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磨铝硅铜合金的双面搅拌摩擦焊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志云 陈茂爱 武传松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0,115,共4页
对10 mm厚的铝硅铜合金进行了双面搅拌摩擦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铸态金属晶粒和硅粒子在双面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得到细化,硅颗粒分布均匀化.反面焊道比正面焊道的晶粒细化和硅粒子均匀化作用更明显.异向... 对10 mm厚的铝硅铜合金进行了双面搅拌摩擦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铸态金属晶粒和硅粒子在双面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得到细化,硅颗粒分布均匀化.反面焊道比正面焊道的晶粒细化和硅粒子均匀化作用更明显.异向焊接的接头强度较低,所有接头均断在焊缝的前进侧.同向焊接的接头强度较高,接头断裂位置取决于焊接参数.选用搅拌头旋转频率为950 r/min、焊接速度为10mm/min的参数焊接时,同向接头表面成形好、内部无缺陷,其强度可达母材的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搅拌摩擦焊 铝硅铜合金 显微组织 晶粒细化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铝硅铜合金中主次元素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显铭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铝硅铜合金是当今公认的一种高强度压铸铝合金,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等零件,在我国应用起步较晚,还有许多特性有待研究和开发。铝硅铜合金中主次元素含量的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材料的性能与用途,尤其是硅、铅、... 铝硅铜合金是当今公认的一种高强度压铸铝合金,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等零件,在我国应用起步较晚,还有许多特性有待研究和开发。铝硅铜合金中主次元素含量的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材料的性能与用途,尤其是硅、铅、锡、锆等元素,因此铝硅铜合金中主次含量元素的测定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铜合金 元素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测定 压铸合金 家用电器 高强度 摩托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铝锡硅铜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鸽成 黎祚坚 +1 位作者 娄燕雄 张新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采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含Si质量分数为1%~5%的Al-20Sn-Si-1Cu合金及传统的Al-20Sn-1Cu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几种Al-20Sn-Si-1Cu合金的磨损率低于Al-20Sn-... 采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含Si质量分数为1%~5%的Al-20Sn-Si-1Cu合金及传统的Al-20Sn-1Cu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几种Al-20Sn-Si-1Cu合金的磨损率低于Al-20Sn-1Cu合金的磨损率,并且随S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干摩擦时,摩擦因数随Si含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油润滑时摩擦因数则随Si含量的增加而略微减小.两类合金的摩擦因数均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摩擦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磨损表面的SEM分析表明:Al-20Sn-Si-1Cu合金在干摩擦下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而Al-20Sn-1Cu合金则包括粘着、疲劳及磨粒磨损等多种形式.在油润滑下,两者的磨损机理则分别为犁削作用和疲劳磨损及分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摩擦 磨损 磨损机理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轧间退火铝镁硅铜合金板材的织构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海军 卢广玺 +1 位作者 张春香 关绍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4,共4页
对进行不同轧间退火处理的铝镁硅铜合金板材的拉伸性能、成形性能及织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进行轧间退火的合金中存在较强的偏转G取向及残留轧制铜C取向织构,经过350℃×1 h轧间退火的合金中存在很强的G取向及R/S取向织... 对进行不同轧间退火处理的铝镁硅铜合金板材的拉伸性能、成形性能及织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进行轧间退火的合金中存在较强的偏转G取向及残留轧制铜C取向织构,经过350℃×1 h轧间退火的合金中存在很强的G取向及R/S取向织构,经过510℃×1 h轧间退火的合金中存在较弱的偏转G取向、R/S取向织构;不同工艺处理的合金中都含有{111}面织构,经过轧间退火处理的含量较多;进行510℃轧间退火合金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最小,断后伸长率最大、成形性能最好;不进行退火处理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最大,断后伸长率最小、成形性能最差;轧制织构总量与再结晶织构总量之比较大的合金,其成形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退火 织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铜合金的硬质阳极氧化
5
作者 宫秋苓 陈淑华 《腐蚀与防护》 CAS 1990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一、前言铝合金比纯铝有其许多突出的优点,应用日趋广泛。但进行阳极氧化的铝合金成份,尤其是铜、硅对产生氧化膜的质量及厚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认为Si含量大于7.3%或Cu>5%的铝合金不适合用直流电阳极氧化。而Al-Si-Cu合金一般都... 一、前言铝合金比纯铝有其许多突出的优点,应用日趋广泛。但进行阳极氧化的铝合金成份,尤其是铜、硅对产生氧化膜的质量及厚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认为Si含量大于7.3%或Cu>5%的铝合金不适合用直流电阳极氧化。而Al-Si-Cu合金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较高的耐蚀性、气密性和强度,可制造较为复杂的铸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腐蚀抗力,阳极氧化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许多人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不断开发新工艺,以求获得令人满意的和符合要求的阳极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铜合金 硬质 阳极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时效工艺对铝镁硅铜合金板材织构的影响
6
作者 陈海军 陈静 +2 位作者 卢广玺 张春香 关绍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铝镁硅铜合金板材在固溶处理后再经不同预时效处理后的织构变化,研究了预时效工艺对合金板材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预时效处理后合金中织构的类型基本不变,而取向密度发生了变化;自然时效处理后出现...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铝镁硅铜合金板材在固溶处理后再经不同预时效处理后的织构变化,研究了预时效工艺对合金板材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预时效处理后合金中织构的类型基本不变,而取向密度发生了变化;自然时效处理后出现很弱的立方、弱的黄铜B、R/S及大压下量时特有的Q织构;经150℃×5 min预时效处理后,存在很强的G、Q及R/S织构;经150℃×30 min预时效处理后,则出现较强的立方(偏转)及Q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织构 铜合金 预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含量对铝合金挤压铸造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0,43,共4页
在ZL102铝硅合金中分别加入3%Cu、11%Zn以及同时加入3%Cu和11%Zn后进行了挤压铸造工艺试验,并对其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Al7Si3Cu合金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模具预热温度200℃,浇注温度700℃,压力140 ... 在ZL102铝硅合金中分别加入3%Cu、11%Zn以及同时加入3%Cu和11%Zn后进行了挤压铸造工艺试验,并对其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Al7Si3Cu合金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模具预热温度200℃,浇注温度700℃,压力140 kN,保压时间12 s;Al7Si11Zn合金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模具预热温度200℃,浇注温度680℃,压力100 kN,保压时间10 s;Al7Si11Zn3Cu合金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模具预热温度200℃,浇注温度700℃,压力140 kN,保压时间12 s。试验结果表明,向Al7Si3Cu合金中加入11%的Zn,使其抗拉强度提高了14.7%,硬度提高了35.6%;Al7Si11Zn合金中加入3%的Cu,虽然硬度提高了11.6%,但是抗拉强度下降了20.2%;Al7Si11Zn合金比Al7Si3Cu合金的平均抗拉强度高44.5%,平均硬度高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铜合金 合金 铜合金 挤压铸造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Al-7Si-3Cu合金液态模锻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4,27,共3页
对ZL102中加入3%Cu制成的合金进行了液态模锻成形,对其力学性能、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态模锻合金与金属型铸造合金的组织相比,白色的α(Al)变多,且分布均匀,细小;Al-7Si-3Cu合金最佳工艺为模具预热温度150℃,压力... 对ZL102中加入3%Cu制成的合金进行了液态模锻成形,对其力学性能、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态模锻合金与金属型铸造合金的组织相比,白色的α(Al)变多,且分布均匀,细小;Al-7Si-3Cu合金最佳工艺为模具预热温度150℃,压力100kN,保压时间12s,浇注温度700℃;模具预热温度和压力是最关键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铜合金 液态模锻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效制度对Al-0.42Mg-0.50Si-0.99Cu合金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德艳 杨伏良 +1 位作者 黄珂 马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0,45,共6页
设计了一种成分为Al-0.42Mg-0.50Si-0.99Cu的新型工业型材用铝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对其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T6欠时效时晶界无明显析出相;T6峰时效时... 设计了一种成分为Al-0.42Mg-0.50Si-0.99Cu的新型工业型材用铝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对其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T6欠时效时晶界无明显析出相;T6峰时效时晶界析出物细小连续分布,晶间腐蚀严重;随时效时间延长,Q′相增多并逐渐粗化,晶界析出物粗大呈非连续分布;双级时效时晶内析出了大量Q′相,晶界析出相球化且析出相之间的间距增大,呈断续分布,无析出带(PFZ)变宽,抗腐蚀能力增强;合金在T6峰时效时强度最高,但晶间腐蚀敏感性大;双级时效可在强度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其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a cast Al-Si-Cu piston alloy during thermal exposure 被引量:1
10
作者 BAO Tong LI Jian-ping +7 位作者 LIU Lei LI Hai-ying YANG Zhong WANG Jian-li GUO Yong-chun LI Bo-yan YANG Wei ZHENG Jia-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645-1653,共9页
In the present work,samples of Al-Si-Cu piston alloy after T6 heat treatment were exposed for 2 h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400 to 550°C.The evolu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durin... In the present work,samples of Al-Si-Cu piston alloy after T6 heat treatment were exposed for 2 h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400 to 550°C.The evolu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during thermal exposure was studied by combination methods of roughness profiles,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s well as XRD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roughness and mass of the alloy increase with the raise of the thermal exposure temperature,and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them are slow as the exposure temperature is below 500°C,but accelerates abruptly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500°C.The vari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allo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oxidation during the thermal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thermal exposure Al-Si-Cu piston alloy MICROSTRUCTURE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