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种粒度对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结晶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蒋斌 苏向东 +1 位作者 周念 张建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3,共8页
以过饱和铝酸钠溶液为研究体系,以氢氧化铝为诱导分解结晶反应晶种,研究分析反应过程中晶种粒度对表观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粒度减小,表观活化能降低,分解率升高。晶种颗粒形貌近似于椭球形模型,基于该模型引入了比表面能对A... 以过饱和铝酸钠溶液为研究体系,以氢氧化铝为诱导分解结晶反应晶种,研究分析反应过程中晶种粒度对表观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粒度减小,表观活化能降低,分解率升高。晶种颗粒形貌近似于椭球形模型,基于该模型引入了比表面能对Arrhenius公式中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修正,表观活化能与晶种粒度的倒数之间呈线性关系。这一结果表明,降低诱导结晶的晶种粒度使分解率升高的机理是由于晶种引入了额外比表面能,该比表面能降低了铝酸钠溶液分解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从而使分解率升高。建立了晶种粒度与反应分解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分解结晶 晶种粒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铝酸钠溶液中腐殖酸的检测分析及降解规律研究
2
作者 王明理 皮溅清 +2 位作者 赵志强 范尚 韦金钏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对氧化铝生产危害较大,目前铝酸钠溶液中腐殖酸浓度测定操作流程繁琐、测定结果准确度低,本文创新性提出了以“萃取-沉淀法”测定的腐殖酸浓度为基础,采用“吸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腐殖酸浓度的方法,并探讨进入工业... 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对氧化铝生产危害较大,目前铝酸钠溶液中腐殖酸浓度测定操作流程繁琐、测定结果准确度低,本文创新性提出了以“萃取-沉淀法”测定的腐殖酸浓度为基础,采用“吸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腐殖酸浓度的方法,并探讨进入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的腐殖酸在高温循环过程中的降解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萃取-沉淀法测定的原理是在反萃溶液中加入钡盐溶液沉淀腐殖酸,然后焙烧沉淀物,通过焙烧产物的质量推算腐殖酸浓度,试验用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的腐殖酸浓度为1.80 g/L;吸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是先通过试验测定吸光度曲线方程Y=1.6298X-0.1628,再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吸光度测量值应在0.2~2.0之间,代入方程即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腐殖酸浓度。温度和时间对腐殖酸的去除影响较大,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腐殖酸的去除率越高,280℃保温1 h后,腐殖酸去除率为68.30%;温度和时间对铝酸钠溶液中的总有机碳,以及丙二酸根、甲酸根、乙酸根、丁二酸根和草酸等小分子酸的质量浓度影响不大,但是草酸根质量浓度在长时间保温后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工业生产中需关注草酸钠质量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 铝酸钠溶液 有机物检测 腐殖酸浓度 萃取-沉淀法 吸光光度法 腐殖酸去除率 降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和含硅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雅静 翟玉春 +3 位作者 田彦文 韩跃新 刘连利 姬生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1-275,共5页
应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系统地研究了苛性比ak=1.5 5 ,Al2 O3 含量分别为 10 0 g/L ,15 0g/L和 2 0 0 g/L的铝酸钠溶液和含硅铝酸钠溶液。结果表明 :溶液中存在Al—O—Al键 ,且随着Al2 O3 含量增加而增多 ;SiO2的存在使得铝酸钠溶液中Al... 应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系统地研究了苛性比ak=1.5 5 ,Al2 O3 含量分别为 10 0 g/L ,15 0g/L和 2 0 0 g/L的铝酸钠溶液和含硅铝酸钠溶液。结果表明 :溶液中存在Al—O—Al键 ,且随着Al2 O3 含量增加而增多 ;SiO2的存在使得铝酸钠溶液中Al—O—Al键转化为Al—O—Si键 ,随着SiO2 含量增加 ,Al—O—Si键增多。这表明Al—O—Si键比Al—O—Al键更稳定。因此 ,含硅铝酸钠溶液是由Al—O—Al,Al—O—Si,Si—O—Si键和Al—O—H…O—Al氢键结合的成网络状无机高分子溶液 ,而不是过饱和的Al2 O3 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含硅铝酸钠溶液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的热力学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小斌 刘祥民 +6 位作者 苟中入 彭志宏 刘桂华 周秋生 丁安平 李明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为对高浓度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中产品杂质含量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认为该过程中Al(OH)3析出的真正机理是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的自发结晶;而基于分解过程中平衡浓度的热力学计算表明,在碳酸... 为对高浓度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中产品杂质含量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热力学,认为该过程中Al(OH)3析出的真正机理是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的自发结晶;而基于分解过程中平衡浓度的热力学计算表明,在碳酸化分解过程中SiO2的变化规律与公认的三段变化规律一致,说明该过程产品中SiO2的含量取决于它在溶液中的平衡浓度,而非吸附所致;同时还分析了丝钠铝石的形成热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碳酸化分解 热力学 结晶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和温度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国辉 陈启元 +4 位作者 尹周澜 张斌 李洁 陈金清 刘吉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7-610,共4页
运用分形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超声强化和温度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通过SEM图象观察发现低频超声强化相在种分过程中晶种表面有大量次生晶核的生成 ;较低温度下 (5 0℃ )能明显加速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 ;升高温度 (6 0℃ )虽然对... 运用分形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超声强化和温度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通过SEM图象观察发现低频超声强化相在种分过程中晶种表面有大量次生晶核的生成 ;较低温度下 (5 0℃ )能明显加速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 ;升高温度 (6 0℃ )虽然对铝酸钠溶液的种分热力学平衡不利 ,但由于温度升高 ,晶种表面活性增大 ,因而可以增大种分反应的谱维数 ,前期能够加快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反应速率。实验表明超声强化在较低温度下强化效果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强化 温度 铝酸钠溶液 谱维数 超声波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小斌 王丹琴 +3 位作者 梁爽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51-1655,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2O和苛性比(αk)的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不同Na2O浓度下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结合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酸钠溶液[c(Na2O)<175g/L]中,铝酸...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2O和苛性比(αk)的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不同Na2O浓度下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结合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酸钠溶液[c(Na2O)<175g/L]中,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约为0.6,其离子结构主要为Al(OH)4-;中等浓度溶液[c(Na2O)=175~330g/L]中,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约为0.2,其离子结构主要为Al(OH)4-和[Al2(OH)8(H2O)2]2-;而高浓度溶液[c(Na2O)>330g/L]中,铝酸根阴离子的离子迁移数接近于0,对应的离子结构主要是Al2O(OH)62-,[Al2(OH)8(H2O)2]2-和少量Al(OH)4-.说明铝酸根离子的导电能力与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电导率 迁移数 离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小斌 陈滨 +3 位作者 周秋生 刘桂华 彭志宏 刘祥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853,共6页
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对碳酸化分解过程中的氢氧化钠被二氧化碳中和以及氢氧化铝析出两个过程进行比较后,认为整个碳酸化分解过程是受氢氧化铝析出过程控制,仍然遵循种分机理。借鉴种分过程动力学模型,给... 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对碳酸化分解过程中的氢氧化钠被二氧化碳中和以及氢氧化铝析出两个过程进行比较后,认为整个碳酸化分解过程是受氢氧化铝析出过程控制,仍然遵循种分机理。借鉴种分过程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动力学方程。方程表明:碳酸化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5.115kJ/mol,这与晶种分解过程的活化能大致相当,也与碳酸化分解过程仍然遵循晶种分解机理的观点相吻合;碳酸化分解过程强烈地受到过饱和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碳酸化分解 氢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秋生 李小斌 +3 位作者 彭志宏 刘桂华 赵清杰 吴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引入瞬时晶种系数Krt,以[(ρ-ρc)/ρf]n2为过饱和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推动力,导出了高浓度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在高浓度条件下晶种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30.84kJ/mol。应用所导出的动力学方程,对分解温度、... 引入瞬时晶种系数Krt,以[(ρ-ρc)/ρf]n2为过饱和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推动力,导出了高浓度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在高浓度条件下晶种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30.84kJ/mol。应用所导出的动力学方程,对分解温度、苛性碱浓度、过饱和度等因素对高浓度条件下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过程的控制方式由铝酸钠溶液较低浓度时的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转变为高浓度的扩散控制或混合控制,从而导致铝酸钠溶液高浓度时的活化能明显低于其较低浓度时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浓度 分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小斌 赵东峰 +1 位作者 王丹琴 阎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77-2593,共17页
铝酸钠溶液分解是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的关键环节。总结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论述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宏观动力学、铝酸钠溶液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氢氧化铝颗粒行为、分解体系固-液界面作用调控以及铝酸钠... 铝酸钠溶液分解是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的关键环节。总结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论述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宏观动力学、铝酸钠溶液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氢氧化铝颗粒行为、分解体系固-液界面作用调控以及铝酸钠溶液分解技术等。认为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有利于氢氧化铝析出的含铝离子是Al(OH)-4,调控溶液中其他复杂含铝离子结构向该类结构转变则有利于氢氧化铝析出;增大分解末期体系中最小颗粒尺寸是提高分解深度的关键;协同调控分解过程中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离子结构和固-液界面作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强化铝酸钠溶液分解技术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晶种分解 机理 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尹周澜 敬叶灵 +1 位作者 陈启元 张艾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2-1007,共6页
研究了聚醇、聚酰胺和聚糖等一系列含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或晶种对羟基、胺基或酰胺基等活性基团较为敏感,含胺基、羟基的聚合物都能影响铝酸钠的种分分解率,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产物的... 研究了聚醇、聚酰胺和聚糖等一系列含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或晶种对羟基、胺基或酰胺基等活性基团较为敏感,含胺基、羟基的聚合物都能影响铝酸钠的种分分解率,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产物的粒度分布;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对种分影响较大;添加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以中等相对分子质量(10 000)的聚乙二醇对分解率的影响最大,而关于改善产品的粒度分布则以低相对分子质量(2 000)的效果最好;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添加剂聚丙二醇(0~3.08×10?1g.L?1)都可提高铝酸钠的分解率,其中浓度为5.13×10?2g.L?1+时提高分频率的效果最佳,浓度为3.08×10?1g.L?1时改善粒度分布的效果最好,并随添加剂浓度的增大,粒子的平均粒径略有增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加入聚合物后种分产品的晶型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聚合物 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的粘度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成琼文 李小斌 +2 位作者 彭志宏 刘桂华 周秋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研究了溶液的温度、氧化铝质量浓度、苛性比αk 等因素对铝酸钠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高浓度、高苛性比及过饱和度较高的溶液粘度较大,反之则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溶液的温度、浓度和苛性比等因素影响了溶液中Al(OH)4-4 与... 研究了溶液的温度、氧化铝质量浓度、苛性比αk 等因素对铝酸钠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高浓度、高苛性比及过饱和度较高的溶液粘度较大,反之则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溶液的温度、浓度和苛性比等因素影响了溶液中Al(OH)4-4 与聚合铝酸根离子间的相互转变,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粘度;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到了溶液粘度与温度、浓度及苛性比的定量关系:lnη=-1.554+1.139αk+0.0187 2ρ-0.050 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粘度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24
12
作者 毕诗文 薛红 +4 位作者 杨毅宏 陈万坤 王锡慧 刘铸战 姜小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讨论了温度和晶种粒度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晶体生长的影响,认为添加的晶种粒度对分解速率有很大的影响;晶种的粒度大时其比表面积小,分解速度慢;晶种粒度小时其比表面积大,分解速度快。根据Misra提出的动力学方程求出了该... 讨论了温度和晶种粒度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晶体生长的影响,认为添加的晶种粒度对分解速率有很大的影响;晶种的粒度大时其比表面积小,分解速度慢;晶种粒度小时其比表面积大,分解速度快。根据Misra提出的动力学方程求出了该分解条件下的活化能,并将晶种瞬时质量因子引入动力学方程,求得的不同温度下分解速率常数能较好地符合阿仑尼乌斯公式。在分解过程中晶种的瞬时比表面积变化很小,可以忽略瞬时比表面积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分解 晶种 活化能 拜耳法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与浓碱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桂华 李小斌 +2 位作者 彭志宏 张传福 刘祥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研究了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浓碱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特性。在相同条件下 ,氧化钙的反应活性高于氢氧化钙 ,这归结于氧化钙在水化放出大量热量的同时 ,固相颗粒细化 ,比表面积增大。较多量的氧化钙加入反应体系后 ,体系主要因固相颗粒团聚容... 研究了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浓碱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特性。在相同条件下 ,氧化钙的反应活性高于氢氧化钙 ,这归结于氧化钙在水化放出大量热量的同时 ,固相颗粒细化 ,比表面积增大。较多量的氧化钙加入反应体系后 ,体系主要因固相颗粒团聚容易发生膨胀。渣相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 ,表面活性剂可能因吸附“挤占”了新生固相表面吸附的小分子 ,破坏或削弱了体系的团聚 ,从而消除了体系的膨胀 ;同时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降低了固液界面张力 ,使颗粒细化 ,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比表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钙 氢氧化钙 铝酸钠溶液 反应活性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志宏 邓永春 +2 位作者 周秋生 刘桂华 李小斌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无机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杂质的存在对晶种分解会产生不利影响,当NaC l浓度大于10 g/L、Na2Os浓度大于5g/... 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无机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杂质的存在对晶种分解会产生不利影响,当NaC l浓度大于10 g/L、Na2Os浓度大于5g/L、Na2Oc浓度大于10 g/L时,均将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无机盐杂质的存在会影响铝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铝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值,使Zeta电位变得更负,不利于氢氧化铝晶体颗粒对铝酸根离子的吸附,从而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产生抑制作用。无机盐杂质使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增大,也阻碍铝酸根离子在晶体表面的吸附,对晶种分解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 铝酸钠溶液 晶种分解 无机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性质对超声空化作用及种分过程超声强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吉波 张牧群 +2 位作者 尹周澜 张平民 陈启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用相同频率和输入功率的超声波对不同Na2Ok浓度和αk的铝酸钠溶液进行处理,通过对恒温种分过程中相同反应时间的分解率和粒度分布特点的比较,发现在超声波作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的强化作用随着铝酸钠溶液苛性碱浓度... 用相同频率和输入功率的超声波对不同Na2Ok浓度和αk的铝酸钠溶液进行处理,通过对恒温种分过程中相同反应时间的分解率和粒度分布特点的比较,发现在超声波作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的强化作用随着铝酸钠溶液苛性碱浓度的降低而加强,且超声波对αk为1.55时的铝酸钠溶液的强化作用较其他αk的强。通过对不同Na2Ok浓度和αk条件下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及超声波声致荧光影像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溶液物理性质对超声强化作用和超声空化作用的影响及超声波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超声 空化作用 声致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铝酸钠溶液中析出一水软铝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小斌 潘军 +2 位作者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平衡固相与温度和苛性比之间的关系。以三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处理,制得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的一水软铝石;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减小前驱体粒度以及加入适量苛性碱都... 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平衡固相与温度和苛性比之间的关系。以三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处理,制得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的一水软铝石;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减小前驱体粒度以及加入适量苛性碱都有利于三水铝石向一水软铝石的转变。以一水软铝石为晶种分解铝酸钠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原液浓度升高,分解率降低;晶种粒度减小,分解时间延长,分解率升高;在95℃,铝酸钠溶液只析出一水软铝石,且最大分解率可达43.19%;而在85℃以下,分解产物为三水铝石。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晶种 一水软 分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志 杨毅宏 +1 位作者 毕诗文 谢雁丽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分析影响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各种因素。从工艺、溶液条件、分解技术条件三方面 ,讨论间断碳分和连续碳分工艺 ;分解原液中的氧化铝浓度、总碱浓度、悬浮物含量 ;碳分分解率 ,碳分温度 ,添加晶种 ,碳分时间 ,通气速度和CO2 浓度 ... 分析影响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各种因素。从工艺、溶液条件、分解技术条件三方面 ,讨论间断碳分和连续碳分工艺 ;分解原液中的氧化铝浓度、总碱浓度、悬浮物含量 ;碳分分解率 ,碳分温度 ,添加晶种 ,碳分时间 ,通气速度和CO2 浓度 ,搅拌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碳酸化分解 影响因素 分解工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分解反应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方敬东 吴素芳 王樟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了研究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反应器的优化操作设计, 首先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氧化铝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在50~65℃范围内的溶解度, 它为研究动力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并得出溶解度方程为:在温度精度控制在±... 为了研究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反应器的优化操作设计, 首先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氧化铝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在50~65℃范围内的溶解度, 它为研究动力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并得出溶解度方程为:在温度精度控制在±0.1℃的间歇釜式玻璃反应器中,在温度为50~60℃、氧化钠浓度为110g(L(1和起始铝酸钠浓度为1.92mol(L(1的条件下,进行了65~84h的铝酸钠溶液的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通过关联实验结果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为: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5%.将溶解度方程与动力学方程进一步应用于反应器的优化操作设计,计算表明:采用动力学方程提供的铝酸钠最优操作过程,铝酸钠的分解率能提高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氢氧化 分解反应 动力学 分解率 反应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谢雁丽 毕诗文 +1 位作者 杨毅宏 王志 《有色金属》 CSCD 2001年第2期59-61,76,共4页
对有关铝酸钠溶液结构方面近几十年的进展进行系统研究表明 :在中等浓度的铝酸钠溶液中 ,铝酸根离子以Al(OH) - 4 形式存在 ;在稀溶液中且温度较低时 ,铝酸根离子以水化离子 [Al(OH) - 4 ] (H2 O) x 形式存在 ;在较浓的溶液中或温度较高... 对有关铝酸钠溶液结构方面近几十年的进展进行系统研究表明 :在中等浓度的铝酸钠溶液中 ,铝酸根离子以Al(OH) - 4 形式存在 ;在稀溶液中且温度较低时 ,铝酸根离子以水化离子 [Al(OH) - 4 ] (H2 O) x 形式存在 ;在较浓的溶液中或温度较高时 ,Al(OH) - 4 离子脱水形成 [Al2 O(OH) 6 ] 2 - 二聚离子 ,在 15 0℃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铝酸钠溶液 胶体说 络合离子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附聚及二次成核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玉胜 于海燕 +1 位作者 杨毅宏 毕诗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34-2439,共6页
研究了添加剂I3、I32和I33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附聚和二次成核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结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应用促进了不同颗粒间附聚的进行,提高了附聚颗粒的临界半径,并有效抑制了... 研究了添加剂I3、I32和I33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附聚和二次成核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结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应用促进了不同颗粒间附聚的进行,提高了附聚颗粒的临界半径,并有效抑制了二次成核的发生.添加剂I33在40ml·L-1时,附聚产物小于30μm的细粒子个数分数降低26.1%,平均粒度增加21.08μm(相对空白样).晶体形貌分析表明,添加剂促进了晶体间的交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氢氧化 附聚 二次成核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