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2020—2021年银屑病患者生物制剂应用及转换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潘靖 常晓丹 +6 位作者 王玲艳 苗钢 金秋子 郭宁宁 张佳钰 吕艳伟 王立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真实世界中银屑病患者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及转换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9月纳入中国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数据库中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2 529例银屑病患者资料。统计和分析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情... 目的:总结和分析真实世界中银屑病患者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及转换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9月纳入中国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数据库中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2 529例银屑病患者资料。统计和分析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情况及转换的影响因素。结果:2 529例患者中2 362例患者(93.40%)有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其中中、重度患者1 776例(75.19%)。根据患者自主评价的结果示司库奇尤单抗既往疗效评价最好(1 140/1 218,93.60%)。司库奇尤单抗主要的停药原因是病情控制后停药(67/172,38.95%)。1 049例随访患者中,19例在治疗期间转换了生物制剂,其中转换为司库奇尤单抗者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示疾病严重程度是患者转换生物制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该数据库2020-2021年数据分析显示,司库奇尤单抗使用量最多,且疗效较好,是银屑病患者转换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研究 银屑病 生物制剂 转换治疗 司库奇尤单抗 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敏 汪盛 +1 位作者 张谊之 黎静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作为判断银屑病病情及疗效新指标的可信性。方法:采用DLQI研究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作为判断银屑病病情及疗效新指标的可信性。方法:采用DLQI研究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患者的DLQI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未婚者的DLQI评分高于已婚者,面部受累者的DLQI评分高于面部未受累者(P<0.05)。DLQI和PA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01)。治疗后随着临床病情的改善,PASI和DLQ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DLQI改善率和PASI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r=0.722,P<0.001)。结论: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DLQI可作为判断银屑病病情及疗效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8及白介素27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温静 陈宏 +2 位作者 薛梅 李桂珍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及IL-27在寻常性银屑病(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54例PV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L-18及IL-27 m RNA的表达,分析42例PV患者应用白芍总苷(TGP)治疗4周后及23例患...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及IL-27在寻常性银屑病(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54例PV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L-18及IL-27 m RNA的表达,分析42例PV患者应用白芍总苷(TGP)治疗4周后及23例患者治疗8周后外周血中IL-18及IL-27 m RNA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IL-18和IL-27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8与IL-27的ΔCt值呈正相关(r=0.706,P<0.05)。PASI评分与IL-18 m RNA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5),与IL-27 m 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TGP治疗4周后,患者外周血中IL-18和IL-27 m RNA的表达及PA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8周后患者IL-18 m RNA的表达及PASI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而IL-27 m 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SI评分降低(P<0.05)。结论:IL-18及IL-27可能与PV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白介素-18 白介素-27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STAT3、IL-4mRNA的表达与白芍总苷治疗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雨潮 陈宏 +2 位作者 马荣 李桂珍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白介素(IL)-4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探讨白芍总苷(TGP)对PV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白介素(IL)-4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探讨白芍总苷(TGP)对PV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健康对照组和TGP治疗前后PV患者外周血STAT3及IL-4 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PASI的相关性。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STAT3及IL-4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TAT3 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中STAT3和IL-4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83,P>0.05);PASI与患者外周血中STAT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0,P<0.05),与IL-4 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r=0.097,P>0.05)。经TGP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46例患者外周血STAT3 mRNA的表达量和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4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STAT3可能参与了PV的发病过程,IL-4在PV中作用不明显,TGP在治疗PV中起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STAT3 白介素-4 白芍总苷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5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骢骢 陈宏 +2 位作者 苏彤 李桂珍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探讨白芍总苷(TGP)在PV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 目的:探讨白介素(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探讨白芍总苷(TGP)在PV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PV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IL-25、TSLP mRNA的表达量,及42例PV患者应用TGP 4周后和23例应用8周后外周血IL-25、TSLP mRNA的表达量,并对PV患者进行PASI评分。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经TGP治疗4周后,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A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8周后,患者外周血中IL-25和TSLP mRNA的表达比治疗4周后升高,PASI评分降低(均P<0.05)。结论:IL-25和TSLP可能在PV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抑制性作用;TGP可能通过这两个因子对PV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白介素25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 白芍总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93例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澍 王明悦 +3 位作者 夏杨 涂平 李若瑜 李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8,I0001,共9页
目的我国银屑病患者数量庞大,约650万例,且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但目前仍缺乏对我国银屑病患者多中心的大数据研究。本研究分析了6093例银屑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银屑病特点的认识,改进治疗方案和患者管理措... 目的我国银屑病患者数量庞大,约650万例,且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但目前仍缺乏对我国银屑病患者多中心的大数据研究。本研究分析了6093例银屑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临床特征,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银屑病特点的认识,改进治疗方案和患者管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依托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临床大数据采集平台,截至2020年12月,数据采自129家医院,总样本量6093例。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中国银屑病患者人口学特征、遗传特征、个人习惯、环境因素、疾病特征以及治疗现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男性3936例,女性2157例,年龄1~95岁。男女患者的年龄分布规律相似。对19岁及以上年龄患者进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统计分析,整体患者的BMI均数为(23.66±2.92)kg/m^(2),男性患者的BMI均数略高于女性患者。7~18岁、19~44岁年龄段患者平均病程分别为1.99年和6.93年,45~60岁、61岁及以上2个年龄段患者的病程均超过10年。在19岁及以上患者中,不吸烟人数与吸烟人数之比约为7∶3。临床表现以斑块状银屑病占比最高(78.22%),其次是点滴状银屑病,占比18.70%;关节病型(3.69%)、脓疱型(局限性加泛发性,3.51%)和红皮病型(2.96%)发生率较低。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来看,中重度患者占比达75%,比例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超过85.0%的患者表现为多重部位皮损,皮损发生部位按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下肢、头皮、上肢、背部、胸部、手、足、面、颈、生殖器。接近16.79%的患者有伴发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比例升高。16.05%的银屑病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88.29%)最迫切的治疗需求是快速修复皮损,其次是降低治疗费用(45.31%)、明显减少瘙痒(43.55%)、减少就医次数或缩短治疗时间(40.48%)、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7.50%)。对患者在2020年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接受过局部治疗、系统药物(非生物制剂)及光疗、生物制剂治疗的比例分别为73.56%、48.00%、7.10%,但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仅为34.16%。结论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在中国有庞大的患者人群,本研究患者数据显示,我国银屑病患者具有病程长、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等临床特点。然而,目前我国患者对银屑病危害认知不足,就诊习惯不佳,且对治疗满意度也不高。因此,建设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多中心研究 回顾性分析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临床大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IL-26蛋白和全血Th17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韦利强 秦东春 徐武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0-592,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确切的病因不明,与基因、激素、环境和感染因素有关。银屑病病变组织可见大量活化的T细胞、异常增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浸润性白细胞[1]。研究[2]发现浸润的T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以及其分...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确切的病因不明,与基因、激素、环境和感染因素有关。银屑病病变组织可见大量活化的T细胞、异常增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浸润性白细胞[1]。研究[2]发现浸润的T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以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病变皮肤组织中可见大量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和IL-1β,所以一直认为Th1细胞在银屑病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6 TH17细胞 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陆皂苷甲降低银屑病模型小鼠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吕瑞华 冯飞雪 +2 位作者 冯昭 马添翼 吕蕊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5-600,共6页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银屑病小鼠17型辅助T(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退银汤组[66.60 g/(kg·d)]、 EsA低剂量组[5 mg/(kg·d)],EsA中剂量组[10 mg/(kg...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银屑病小鼠17型辅助T(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退银汤组[66.60 g/(kg·d)]、 EsA低剂量组[5 mg/(kg·d)],EsA中剂量组[10 mg/(kg·d)],EsA高剂量组[20 mg/(kg·d)],每组8只。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退银汤组、 EsA各组PASI评分降低,退银汤组与EsA高剂量组降低较明显;各用药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减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各用药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EsA高剂量组IL-6含量接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EsA可能通过降低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商陆皂苷甲 退银汤 Th17细胞相关因子 银屑病样小鼠模型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康 孙洁 +1 位作者 朱超 龚春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6-540,共5页
目的:评价环孢素联合阿维A和两种药物单用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环孢素联合阿维A)、环孢素组和阿维A组共3组。评估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体表面积(BSA)评分的变化,监测药... 目的:评价环孢素联合阿维A和两种药物单用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环孢素联合阿维A)、环孢素组和阿维A组共3组。评估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体表面积(BSA)评分的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ADR)。结果:共196例患者入组,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PASI评分(8.31±5.23)分,低于阿维A组(14.04±6.81)分和环孢素组(11.47±6.12)分。皮损改善达PASI75(PASI基线分数降低≥75%)的患者中联合组37例(54.4%),阿维A组5例(8.1%),环孢素组17例(25.8%),联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皮损改善达PASI75患者中,联合组63例(92.6%)、阿维A组38例(61.3%)、环孢素组58例(87.9%),联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环孢素血药浓度(100.01±37.93)mg/L,环孢素组(154.49±67.84)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以高血压为主(8/68,11.8%),低于环孢素组(13/66,19.7%)。阿维A组口唇炎、干眼症和(或)皮肤干燥发生率16.1%(10/62),联合组1.5%(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较环孢素和阿维A单独使用能够更快改善皮损。同时,联合用药降低了环孢素的用量,降低了高血压和口唇炎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环孢素 阿维A 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 体表面积(BSA) 药物不良反应(ADR) 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2例
10
作者 陆家睛 高芸璐 +1 位作者 丁杨峰 张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笔者于2015年收治寻常性银屑病2例,选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 1.男,12岁。患儿于2014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皮散在粟粒至绿豆大的红色丘疹,部分扩大融合成棕红色斑块,上覆有少量片状薄层银白色鳞屑。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英夫利西单抗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