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剂皂化值对铝材轧制油工艺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建林 黄瑛 +2 位作者 熊孝经 么文静 武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1495,共5页
将皂化值不同的两种添加剂加入到基础油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铝材轧制油,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考查添加剂的皂化值对轧制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四辊冷轧实验对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进行测试,结合退火清洁性实验对两种皂化值不同的... 将皂化值不同的两种添加剂加入到基础油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铝材轧制油,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考查添加剂的皂化值对轧制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四辊冷轧实验对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进行测试,结合退火清洁性实验对两种皂化值不同的添加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皂化值较高的添加剂配制的轧制油表现出较好的抗磨减摩效果;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极性分子在铝材表面的吸附量增大,轧制油的摩擦学性能增强,极压抗磨性能增强,且出现饱和吸附,添加剂皂化值越高,达到饱和吸附的速度越快;皂化值较高的添加剂对轧后铝材退火清洁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材轧制油 添加剂 皂化值 摩擦学性能 退火清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材轧制油摩擦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韩钊 孙建林 +2 位作者 唐华杰 黄瑛 曹士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2-1350,共9页
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摩擦学实验,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分别对含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硫代磷酸复酯铵(T307)以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DDE)的铝材轧制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铝材轧制油的分子吸附能与限制剪切摩擦... 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摩擦学实验,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分别对含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硫代磷酸复酯铵(T307)以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DDE)的铝材轧制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铝材轧制油的分子吸附能与限制剪切摩擦因数;利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轧制油的极压性能;利用万能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轧制油的减摩性能;进行轧制实验并通过EDS对铝板的轧后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添加剂均可以使铝材轧制油获得优异的极压性能与减摩性能,其中,添加T304后轧制油性能最佳。在基础油中添加1%(质量分数)T304时,获得的铝材轧制油油膜强度达到1117 N,相比于基础油,其油膜强度提高235%,摩擦因数减小41%,轧后铝板表面质量大幅度提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可预测铝材轧制油的极压、减摩等使用性能,并在微观尺度分析其作用机理,且模拟数据准确可靠,满足高效制备优异性能的铝材轧制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材轧制油 添加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摩擦学性能 限制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材轧制油摩擦学特征及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结构依赖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华杰 孙建林 +2 位作者 韩钊 黄瑛 苏道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45-2353,共9页
基于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从宏观和微观尺度揭示了分子结构对铝材轧制基础油摩擦学性能和铝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分别以异构烷烃煤制油(CTL)和正构烷烃白油(D100)为基础油,制备含不同浓度亚磷酸二丁酯(DP)的铝材轧制油,并采用四球摩... 基于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从宏观和微观尺度揭示了分子结构对铝材轧制基础油摩擦学性能和铝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分别以异构烷烃煤制油(CTL)和正构烷烃白油(D100)为基础油,制备含不同浓度亚磷酸二丁酯(DP)的铝材轧制油,并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表征其摩擦学性能;基于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CTL、D100和DP的分子结构特征、吸附反应活性及在铝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于理化性能相近的CTL与D100,CTL的油膜强度(88 N)低于D100的(98 N),但CTL对DP极压剂的敏感性更好。在同等DP浓度下,以CTL为基础油时,铝材轧制油具有更高的油膜强度,最大值为1050 N;而以D100为基础油时,油膜强度仅为981 N。理论研究表明:CTL和D100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分布相同,均分布于整个分子碳链,但二者的最低空轨道(LUMO)分布不同,前者位于分子支链侧末端,而后者位于分子中心。CTL和D100分子均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且二者化学稳定性的差异较小;CTL和DP分子具有协同吸附作用,二者复配能显著促进轧制油体系在铝表面的吸附,并提高吸附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材轧制油 煤制 摩擦 量子化学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wetting of rolling oil on aluminum surfaces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亚军 周宏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255-259,共5页
Static and dynamic contact angles of stock oil and its solutions with additives(fatty acid, fatty alcohol, fatty methyl ester usually used in rolling aluminum) were measured on aluminum surface (Alloy 1145) by ses... Static and dynamic contact angles of stock oil and its solutions with additives(fatty acid, fatty alcohol, fatty methyl ester usually used in rolling aluminum) were measured on aluminum surface (Alloy 1145) by sessile drop technique on an OCA35 dynamic contact angle tester. The effect of additive on the drop spreading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It is shown that the drop spreads very quickly in the first 500 ms after the lubricant contacts with the aluminum surface, and then does slowly later. The dynamic contact angle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In contrast to the stock oil, although addition of polarity additive of long chain alkyl into stock oil is able to decreas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solutions, it weakens the wetting dynamic, which results fi'om the adsorption at the expanding solid/liquid interface. Among the same long chain polarity organic compounds used, dynamic wetting decreases in the order of fatty acid, fatty alcohol and fatty ester. The blend of fatty alcohol and fatty methyl ester can improve the oil wetting dynamics and promote the lubricant sp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SURFACE dynamic wetting SPREADING rolling oil ADDI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