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冲击抑或助推?——基于银行财报文本挖掘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8
1
作者 岳华 王海燕 陈欣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70-81,147,共13页
在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转型背景下,研究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13—2020年中国34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利用Python爬虫技术从银行财报中挖掘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信息文本,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深... 在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转型背景下,研究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13—2020年中国34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利用Python爬虫技术从银行财报中挖掘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信息文本,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深入探讨金融科技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科技在初步应用阶段能积极提升银行盈利能力,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推进,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边际作用却趋向于减弱甚至发生逆转,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对小型的城市银行盈利能力有更强的提升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银行金融科技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和降低总成本进而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盈利能力 倒“U”型关系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程道金 张东辉 成力为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72,共11页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与统计知识构建一个仅包含商业银行的理论模型,用以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的影响。并以A股上市银行2011—2018年报数据为基础,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检验...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与统计知识构建一个仅包含商业银行的理论模型,用以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的影响。并以A股上市银行2011—2018年报数据为基础,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检验。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表现为: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超出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平均资产收益率的提升相对缓慢;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低于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可以大幅提升平均资产收益率。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表现为:当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小时,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高会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当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提高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 资产收益率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佳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51,共14页
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显著促进了银行盈利增长;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拓宽银行盈利渠道,提高非利息收入在盈利结构中的比重,还可以促使银行强化经营管理能力、优化资... 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显著促进了银行盈利增长;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拓宽银行盈利渠道,提高非利息收入在盈利结构中的比重,还可以促使银行强化经营管理能力、优化资产流动性结构、降低风险承担及缓解资本约束,由此提升盈利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上市银行与大型银行,非上市银行和中小银行更易从资产证券化的盈利增长效应中获益。基于时间变化趋势的检验结果显示,在发行首笔资产支持证券之后,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本文提出,应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定位完善制度体系,审慎看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同时对具有不同风险承担能力的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的金融创新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银行盈利能力 差异化金融创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商业银行议价能力为路径 被引量:22
4
作者 邢光远 冯宗宪 冷奥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于82家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分析,厘清了央行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议价空间以及银行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测算了央行贷款利率放开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贷款利率放开增大了商业银行议价空间,将... 基于82家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分析,厘清了央行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议价空间以及银行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测算了央行贷款利率放开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贷款利率放开增大了商业银行议价空间,将会直接导致银行业利差定价的缩小,使利用传统利息业务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激发银行提供多层次的信贷服务;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增大了优质企业客户在银行贷款时的议价空间并从中受益,有利于实体经济中优胜劣汰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银行利差 议价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中间业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被引量:22
5
作者 殷敖 杨胜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4,共6页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中间业务为门限变量、利率市场化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中间业务为门限变量、利率市场化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转换效应,中间业务这一门限变量存在双重门限值。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处在低水平时,利率市场化显著引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和改革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较高水平阈值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效应转换为促进作用。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但中间业务自身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面板门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鄢祖容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7,共8页
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及其辅助分析手段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系统的梳理。研究表明,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前六大因素依次为净息差、资产质量、成本收入比、风险承受能力、金融创新及存贷比,而银行资产规... 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及其辅助分析手段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系统的梳理。研究表明,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前六大因素依次为净息差、资产质量、成本收入比、风险承受能力、金融创新及存贷比,而银行资产规模对盈利能力的贡献度最低。为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必须强化金融创新能力、防控商业银行风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影响因素 金融创新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绿色信贷会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吗? 被引量:93
7
作者 胡荣才 张文琼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7期92-110,共19页
绿色信贷借助金融的力量对产业结构进行绿色调整,相比于原来直接进行行政调控与通过税收调控,绿色信贷更具灵活性、针对性,更符合市场调控的原则。而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其对自身盈利能力的影响。理论上,银行开展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借助金融的力量对产业结构进行绿色调整,相比于原来直接进行行政调控与通过税收调控,绿色信贷更具灵活性、针对性,更符合市场调控的原则。而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其对自身盈利能力的影响。理论上,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会提高其营业成本,从而降低其盈利能力,但增加贷款总额将提高其盈利能力。本文以2009年—2014年,中国银行等14家银行为样本,从银行放贷成本的角度分析开展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会增加其单位业务及管理费用,而单位业务及管理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其单位营业利润的降低,但单位贷款额的增加会提高其单位营业利润,即在核心资本净额不变的情况下,开展绿色信贷会造成银行营业利润的降低,但扩大贷款总额能抵消开展绿色信贷带来的利润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银行盈利能力 银行放贷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月“双降”的背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晨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4,共2页
10月23日,央行对外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时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并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十月"双降"是央行立足于降低社会... 10月23日,央行对外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时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并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十月"双降"是央行立足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贷款 金融机构 传导效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浮动 货币政策 企业贷款 银行盈利能力 净息差 社会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