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先伟 高正锋 +8 位作者 周国琴 虞健 宝童曦 杨绍磊 姚俊杰 毛璞麟 叶鹏 杨智斌 吕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贵州安顺地区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寻找适宜于当地烟叶优质生产的最佳配比,设置了5个处理(CK;T_(1):100%硝态氮肥;T_(2):70%硝态氮+30%铵态氮;T_(3):50%硝态氮+50%铵态氮;T_(4):30%硝态氮... 为探究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贵州安顺地区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寻找适宜于当地烟叶优质生产的最佳配比,设置了5个处理(CK;T_(1):100%硝态氮肥;T_(2):70%硝态氮+30%铵态氮;T_(3):50%硝态氮+50%铵态氮;T_(4):30%硝态氮+70%铵态氮;T_(5):100%铵态氮),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病害发生情况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以期为该地区优化烟草施肥、改善植烟土壤、提高烟叶产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_(2)处理大田生育期为112 d,现蕾期较T_(3)处理提前了6 d,T_(2)、T_(4)、T_(5)处理有效叶数显著高于T_(3)处理;T_(2)处理发病率最低,SPAD值显著高于T_(1)、T_(3)、T_(4)和T_(5)处理,发病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T_(2)和T_(3)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表现较好,T_(2)处理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T_(3)、T_(4)处理烤烟的钾含量显著高于T_(1)、T_(2)、T_(5)处理,且符合优质烟标准,T_(2)处理的烟碱含量显著高于T_(1)、T_(4)和T_(5)处理,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分最高;T_(2)处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根际土壤pH值及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力。因此,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发病率、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以及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在安顺地区硝铵氮素配比为7∶3施用效果更优,更有利于云烟87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土壤酶活 烟草青枯病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33-34,37,共3页
为明确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辣椒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确定辣椒生长季最佳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缓解设施大棚辣椒生产中氮肥盲目投入带来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板结等难题,本研究以当地主栽辣椒品种软皮辣1号为... 为明确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对辣椒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确定辣椒生长季最佳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缓解设施大棚辣椒生产中氮肥盲目投入带来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板结等难题,本研究以当地主栽辣椒品种软皮辣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处理(0∶100、25∶75、50∶50、75∶25、100∶0),研究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处理对辣椒生长季干物质积累量、株高、辣椒长度、平均单果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处理显著影响辣椒开花期株高、干物质积累量、辣椒长度、平均单果重和产量,且在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为50∶5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34 cm、47.44 g/株、23.48 cm、68.94 g和66208.35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滨州市滨城区设施大棚辣椒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铵态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肥料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杨文凯 徐丁 +7 位作者 李嘉成 马炜 丁梁 蔡飞翔 缪晴 刘子洋 康丽春 钟善良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154-157,共4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烟草专用无机基肥中铵态氮占比∶硝态氮占比分别为85%∶15%(A1)、75%∶25%(A2)和65%∶35%(A3),专用追肥铵态氮占比∶硝态氮占比分别为35%∶65%(B1)、25%∶75%(B2)和15%∶85%(B3)并进行组合,研究不同铵态氮与硝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烟草专用无机基肥中铵态氮占比∶硝态氮占比分别为85%∶15%(A1)、75%∶25%(A2)和65%∶35%(A3),专用追肥铵态氮占比∶硝态氮占比分别为35%∶65%(B1)、25%∶75%(B2)和15%∶85%(B3)并进行组合,研究不同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肥料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肥料对烤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A1B1最早进入下部叶成熟期。A2B3、A3B2和A3B3出叶数较多。A2B2、A1B3和A3B3等处理团棵期长势较强,A2B2和A3B3等4个处理在现蕾期长势较强。A3B3和A2B2株高较高,分别为98.5、98.0 cm。A1B2茎围最大,为9.85 cm。A2B1和A3B1节距较大,分别为4.4、4.3 cm。A2B3、A1B3和A3B3有效叶数较多,分别为15.67、15.50、15.50片。A1B3腰叶最长,为75 cm。各处理烤后原烟外观质量中,A2B2、A1B3和A2B1颜色为桔黄,其他处理偏柠檬。A1B3油分相对最多。各处理结构尚疏松,身份适中,其中A1B3、A2B1单叶重较重,分别为7.42、7.31 g。各处理间早生快发差异较小,到达各时期的时间较近。A1B3、A1B2和A2B2产量和产值相对较高,其中A1B3最高。在追肥一定时,基肥铵态氮占比较低不利于产质量的形成;基肥一定时,追肥铵态氮占比较高不利于产质量的形成,并且产量受追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肥料 铵态氮 经济性状 配比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春玉米田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立春 赵兰坡 +2 位作者 朱平 高洪军 彭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5-87,共3页
为探讨黑土区春玉米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素淋洗造成的环境风险,设置了8个肥料运筹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对黑土区春玉米田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优化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优化施肥处理的硝态氮和铵态氮... 为探讨黑土区春玉米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素淋洗造成的环境风险,设置了8个肥料运筹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对黑土区春玉米田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优化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优化施肥处理的硝态氮和铵态氮表现出明显的表聚趋势,表明优化的有效性。但优化施肥处理土壤淋溶液量和淋溶液养分含量仅低于增施氮肥处理的,常规、增氮和优化处理的淋溶液硝态氮含量均超标,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黑土 玉米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被引量:27
5
作者 苗艳芳 李生秀 +4 位作者 徐晓峰 王朝辉 李小涵 扶艳艳 罗来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肥只有1个品种),施氮处理均施N150kg hm-2,研究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响应的差异及其与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同一形态不同氮肥品种之间的增产差异显著低于不同形态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形态氮肥的小麦产量、增产量和增产率的平均值,硝态氮肥最高,硝态氮、铵态氮组合次之,铵态氮最低。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随土壤累积硝态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累积量越低,氮肥增产效果越突出,硝态氮的效果也越显著。由此可见,土壤累积的硝态氮量是决定氮肥肥效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不同形态氮素效果的主要凼子。只有存硝态氮累积量低的土壤上,氮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硝态氮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铵态氮 土壤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红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靖彦 陈效民 +4 位作者 李秋霞 黄欠如 张佳宝 陈晨 卢绍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5-269,共5页
以生物质炭为0,5,10,20,30,40t/hm2的比例与土壤混合,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生物质炭对红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淋溶速率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穿透... 以生物质炭为0,5,10,20,30,40t/hm2的比例与土壤混合,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生物质炭对红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淋溶速率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各处理CK、C5、C10、C20、C30和C40的铵态氮淋失率分别为38.33%,37.05%,34.91%,29.83%,28.28%和20.03%;硝态氮的淋失率分别为98.86%,96.49%,94.23%,90.21%,86.15%和83.46%。各处理CK、C5、C10、C20、C30和C40的铵态氮相对浓度(C/C0)的峰值为0.12,0.12,0.11,0.10,0.09和0.09;硝态氮相对浓度(C/C0)的峰值为0.36,0.35,0.34,0.33,0.32和0.32。除硝态氮的浓度峰值与容重呈正显著的相关性外,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累计淋溶量和浓度峰值与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碳、CEC及生物质炭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质炭能显著减少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淋溶速率,延长淋溶时间,减少累计淋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红壤 铵态氮 淋溶 垂直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张亚丽 董园园 +1 位作者 沈其荣 段英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8-923,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6号比武育粳 3号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能力 ;不论武育粳 3号或是扬稻 6号 ,单一氮源时NO-3 的Km 值均大于NH+ 4 ,说明水稻对NH+ 4 的亲和力大于NO-3 ,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最大吸收速率小于NO-3 ,而扬稻 6号则极为接近 ;NH+ 4 的存在均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种对NO-3的吸收速率 ,武育粳 3号和扬稻 6号的NO-3 的Vmax分别比单一硝营养减小 1/ 2和 2 / 3,NO-3 的存在不影响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吸收速率 ,但使扬稻 6号对NH+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稻6号 水稻品种 NO3^- NH4^+ 铵态氮 吸收速率 混合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何文寿 李生秀 李辉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N uptake kinetics snd the relatively uptake ofammonium- and nitrate-N by rice (Oryza sativa )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lative uptake or the ratios(NH:N/NO-...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N uptake kinetics snd the relatively uptake ofammonium- and nitrate-N by rice (Oryza sativa )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lative uptake or the ratios(NH:N/NO-N) of ammonium-N to nitrate-N absorbed by rice varied with its growth stages. At different stages, riceplant had different preference to either ammonium-N or nitrate-N when both NH and NO were present equally inthe nutrient solution. From transplanting to initial tillering, the absorbed ratio was 1. 15 on average, and the absorbed ammonium-N accounted for 53. 48% of the total uptake nitrog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During the tilleringperiod, the absorbed ratio was 2. 55 on average, and the absorbed ammonium-N accounted for 71. 8% of the total atthis stage. This phenomenum that rice preferred ammonium-N to nitrate-N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could be explained by kinetic parameters(Vma. and K.) of absorption.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from elongation to maturity, the absorbed ratios tended more or less towards l, and either of the nitrogen forms could be takenup efficiently by the crop. For the whole growth duration, the absorbed ratios ranged from 0. 98 to 2. 62 with 1. 28on average, the accumulated ammonium-N absorbed being 56. 1 % of the total nit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培养 铵态氮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荣 何兴东 +1 位作者 张宁 邬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5-302,共8页
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存在着时空变化。本文对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的垂直方向,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沙丘的水平方向,... 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存在着时空变化。本文对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的垂直方向,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沙丘的水平方向,从丘顶、丘坡到丘间地,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趋于增加,但20~40cm土层的硝态氮/铵态氮比(硝/铵比)逐渐降低。而其时间变化体现于演替系列的进程中,演替系列前中期,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演替系列中后期,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0~20cm土层硝/铵比的变化与上述趋势相同,而20~40cm土层硝/铵比的变化则没有这种规律。可见,在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时空变化规律是植被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而影响植物生长与植被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铵态氮 沙丘固定 植被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膨压及光合速率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青海 魏珉 +3 位作者 杨凤娟 史庆华 王秀峰 张玉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素形态及水平对黄瓜干物质积累、膨压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氮素水平时,NO3--N处理黄瓜干物质重量、叶片面积、叶片含水量、水势、膨压等均高于NH4+-N处理。低水平NH4+-N(5 mmol/L)对黄瓜光合速率...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素形态及水平对黄瓜干物质积累、膨压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氮素水平时,NO3--N处理黄瓜干物质重量、叶片面积、叶片含水量、水势、膨压等均高于NH4+-N处理。低水平NH4+-N(5 mmol/L)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不大,甚至高于同水平NO3--N处理,叶片面积稍有减小;高水平NH4+-N显著抑制黄瓜干物质的积累,叶片面积仅是同水平NO3--N处理的12.7%,净光合速率(Pn)为CO21.6μmol/(m2.s),仅为同水平NO3--N处理的10%左右。NH4+-N处理引起黄瓜叶片面积的减小与叶片膨压降低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98;膨压与叶片水势直接相关,而渗透势对此影响不大。高水平NO3--N对黄瓜产生了渗透胁迫,抑制黄瓜生长,表现在渗透调节物质的大量积累。不同黄瓜品种对氮素形态及水平响应差异较大,所有处理中新泰密刺长势均好于吉尼罗。低水平的NH4+-N对黄瓜干物质的积累影响不大,高水平则明显抑制其生长。说明高浓度铵态氮对植物产生了毒害,而高浓度的硝态氮则是渗透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干物质积累 膨压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伟 李絮花 +3 位作者 唐慎欣 李海燕 刘旭凤 彭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1,9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释放期60d的水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常规施肥用量下不同比例配合追施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积累量及0-60cm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控释掺...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释放期60d的水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常规施肥用量下不同比例配合追施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积累量及0-60cm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控释掺混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较常规施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控氮比50%处理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的提高9.43%和24.69%,达到显著水平;各控释掺混处理0-60cm土壤都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至后期较常规施肥的略高,满足了玉米的生长。玉米各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大致以高控氮比处理的含量高,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控氮比50%处理更适合本区域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控释掺混肥 肥料利用率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花生生育期间剖面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元杰 万勇善 +1 位作者 张民 刘风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3-207,共5页
以普通单质肥料为原料,制备了N∶P2O4∶K2O比例分别为14∶13∶15,11∶14∶17和14∶14∶17的3种控释掺混肥料,于2007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控释掺混肥料品种对花生生育期间剖面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动态... 以普通单质肥料为原料,制备了N∶P2O4∶K2O比例分别为14∶13∶15,11∶14∶17和14∶14∶17的3种控释掺混肥料,于2007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控释掺混肥料品种对花生生育期间剖面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剖面土壤中的铵态氮耕层含量最高,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硝态氮随剖面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与铵态氮相同,但含量升高的土层随生育期的延长不断加深。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控释掺混肥料能够在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提高剖面相同土层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减少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风险。能克服常规肥料苗期养分过多造成烧苗和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的缺点,不同配方的3种控释掺混肥的一次性施用显著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不同品种控释掺混肥处理提高肥效降低污染风险的效益顺序为:控释掺混肥料1>控释掺混肥料2>控释掺混肥料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掺混肥料 花生 铵态氮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控释氮肥对大棚甜椒产量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彭强 李絮花 +3 位作者 王克安 吕晓慧 杨宁 刘旭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控释氮肥施用量对大棚甜椒生长及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处理对大棚甜椒的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较常规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RF30处理最佳。各施肥处理均...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控释氮肥施用量对大棚甜椒生长及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处理对大棚甜椒的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较常规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RF30处理最佳。各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甜椒Vc、可溶性糖、硝酸盐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满足了甜椒在不同时期对氮素的需求。控释氮肥处理0-60cm土层铵态氮含量差异不大,常规施肥铵态氮含量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在农民习惯性施肥基础上施用70%控释氮肥可以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控释 产量 铵态氮 肥利用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3 位作者 马春梅 孙聪姝 龚振平 祖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1-914,共4页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铵态氮对森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红亮 王杰 +2 位作者 高人 尹云锋 孙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0-916,共7页
对取自武夷山的红壤、黄壤、黄壤性草甸土分别在对照(CK,N0mg/kg)、低氮(LN,N50mg/kg)、高氮(HN,N100mg/kg)3种氮(N)水平处理下开展培养实验,研究施加NH4^+-N对森林土壤N转化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H4^+-N可显著... 对取自武夷山的红壤、黄壤、黄壤性草甸土分别在对照(CK,N0mg/kg)、低氮(LN,N50mg/kg)、高氮(HN,N100mg/kg)3种氮(N)水平处理下开展培养实验,研究施加NH4^+-N对森林土壤N转化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H4^+-N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NO3^--N含量4.5%~25.7%,但LN与HN处理差异不显著,NO3^--N降低可能与NO3^--N反硝化和异氧还原有关;然而,黄壤性草甸土NO3^--N没有降低。与培养前比较,在第56天红壤NO3^--N含量显著增加5倍左右;桐木关黄壤增加40%左右,而黄冈山25km黄壤仅在CK处理下增加16%,但是黄壤性草甸士显著降低:结果显示LN与FIN处理土壤NO3^--N含量变化幅度小于CK。与CK相比,LN和HN处理红壤NH4^+-N分别显著(p〈0.05)升高24.1%~96.5%和68.7%-114.1%,且随培养进行没有累积,可能与微生物固N有关;桐木关NH4^+-N分别升高17.6%~39.6%和37.6%~95.8%(p〈0.05),LN处理黄冈山25km黄壤NH4^+-N只有第7天升高17.8%(p〈0.05),HN处理第7、14、28、42天显著升高17.5%。48.6%(p〈0.05)。LN处理黄壤性草甸土的NH4^+-N在前3周显著降低11.6%~28.5%(p〈0.01);HN处理在第7天和14天分别降低10.8%(p〈0.01)和7.5%,但是在第28—56天显著增加17.6%-20.4%(p=0.002)。随着培养进行,CK处理红壤NH4^+-N逐渐降低,桐木关黄壤、黄冈山25km黄壤和黄壤性草甸土升高:LN和HN处理黄壤和黄壤性草甸土NH4^+-N逐渐升高。可见,不同海拔土壤类型对NH4^+-N添加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森林土壤 铵态氮 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施入时期对小麦增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苗艳芳 吕静霞 +4 位作者 李生秀 王朝辉 李晓涵 罗来超 李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6,共6页
在陕西永寿和河南洛阳进行2年大田试验,研究铵态和硝态氮肥在小麦不同播期施用和播前15∽20天施用的效果。试验设不施氮、施铵态氮和硝态氮各100kg/hm2 3个处理;试验期间分别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铵、硝态氮和pH变化,以及不同时期植物... 在陕西永寿和河南洛阳进行2年大田试验,研究铵态和硝态氮肥在小麦不同播期施用和播前15∽20天施用的效果。试验设不施氮、施铵态氮和硝态氮各100kg/hm2 3个处理;试验期间分别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铵、硝态氮和pH变化,以及不同时期植物体内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的含量。试验表明,在硝态氮含量低的土壤上,硝态氮肥效果一般优于铵态氮肥,但效果大小和播期早晚、施氮早晚有关。早期播种硝态氮对籽粒增产量比铵态氮高出0.68倍,晚期播种增产1.75倍;播前15天施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增产率分别为10.7%和8.8%,无显著差异,而晚期施氮,分别为10.5%和6.2%,差异显著。施用硝态氮,小麦根际土壤pH有上升而施用铵态氮有下降现象,升降幅度为0.1左右pH单位。非根际土壤向根际土壤的养分传输低于作物吸收速率,根际内土壤的硝态氮有耗竭现象,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平均浓度为11.7mg/kg,而根际土壤仅为4.4mg/kg,后者仅为前者的38%。硝态氮肥不但能使小麦吸收较多的硝态氮,而且能将吸收的硝态氮较快地转化为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及时转送到茎叶生长部位,对保证作物氮素营养有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铵态氮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对^(15)N-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及分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雯怡 聂立水 +3 位作者 韦安泰 李吉跃 沈应柏 张志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05,500,共6页
以毛白杨新无性系50号插条苗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毛白杨苗木在施肥1周后对肥料氮的吸收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施肥后28d达... 以毛白杨新无性系50号插条苗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毛白杨苗木在施肥1周后对肥料氮的吸收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施肥后28d达到最大值,NO31-5N处理苗木全氮量为0.67g/株,NH41-5N处理苗木全氮量为0.60g/株;吸收NO31-5N为0.26g/株,吸收NH41-5N为0.12g/株,分别占苗木全氮的比例39.15%和19.95%。毛白杨苗木对2种氮素的利用程度差异显著,在利用率最高时期,NO31-5N利用率可达25.83%,约为NH41-5N(12.03%)的2倍。氮素在毛白杨各器官中分配差异显著,总体趋势为叶>根>茎。叶中NO31-5N的分配率显著高于NH41-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铵态氮 吸收量 肥利用率 分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金喜军 马春梅 +2 位作者 董守坤 李姚 龚振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大豆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均为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基础肥力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种肥和追肥处理可以增加大豆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与... 大豆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均为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基础肥力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种肥和追肥处理可以增加大豆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88**),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与碱解氮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铵态氮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关键时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志萍 李维民 +4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徐振锋 谭波 吴庆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0-274,共5页
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 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的3个关键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林窗中心高于林缘和林下;而在非生长季节表现为林缘大于林窗中心和林下,且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表现出相似的规律。除深冻期外,林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但林下土壤总矿质氮含量较小。此外,整个研究期间不同关键时期林下土壤总矿质氮均以铵态氮为主,而林窗中心在生长季节以硝态氮为主,在冻融季节以铵态氮为主。可见,高寒森林林窗更新对土壤氮过程的作用受到季节性冻融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林窗 土壤铵态氮 土壤 关键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日光温室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商放泽 杨培岭 +3 位作者 任树梅 王勍 李云开 刘培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8,49,共7页
通过种植两茬油菜,设置7种施肥模式:有机肥施氮量600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767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4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5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 通过种植两茬油菜,设置7种施肥模式:有机肥施氮量600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767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4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5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1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91 kg/hm2,研究了日光温室0~20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迁移累积。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H4+-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单施无机肥的相应值大于单施有机肥;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O3--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当施氮量小于383 kg/hm2时,相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同施肥模式也影响40~160 cm土壤中NO3--N的迁移累积。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产量考虑,北京农业种植区日光温室油菜种植可按照有机肥150 kg/hm2、无机肥191 kg/hm2的施肥模式进行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施肥模式 铵态氮 迁移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