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酸钠溶液中和除铝浆液沉降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桂华 李云峰 +2 位作者 齐天贵 张玉峰 李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42-3547,共6页
研究铬酸钠碱性液中和除铝方式、温度和碱性液种类对除铝浆液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晶种中和法获得的铝泥前2 min平均沉降速率达107.1 mm/min,含水率小于38%,铬带损小于0.26%;而采用传统的直接中和法获得的铝泥前2 min平均沉降... 研究铬酸钠碱性液中和除铝方式、温度和碱性液种类对除铝浆液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晶种中和法获得的铝泥前2 min平均沉降速率达107.1 mm/min,含水率小于38%,铬带损小于0.26%;而采用传统的直接中和法获得的铝泥前2 min平均沉降速率小于7.25 mm/min,含水率大于67%。氢氧化铝粒度分布、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提高中和除铝的温度、降低碱性液SiO2等杂质含量有利于改善除铝浆液的沉降性能。铝泥颗粒粗、结晶好,且其表面疏水性强、表面能低、溶剂化趋势小,能提高铝泥的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钠溶液 中和 除铝 沉降性能 接触角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酸钠溶液酸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桂华 张玉锋 +2 位作者 周秋生 李小斌 彭志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7-1232,共6页
基于离子平衡和溶液电中性原理,对Na2O-CrO42-/Cr2O72--SO42--H2O系中的铬酸钠溶液酸化过程进行理论计算。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铬酸钠转化率随溶液pH降低而呈"S"形增大,且增大铬酸钠浓度或降低溶液温度有利于铬酸钠的转化。在... 基于离子平衡和溶液电中性原理,对Na2O-CrO42-/Cr2O72--SO42--H2O系中的铬酸钠溶液酸化过程进行理论计算。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铬酸钠转化率随溶液pH降低而呈"S"形增大,且增大铬酸钠浓度或降低溶液温度有利于铬酸钠的转化。在酸化纯铬酸钠溶液和工业铬酸钠溶液时,铬酸钠转化率的变化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溶液pH从7.8降低至5.5时,转化率从大约10%显著增加至大约93%,此时加入的酸主要促进CrO42-转化为Cr2O72-,与红外光谱变化对应的是880cm-1处CrO42-的Cr=O弯曲振动的特征峰逐渐变小,在780 cm-1和930 cm-1处Cr2O72-对应的Cr=O弯曲振动的特征峰逐渐增强;转化率还随Na2SO4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2.5时,由于硫酸氢钠的大量生成,转化率测定结果大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钠溶液 酸化 PH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酸钠碱性液中加石灰除钒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东峰 田侣 +4 位作者 丁瑞锋 刘桂华 周秋生 李小斌 彭志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62-3168,共7页
通过计算反应Gibbs自由能和平衡溶解度对铬酸钠碱性液添加石灰除钒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红外光谱研究了含钒溶液的结构变化,研究添加石灰除钒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98~373K的范围内,体系中各离子与氧化钙生成相应钙盐... 通过计算反应Gibbs自由能和平衡溶解度对铬酸钠碱性液添加石灰除钒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红外光谱研究了含钒溶液的结构变化,研究添加石灰除钒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98~373K的范围内,体系中各离子与氧化钙生成相应钙盐的反应自由能绝对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VO3-、C032-、SO42-、VO43-、Cr042-;同时,各钙盐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溶液中CO32-能分解CaCrO4和Ca3(vO4)2等钙盐,VO43-能分解CaCrO4。除钒过程中除生成Ca3(vO4)2和Ca2V2O7外,还能生成CaCO3、CaCrO4、CaSO4·nH2O等化合物,这是由于石灰加入量过多所致。溶液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从13降到9左右,钒酸根由V043-转化成V043-和V2074-共存的结构。除钒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值、增大n(CaO)/n(V205)或加入高活性石灰乳均可提高除钒率,而溶液中C032-的存在明显降低除钒率;加入理论用量3倍的石灰,溶液pH值降至10左右时,除钒率可达到85%,相对于工业除钒过程钒渣量减少8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钠溶液 石灰 除钒 Gibbs自由能 平衡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生产铬酸酐的装置
4
作者 纪柱(摘译)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2,共1页
前苏联资深铬盐专家捷涅任柯,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铬酸酐的内热式转筒反应器,并在哈萨克阿克纠宾斯克铬盐厂建成年产2万t铬酸酐的装置,成为迄今世界上单台产量最大的连续法生产铬酸酐装置。此装置能耗低,运行费用少,但因... 前苏联资深铬盐专家捷涅任柯,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铬酸酐的内热式转筒反应器,并在哈萨克阿克纠宾斯克铬盐厂建成年产2万t铬酸酐的装置,成为迄今世界上单台产量最大的连续法生产铬酸酐装置。此装置能耗低,运行费用少,但因使用的原料重铬酸钠溶液含水量高,致使物料在反应器内脱水时间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生产 铬酸 装置 转筒反应器 连续法生产 铬酸钠溶液 运行费用 脱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文摘
5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2,共1页
铬酸酐制备工艺中硫酸氢钠废液的处理方法 该发明涉及一种含铬化合物的预酸化处理,意在提供一种铬酸酐制备工艺中硫酸氢钠废液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铬化合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的处理问题,是一种新的高效节约的处理方法。... 铬酸酐制备工艺中硫酸氢钠废液的处理方法 该发明涉及一种含铬化合物的预酸化处理,意在提供一种铬酸酐制备工艺中硫酸氢钠废液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铬化合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的处理问题,是一种新的高效节约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中性铬酸钠溶液送人反应容器;将铬酸酐制备流程中产生的硫酸氢钠浊液送入所述反应容器;加热反应容器;保持反应容器的温度并静置1.5~2.0h;将反应容器中的溶液送入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反应容器 铬酸钠溶液 硫酸氢钠 制备工艺 铬化合物 铬酸 酸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