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异质性下货币政策调控与风险承担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琪 代斌 胡德宝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2,共8页
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和优化,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视,笔者基于现有文献和中国的实际,从银行异质性视角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对风险承担的影响。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5年的季度财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非线性面... 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和优化,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视,笔者基于现有文献和中国的实际,从银行异质性视角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对风险承担的影响。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5年的季度财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和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提高;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降低。考虑银行异质性,结论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会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减弱,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而增大,随着银行的盈利水平的提高由正变负。笔者建议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应该兼顾金融稳定目标,并对异质性的商业银行实行动态化和差别化的审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异质性 风险承担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摩擦、银行异质性与银行信贷渠道的非对称性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俊茹 范大路 《征信》 2016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银行的不同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刻画在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中银行的微观信贷行为,找到货币政策传统机制中微观基础缺失的原因,说明我国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分布效应,选取我国65...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银行的不同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刻画在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中银行的微观信贷行为,找到货币政策传统机制中微观基础缺失的原因,说明我国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分布效应,选取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研究货币政策变化对贷款增长率和贷款供给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烈,其次是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再次是不良贷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银行异质性 银行信贷渠道 非对称性效应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12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仲娴雯 《浙江金融》 2015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异质性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上市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市场竞争力与商业银行异质性
4
作者 宋学杰 《北方金融》 2023年第7期42-48,共7页
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开始全面支持污染减排。2020年9月,中国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在此背景... 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开始全面支持污染减排。2020年9月,中国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在此背景下,绿色信贷有助于引导资金支持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1年中国2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更有助于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改善盈利状况。鉴于此,商业银行要提高对于发展绿色信贷的经济效益的认识,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相关部门要优化绿色金融激励和补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资产收益率 银行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政策、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基于银行业异质性研究
5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3,共6页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资本充足率 银行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的异质性金融需求与村镇银行市场选择 被引量:8
6
作者 韦明升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6,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发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异质性特征,表现在金融需求主体、结构、数量、期限和产品等发生了变化。这种异质性需求拓展了农村金融市场边界,为村镇银行带来重要发展机遇。我国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发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异质性特征,表现在金融需求主体、结构、数量、期限和产品等发生了变化。这种异质性需求拓展了农村金融市场边界,为村镇银行带来重要发展机遇。我国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在信贷业务投放上一直存在“使命偏移”,未能实现支农支小的政策初衷。因此,村镇银行要主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引致的农村金融需求异质性变化,在经营地域、目标客户和产品服务等方面做好市场选择,这样既符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又满足其利益驱动需求,实现政策性和盈利性协同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异质性金融需求:村镇银行 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关问题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守军 徐海霞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7,共11页
近年来多次大型的金融危机印证了银行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银行体系如何创造流动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是一国金融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重中之重。新常态下我国货币... 近年来多次大型的金融危机印证了银行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银行体系如何创造流动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是一国金融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重中之重。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仅为实现宏观经济的物价稳定,还包括有效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来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当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问题。笔者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含义、机制及测量方法入手,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机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基于此,笔者发现为了更加有效地调节与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货币当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运用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来实现银行间的差异化结构发展模式,最后还提出了这一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流动性创造 货币政策 银行异质性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款保险制度能否抑制银行个体风险承担?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太峰 韩月彤 李雪瑜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对选取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平稳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 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对选取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平稳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将银行进行分类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不大,但显著提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在银行个体异质性方面,存贷比和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强,资本充足率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异质性 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