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银纳米棒/氯化银为SERS基底用维多利亚蓝B分子探针检测大肠杆菌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爱惠 王耀辉 +3 位作者 欧阳辉祥 温桂清 张杏辉 蒋治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46-3448,共3页
加入增敏剂AgNO_3和NaCl,在银纳米棒(AgNRs)表面吸附了较牢固的AgCl并形成高SERS活性的AgNR/AgCl溶胶基底,维多利亚蓝B(VBB)分子探针在1 611cm^(-1)处有一较强的SERS峰。用VBB做大肠杆菌(EC)的染色剂,使染色的大肠杆菌具备VBB分子探针的... 加入增敏剂AgNO_3和NaCl,在银纳米棒(AgNRs)表面吸附了较牢固的AgCl并形成高SERS活性的AgNR/AgCl溶胶基底,维多利亚蓝B(VBB)分子探针在1 611cm^(-1)处有一较强的SERS峰。用VBB做大肠杆菌(EC)的染色剂,使染色的大肠杆菌具备VBB分子探针的SERS特性,即VBB染色大肠杆菌也在1 611cm^(-1)处有一较强的SERS峰。在最优条件下,该SERS峰强与大肠杆菌浓度在5×10~6~3×10~9 cfu·mL^(-1)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2×10~6 cfu·mL^(-1),用于水样和饮料中大肠杆菌的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维多利亚蓝B染色 银纳米棒 增敏剂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棒合成银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晶 李嘉诚 +3 位作者 赵一凝 颜家美 刘灿 史伟民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54,共6页
通过在银纳米棒前驱液中引入柠檬酸钠、双氧水以及硼氢化钠,成功制备出银纳米三角片.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 通过在银纳米棒前驱液中引入柠檬酸钠、双氧水以及硼氢化钠,成功制备出银纳米三角片.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UV-Vis-NIR)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纳米三角片的边长约为100 nm,且为面心立方晶体(face centered cubic,fcc)结构;银纳米三角片的形貌与银纳米棒前驱液的加入量有关.通过分析UV-Vis-NIR光谱,发现银纳米三角片在830 nm处具有很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峰.因其良好的红外吸收性能,银纳米三角片可被应用于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银纳米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银纳米棒的制备及其薄膜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学东 何鑫 +1 位作者 赵修建 赵小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127-129,共3页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一维银纳米棒,其长径比约为5∶1,颗粒直径为30nm左右,并用AFM研究了此种一维银纳米棒分散在PVP中后利用旋涂法在玻璃基片上所成的膜的形貌。紫外-可见吸收谱、XRD图谱以及选区电子衍射均证明所得到的纳米粉末为单质银颗...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一维银纳米棒,其长径比约为5∶1,颗粒直径为30nm左右,并用AFM研究了此种一维银纳米棒分散在PVP中后利用旋涂法在玻璃基片上所成的膜的形貌。紫外-可见吸收谱、XRD图谱以及选区电子衍射均证明所得到的纳米粉末为单质银颗粒,且具有面心立方结构。AFM图像表明得到的薄膜具有均匀的纳米孔洞,此为PVP烧结后留下,银纳米粒子则从该孔洞中垂直玻璃表面生长成圆柱体形粒子,取代此前的一维纳米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棒 PVP 旋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棒的醇热法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智强 徐可亮 +3 位作者 武晓娟 武美荣 杨华 姜金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035,共5页
采用醇热法在多元醇体系下加入微量氯化钠,以硝酸银为银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成功合成了银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醇热法在多元醇体系下加入微量氯化钠,以硝酸银为银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成功合成了银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棒为结晶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没有杂峰出现,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收缩。样品为一维棒状结构,直径大约在几十纳米至200 nm之间,长度分布在几个微米至十几微米范围,分散性良好,长径比较高。样品的纯度比较高,在397 nm和350 nm处出现了两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并分析了银纳米棒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棒 醇热法 晶体结构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棒的放大试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勇 官建国 +2 位作者 谭晓明 朱琼 谢洪泉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银晶种为引导剂,以高浓度硝酸银溶液为银源,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盖帽剂,大规模制备银纳米棒。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银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预加银晶种的方式替代添加金属盐类,最佳的反应条件为:... 采用银晶种为引导剂,以高浓度硝酸银溶液为银源,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盖帽剂,大规模制备银纳米棒。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银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预加银晶种的方式替代添加金属盐类,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搅拌速度为350 r/min,反应温度为160℃,硝酸银浓度不高于0.50mol/L,采取体积放大6倍高浓度硝酸银制备银纳米棒时,需要提高银晶种的浓度为9.81 mmol/L,PVP/AgNO3摩尔比为1.3,该方法利用银晶种的引导作用,调控硝酸银的还原速度使之与银纳米棒的生长速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银纳米棒 晶种 多元醇 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半胱氨酸组装银纳米棒的SERS的传感器检测汞离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彩红 周光明 +3 位作者 张璐涛 罗丹 于璐 高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L-半胱氨酸(L-Cys)组装银纳米棒的SERS传感器检测汞离子。讨论了能捕获汞离子的标记分子的种类,选择L-Cys为标记分子,L-Cys通过S—Ag键链接在银纳米棒表面。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银纳米棒及组装上L-Cys和Hg2+分别进行表征,通过10种金... 以L-半胱氨酸(L-Cys)组装银纳米棒的SERS传感器检测汞离子。讨论了能捕获汞离子的标记分子的种类,选择L-Cys为标记分子,L-Cys通过S—Ag键链接在银纳米棒表面。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银纳米棒及组装上L-Cys和Hg2+分别进行表征,通过10种金属离子验证了该分子探针的对汞离子的特异性吸附,构建了"Ag-L-Cys-Hg"层状结构。标记分子-金属纳米粒子偶联物的稳定性由配体分子、温度、pH值等决定,讨论了L-Cys标记分子的浓度、pH值、温度的最佳条件,对一系列汞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线性范围在0.01~1μmol·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0,检出限为1nmol·L-1。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在85%~103%之间。建立了一种高效、快捷、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痕量测定Hg2+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银纳米棒 L-半胱氨酸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棒四聚体的法诺共振和线宽压缩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梦桥 张静 +1 位作者 徐永刚 李永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FEM)研究了光场作用下由银纳米棒组成的四聚体(silver nanorod quadrumer,SNQM)的法诺共振(Fano resonances,FRs)和谱线线宽压缩现象。SNQM由两个相同纳米棒以上下平行排列方式组成的谐振腔(resonant cavity,RC)和由插... 利用有限元方法(FEM)研究了光场作用下由银纳米棒组成的四聚体(silver nanorod quadrumer,SNQM)的法诺共振(Fano resonances,FRs)和谱线线宽压缩现象。SNQM由两个相同纳米棒以上下平行排列方式组成的谐振腔(resonant cavity,RC)和由插入其中的两个相同纳米棒同向排列组成的偶极辐射天线(dipole antenna,DA)所构成,通过RC和DA的等离激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超辐射和亚辐射模式间相消干涉产生FRs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调整SNQM的结构参数可对FRs的调制深度和共振波长进行调谐,在选取适当的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可实现增强的窄线宽DA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棒 四聚体 表面等离激元 法诺共振 谱线线宽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调节pH值制备绿色银纳米棒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龙毅 胡书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2期34-36,共3页
棒状金属纳米材料更利于生物医学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硝酸银为原料,用硝酸调节pH值,在太阳光照射下成功制备了银纳米棒,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TEM和SAED分析。该方法完全避免了化学还原剂和稳定剂的使用,制备的银纳... 棒状金属纳米材料更利于生物医学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硝酸银为原料,用硝酸调节pH值,在太阳光照射下成功制备了银纳米棒,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TEM和SAED分析。该方法完全避免了化学还原剂和稳定剂的使用,制备的银纳米棒具有低毒性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PH值 绿色制备 银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金属离子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彩红 周光明 +3 位作者 程洪梅 张璐涛 于璐 高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9-2086,共8页
利用拉曼光谱仪测定L-半胱氨酸(L-Cys)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L-Cys在纳米银棒上有明显的拉曼增强效应,对分子特征峰进行了归属,研究L-Cys在银纳米棒基底表面吸附机理,在固体NRS中在2 576cm^(-1)出处有明显的... 利用拉曼光谱仪测定L-半胱氨酸(L-Cys)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L-Cys在纳米银棒上有明显的拉曼增强效应,对分子特征峰进行了归属,研究L-Cys在银纳米棒基底表面吸附机理,在固体NRS中在2 576cm^(-1)出处有明显的S—H伸缩振动峰,而SERS中没有出现,实验表明纳米银棒与L-Cys巯基上的S原子形成了Ag—S键,C—O和C—N伸缩振动有明显的增强。在不同pH值条件下,分析了L-Cys的拉曼光谱差异,探讨吸附行为的变化。在pH值为6时,S—H的伸缩振动峰基本消失,形成了稳定的S—Ag键;随着pH值增加趋于碱性时,羧基易失去H原子形成—COO-易与银发生吸附作用且振动峰增强。在pH值为7时,S原子与Ag形成稳定的S—Ag键,C—O和C—N的振动峰也最稳定。选择在pH值为7的条件下,在L-Cys溶液中加入Na+,Mg^(2+)和Cu^(2+)等10种金属盐,发现Al 3+,Cu^(2+),Zn^(2+),Cd^(2+)和Hg^(2+)使L-Cys分子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金属离子与L-Cys另一端羧基发生作用,其中Cu^(2+),Zn^(2+),Cd^(2+)和Hg^(2+)随半径增大与S原子的孤电子发生作用越大。探讨了在不同pH值、不同比例和不同浓度下,金属离子与L-Cys作用SERS的变化,随着pH值、比例和浓度的增大,峰的强度有减小趋势。Cu^(2+)与L-Cys作用的SERS信号很弱,Hg^(2+)与L-Cys作用只出现了一个C—O的振动峰,说明Hg^(2+)完全破坏了L-Cys的空间构型。该研究对蛋白质变性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L-半胱氨酸 银纳米棒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胶带:一种原位检测平台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交来 王少飞 +2 位作者 陈钧 张政军 廖俊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基元共振的原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使用方便、能提供近场增强的优点,广泛用于催化、光谱电化学、传感等领域[1-2]。表面增强拉曼基底是SERS的核心,硅片、玻璃片是最常用的用于制备SERS基底...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基元共振的原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使用方便、能提供近场增强的优点,广泛用于催化、光谱电化学、传感等领域[1-2]。表面增强拉曼基底是SERS的核心,硅片、玻璃片是最常用的用于制备SERS基底的衬底材料,然而他们的刚性特征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胶带的方法,利用胶带的粘性特征直接将沉积在刚性硅片表面的纳米结构转移至胶带表面。需要用时直接将胶带撕下来贴在需要检测的位置上,这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胶带可灵活方便用于固体、液体的原位检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胶带 原位识别 银纳米棒 福美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