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信贷资产抵押管理确保银行权益
1
作者 王晓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信贷资产抵押管理 银行权益 经营模式 经济体制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破产中保护银行权益的三条措施
2
作者 曾康霖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H期34-34,共1页
当前,人们对破产的积积性较高,认为寻求企业出路的上策,迟破产不如早破产。我们认为这当中夹杂着“破罐子破摔”的成分。在这里应看到:一些企业借破产之名,行废债之实,而所废之债主要是银行的债。为了保护银行债权人的利益,我们认为:(1... 当前,人们对破产的积积性较高,认为寻求企业出路的上策,迟破产不如早破产。我们认为这当中夹杂着“破罐子破摔”的成分。在这里应看到:一些企业借破产之名,行废债之实,而所废之债主要是银行的债。为了保护银行债权人的利益,我们认为:(1)应推行申报破产企业级别审查受理制度,这里的级别不按行政级别,也不是按规模级别,而是明确规定多少万元负债的企业要申请破产,必须由相应的法院审查受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权益 企业破产 破产企业 企业出路 中级人民法院 保护银行债权 积性 废债 破产财产 行政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完善企业破产制度与维护商业银行权益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阎世琪 尹键钧 《金融经济》 1996年第11期9-11,14,共1页
本文从我国企业破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有关企业破产的法规,分析企业破产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以及银行债权在企业破产中受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几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制度的建议。 一、银行债权在企业破产中遭受巨大损失 我国自1986... 本文从我国企业破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有关企业破产的法规,分析企业破产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以及银行债权在企业破产中受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几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制度的建议。 一、银行债权在企业破产中遭受巨大损失 我国自1986年12月颁布、1988年11月1日实施“破产法”以来,1989—199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逐年大幅度上升。1995年,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破产大量增加,仅统计《人民法院报》1995年9月8日和29日、10月13日和1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破产制度 破产企业 破产法 银行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 债权人会议 破产财产 产权交易市场 银行债权 国有企业
全文增补中
信托收据:银行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泽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6-48,共3页
由于我国的信托法制还处于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仅靠一部《信托法》是不足以全面有效地维护银行在信托收据项下的合法权益的,因此,银行有必要对其所带来的风险给予足够关注。
关键词 中国 信托法规 信托收据 质押担保 银行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中保护消费者权益
5
作者 李北国 《金融经济》 2019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加全面、及时、便捷的金融产品、服务。但与此同时,金融产品、服务的多元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展步调不一致的矛盾逐渐显露。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普惠金融之间...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加全面、及时、便捷的金融产品、服务。但与此同时,金融产品、服务的多元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展步调不一致的矛盾逐渐显露。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并依此提出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时应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切实保障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 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及防范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晓晴 汪维良 《现代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18,共1页
主要风险(一)来源于开发商的风险1.开发商的恶意欺诈行为。一是开发商在取得银行给予购房人的贷款后,用于其它用途或携款而逃;二是“虚拟售房”,即开发商与虚拟的“购房人”签订虚假售房合同,并以此向银行申请贷款。
关键词 购房人 开发商 个人住房贷款 银行权益 主要风险 银行风险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有效防范 贷款风险 欺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债转股
7
《董事会》 2016年第4期9-9,共1页
“十多年前,中国商业银行做了几次债转股,但如果要推出新一轮方案,商业银行作为股东应不应该行使股东权利?我作为董事长,搞债转股,我会考虑我的股东权益,肯定不会把不良债权变为不良股权。应该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市场化方式。在债... “十多年前,中国商业银行做了几次债转股,但如果要推出新一轮方案,商业银行作为股东应不应该行使股东权利?我作为董事长,搞债转股,我会考虑我的股东权益,肯定不会把不良债权变为不良股权。应该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市场化方式。在债权转为股权后滴竭更顺畅。银行权益得到很好保护。”——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转股 中国商业银行 股东权利 不良股权 股东权益 银行权益 建设银行 董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