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合金及银复合材料的技术发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蒋鹤麟 祁更新 +2 位作者 夏文华 陈志全 刘泽光 《贵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6-63,共8页
介绍了国内外银合金及银复合材料的生产和技术现状 ,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合金 浆料 银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银复合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福斌 胡业奇 +1 位作者 许龙山 陈永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30,共5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钨银材料的传统工艺和制备新技术,对具有良好导热、导电和高温抗氧化等优良性能的钨银复合材料在电气工程、机械加工、集成电路及国防军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纳米钨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行了...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钨银材料的传统工艺和制备新技术,对具有良好导热、导电和高温抗氧化等优良性能的钨银复合材料在电气工程、机械加工、集成电路及国防军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纳米钨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复合材料 致密度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溴氰菊酯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满秀 任光明 +2 位作者 胡文欣 刘莉莉 王苗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用NaBH 4还原碳量子点(CQDs)表面的Ag^+,制备出高效的CQDs/Ag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溶液中加入溴氰菊酯,再加入1 mL pH为9.15的B-R缓冲溶液,用超纯水定容,常温反应30 min,当以激发/发射波长为341/429 nm时测得体系荧光强... 采用原位复合法,用NaBH 4还原碳量子点(CQDs)表面的Ag^+,制备出高效的CQDs/Ag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溶液中加入溴氰菊酯,再加入1 mL pH为9.15的B-R缓冲溶液,用超纯水定容,常温反应30 min,当以激发/发射波长为341/429 nm时测得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由此建立了测定蔬菜样品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与溴氰菊酯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4.8~16.8μg/mL,相关系数r=0.9941,检出限为0.44μg/mL,回收率范围为95.8%~109.7%。该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蔬菜中溴氰菊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银复合材料 溴氰菊酯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
作者 胡耐根 刘洪波 +2 位作者 何月德 杨丽 简志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4-167,共4页
采用银盐和经氢氟酸处理的高纯度晶体硅粉反应的方法在晶体硅表面沉积银,制备了Si/Ag复合材料,用XRD、TEM、HRTEM确定了这种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发现银是以晶体的形式沉积在晶体硅表面,绝大部分银晶体粒子的大小在30 nm以下,EDAX... 采用银盐和经氢氟酸处理的高纯度晶体硅粉反应的方法在晶体硅表面沉积银,制备了Si/Ag复合材料,用XRD、TEM、HRTEM确定了这种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发现银是以晶体的形式沉积在晶体硅表面,绝大部分银晶体粒子的大小在30 nm以下,EDAX分析得出复合材料表面不同位置Si与Ag质量比有比较大的差别。首次提出了将这种Si/Ag复合材料用酚醛树脂或沥青树脂包覆,经裂解得到Si/Ag/无定性C复合核壳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银复合材料 Si-H键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银复合材料负极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德伦 彭雨晴 +3 位作者 白瑞成 李爱军 赵添婷 孙宁霞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以商品单质硅为原料,利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方法结合化学镀方法制备了三维多孔硅/银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及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对其组成、结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进行研究,随后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 以商品单质硅为原料,利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方法结合化学镀方法制备了三维多孔硅/银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及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对其组成、结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进行研究,随后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硅呈现狭缝型的介孔,平均孔径宽度为12.5 nm,比表面积达到6.083 m^(2)/g.三维多孔硅/银复合材料在420 mA/g条件下恒流充放电,首循环放电比容量2822 mA.h/g,首循环库仑效率87.8%,经过50个循环后容量仍保持有832 mA·h/g.研究表明:三维多孔结构和银包覆层可以缓解嵌锂/脱锂时硅巨大的体积效应;银包覆层可以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 化学镀 三维多孔硅/银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震对银-铝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沈晓 李闪光 +2 位作者 李晓征 熊鹏 杜书万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基体和银镀层硬度大幅降低;且加热后空冷银镀层的硬度略高于水冷银镀层的硬度;同时,热震试验190℃、30 min后基体晶粒细化,而热震试验190℃、2 h后晶粒有长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试验 -铝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敏 凤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机械磨损和带电磨损2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带电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损失均比不带电条件下的大.这是由于外...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机械磨损和带电磨损2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带电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损失均比不带电条件下的大.这是由于外加电场不利于保持摩擦副接触表面在摩擦热等作用下形成润滑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所致.此外,在带电磨损条件下,阳极的磨损体积损失比阴极的大.其原因在于,摩擦副接触表面润滑膜中的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离解,在正刷侧释放出活性氧,活性氧与电刷表层中的碳或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得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电流 接触电压降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载荷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凤仪 张敏 徐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83-1488,共6页
研究了压力变化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机械磨损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线性增加;在电磨损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与压力成U型变化;当压力过小时,由于电气磨损量大... 研究了压力变化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机械磨损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线性增加;在电磨损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与压力成U型变化;当压力过小时,由于电气磨损量大以及电刷跳动产生的火花磨损,导致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较大;当压力过大时,破坏了电刷和换向器之间形成的润滑膜,产生严重的犁削和粘着磨损,使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急剧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与电刷的极性有关,正刷的磨损体积大于负刷的磨损体积;随着压力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大,且在相同条件下,电磨损时的摩擦系数大于纯机械磨损时的摩擦系数;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电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机械磨损 电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滑动电磨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庶 凤仪 +4 位作者 杨茜婷 王娟 陈淑娴 王东里 孙宇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8-601,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滑动电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和接触电压降变化情况,探讨了电磨损发生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与纯机械磨损相比,电磨损过程中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在电磨损过程中发生阳...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滑动电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和接触电压降变化情况,探讨了电磨损发生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与纯机械磨损相比,电磨损过程中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在电磨损过程中发生阳极侵蚀现象,材料从阳极向阴极发生转移,正刷的磨损量大于负刷,纯机械磨损量在二者之间;磨损过程中由于正刷侧的二硫化钼膜厚度大于负刷,以及正刷微观导电点的数量少于负刷,使得正刷的接触电压降高于负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量 阳极侵蚀 接触电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周速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屹 凤仪 +3 位作者 王松林 张学斌 张敏 沈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略有增加,而圆周速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接触电压降急剧增加并伴有火花磨损出现...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略有增加,而圆周速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接触电压降急剧增加并伴有火花磨损出现。压力较小时(1N/cm2)圆周速度为7.5m/s时就出现电火花,压力较大时(2.5N/cm2)圆周速度为15m/s出现电火花。在圆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接触电压降先升后降最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接触电压降 圆周速度 润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银/石墨复合材料电接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娟 凤仪 +2 位作者 李庶 林森 赵景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CNTs/Ag/G),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银/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随CNTs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接触电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少量的CNTs可以起到提...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CNTs/Ag/G),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银/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随CNTs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接触电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少量的CNTs可以起到提高电接触性能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少量的碳纳米管可以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增强作用;随含量的继续增大,CNTs难以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容易发生团聚,割裂基体,从而导致材料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CNTs含量 布氏硬度 表面粗糙度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芸 陈菲菲 李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处理,通过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银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原位制备银-石墨烯复...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处理,通过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银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原位制备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得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明显高于单纯的石墨烯材料,电化学性质优异,是理想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石墨烯 -石墨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孙宇峰 徐屹 凤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机械磨损的摩擦系数减小,而电磨损的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远远大于机械磨损的磨损...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机械磨损的摩擦系数减小,而电磨损的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远远大于机械磨损的磨损量,电磨损时磨损量在V=10m/s处出现最小值,而机械磨损的磨损量随速度的加快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圆周速度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琪 李明熹 +1 位作者 杨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48,共7页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能集成或功能增强等研究成果。主要综述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两类微纳复合材料,首先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微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原位生成/还原法、空穴法、离子交换法、一锅法、种子法、静电作用法以及胶束法等;其次,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复合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学成像、抗菌抗癌、免疫检测、电化学检测、催化降解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纳米复合材料 /氧化铁微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邢雅艳 史宇哲 +2 位作者 邓世贤 赵柏涵 刘志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2-1068,共7页
探索了以植物活性成分儿茶素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一步水热法合成儿茶素-银纳米复合材料,并进一步测试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证明制备得到了儿茶素包裹的银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T... 探索了以植物活性成分儿茶素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一步水热法合成儿茶素-银纳米复合材料,并进一步测试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证明制备得到了儿茶素包裹的银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2.7 nm,并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儿茶素-银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球菌都有很强抑制作用,尤其对白色念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9.63和39.26μg/mL。儿茶素-银纳米粒子强抑菌活性可归因于其表面银离子的持续释放,有望应用于长效抑菌制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纳米复合材料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镜反应的硅/银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学林 温兆银 +2 位作者 张露露 游敏 林祖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54-2058,共5页
基于银镜反应,在动态下用稀氨水将银氨配离子还原为纳米银颗粒,并沉积在硅颗粒表面。与常用含银复合材料之银盐直接还原法和硝酸盐高温分解法相比,配位还原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快速、银颗粒分散度高和银盐转化率高等特点。得到的硅/银复... 基于银镜反应,在动态下用稀氨水将银氨配离子还原为纳米银颗粒,并沉积在硅颗粒表面。与常用含银复合材料之银盐直接还原法和硝酸盐高温分解法相比,配位还原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快速、银颗粒分散度高和银盐转化率高等特点。得到的硅/银复合材料中粒径小于20 nm的银颗粒均匀分布在硅颗粒表面,无其他杂质相。与纯硅粉负极相比,硅/银复合材料(含银10wt%)能有效抑制硅负极在循环初始阶段的容量快速衰减,30次循环可逆容量大于500 mAh.g-1。交流阻抗测试显示,纳米银颗粒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电子电导,进而改善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银复合材料 负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抑制稻谷霉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常瑞 孔志康 +3 位作者 仲梦涵 汪静 李彭 袁建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136,共8页
将带负电荷的银纳米粒子(Ag)和带正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硅藻土复合物(PDDA/Diatomite)通过相互之间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合成银-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Ag/PDDA-Diatomite)。以空白组和添加纯硅藻土(Diatomite)作为对照组,在培养基条... 将带负电荷的银纳米粒子(Ag)和带正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硅藻土复合物(PDDA/Diatomite)通过相互之间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合成银-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Ag/PDDA-Diatomite)。以空白组和添加纯硅藻土(Diatomite)作为对照组,在培养基条件下研究不同物料比的Ag/PDDA-Diatomite纳米复合材料对4种稻谷常见真菌的抑制效果;在人工气调箱中进行稻谷模拟储藏实验,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价值进行验证,储藏条件为稻谷水分15.6%,储藏温度为30℃,相对湿度恒定为60%,储藏时间为5个月;在此期间检测不同储藏周期下的霉菌生长繁殖状况并且对菌种进行鉴定。同时监测稻谷质量指标,如蛋白质、游离脂肪酸、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变化,并评价储藏期间Ag的释放和在稻谷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Ag/PDDA-Diatomite在稻谷储藏过程中能有效的抑制霉变,并维持稻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纳米复合材料 稻谷储藏 霉菌 稻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线/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的逾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聘 曲兆明 +4 位作者 王庆国 何长安 赵世阳 成伟 王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4-3027,3032,共5页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长径比约为240的银纳米线(AgNWs),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AgNWs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基于排斥体积理论和几何相变理论对银纳米线/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排斥体积...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长径比约为240的银纳米线(AgNWs),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AgNWs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基于排斥体积理论和几何相变理论对银纳米线/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排斥体积理论计算得到的逾渗阈值(0.5816%)小于实际复合材料的实测数据;基于几何相变理论模型对材料逾渗阈值的拟合数据约为1.25%~1.31%,与实验测试得到的复合材料逾渗转变浓度范围一致性较好。因此,利用几何相变理论进行复合材料逾渗阈值和电导率的预测对于AgNWs/PVA导电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聚乙烯醇复合材料 排斥体积理论 几何相变理论 逾渗阈值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CNTs-Ag-G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屹 凤仪 +2 位作者 王松林 张学斌 沈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及其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磨损初期接触电压降较小,随着时间延长,接触电压降上升并趋于稳定;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发热量增大...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及其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磨损初期接触电压降较小,随着时间延长,接触电压降上升并趋于稳定;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发热量增大,粘着磨损加剧,接触表面的接触方式发生改变,导致收缩电阻和过渡电阻减小,接触电压降略有上升;磨损量随着电流密度增加急剧增大,但与传统电刷相比已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电流密度 接触电压降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MoS_2复合材料在不同气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凡燕 凤仪 +1 位作者 杨茜婷 张学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2,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成分的复合材料在大气与气氛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讨论了成分改变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二硫化钼与石墨含量比的增大,复合材料在大气中的减摩性能逐渐减弱...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成分的复合材料在大气与气氛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讨论了成分改变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二硫化钼与石墨含量比的增大,复合材料在大气中的减摩性能逐渐减弱,耐磨性由于受到材料力学性能与摩擦机理的共同作用,变化不大,在N2气氛中的复合材料的减摩性增强,硬度增大,磨损率下降。对比结果表明,银-石墨(体积分数为20%)-二硫化钼(体积分数为10%)在不同气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