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铬酸钾晶体低温热容及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南照东 谭志诚 孙立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重铬酸钾晶体在100-390K温区内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温度区间内重铬酸钾无相变和其它热反常现象发生,但其热容在不同的温度范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00K≤T≤275K和350K≤T≤390K区间内,其热容...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重铬酸钾晶体在100-390K温区内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温度区间内重铬酸钾无相变和其它热反常现象发生,但其热容在不同的温度范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00K≤T≤275K和350K≤T≤390K区间内,其热容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在275K≤T≤350 K区间,其热容约为定值.将重铬酸钾摩尔热容实验值Cp,m(J·K-1·mol-1)拟合成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在100K≤T≤275K,为Cp,m=0.0050T2-1.0320T+125.22;275K≤T≤350K,为Cp,m=209.37;350K≤T≤390K,为Cp,m=0.0266T2-18.823T+3542.3.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从热容值计算出了298.15K-400K温区范围内每隔5K的热力学函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钾晶体 低温热容 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函数 绝热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r_2O_7晶体生长的Shubnikov效应及其单面共生的本质
2
作者 周艳平 庄汉锐 +1 位作者 温树林 H.Follner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6-356,共1页
1928年Eling和Terpstra未发现K2Cr2O7晶体具有压电效应;而1930年Stedehouder和Terpstra发现了K2Cr2O7晶体在(001-)面上并未发生粗糙化。1931年Shubnikov发... 1928年Eling和Terpstra未发现K2Cr2O7晶体具有压电效应;而1930年Stedehouder和Terpstra发现了K2Cr2O7晶体在(001-)面上并未发生粗糙化。1931年Shubnikov发表了一组照片,清楚地呈现了K2Cr2O7晶体的(001)面和(001-)面具有不对称和不同的结构。1932年Schoep根据腐蚀坑提出了对称中心存在的假说。1935年Greenwood采用极灵敏仪器也未能确定压电效应。1954年和1955年Podisko和Shubnikov再一次指出K2Cr2O7晶体在(001)面和(001-)面的不对称腐蚀行为。1959年Rao用X射线方法研究了K2Cr2O7晶体,通过统计衍射强度得出结论,K2Cr2O7晶体有一对称中心。1964年Parvov和Shubnikov生长了一块自由悬浮的晶体,6个月内温度逐渐从30.4℃降低到29.2℃,(001-)和(100)的生长速率是0,再次确定了结构不对称。1970年Vadilo认为过饱和度对不对称生长有影响。低过饱和度时两个{001}都光滑,适中过饱和度下靠近容器底部的{001}面粗糙,高过饱和度导致两个{001}都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晶体生长 溶液法 铬酸钾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