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陆皂苷甲降低银屑病模型小鼠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吕瑞华 冯飞雪 +2 位作者 冯昭 马添翼 吕蕊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5-600,共6页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银屑病小鼠17型辅助T(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退银汤组[66.60 g/(kg·d)]、 EsA低剂量组[5 mg/(kg·d)],EsA中剂量组[10 mg/(kg...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银屑病小鼠17型辅助T(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退银汤组[66.60 g/(kg·d)]、 EsA低剂量组[5 mg/(kg·d)],EsA中剂量组[10 mg/(kg·d)],EsA高剂量组[20 mg/(kg·d)],每组8只。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退银汤组、 EsA各组PASI评分降低,退银汤组与EsA高剂量组降低较明显;各用药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减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各用药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EsA高剂量组IL-6含量接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EsA可能通过降低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商陆皂苷甲 退银汤 Th17细胞相关因子 银屑病样小鼠模型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普萘洛尔致银屑病样大鼠模型的剂量、时间及性别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萌萌 刘树民 +5 位作者 孙慧娟 高蕊 邓戈宇 张振东 黄琳 卢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1-359,372,共10页
目的:研究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在不同剂量、时间、性别下对银屑病样大鼠造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雄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 目的:研究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在不同剂量、时间、性别下对银屑病样大鼠造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雄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将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均匀涂抹于大鼠背部皮肤上,每天1次,分别涂抹1周、2周,设立1个月恢复期。通过比较各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7,CK-17)表达水平、ELISA及RT-qPCR法检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评价皮损严重程度及造模效果。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1周和2周的雌雄高低剂量组大鼠出现明显红斑、鳞屑和肥厚,角化不全,表皮增厚,PCNA和CK-17表达增多,血清和皮损中的IL-1β、IL-17A、IL-22、IL-23和TNF-α表达量升高;与造模2周比较,造模1周表达明显,且雌鼠优于雄鼠;恢复1个月后,各组大鼠的表达较1周和2周造模时期下降。结论: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诱导银屑病样大鼠模型,重复性好,与造模2周相比造模1周效果好,雌鼠优于雄鼠,高剂量造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萘洛尔 银屑病样大鼠模型 造模药剂量 造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症状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震宇 周逸颉 +3 位作者 陈霭如 吉丽娜 郑伟娟 华子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2-1000,共9页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能通过增殖...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能通过增殖抑制作用来减缓银屑病的症状.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对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经腹腔注射20μg·kg-1及100μg·kg-1雷公藤内酯醇后,银屑病模型小鼠背部皮肤的红斑和皮肤鳞屑等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皮损区HE(hematoxylineosin)染色结果证实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表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对皮损区进行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STAT3和PD-L1的激活.此外雷公藤内酯醇还抑制了TNF-α和IL-17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银屑病模型 咪喹莫特 STAT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表达及芥菜籽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坚 杨闰平 +2 位作者 汶春苗 李恒进 赵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作用及芥菜籽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作用及芥菜籽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和实验组(给予5%芥菜籽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RT-PCR方法检测皮损处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C和caspase-1的表达和分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水平增高,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芥菜籽抑制上述因子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样模型的形成,芥菜籽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抑制了IL-1β、IL-18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减轻银屑病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籽 NLRP3炎症小体 咪喹莫特 小鼠银屑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萌 王建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6-317,共2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小鼠银屑病实验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从不同给药途径观察了中药对小鼠实验模型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小鼠尾鳞片颗粒层形成以及血浆内皮素等的影响,药物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为原则,这些中药或...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小鼠银屑病实验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从不同给药途径观察了中药对小鼠实验模型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小鼠尾鳞片颗粒层形成以及血浆内皮素等的影响,药物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为原则,这些中药或能促进银屑病实验模型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形成,或能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的有丝分裂,或二者皆有,同时对血浆内皮素、对皮损组织NO、MAD、cAMP、cGMP水平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对银屑病实验模型的实验研究作了综述,并作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银屑病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对银屑病大鼠模型皮损及血清IL-17、VEGF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斐斐 王思农 +2 位作者 周文丽 牛凡红 刘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24,I0024-I0026,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银屑病大鼠模型,不同剂量龙胆泻肝汤灌胃给药,探讨其对银屑病大鼠皮损及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简单排序随机... 目的通过建立银屑病大鼠模型,不同剂量龙胆泻肝汤灌胃给药,探讨其对银屑病大鼠皮损及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简单排序随机化原则分6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背部进行银屑病皮损造模。造模结束后,生理盐水灌胃给予空白组和模型组,消银颗粒灌胃治疗阳性对照组,龙胆泻肝汤高、中、低不同剂量灌胃治疗其余各组。于治疗开始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表皮厚度及PASI评分;治疗结束后,切取大鼠造模皮肤,进行形态学、组织病理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7、VEGF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大鼠表皮厚度较模型组均变薄,其中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差异(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17、VEGF含量较模型组相比均降低,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差异(P<0.01)。结论灌胃给药不同剂量龙胆泻肝汤后,银屑病大鼠模型的皮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可能与调节大鼠血清IL-17、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模型 龙胆泻肝汤 IL-17 VEGF 灌胃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喹莫特对BALB/c和C57BL/6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剑平 谢倩 +3 位作者 陈林 张军峰 史丽云 詹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不同品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BALB/c和C57BL/6两种小鼠品系,分别在其背部涂抹62.5 mg含5%咪喹莫特的明欣利迪乳膏,在涂抹2,4,6 d后,采用PAIS评分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形态学变化;HE染...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不同品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BALB/c和C57BL/6两种小鼠品系,分别在其背部涂抹62.5 mg含5%咪喹莫特的明欣利迪乳膏,在涂抹2,4,6 d后,采用PAIS评分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涂药局部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咪喹莫特涂抹天数的增加,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背部皮肤均逐渐出现鳞屑、红斑、表皮增厚等银屑病样表现。与同时间段C57BL/6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比较,BALB/c小鼠皮损PAIS评分更高(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表皮增厚均更显著(P<0.05或P<0.01)。涂抹咪喹莫特2 d后,两种小鼠IL-23、IL-17A和IL-17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均呈现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其中BALB/c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2 d,C57BL/6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4 d。结论咪喹莫特均可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出现人类银屑病样皮损,其中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更典型,可能更适用于人类银屑病研究,IL-23/IL-17轴的激活是皮损出现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小鼠模型 咪喹莫特 BALB/C小鼠 C57BL/6小鼠 IL-23/IL-17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GS-9620改善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炎症的研究
8
作者 杨婧宇 张倩 +2 位作者 陈思 王晓堂 宋国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5年第7期1021-103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GS-9620通过调控Th1/Th17相关免疫反应改善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模型,通过PASI评分评估皮损严重程度,...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GS-9620通过调控Th1/Th17相关免疫反应改善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模型,通过PASI评分评估皮损严重程度,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CD4^(+)IL-17^(+)和CD4^(+)IFN-γ^(+)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测定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进一步对正常组、IMQ组和IMQ+GS-9620组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GS-9620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GS-9620显著降低了IMQ诱导小鼠的PASI评分,并有效抑制了脾中CD4^(+)IL-17^(+)和CD4^(+)IFN-γ^(+)细胞比例。同时,GS-9620显著下调了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GS-9620可显著调节与炎症相关的肠道菌群丰度,包括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Lachnospiraceae_UCG-008)、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_UCG-001)和另枝菌属(Alistipes)等菌属的相对丰度。结论GS-9620通过调控Th1/Th17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有效缓解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此外,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改善IMQ诱导的临床症状,这为通过菌群调节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GS-9620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银屑病样炎症小鼠模型 肠道菌群 GS-9620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