极发生转移,正刷的磨损量大于负刷,纯机械磨损量在二者之间;磨损过程中由于正刷侧的二硫化钼膜厚度大于负刷,以及正刷微观导电点的数量少于负刷,使得正刷的接触电压降高于负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量 阳极侵蚀 接触电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含量对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少凡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二硫化钼-石墨 复合材料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淑娴 凤仪 +3 位作者 李庶 解育娟 李京徽 王东里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9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H2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测试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及电阻率,研究MoS2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2含量不同,烧结产物发生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组织...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H2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测试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及电阻率,研究MoS2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2含量不同,烧结产物发生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影响较大。在烧结过程中,MoS2与基体发生反应,生成铜钼硫化合物、Cu的硫化物和金属Mo。复合材料中物相分散均匀,随MoS2含量增加,基体铜相不断减少,化合物增多,金属Mo弥散镶嵌其中;材料的密度不断减小;随MoS2含量增加,硬度先增后减,再回升;抗弯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电阻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含量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震对银-铝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沈晓 李闪光 +2 位作者 李晓征 熊鹏 杜书万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基体和银镀层硬度大幅降低;且加热后空冷银镀层的硬度略高于水冷银镀层的硬度;同时,热震试验190℃、30 min后基体晶粒细化,而热震试验190℃、2 h后晶粒有长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试验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敏 凤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机械磨损和带电磨损2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带电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损失均比不带电条件下的大.这是由于外...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机械磨损和带电磨损2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带电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损失均比不带电条件下的大.这是由于外加电场不利于保持摩擦副接触表面在摩擦热等作用下形成润滑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所致.此外,在带电磨损条件下,阳极的磨损体积损失比阴极的大.其原因在于,摩擦副接触表面润滑膜中的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离解,在正刷侧释放出活性氧,活性氧与电刷表层中的碳或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得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电流 接触电压降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载荷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凤仪 张敏 徐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83-1488,共6页
研究了压力变化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机械磨损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线性增加;在电磨损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与压力成U型变化;当压力过小时,由于电气磨损量大... 研究了压力变化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机械磨损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线性增加;在电磨损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与压力成U型变化;当压力过小时,由于电气磨损量大以及电刷跳动产生的火花磨损,导致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较大;当压力过大时,破坏了电刷和换向器之间形成的润滑膜,产生严重的犁削和粘着磨损,使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急剧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与电刷的极性有关,正刷的磨损体积大于负刷的磨损体积;随着压力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大,且在相同条件下,电磨损时的摩擦系数大于纯机械磨损时的摩擦系数;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电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机械磨损 电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松 谢明 +5 位作者 陈永泰 刘满门 陈松 王塞北 胡洁琼 李爱坤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采用球磨混粉、冷等静压和真空烧结的工艺流程制备了含0.5%~2.0%石墨烯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以研究其大气环境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因石墨烯易团聚,石墨烯含量限于1.5%时能够有效改善复... 采用球磨混粉、冷等静压和真空烧结的工艺流程制备了含0.5%~2.0%石墨烯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以研究其大气环境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因石墨烯易团聚,石墨烯含量限于1.5%时能够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与未增强的银相比,由于在接触表面形成自润滑碳质膜,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较少的磨损量和较低的接触表面温度。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下降。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石墨烯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周速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屹 凤仪 +3 位作者 王松林 张学斌 张敏 沈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略有增加,而圆周速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接触电压降急剧增加并伴有火花磨损出现...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略有增加,而圆周速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接触电压降急剧增加并伴有火花磨损出现。压力较小时(1N/cm2)圆周速度为7.5m/s时就出现电火花,压力较大时(2.5N/cm2)圆周速度为15m/s出现电火花。在圆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接触电压降先升后降最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接触电压降 圆周速度 润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雷芸 陈菲菲 李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处理,通过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银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原位制备银-石墨烯复...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处理,通过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银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原位制备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得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明显高于单纯的石墨烯材料,电化学性质优异,是理想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石墨烯 -石墨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孙宇峰 徐屹 凤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机械磨损的摩擦系数减小,而电磨损的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远远大于机械磨损的磨损...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机械磨损的摩擦系数减小,而电磨损的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远远大于机械磨损的磨损量,电磨损时磨损量在V=10m/s处出现最小值,而机械磨损的磨损量随速度的加快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圆周速度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二硫化钼/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霄 陈鹏鹏 +1 位作者 周艺峰 聂王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采用锂离子插层法对二硫化钼(MoS_2)进行剥离,用巯基乙胺对其片层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得到氨基化二硫化钼(MoS_2-NH_2),然后与ε-己内酰胺单体发生原位开环聚合反应获得聚酰胺(PA)接枝的二硫化钼(PA-g-MoS_2),用FT-IR、XRD、XPS对PA-g-MoS_... 采用锂离子插层法对二硫化钼(MoS_2)进行剥离,用巯基乙胺对其片层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得到氨基化二硫化钼(MoS_2-NH_2),然后与ε-己内酰胺单体发生原位开环聚合反应获得聚酰胺(PA)接枝的二硫化钼(PA-g-MoS_2),用FT-IR、XRD、XPS对PA-g-MoS_2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酰胺成功接枝到二硫化钼表面.再将PA-g-MoS_2与聚酰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出功能化二硫化钼/聚酰胺(MPA)复合材料,用TGA、DSC和DMA研究MPA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A-g-MoS_2在复合材料中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提高,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Ε-己内酰胺 开环聚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抑制稻谷霉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常瑞 孔志康 +3 位作者 仲梦涵 汪静 李彭 袁建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136,共8页
将带负电荷的银纳米粒子(Ag)和带正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硅藻土复合物(PDDA/Diatomite)通过相互之间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合成银-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Ag/PDDA-Diatomite)。以空白组和添加纯硅藻土(Diatomite)作为对照组,在培养基条... 将带负电荷的银纳米粒子(Ag)和带正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硅藻土复合物(PDDA/Diatomite)通过相互之间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合成银-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Ag/PDDA-Diatomite)。以空白组和添加纯硅藻土(Diatomite)作为对照组,在培养基条件下研究不同物料比的Ag/PDDA-Diatomite纳米复合材料对4种稻谷常见真菌的抑制效果;在人工气调箱中进行稻谷模拟储藏实验,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价值进行验证,储藏条件为稻谷水分15.6%,储藏温度为30℃,相对湿度恒定为60%,储藏时间为5个月;在此期间检测不同储藏周期下的霉菌生长繁殖状况并且对菌种进行鉴定。同时监测稻谷质量指标,如蛋白质、游离脂肪酸、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变化,并评价储藏期间Ag的释放和在稻谷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Ag/PDDA-Diatomite在稻谷储藏过程中能有效的抑制霉变,并维持稻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 稻谷储藏 霉菌 稻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MoS_2复合材料在不同气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凡燕 凤仪 +1 位作者 杨茜婷 张学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2,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成分的复合材料在大气与气氛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讨论了成分改变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二硫化钼与石墨含量比的增大,复合材料在大气中的减摩性能逐渐减弱...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成分的复合材料在大气与气氛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讨论了成分改变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二硫化钼与石墨含量比的增大,复合材料在大气中的减摩性能逐渐减弱,耐磨性由于受到材料力学性能与摩擦机理的共同作用,变化不大,在N2气氛中的复合材料的减摩性增强,硬度增大,磨损率下降。对比结果表明,银-石墨(体积分数为20%)-二硫化钼(体积分数为10%)在不同气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CNTs-Ag-G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屹 凤仪 +2 位作者 王松林 张学斌 沈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及其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磨损初期接触电压降较小,随着时间延长,接触电压降上升并趋于稳定;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发热量增大...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及其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磨损初期接触电压降较小,随着时间延长,接触电压降上升并趋于稳定;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发热量增大,粘着磨损加剧,接触表面的接触方式发生改变,导致收缩电阻和过渡电阻减小,接触电压降略有上升;磨损量随着电流密度增加急剧增大,但与传统电刷相比已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电流密度 接触电压降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S_2复合材料用于抽余油催化加氢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自力 贾太轩 +2 位作者 陈胜洲 柯刚 梁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单分子层剥离-重堆积技术,将正丁基锂柱插入 MoS_2夹层,合成了前体 Li_xMoS_2;Li_xMoS_2与水反应,形成 MoS_2单分子层悬浮液,然后再与 Ni(NO_3)_2溶液反应制得新型非负载型 Ni-MoS_2复合材料。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i...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单分子层剥离-重堆积技术,将正丁基锂柱插入 MoS_2夹层,合成了前体 Li_xMoS_2;Li_xMoS_2与水反应,形成 MoS_2单分子层悬浮液,然后再与 Ni(NO_3)_2溶液反应制得新型非负载型 Ni-MoS_2复合材料。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i-MoS_2复合材料呈硫化态。以抽余油催化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 Ni-MoS_2复合材料加氢脱硫、脱芳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抽余油催化加氧制备特种溶剂油的适宜条件为:Ni-MoS_2复合材料中 n(Ni):n(Mo)=0 06,氢气压力6.0 MPa,反应温度360℃,反应时间3 h,液态空速1.0 h^(-1)。在此条件下抽余油加氢脱硫的转化率为99.2%,加氢脱芳的转化率达到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加氢脱硫 加氢脱芳 抽余油 特种溶剂油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水凝胶法制备金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文明 李布青 远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利用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内部交联网络提供的纳米空间 ,并利用γ 射线产生的还原性粒子 (H·和e-aq)来还原被吸进P(AA/DMMC)水凝胶中的银离子以及PAM水凝胶中的银离子和二价铜离子 ,制得Ag P(AA/DMMC) ,Ag PAM和Cu2 O PAM纳米复合材... 利用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内部交联网络提供的纳米空间 ,并利用γ 射线产生的还原性粒子 (H·和e-aq)来还原被吸进P(AA/DMMC)水凝胶中的银离子以及PAM水凝胶中的银离子和二价铜离子 ,制得Ag P(AA/DMMC) ,Ag PAM和Cu2 O PAM纳米复合材料 .TEM分析表明 :银原子在P(AA/DMMC)和在PAM凝胶网络内都聚集成纳米粒子 ,且粒径分布很窄 ;银粒子在凝胶中分布均匀 ;XRD分析表明 :纳米银在非离子型水凝胶PAM中的晶型为非晶 ,但在 40 0℃通氮气下处理 4h后 ,转变为立方晶型 .在离子型水凝胶聚 (AA/DMMC)中 ,银粒子的晶型受络合剂的影响 ,不加为非晶 ,反之为立方晶型 .XRD和TEM分析也表明 :复合在PAM中的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辐射水凝胶法 氧化亚铜 水合电子 金属-聚合物 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2/Graphene复合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魁伟 徐志平 李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3-119,128,共8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MoS2/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嵌入式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究了不同电子接收层对TENG输出电压响应、频率响应及负载响应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增强机制。在5 Hz的工作频率下,相比没有电子接收层的TENG,... 制备了一种基于MoS2/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嵌入式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究了不同电子接收层对TENG输出电压响应、频率响应及负载响应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增强机制。在5 Hz的工作频率下,相比没有电子接收层的TENG,嵌入电子接收层的TENG的输出电压提升了3~8倍。在最佳外部负载阻抗的情况下,电子接收层为MoS2/Graphene的TENG(TENG-M/G)的最大输出功率是电子接收层为聚酰亚胺膜的TENG(TENG-PI)的23倍。通过分析转移电荷量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电子接收层的TENG输出差异性的原因。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制作了掺杂不同PI膜作栅绝缘层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器件,通过分析其在1 kHz下的C-V特性曲线,探讨了造成TENG输出差异性的内部机制及MoS2/Graphene复合材料在TENG中的电荷捕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二硫化钼 石墨烯 复合材料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3)PO_(4)/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福礼 李兵 +1 位作者 黄有鹏 杨本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207,共6页
通过原位沉淀法将Ag_(3)PO_(4)沉积在MoS_(2)表面,制备Ag_(3)PO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 通过原位沉淀法将Ag_(3)PO_(4)沉积在MoS_(2)表面,制备Ag_(3)PO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Ag_(3)PO_(4)/MoS_(2)对Rh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g_(3)PO_(4)呈类球状结构,颗粒直径约为100~200nm,且附着在绒球状MoS_(2)表面,两者有机结合。质量分数为1%的Ag_(3)PO_(4)/MoS_(2)光催化活性较好,可见光照60min,对RhB降解率达到97.95%。降解机理研究表明,h^(+)与·O_(2)-是降解RhB的主要活性物质。Ag_(3)PO_(4)/MoS_(2)光催化剂稳定性较好,重复使用4次,对RhB降解率仍可达8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降解 催化剂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修饰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于光热增强银离子释放抗菌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信硕 邱海燕 +7 位作者 邵依 王攀捷 余石龙 李海 周郁斌 周战 马录芳 谭超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近年来,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抗菌方面。在此,我们通过光照诱导还银离子成功在二维MOF纳米片上生长银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二维ZrFc-MOF(MOF-Ag)纳米片,... 近年来,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抗菌方面。在此,我们通过光照诱导还银离子成功在二维MOF纳米片上生长银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二维ZrFc-MOF(MOF-Ag)纳米片,并将其用于光热增强Ag+释放抗菌治疗。通过水热法和超声处理合成MOF纳米片,然后通过原位光辐照诱导还原在MOF纳米片上生长AgNPs。系列表征结果表明AgNPs成功负载到MOF纳米片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修饰不仅可以增强MOF-Ag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它的生物相容性。在近红外激光(NIR)照射下,MOF纳米片可以在短时间升温,而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AgNPs在溶液中氧化为银离子。通过细菌生长曲线、菌落相对数和细菌形态变化等实验表明PVP@MOF-Ag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广谱杀菌性能。此外,2D MOF纳米片良好的光热性能不仅可以增强Ag+的释放,还可以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随后进入细菌中的Ag+可以诱导内源性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引发细菌的氧化应激,实现高效抗菌。基于良好的体外抗菌性能,进一步将PVP@MOF-Ag纳米片用于小鼠伤口愈合,在此期间PVP@MOF-Ag纳米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安全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VP@MOF-Ag纳米片可以作为光热增强Ag+释放抗菌治疗和伤口愈合的有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二维复合材料 离子释放 光热治疗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反应法制备银—二氧化锡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昆华 陈敬超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B07期30-32,共3页
研究用制备银-二氧化锡复合电接触材料的反应合成法及其产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反应合成法,可在Ag基体中反应合成粒度细、弥散的SnO2颗粒。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在变形量小于20%时,具有很好的冷加工性。... 研究用制备银-二氧化锡复合电接触材料的反应合成法及其产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反应合成法,可在Ag基体中反应合成粒度细、弥散的SnO2颗粒。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在变形量小于20%时,具有很好的冷加工性。交流电条件下,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电接触材料的电寿命是粉末冶金法Ag-SnO2(10)的1.22倍,Ag-CdO(12)的1.69倍。直流电条件下,其电寿命是粉末冶金法Ag-SnO2(10)的2.73倍,Ag-CdO(12)的2.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性能 电接触材料 合成反应法 -二氧化锡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