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付翀 刘宇昕 满生博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为改善碳纤维与银基体的结合强度,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同时研究了碳纤维含量对碳纤维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组织结构和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覆镀工艺,碳... 为改善碳纤维与银基体的结合强度,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同时研究了碳纤维含量对碳纤维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组织结构和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覆镀工艺,碳纤维表面镀铜后可以得到均匀致密的镀铜层,其增重率可达197.3%。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碳纤维分布均匀。随着碳纤维质量分数增加,碳纤维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致密度降低,电导率逐渐降低,硬度值先增大后减小,碳纤维质量分数为1.6%时硬度达到最大值,为50.7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电接触材料 碳纤维 化学镀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应用研究及制备工艺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文生 李亚明 +2 位作者 张杰 刘毅 董洪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9,55,共7页
鉴于银基电接触材料在电力系统、电器工业中的重要性,综合近年多种文献资料,阐述了Ag/Ni、Ag/C、Ag/WC和Ag/MeO等4个主要系列的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分析了喷射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纤维强化法、等静压制法、等离子体喷涂法等制备银... 鉴于银基电接触材料在电力系统、电器工业中的重要性,综合近年多种文献资料,阐述了Ag/Ni、Ag/C、Ag/WC和Ag/MeO等4个主要系列的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分析了喷射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纤维强化法、等静压制法、等离子体喷涂法等制备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工艺特点。结合现阶段研究工作,研制和改进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发展新型环保触头材料、多相复合触头材料及纳米触头材料是今后银基电接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电接触材料 制备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电接触材料改性及制备工艺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光 孙晓亮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7年第10期14-19,共6页
概述了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发展,介绍了Ag-Ni、Ag-C、Ag-WC和Ag-MO4个主要系列的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及其改性方法,比较了不同银基电接触材料改性前后的优缺点。同时,叙述了粉末冶金法、合金内氧化法及预氧化合粉末法等银基电接触材料的... 概述了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发展,介绍了Ag-Ni、Ag-C、Ag-WC和Ag-MO4个主要系列的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及其改性方法,比较了不同银基电接触材料改性前后的优缺点。同时,叙述了粉末冶金法、合金内氧化法及预氧化合粉末法等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最后指出,提高银基电接触材料的性能、发展新型的节银触头材料和复合触头材料是今后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电接触材料 改性方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基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溥存继 谢明 +6 位作者 杜文佳 杨云峰 赵明 王塞北 张吉明 杨有才 陈永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5,共4页
介绍了贵金属基电接触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分析了国内外贵金属基电接触材料的使用条件及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发展前景较好的4个系列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及应用方向,最后道出了电接触材料先进... 介绍了贵金属基电接触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分析了国内外贵金属基电接触材料的使用条件及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发展前景较好的4个系列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及应用方向,最后道出了电接触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的研发方向,并指出了贵金属基电接触材料具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材料 银基电接触材料 制备工艺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SnO_(2)的合成及在触点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金成 谢明 李红梅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61,共6页
SnO_(2)是O=Sn=O结构,是一种n型、宽带隙(3.6 eV)半导体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的电子、光学和热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制备了1D SnO_(2)材料,如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线、纳米纤维、纳米晶须等纳米结构。采用热蒸发、... SnO_(2)是O=Sn=O结构,是一种n型、宽带隙(3.6 eV)半导体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的电子、光学和热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制备了1D SnO_(2)材料,如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线、纳米纤维、纳米晶须等纳米结构。采用热蒸发、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静电纺丝、脉冲激光沉积和光刻等方法合成1D SnO_(2)纳米结构,已成为介观物理和纳米器件的研究热点。本文对1D SnO_(2)纳米结构的合成技术和生长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调查,对1D SnO_(2)形貌在Ag基电接触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一维完美单晶材料是制备高性能电接触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SnO_(2) 纳米材料 合成方法 生长机理 银基电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Anti⁃arc Erosion Property of Ag Matrix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Reinforced by Novel Ti_(2)Cd
6
作者 SUN Wanjie SHI Yuxin +4 位作者 DING Jianxiang REN Wanbin PAN Zhixiong ZHANG Peigen SUN Zhengming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0-196,共7页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Cd-containing silver-matrix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bility and long life for military defense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Cd-containing silver-matrix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bility and long life for military defense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s.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Cd cont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high-performance requirements,in this study,high-purity intermediate Ti_(2)Cd powder of MAX phase(Ti_(2)CdC)was synthesized with a pressureless technique and then applied to reinforce the Ag matrix.The Cd content of the as-prepared Ag/Ti_(2)Cd composites was actually reduced by 38.31%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g/CdO material.Based 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cal phase,morphology,interface and comprehensiv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Ti_(2)Cd composites,the preferred samples(heat treated at 400°C for 1 h)showed high density(97.77%),low resistivity(2.34μΩ·cm),moderate hardness(90.8HV),high tensile strength(189.9 MPa),and exhibited good electrical contact performance after 40000 cycles of arc discharging under severe conditions(DC 28 V/20 A).The results of microscopic morphological evolution,phase change and eleme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stability of Ti_(2)Cd reinforcing phase,good interfacial bonding with Ag matrix and improved melt pool viscosi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arc erosion,results in low and stable contact resistance(average value 13.20 mΩ)and welding force(average value 0.6 N),low fluctuation of static force(2.2-2.5 N).The decomposition and absorption energy of Ti_(2)Cd and the arc extinguishing effect of Cd vapor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table arcing energy and arcing time of electric contacts in the late stage of arc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voltage apparatus Ag matrix composite Ti-Cd compound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 arc eros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