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热法制备铝掺杂纳米ZnO及其气敏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桂阳海 李淑勉 +2 位作者 徐甲强 王焕新 李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3,共3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铝掺杂的纳米ZnO气敏材料,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相应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1.5%Al后的ZnO比表面最大,粒径最小;材料对乙醛、90#汽油、90#乙醇汽油、硫化氢、二氧化氮响应较高。掺杂量...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铝掺杂的纳米ZnO气敏材料,运用XRD和BET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相应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1.5%Al后的ZnO比表面最大,粒径最小;材料对乙醛、90#汽油、90#乙醇汽油、硫化氢、二氧化氮响应较高。掺杂量为1.5%Al的元件对90#汽油在浓度为50ppm时灵敏度接近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 ZnO 铝掺杂 气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RF磁控溅射沉积铝掺杂氧化锌薄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佳木 董建华 张兴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ZnO :Al(ZAO)是一种N型半导体薄膜材料 ,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 ,如低的电阻率和高的可见光透过率。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无机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AO透明导电薄膜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制备的薄膜经... ZnO :Al(ZAO)是一种N型半导体薄膜材料 ,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 ,如低的电阻率和高的可见光透过率。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无机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AO透明导电薄膜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制备的薄膜经热处理后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纤锌矿结构 ,晶粒垂直于衬底方向柱状生长。薄膜的最小电阻率和可见光透过率分别为 8 7× 10 - 4 Ωcm和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铝掺杂 氧化锌薄膜 射频磁控濺射 结构 光电特性 半导体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铝掺杂氧化锌(AZO)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天宝 李金培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2-461,共10页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得到了AZO透明导电薄膜,就两种不同的热处理-退火方式对薄膜的结构与性质的影响做了比较,研究了掺杂浓度、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及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分层退火、铝掺杂均有利于生成结晶...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得到了AZO透明导电薄膜,就两种不同的热处理-退火方式对薄膜的结构与性质的影响做了比较,研究了掺杂浓度、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及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分层退火、铝掺杂均有利于生成结晶度高、具有C轴优先取向的AZO薄膜;高温和分层退火有利于晶粒长大,相反铝掺杂却有碍晶粒长大;薄膜的电学性质随退火温度和铝掺杂量的变化呈现规律的变化.通过分析AZO薄膜内的晶体生长过程,本文认为主要是制备条件和AZO晶体的晶面习性导致了薄膜的结晶度、晶体生长取向性和晶粒尺寸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掺杂 热处理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合成铝掺杂高Ni系层状锂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夏书标 张英杰 +1 位作者 董鹏 张雁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2-36,共5页
高Ni系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优越的质量比容量。综述了高Ni系层状材料在结构和性能方面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固相法合成铝掺杂高Ni系层状材料的方法,并且对影响固相法合成铝掺杂高Ni系层状材料结构性能的烧结条件作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 铝掺杂 高Ni系层状材料 锂离子电池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对草酸钴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5
作者 赵秦生 李维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研究了铝的不同掺杂工艺和掺杂量对草酸钴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工艺1可让纳米级铝化合物基本分布在草酸钴晶粒外面,而应用工艺2则让铝进入草酸钴晶格中.用费氏粒度仪测量样品的粒度;X射线衍射仪测晶型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结... 研究了铝的不同掺杂工艺和掺杂量对草酸钴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工艺1可让纳米级铝化合物基本分布在草酸钴晶粒外面,而应用工艺2则让铝进入草酸钴晶格中.用费氏粒度仪测量样品的粒度;X射线衍射仪测晶型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结果表明,使用工艺1不会改变草酸钴的结构而应用工艺2只需掺入少量铝即可使草酸钴由α-晶型转变为β-晶型.随着草酸钴中铝掺杂量的增加,掺杂草酸钴的粒度增大,而草酸钴的外形轮廓不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 草酸钴 结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对高镍无钴LiNi_(0.95)Mn_(0.05)O_(2)正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楚 李灵均 +2 位作者 曾爱香 谭磊 周友元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4,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铝掺杂的层状高镍无钴LiNi_(0.95)Mn_(0.05)O_(2)正极材料,并利用结构分析方法和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铝掺杂对LiNi_(0.95)Mn_(0.05)O_(2)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均匀地掺杂到了正极材料二次...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铝掺杂的层状高镍无钴LiNi_(0.95)Mn_(0.05)O_(2)正极材料,并利用结构分析方法和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铝掺杂对LiNi_(0.95)Mn_(0.05)O_(2)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均匀地掺杂到了正极材料二次颗粒体相中,不仅使材料晶胞参数发生了变化,还降低了材料的Li^(+)/Ni^(2+)混排程度。掺杂1%铝可以提高材料的长循环性能,这归因于掺杂样品中的Al能有效抑制材料在充电过程中的H2→H3相变程度。相比于未掺杂的样品,铝掺杂样品在1C、2.7~4.3 V的测试条件下循环3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提高了11.3%。但Al^(3+)的非电化学活性会降低材料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高镍无钴正极材料 铝掺杂 长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磷灰石型硅酸镧电解质的电导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媛 黄志良 +3 位作者 陈常连 鲁冕 吴昌胜 陈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8-54,共7页
采用燃烧法在600℃下5~7 min内成功制备了铝掺杂的La_(9.33)Si_(6-x)Al_(x)O_(26-0.5x)(x=0.5,1.0,1.5,2.0)(LSAO)固体电解质粉体,在800℃预烧12 h后,经压制成型、烧结制得LSAO陶瓷体。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燃烧法在600℃下5~7 min内成功制备了铝掺杂的La_(9.33)Si_(6-x)Al_(x)O_(26-0.5x)(x=0.5,1.0,1.5,2.0)(LSAO)固体电解质粉体,在800℃预烧12 h后,经压制成型、烧结制得LSAO陶瓷体。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燃烧法制备的LSAO纯度高,具有典型的P6_(3)/m磷灰石型结构;掺杂的Al^(3+)替换了Si^(4+)进入了[SiO_(4)]四面体结构中形成[Si(Al)O_(4)],并产生了氧空位;在1500℃烧结3 h得到烧结性能最佳的LSAO陶瓷体。电化学阻抗谱显示当掺量x<0.5时,La_(9.33)Si_(6)O_(26)(LSO)的电导率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掺量x>0.5时,La_(9.33)Si_(6)O_(26)(LSO)的电导率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这归因于Al^(3+)掺杂形成氧空位,减小了氧离子传输过程中的空间阻力,电导率增大;然而,当Al^(3+)掺量过多,LSAO结构中间隙氧浓度大量减少,电导率降低。当掺量x=0.5时,电导率在800℃达到最大值为1.26×10^(-2) S/cm。该电导增强机理为氧空位缺陷增强电导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硅酸镧 固体电解质 铝掺杂 电导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量对于铝锌氧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冶 王超 杨帆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83-88,共6页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硅片上制备了不同铝掺杂量的铝锌氧薄膜晶体管,并研究了铝掺杂量对铝锌氧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不同铝掺杂量对于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存在影响,当Al掺杂功率为15 W时,薄膜晶体管开关比达到5.7×10^(...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硅片上制备了不同铝掺杂量的铝锌氧薄膜晶体管,并研究了铝掺杂量对铝锌氧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不同铝掺杂量对于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存在影响,当Al掺杂功率为15 W时,薄膜晶体管开关比达到5.7×10^(5),亚阈值摆幅为3 V·dec^(-1),阈值电压3 V,迁移率1.6 cm^(2).(V·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TFT) 铝掺杂 锌氧(AZO)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制备铝掺杂氧化锌纳米薄膜及其光催化特性
9
作者 EDY Riyanto 黄高山 +3 位作者 赵宇婷 张菁 石建军 梅永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5-712,719,共9页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和多孔聚氨酯牺牲模板制备了氧化锌(ZnO)和铝掺杂氧化锌(AZO)纳米薄膜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首先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将ZnO和AZO沉积到多孔聚氨酯模板上,然后在500℃高温煅烧处理去掉牺牲模板,得到复制了多孔模板的...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和多孔聚氨酯牺牲模板制备了氧化锌(ZnO)和铝掺杂氧化锌(AZO)纳米薄膜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首先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将ZnO和AZO沉积到多孔聚氨酯模板上,然后在500℃高温煅烧处理去掉牺牲模板,得到复制了多孔模板的氧化物纳米薄膜三维多孔结构。将该三维多孔结构压碎,得到片状纳米薄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铝掺杂含量的提高,材料的带隙和光催化性能也相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层沉积 铝掺杂氧化锌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罗硝唑残留
10
作者 赵海青 江梦银 +3 位作者 冯莹莹 吴安乐 詹晓珠 邓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3-998,共6页
以罗硝唑(Ronidazole,RNZ)为模板,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Al(Ⅲ)为路易斯酸掺杂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磁力作用将其修饰于磁性玻碳电极表面,制得RNZ电化学印迹传感器。以透射电镜、红外光谱... 以罗硝唑(Ronidazole,RNZ)为模板,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Al(Ⅲ)为路易斯酸掺杂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磁力作用将其修饰于磁性玻碳电极表面,制得RNZ电化学印迹传感器。以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电化学方法等对该传感器进行表征,并对影响传感器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基于非掺杂印迹聚合物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感器,铝掺杂印迹传感器对罗硝唑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和更高的识别选择性。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进行定量测定时,RNZ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5~5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3),检出限为0.015μmol/L。对牛奶、鸡蛋中RNZ的回收率为88.6%~97.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硝唑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铝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铝掺杂ZnO纳米膜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1
作者 NAEEM Farah NAEEM Sumayyah +2 位作者 张菁 梅永丰 黄高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为了满足能源需求,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开始持续投入应用。在本研究中,提出了铝掺杂的氧化锌(AZO)纳米薄膜在超级电容器中的潜在应用。纳米薄膜是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的,其结构是不同循环次数的ZnO和Al2O3超薄膜的交替叠加。超薄AZO纳... 为了满足能源需求,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开始持续投入应用。在本研究中,提出了铝掺杂的氧化锌(AZO)纳米薄膜在超级电容器中的潜在应用。纳米薄膜是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的,其结构是不同循环次数的ZnO和Al2O3超薄膜的交替叠加。超薄AZO纳米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0∶1)10三明治结构具有最佳的充电和放电性能。在6 M KOH电解质中,电流密度为1A·g^(-1)时,AZO纳米薄膜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量可达61F·g^(-1)。对于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演示了该器件可以为红色LED灯供电60min以上。AZO纳米薄膜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潜在应用,在未来可推广到可穿戴柔性能源存储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的氧化锌 纳米薄膜 原子层沉积 电化学特性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对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文明 李华成 +1 位作者 李美娟 李海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158,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铝含量的523镍钴锰酸锂,通过振实密度、粒度分布、p H值、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不同铝掺杂量、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铝掺杂量为0.7%、烧结时间为10 h、烧结...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铝含量的523镍钴锰酸锂,通过振实密度、粒度分布、p H值、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不同铝掺杂量、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铝掺杂量为0.7%、烧结时间为10 h、烧结温度为940℃时,高电压镍钴锰酸锂的性能最佳,此时,样品粒度D50为7.83μm,振实密度达到2.81 g/cm3,在3.0~4.4 V电压范围和1.0C倍率下,初始容量为174.17 m Ah/g,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7.18%。试验结果对改善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三元材料 高电压镍钴锰酸锂 铝掺杂 锂离子电池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窗口层的铝掺杂氧化锌的生长(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嘉城 林伯融 +2 位作者 陈采宁 游亭恩 武东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2,共5页
因应新时代电子产品的需求,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TCO)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传统上是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为透明导电薄膜,但其在高温应用上较不稳定并且易放出毒性,因此,铝掺杂氧化... 因应新时代电子产品的需求,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TCO)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传统上是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为透明导电薄膜,但其在高温应用上较不稳定并且易放出毒性,因此,铝掺杂氧化锌薄膜(ZnO:AI,AZO)有逐渐取代ITO的趋势。本论文将探讨掺杂不同铝含量的影响,并且就其光电特性加以说明,最后得到其光的透过率-85%、电阻率-7.3×10^-3Ω·cm以及面粗糙度-28nm的铝掺杂氧化锌薄膜,其具有表面粗化、电流分布层及窗口层的作用。并且将掺铝的氧化锌薄膜应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上,以掺铝氧化锌微结构作为透明传导层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λD=530nm,300×300μm)在20mA的工作电流下,其正向电压值为3.3V,输出功率达1.7mW,并且由光学显微镜图可以得知,小电流注下其电流分布均匀。若将AZO制作参数再作适当优化调整,取代ITO作为P型氮化镓上的透明传导层的可行性应该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表面粗化 电流分布层 窗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管研究发展现状
14
作者 王冶 李东茂 王超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26期73-75,共3页
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管(AZO-TFT)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研究综述。作为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IGZO-TFT)的替代方案,AZO-TFT近年来引起关注。文中阐述了不同的制备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管的(AZO-TFT)有源层的方法,... 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管(AZO-TFT)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研究综述。作为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IGZO-TFT)的替代方案,AZO-TFT近年来引起关注。文中阐述了不同的制备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管的(AZO-TFT)有源层的方法,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氧化锌 薄膜晶体管 有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气氛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铝掺杂氧化锌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胡保付 刘丙国 +2 位作者 徐坚 汪舰 杜保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研究退火气氛对氧化锌(AZ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基片上制备铝掺杂AZ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霍尔效应测试仪、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分析AZO薄膜的... 为研究退火气氛对氧化锌(AZ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基片上制备铝掺杂AZ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霍尔效应测试仪、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分析AZO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退火气氛对AZO薄膜电导的影响机制有明显差异。相较于空气中退火,在N2中退火的AZO薄膜中载流子迁移率变化不明显,薄膜电导性能改善得益于氧空位增加引起的载流子浓度提高;而在95N2/5H2混合气中退火,AZO薄膜中氧空位浓度增加,晶界吸附氧脱附,晶界势垒降低,从而造成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明显增加,薄膜电阻率为2. 09×10-3Ω·cm。AZO薄膜的透光率在波长400~800 nm的可见光内高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退火气氛 溶胶-凝胶法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对无钴正极LiNi_(0.90)Mn_(0.10)O_(2)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绪岭 刘永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9-97,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将质量分数3%的Al取代Mn掺入二元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中,经高温固相烧结合成一种无Co高Ni三元正极LiNi_(0.90)Mn_(0.07)Al_(0.03)O_(2),并通过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 采用共沉淀法将质量分数3%的Al取代Mn掺入二元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中,经高温固相烧结合成一种无Co高Ni三元正极LiNi_(0.90)Mn_(0.07)Al_(0.03)O_(2),并通过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量弥散射线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探讨了Al^(3+)掺杂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Al^(3+)后,Ni_(0.90)Mn_(0.07)Al_(0.03)OH_(2)一次颗粒明显变细,对应LiNi_(0.90)Mn_(0.07)Al_(0.03)O_(2)结晶度明显提高。在25℃、3.0~4.3 V下充放电,掺杂材料的0.1C比容量为191.3 mAh/g,高于未掺杂材料的181.5 mAh/g;0.5C循环9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2.0%,高于未掺杂材料的89.3%;高温45℃下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0.7%,高于未掺杂材料的92.2%。材料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Al^(3+)掺杂使得材料结晶度升高,稳定性提升,Li+传递势垒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无钴 铝掺杂 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铝、钛掺杂钽氮化合物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曌 曾璇 +4 位作者 李依麟 沈琦 宁洪龙 沓世我 姚日晖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Al_(2)O_(3)陶瓷基片上通过共溅射的方式成功制备了Al-TaN和Ti-TaN薄膜,并通过调节Al和Ti靶的溅射功率以实现了掺杂,研究了掺杂元素变化对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掺杂元素Al和Ti的增加,...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Al_(2)O_(3)陶瓷基片上通过共溅射的方式成功制备了Al-TaN和Ti-TaN薄膜,并通过调节Al和Ti靶的溅射功率以实现了掺杂,研究了掺杂元素变化对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掺杂元素Al和Ti的增加,TaN薄膜的粗糙度逐渐增大,晶体结构逐渐向非晶转变;Al元素掺杂时,当Al靶掺杂功率由0 W升至70 W,薄膜电阻率由0.88 mΩ·cm增至82.72 mΩ·cm;Ti元素掺杂时,当Ti靶掺杂功率由0 W升至70 W,电阻率由1.03 mΩ·cm降至0.32 mΩ·cm。此时,随着Al和Ti靶材掺杂功率由0 W升至70 W,薄膜的TCR值分别从-1313×10^(-6)℃^(-1)逐渐负偏至-3831×10^(-6)℃^(-1)和从-1322×10^(-6)℃^(-1)正偏至-404×10^(-6)℃^(-1)。该研究为溅射制备掺杂TaN薄膜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 磁控溅射 铝掺杂 掺杂 微结构 电性能 薄膜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氮共掺杂溴氧化铋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程翼鹏 吴若涵 +3 位作者 王梦梦 武乐怡 叶帅 马会中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目的】为解决有机染料行业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降解有害物质罗丹明B(RhB),对铝氮共掺杂的溴氧化铋基光催化剂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不同含量铝或氮或铝氮共掺杂的溴氧化铋(BiOBr)样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目的】为解决有机染料行业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降解有害物质罗丹明B(RhB),对铝氮共掺杂的溴氧化铋基光催化剂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不同含量铝或氮或铝氮共掺杂的溴氧化铋(BiOBr)样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结果】结果表明,铝和氮单独掺杂或共掺杂均能提升BiOBr的光催化性能,且铝氮共掺杂时对光催化的提升效果基本介于铝和氮单独掺杂之间。【结论】铝和氮之间对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据此推测掺杂氮元素可以减弱掺杂铝元素对BiOBr晶格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水热合成法 BiOBr 掺杂 掺杂 氮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铝离子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秋平 黄慧娟 +3 位作者 周洋 段彦栋 孙庆文 林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1-59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Al3+掺杂二氧化钛薄膜,通过玻璃棒涂于导电玻璃上,在450°C的温度下烧结并将其用N3染料敏化制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DSSCs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测...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Al3+掺杂二氧化钛薄膜,通过玻璃棒涂于导电玻璃上,在450°C的温度下烧结并将其用N3染料敏化制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DSSCs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了Al3+掺杂对TiO2晶型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影响.XPS数据显示Al3+成功掺杂到了TiO2晶格内,由于Al3+的存在,对半导体内电子和空穴的捕获及阻止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发挥重要作用.莫特-肖特基曲线显示掺杂Al3+后二氧化钛平带电位发生正移,并导致电子从染料注入到TiO2的驱动力提高.DSSCs系统测试结果表明,Al3+掺杂的TiO2薄膜光电效率达到6.48%,相对于无掺杂的纯二氧化钛薄膜光电效率(5.58%),其光电效率提高了16.1%,短路光电流密度从16.5mA·cm-2提高到18.2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铝掺杂薄膜 水热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光电性能 平带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掺杂铝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晓强 田俊峰 +1 位作者 桂阳海 蒋登高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4,107,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油酸为形貌控制剂,硝酸铝为铝源,制备了氧化锌掺杂铝纳米片,对其进行了XRD、SEM和EDS表征。考察了制备物对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正丁醇、DMF等六种气体的气敏性能,并对其气敏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掺杂3%Al... 采用水热法,以油酸为形貌控制剂,硝酸铝为铝源,制备了氧化锌掺杂铝纳米片,对其进行了XRD、SEM和EDS表征。考察了制备物对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正丁醇、DMF等六种气体的气敏性能,并对其气敏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掺杂3%Al的ZnO样品晶粒尺寸变小,为带微孔的层状纳米片,EDS能谱表明样品含有Zn、O和Al元素。样品对正丁醇、丙酮的灵敏度较高,100ppm时分别为164和70,对丙酮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7s和2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片 氧化锌 气敏性能 铝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