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粉和Al粉对N_2保护热处理铝碳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国齐 王金相 +1 位作者 杨彬 李红霞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为改善含碳材料埋炭保护热处理时的操作条件,并为提高含碳材料性能开辟新的途径,对添加Si粉或Al粉的铝碳材料在N2气氛中1200℃热处理5h,测定试样热处理前后的质量变化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热震性、热膨胀系数和抗氧化指... 为改善含碳材料埋炭保护热处理时的操作条件,并为提高含碳材料性能开辟新的途径,对添加Si粉或Al粉的铝碳材料在N2气氛中1200℃热处理5h,测定试样热处理前后的质量变化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热震性、热膨胀系数和抗氧化指数,并用扫描电镜和XRD分析试样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发现,采用N2保护热处理工艺同埋炭热处理工艺一样可防止碳氧化,使铝碳材料形成碳结合并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与添加Si粉的试样相比,添加Al粉的试样在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反应生成的Al2OC和AlN有益于材料抗热震性能和强度的提高,并减轻了其在埋炭保护热处理后由于生成Al4C3而产生的严重水化现象。部分Si粉与气氛反应生成纤维状的βSiC、SixN和粒状的Si2N2O,它们对铝碳材料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氮气保护热处理 铝碳材料 优势区相图 热处理工艺 材料 N2气氛 材料性能 显微结构 SI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质硅加入量对铝碳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新士 党金海 +1 位作者 刘加善 鲍石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高温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单质硅 制品 加入量 抗氧化剂 铝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炭黑对低碳铝碳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俊 李云霞 +3 位作者 林正杰 黄帆 廖宁 李亚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3-418,共6页
以板状刚玉颗粒、活性氧化铝微粉、Si粉为主要原料,以N220或N990炭黑为碳源,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埋炭条件下制备低碳铝碳材料,研究添加不同炭黑对所制得试样显微结构、抗折强度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220炭黑有利于... 以板状刚玉颗粒、活性氧化铝微粉、Si粉为主要原料,以N220或N990炭黑为碳源,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埋炭条件下制备低碳铝碳材料,研究添加不同炭黑对所制得试样显微结构、抗折强度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220炭黑有利于促进材料的致密化和有效发挥纳米炭黑粒子对热应力的吸收作用,降低热冲击对材料结构的破坏,而添加N990炭黑有助于改善铝碳材料的孔结构,有利于试样在高温下形成长径比更大的碳化硅晶须,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添加N220、N990炭黑能提高低碳铝碳材料试样的强度和抗热震性.材料热震后的抗折强度为7.44MPa、残余强度保持率为5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材料 耐火材料 炭黑 复合添加 显微结构 抗折强度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滑板用铝碳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晗 石干 +1 位作者 夏熠 范志辉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按板状刚玉(2.361~0.043mm)91.5%,Al粉(<0.044mm)5%,B4C和炭黑(<0.044mm)3.5%,外加4.5%的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制成铝碳材料,分别在氮气气氛和埋炭气氛中经800℃、1000℃、1200℃、1450℃保温5h热处理后,测定试样的常温性... 按板状刚玉(2.361~0.043mm)91.5%,Al粉(<0.044mm)5%,B4C和炭黑(<0.044mm)3.5%,外加4.5%的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制成铝碳材料,分别在氮气气氛和埋炭气氛中经800℃、1000℃、1200℃、1450℃保温5h热处理后,测定试样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1400℃)和抗水化性能,并用XRD和SEM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铝碳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逐渐下降;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保护气氛处理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水平相当;在800~1000℃的温度段处理时,埋炭保护处理材料的水化程度大,损伤材料结构,明显降低材料的强度。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氮气保护处理试样的抗水化性能优于埋炭保护处理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材料 金属 热处理 抗水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材料中ZrB2的原位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齐 李红霞 +2 位作者 杨彬 王金相 杨金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G00期110-113,共4页
以氧化锆、金属铝粉和氧化硼或硼酸为原料,利用铝热反应在铝碳材料中原位合成了硼化锆(ZrB2),然后对铝碳材料的显微结构、物相及性能进行分析。同时用热分析仪测定反应过程发生的化学变化和材料的抗氧化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合成后... 以氧化锆、金属铝粉和氧化硼或硼酸为原料,利用铝热反应在铝碳材料中原位合成了硼化锆(ZrB2),然后对铝碳材料的显微结构、物相及性能进行分析。同时用热分析仪测定反应过程发生的化学变化和材料的抗氧化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合成后材料中不仅有硼化锆和氧化铝生成,还有氮化物如AlN、ZrN生成。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硼化锆后,铝碳材料的抗氧化性显著改善,高温性能提高,但常温强度有轻微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材料 原位反应 硼化锆 热反应 热分析 氧化锆 金属 氧化硼 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霞石与白榴石对铝碳材料影响的量化从头算
6
作者 徐桂英 厉英 杜鹤桂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4,共4页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探讨了Al2O3-C材料的碱蚀产物钾霞石与白榴石对Al2O3-C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合理的微观解释.研究表明,Al2O3-C材料在高温碱蚀条件下,其中的Al2O3和SiO2与K...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探讨了Al2O3-C材料的碱蚀产物钾霞石与白榴石对Al2O3-C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合理的微观解释.研究表明,Al2O3-C材料在高温碱蚀条件下,其中的Al2O3和SiO2与K2O或K2CO3形成KAlSiO4及KAlSi2O6F6.使原Al2O3中的原子间距增大,结构改变,原子间结合力大大下降.原Al2O3的Al-O键序值Bon=0.116619变为钾霞石中K-O的Bonmax=0.089372,白榴石中K-O的Bonmax=0.021087.从而造成原耐火材料的碱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霞石 白榴石 铝碳材料 量化从头算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硅烷对低碳铝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尚心莲 田响宇 +3 位作者 刘国齐 李红霞 杨文刚 于建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了提高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以板状刚玉、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环保沥青、液态热塑性酚醛树脂、固态树脂粉、固态聚碳硅烷和正己烷为外加剂,研究了聚碳硅烷外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0. 3%和0. ... 为了提高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以板状刚玉、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环保沥青、液态热塑性酚醛树脂、固态树脂粉、固态聚碳硅烷和正己烷为外加剂,研究了聚碳硅烷外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0. 3%和0. 6%)和热处理温度(950、1 100、1 250、1 400和1 550℃)对低碳铝碳材料显微结构、强度及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50℃热处理后,聚碳硅烷热解破坏酚醛树脂热解碳结构; 1 100~1 250℃时,聚碳硅烷生成网状结构,弥补材料强度;当聚碳硅烷外加量为0. 6%(w),于1 550℃热处理后,聚碳硅烷高温裂解生成含Si纤维,材料强度提高。但含Si纤维的生成,会引起材料热膨胀失配,从而导致试样热震后的强度保持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 高温热解 铝碳材料 抗热震性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材料与稀土钢夹杂物的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碧辉 徐彬 刘国齐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炼钢时添加稀土是提高钢材品质的有效途径,但在浇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容易发生堵塞。通过SEM、EDAX、XRD分析浇铸稀土钢后铝碳质浸入式水口的显微结构以及附着物的相组成,发现附着物以稀土铝酸盐和钙黄长石为主。低熔点液相的形成以及Ca2... 炼钢时添加稀土是提高钢材品质的有效途径,但在浇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容易发生堵塞。通过SEM、EDAX、XRD分析浇铸稀土钢后铝碳质浸入式水口的显微结构以及附着物的相组成,发现附着物以稀土铝酸盐和钙黄长石为主。低熔点液相的形成以及Ca2+与刚玉的反应对附着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并对附着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材料 浸入式水口 附着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钒渣对铝碳材料的侵蚀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桂平 韩兵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1-333,共3页
为了探讨含矾渣对铝碳材料的侵蚀机制,用动态感应抗渣法研究了w(V2O5)=10%、碱度2.8,w(V2O5)=6%、碱度2.8,w(V2O5)=6%、碱度1.44的3种含钒渣对铝碳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随着V2O5含量(w)由6%增加到10%,铝碳材料的熔损指数增加;随着碱度... 为了探讨含矾渣对铝碳材料的侵蚀机制,用动态感应抗渣法研究了w(V2O5)=10%、碱度2.8,w(V2O5)=6%、碱度2.8,w(V2O5)=6%、碱度1.44的3种含钒渣对铝碳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随着V2O5含量(w)由6%增加到10%,铝碳材料的熔损指数增加;随着碱度的增加,铝碳材料的熔损指数也增加;添加电熔镁砂有助于提高铝碳材料的抗侵蚀性能。显微分析表明:V、Ti元素渗透能力强,渗透深,而尖晶石可固溶少量V2O5、MnO及F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渣 铝碳材料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改性酚醛树脂加入量对铝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建国 魏昌晟 +2 位作者 刘国齐 俱彦国 程相菲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5,共3页
为了改善铝碳材料的性能,以质量分数为40%的电熔刚玉(1—0.2mm)、30%的Al2O3微粉(40.01mm)、25%的鳞片石墨(≤0.3mm)、5%的添加剂(≤0.047mm)为主原料,外加有机硼改性酚醛树脂粉和普通的酚醛树脂粉作为结合剂制备了... 为了改善铝碳材料的性能,以质量分数为40%的电熔刚玉(1—0.2mm)、30%的Al2O3微粉(40.01mm)、25%的鳞片石墨(≤0.3mm)、5%的添加剂(≤0.047mm)为主原料,外加有机硼改性酚醛树脂粉和普通的酚醛树脂粉作为结合剂制备了铝碳材料。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树脂的残碳量,按相关标准测定了铝碳材料的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显气孔率、抗氧化性、抗热震性,研究了硼改性酚醛树脂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8%)对铝碳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硼改性树脂的残碳量较高;加入硼改性酚醛树脂不利于铝碳材料的强度,但可以提高铝碳材料的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改性酚醛树脂 铝碳材料 抗折强度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矾土基锆刚玉对铝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方 叶方保 钟香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0,共3页
以电熔白刚玉、熔融石英(粒度≤0.5 mm)为骨料,鳞片石墨(粒度≤0.15 mm)、电熔白刚玉粉(粒度≤0.088 mm和≤0.045 mm)、矾土基锆刚玉(粒度≤0.088 mm)为基质,热固性酚醛树脂作结合剂,压制成125 mm×25 mm×25 mm的试样,经200℃... 以电熔白刚玉、熔融石英(粒度≤0.5 mm)为骨料,鳞片石墨(粒度≤0.15 mm)、电熔白刚玉粉(粒度≤0.088 mm和≤0.045 mm)、矾土基锆刚玉(粒度≤0.088 mm)为基质,热固性酚醛树脂作结合剂,压制成125 mm×25 mm×25 mm的试样,经200℃固化24 h后,在埋炭条件下经1 200℃保温2.5 h烧制成碳质量分数为28%的铝碳材料。研究了用质量分数分别为3%、6%、9%、12%的矾土基锆刚玉等量替代铝碳材料中的石墨对其常温物理性能、热态强度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烧成后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矾土基锆刚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下降,体积密度增加,常温和高温抗折强度升高,抗氧化能力增强;(2)矾土基锆刚玉的加入量超过6%,试样的抗热震性显著下降;矾土基锆刚玉取代碳的量不宜超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矾土基锆刚玉 铝碳材料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蜡石加入量对铁水包用铝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斌文 田凤山 朱新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2,共2页
为了降低铁水包用铝碳质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针对某钢厂铁水包的具体使用环境,在原铁水包用铝碳质耐火材料配料组成的基础上,以不同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15%、20%、25%、30%)的3~1 mm的叶蜡石骨料等量替代同粒度的铝矾土骨料,研... 为了降低铁水包用铝碳质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针对某钢厂铁水包的具体使用环境,在原铁水包用铝碳质耐火材料配料组成的基础上,以不同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15%、20%、25%、30%)的3~1 mm的叶蜡石骨料等量替代同粒度的铝矾土骨料,研究了叶蜡石替代量对铁水包用铝碳质耐火材料的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叶蜡石加入量≤15%(w)时,试样有较好的致密度;当叶蜡石加入量≤20%(w)时,试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综合考虑,叶蜡石的加入量应在15%(w)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蜡石 铁水包 质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材料在制造与使用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13
作者 徐延臻 沈继耀 +2 位作者 孙维华 李殿曌 吴仙高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28,共7页
本文分析了铝碳耐火材料制造工艺与制品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间的关系,并对使用中的损坏机理作了推断,以探求改善使用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耐火材料 矿物 结构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复合增强铝碳耐火材料性能研究
14
作者 郭宇琦 廖宁 +2 位作者 李亚伟 王庆虎 朱天彬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经混料、成型、固化后,再经800、1000、1200和1400℃保温3 h热处理,制备了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研究了膨胀石墨种类(EG、EG-CNTs、EG-Ni)对铝碳耐火材料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EG-CNTs、EG-Ni的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比引入EG的试样的提高很多,因为EG-CNTs、EG-Ni均能促进试样中SiC晶须的形成,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2)引入EG-Ni的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因为EG-Ni可以原位生成碳纳米管,伴随有碳纳米管/SiC晶须的原位协同增韧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膨胀石墨 纳米管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凯 刘振宇 +1 位作者 肖伯律 马宗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4,229,共15页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因而以纳米碳/铝为代表的新一代铝基复合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易团聚,与铝等大多数金属并不浸润,且容易分布在晶界上诱导显著的晶粒细化,使得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等关键性能指标提升困难,或者使强度提高的同时使塑韧性下降显著,限制了其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纳米碳分散、界面和构型调控等,以期推动新一代轻质高强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发展,支撑国家未来重大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强韧化 分散 界面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与工程耐冲击性能研究
16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王帅 韩明 田金山 乔竹辉 杨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数,并分析了力学性能、磨损表面状态及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_(3)AlC_(2)能够提高铝青铜基体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减弱黏着磨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Ti3AlC2可使换挡摩擦片具备稳定的传递扭矩,并降低其在重载荷与高转速下的摩擦冲击;过量的Ti_(3)AlC_(2)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和结合力,并对耐磨性能和耐振动冲击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优化Ti_(3)AlC_(2)含量可使复合材料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冲击性能,进而提升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对摩擦冲击、热冲击及振动冲击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耐冲击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料工艺对铝锆碳耐火材料生坯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程厚睿 邓承继 +4 位作者 尹鑫 王萱 丁军 祝洪喜 余超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针对铝锆碳耐火材料生坯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调控与优化,以板状刚玉、锆莫来石、锆刚玉为骨料,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添加剂为细粉,木质素磺酸盐为结合剂,机压成型制备铝锆碳耐火材料试样和基质试样。研究了细粉的混料工艺(... 针对铝锆碳耐火材料生坯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调控与优化,以板状刚玉、锆莫来石、锆刚玉为骨料,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添加剂为细粉,木质素磺酸盐为结合剂,机压成型制备铝锆碳耐火材料试样和基质试样。研究了细粉的混料工艺(手动混料0.5 h、未混料、球磨混料2和5 h)对基质试样和耐火材料试样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耐压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粉的混料工艺对试样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较小,但对显微结构和常温耐压强度影响显著。球磨混合使得原料分布均匀,显著减少气孔、裂纹等缺陷,并使得基质原料的粒度均匀性提高和比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木质素磺酸盐溶液结合剂的吸附和黏结,从而保证强度的明显提升。但过长的球磨时间可能会导致原料颗粒过细,团聚增多,反而降低了强度。当细粉经2 h球磨混合时,试样中基质与骨料结合较为紧密,常温耐压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混料工艺 常温耐压强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刚玉骨料对钢包包底冲击区用铝镁碳耐火材料侵蚀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杰 陈启龙 +3 位作者 刘诚 李天清 冯润棠 左起秀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24-4231,共8页
钢包用耐火材料的轻量化对节能降耗和减少吨钢耐材消耗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含轻量刚玉骨料铝镁碳耐火材料在170 t钢包包底冲击区服役的侵蚀机理,并与传统致密烧结刚玉基铝镁碳耐火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轻量刚玉骨料制备... 钢包用耐火材料的轻量化对节能降耗和减少吨钢耐材消耗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含轻量刚玉骨料铝镁碳耐火材料在170 t钢包包底冲击区服役的侵蚀机理,并与传统致密烧结刚玉基铝镁碳耐火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轻量刚玉骨料制备的铝镁碳耐火材料显示更优异的使用效果,侵蚀速率由原先的1.79 mm/炉降低至1.35 mm/炉,服役寿命提升近24.6%。研究表明:轻量刚玉骨料具有高的表面粗糙度和丰富的微米级气孔,不仅能强化骨料基质结合界面,还可以通过微孔吸收热应力,显著提高了铝镁碳耐火材料的抗冲刷性能和热震稳定性;同时能促进热面生成致密且较厚的六铝酸钙-尖晶石复合隔离层,阻碍了熔渣的侵蚀与渗透,并有效抑制了内部碳的氧化。另外,轻量刚玉骨料能吸附熔渣并形成核壳结构,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抗侵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包底冲击区 钢包 轻量化 刚玉骨料 侵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β-SiAlON对铝碳质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岳昌盛 叶方保 +2 位作者 李庭寿 钟香崇 任永曾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0-442,共3页
以白刚玉、熔融石英(≤0.5mm)为骨料,鳞片石墨(≤0.15mm)、白刚玉(≤0.088mm和≤0.045mm)、矾土基β-SiAlON(≤0.088mm)以及添加剂为基质料,酚醛树脂作结合剂,在骨料与基质的质量比为35∶65的基础上,分别用0、7%、14%、21%、28%的矾土基... 以白刚玉、熔融石英(≤0.5mm)为骨料,鳞片石墨(≤0.15mm)、白刚玉(≤0.088mm和≤0.045mm)、矾土基β-SiAlON(≤0.088mm)以及添加剂为基质料,酚醛树脂作结合剂,在骨料与基质的质量比为35∶65的基础上,分别用0、7%、14%、21%、28%的矾土基β-SiAlON取代铝碳质材料中的石墨,经等静压成型后,试样于180℃固化24h,并在埋炭条件下于930℃热处理,研究了β-SiAlON加入量对处理后试样常温物理性能、抗氧化性、高温机械性能和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β-SiAlON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显著上升,体积密度降低,常温和高温抗折强度下降,抗氧化能力变差;(2)与原铝碳材料相比,加β-SiAlON的试样抗热震性均有所降低,但仍保持了良好的抗热震性,在1100℃热震温差下水冷3次和5次后的强度保持率均在90%和75%以上;(3)从降低C含量的角度考虑,在不显著降低铝碳材料性能的情况下,β-SiAlON加入量以7%左右较为适宜,此时试样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高温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ALON 铝碳材料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高温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物对铝碳耐火材料防氧化涂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燕红 杨彬 王新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0-353,共4页
以SiO2-Al2O3-B2O3-Na2O-K2O-CaO系釉料为基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0%、30%、50%、70%的氧化物(粒度均〈0.076mm的石英和刚玉粉)和非氧化物(粒度均〈0.076mm的碳化硅和硅粉),以水玻璃为结合剂配制涂料,首先研究了涂料半... 以SiO2-Al2O3-B2O3-Na2O-K2O-CaO系釉料为基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0%、30%、50%、70%的氧化物(粒度均〈0.076mm的石英和刚玉粉)和非氧化物(粒度均〈0.076mm的碳化硅和硅粉),以水玻璃为结合剂配制涂料,首先研究了涂料半球温度的变化,然后将涂料涂覆在铝碳材料样块的表面,考察其抗氧化性能(以铝碳样块在200—1300℃氧化后的质量损失率表征),并采用SEM观察了涂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氧化物SiO2、Al2O3以及非氧化物SiC、Si,均使涂料的半球温度升高;Al2O3和SiC的加入能增强涂料的防氧化作用,而SiO2、Si的加入使涂料的防氧化作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氧化涂料 铝碳材料 氧化物 非氧化物 半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