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卢绵 罗杰 +2 位作者 欧阳惠芳 江丽苹 冯盛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6-927,共2页
目的制定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分别在0.077~1.03μg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 目的制定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分别在0.077~1.03μg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99.9%,RSD为2.7%。结论建立了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定性和定量方法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解毒颗粒 金银花 TLC 绿原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解毒颗粒防治鸭实验性大肠杆菌病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永明 王敏儒 +7 位作者 杨鸿 余殷兴 黄娟娟 薛培群 吴其彪 黄志成 杨少林 杨永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为评价银翘解毒颗粒对鸭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仙湖3号鸭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和体内抑菌试验研究了银翘解毒颗粒防治鸭实验性大肠杆菌病的疗效,并对银翘解毒颗粒的临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银... [目的]为评价银翘解毒颗粒对鸭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仙湖3号鸭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和体内抑菌试验研究了银翘解毒颗粒防治鸭实验性大肠杆菌病的疗效,并对银翘解毒颗粒的临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银翘解毒颗粒对鸭大肠杆菌病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012 5 g/ml。体内抑菌试验中,感染对照组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理变化,各试验组临床症状较轻。5.01、.0 g/kg银翘解毒颗粒组中的有效率、痊愈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5.0、1.00、.5 g/kg 3个剂量组肉鸭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临床安全试验表明,银翘解毒颗粒剂的安全性较高。[结论]银翘解毒颗粒可用于防治鸭大肠杆菌病,以1.0g/kg的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解毒颗粒 大肠杆菌 体外抑菌试验 体内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涛阳 王晖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928-931,共4页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包合温度为60...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包合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2 h,β-CD与水的比例为1:10(g:mL)。结论该法可用于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挥发油的稳定性在包合物中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解毒颗粒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