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元素对铬电沉积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会超 孙喜莲 +2 位作者 张兵 陈肖文 冯绍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2-24,共3页
比较了几种稀土(La、Ce等)对铬沉积电流效率,覆盖能力,分散能力的影响,以及极化曲线峰值电流同这些性能间的关系。
关键词 电镀 稀土 铬沉积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极杆碰撞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钒和铬 被引量:4
2
作者 范辉 刘彬 白金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5,共4页
采用带六极杆碰撞池技术(CCT)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海洋沉积物中的钒和铬。在六极杆碰撞池中引入He/NH3(99/1)混合气,有效地减轻了多原子离子(ClO+,ClN+,ClOH+,ClNH+等)对钒、铬测定的干扰,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对He/NH... 采用带六极杆碰撞池技术(CCT)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海洋沉积物中的钒和铬。在六极杆碰撞池中引入He/NH3(99/1)混合气,有效地减轻了多原子离子(ClO+,ClN+,ClOH+,ClNH+等)对钒、铬测定的干扰,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对He/NH3混合气的流量及ICP-MS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最佳化选择。方法对钒和铬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035μg·g-1和0.083μg·g-1(稀释因子1000),12份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经海洋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推荐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池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海洋沉积物: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电沉积过程及H_2SO_4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葛福云 许书楷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45-649,共5页
在铬镀液(CrO_3/H_2SO_4=250/2.5Wt.)中,电流扫描实验结果表明,铬在玻璃碳电极上沉积需要成核过电位;而在铜电极上不需要成核过电位,其晶核由电极表面氧化膜(CuO CrOH)还原生成的金属Cr提供。铬电沉积前后,CrO_3还原机理不同,H_2SO_4 ... 在铬镀液(CrO_3/H_2SO_4=250/2.5Wt.)中,电流扫描实验结果表明,铬在玻璃碳电极上沉积需要成核过电位;而在铜电极上不需要成核过电位,其晶核由电极表面氧化膜(CuO CrOH)还原生成的金属Cr提供。铬电沉积前后,CrO_3还原机理不同,H_2SO_4 的作用也不同,沉积前,H_2SO_4的作用主要是活化电极表面,促使CrO_3还原,同时还使表面氧化膜溶解。沉积后,H_2SO_4 则起着保持电极表面附近阴极膜相对稳定的作用,还可能与 Cr(Ⅳ)形成易还原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硫酸 氧化膜 阴极膜
全文增补中
新型硫酸盐三价铬镀铬液和镀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崇武 赖奂汶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制定了硫酸盐三价铬电镀铬新工艺并测试了镀液和镀层的性能。该工艺镀液稳定,沉积速度为0.057~0.077μm/min,镀层质量优良。中性盐雾试验,恒定湿热试验,人造汗液测试及抗化学污染测试均满足标准要求。镀层色泽美观,δ能够达到0.3μm以... 制定了硫酸盐三价铬电镀铬新工艺并测试了镀液和镀层的性能。该工艺镀液稳定,沉积速度为0.057~0.077μm/min,镀层质量优良。中性盐雾试验,恒定湿热试验,人造汗液测试及抗化学污染测试均满足标准要求。镀层色泽美观,δ能够达到0.3μm以上。比较了硫酸盐和氯化物三价铬电镀的特点,采用硫酸盐镀铬,镀层耐腐蚀性好,原材料消耗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三价电镀 铬沉积速度 稳定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价铬复合镀铬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峰岩 胡会利 屠振密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3,19,共5页
电化学复合电沉积是将惰性固体颗粒加入到电解液中,以得到金属基复合镀层。由于Cr(Ⅵ)的毒性及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三价铬电沉积具有明显的优越特性。综述了从环保的三价铬镀液中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实验研究现状,并对三价铬复合电沉积工艺... 电化学复合电沉积是将惰性固体颗粒加入到电解液中,以得到金属基复合镀层。由于Cr(Ⅵ)的毒性及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三价铬电沉积具有明显的优越特性。综述了从环保的三价铬镀液中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实验研究现状,并对三价铬复合电沉积工艺、镀液和镀层特性及应用进行了讨论,预计三价铬复合电镀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沉积 复合镀层 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technology on Fe substrate and coating performance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利剑 龚竹青 +3 位作者 汤建新 贺全国 何农跃 杜晶晶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The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technology on iron substrate in the chlorid-sulfate solution and the impacts of main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coating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optimal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 The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technology on iron substrate in the chlorid-sulfate solution and the impacts of main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coating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optimal Ni-Cr alloy electrodepositing conditions are that the cathode current density is 16 A/dm^2,the plating solution temperature is 30℃ and the pH value is 2.5. The bright, compact coating gain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has good cohesion and 24.1% Cr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 is composed of crystallin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s 82 nm and the higher the Cr content of coating, the larger the rigidity, and the higher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rigidity of coating reaches 78.6(HR30T) and the passivation area broadens to 1.4 V when the Cr content of coating is 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PLATING Ni-Cr alloy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