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B/T 41736-2022《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标准解析
1
作者 姚强 朱宇宏 王燕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4期176-178,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GB/T 41736-2022《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标准的制定背景和过程。对该标准中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贮存和标志等关键内容进行了解析,为标准使... 本文简要介绍了GB/T 41736-2022《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标准的制定背景和过程。对该标准中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贮存和标志等关键内容进行了解析,为标准使用人员更好的解读本标准提供技术支撑。GB/T 41736-2022是一项产品标准,适用于精密仪器、电子元器件制造用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铝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高体积分数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循环载荷下铝基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
2
作者 雷文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0,共6页
铝基复合材料由不同力学性能和疲劳行为的多种材料组成。在非对称循环载荷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其疲劳寿命预测变得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一种非对称循环载荷下铝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用Na_(3)Al F_(6)和Ti O_(2)... 铝基复合材料由不同力学性能和疲劳行为的多种材料组成。在非对称循环载荷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其疲劳寿命预测变得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一种非对称循环载荷下铝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用Na_(3)Al F_(6)和Ti O_(2)粉末强化铝合金基体,制备出复合材料样品。设计非对称循环载荷加载条件。用Walker裂纹扩展式结合Chaboche模型进行铝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Chaboche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非线性行为;通过引入应力比参数,Walker公式可更准确地预测裂纹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扩展行为。将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考虑材料在疲劳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加,试件裂缝长度随之上升,同时随着循环圈数的增加,试件应力随之上升,这使得铝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下降,且该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更接近,说明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 循环载荷 复合材料 疲劳寿命预测 Chaboche模型 Walk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影响
3
作者 孙焕焕 赵亮 +3 位作者 蒋鹏 刘易麟 冯鑫源 刘萍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以TiB_(2)/6056铝基复合材料丝材为焊材,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研究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丝材的电弧增材,重点分析预热处理对增材层成形及接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140 A、送丝速度为8 m/min、焊接速度为5 mm/s、基... 以TiB_(2)/6056铝基复合材料丝材为焊材,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研究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丝材的电弧增材,重点分析预热处理对增材层成形及接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140 A、送丝速度为8 m/min、焊接速度为5 mm/s、基板预热温度为200℃时制备的增材层与基板未预热制备的增材层相比,外观成形更好,气孔数目降低,气孔尺寸减小,晶粒更细小,TiB_(2)颗粒分散更好,且增材层硬度与拉伸性能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技术 电弧增材 预处理 TiB_(2)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纳米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吕奇钊 周祥曼 +3 位作者 罗彬 李波 吴海华 张海鸥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1,130,共8页
在金属材料中引入第二相粒子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一种Al6061铝箔包裹TiC和Al6061的混合粉末形成一种特殊填料焊丝的TiC/Al6061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并分别研究质量分数为1%、2%和3%的TiC颗粒对制... 在金属材料中引入第二相粒子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一种Al6061铝箔包裹TiC和Al6061的混合粉末形成一种特殊填料焊丝的TiC/Al6061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并分别研究质量分数为1%、2%和3%的TiC颗粒对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质量分数为3%的复合材料与基体材料相比,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由45.5μm减小到25.3μm,细化了44.4%;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由148.5 MPa和118.0 MPa提升到178.1 MPa和157.3 MPa,分别提升了19.9%和33.3%;平均显微硬度由50.5HV增加至65.2HV,提升了29.1%。理论结合及试验分析表明,TiC的载荷传递强化和晶粒细化以及Orowan强化机制,是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复合材料(amcs) TIC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瞻 马明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中SiC团聚较明显,力学性能不佳;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较优异;当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在较高载荷作用下始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摩擦距离越长,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降低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磨性 SIC颗粒 增强体材料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贮箱用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磊 陈哲 王浩伟 《空天防御》 202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为满足新一代航天器的轻量化需求,如何获得贮箱用原位自生TiB2/2219复合材料最优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组合,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先进的表征技术和室温力学性能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固溶时效工艺对原位... 为满足新一代航天器的轻量化需求,如何获得贮箱用原位自生TiB2/2219复合材料最优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组合,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先进的表征技术和室温力学性能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固溶时效工艺对原位TiB2/2219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535℃、1.5h固溶条件下具有最高硬度,为108HV;利用预拉伸使位错密度增加,为θ′相提供更多形核位点,提高了形核率,并增加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体积分数;设计中低温双级时效制度以促进原子团簇形成、增加析出相的形核位点,进一步提高θ′相的形核效率;在进行100℃×8h和160℃×13h时效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相比未进行预拉伸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40.5%和12.5%,且仍保持8.0%的断裂应变。研究结果为我国航天贮箱用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积累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储备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TiB2 热处理工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与铸铁制动盘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宁 金文伟 +2 位作者 黄彪 徐铭仁 曾俊泉 《机车车辆工艺》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依据120 km/h地铁列车的车辆参数和制动参数,开发铸铁制动盘和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2种材质制动盘的热容量,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匹配合成闸片进行了1∶1制动动力试验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2种材质制动盘热容量、力... 依据120 km/h地铁列车的车辆参数和制动参数,开发铸铁制动盘和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2种材质制动盘的热容量,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匹配合成闸片进行了1∶1制动动力试验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2种材质制动盘热容量、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均满足车辆运用要求;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摩擦因数、磨损量和制动噪声与铸铁制动盘相近,两者摩擦磨损性能稳定,可适用于120 km/h地铁车辆;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质量更轻,更适合有轻量化需求的地铁车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 制动盘 铸铁 复合材料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多道次搅拌摩擦沉积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何宾 祝弘滨 +1 位作者 王斯佳 崔雷 《轨道交通材料》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采用SiC颗粒体积分数20%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多道次搅拌摩擦沉积工艺试验,分别对铝基复合材料多道次沉积层的宏观成形、微观组织特征和道间搭接接头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工艺参数对沉积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经过搅拌摩擦沉积后,沉积... 采用SiC颗粒体积分数20%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多道次搅拌摩擦沉积工艺试验,分别对铝基复合材料多道次沉积层的宏观成形、微观组织特征和道间搭接接头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工艺参数对沉积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经过搅拌摩擦沉积后,沉积层中的SiC颗粒尺寸减小,分布更加均匀。提高转速或降低轴肩高度能够增加轴肩工具对沉积材料的摩擦、挤压作用,有利于提高沉积层的成形质量和力学性能,沉积层微观组织的再结晶使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道间搭接界面不存在弱连接缺陷。该研究可为搅拌摩擦沉积技术生产铝基复合材料零部件的运用和推广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搅拌摩擦沉积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9
作者 李沛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289,共10页
航空、航天、舰船和兵器等领域装备的减振对结构材料的阻尼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常用金属结构材料的阻尼性能较差,而传统阻尼合金的密度较大或强度偏低,需要研发轻质阻尼结构材料。在轻质阻尼结构材料中,阻尼铝基复合材料引起了广泛... 航空、航天、舰船和兵器等领域装备的减振对结构材料的阻尼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常用金属结构材料的阻尼性能较差,而传统阻尼合金的密度较大或强度偏低,需要研发轻质阻尼结构材料。在轻质阻尼结构材料中,阻尼铝基复合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迄今国内外阻尼铝基复合材料在材料制备、典型性能、验证试验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研制成功了铝合金/Gr(/SiC p)和铝合金/(Zn-Al)(/SiC p)等2种系列的阻尼铝基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的室温阻尼性能(Q-1)达到(6~15)×10^(-3),比传统铝合金提高约1~3倍,而其力学性能与2xxx系或7xxx系铝合金相当。同铝合金原结构相比,阻尼铝基复合材料零件可实现减振20%~40%。这些材料可应用于振源附近的结构件和光电设备的支撑构件,满足装备的减振要求。阻尼铝基复合材料的未来方向包括进一步改进性能、降低密度、增加产品品种、建立性能数据库、加强验证试验和降低成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轻质 复合材料 性能 减振效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层包覆CNTs与原位自生纳米相协同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10
作者 余炜琳 孙天宇 +1 位作者 喻惠望 郭柏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83-3092,共10页
以纯铝粉末、CuO粉末和Cu层包覆CNTs为原料,采用快速热压烧结方法制备Al-CNTs(Cu)-CuO复合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CuO对复合材料中原位反应生成相特征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铝基复合材料中CuO含量会... 以纯铝粉末、CuO粉末和Cu层包覆CNTs为原料,采用快速热压烧结方法制备Al-CNTs(Cu)-CuO复合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CuO对复合材料中原位反应生成相特征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铝基复合材料中CuO含量会显著促进Cu层包覆CNTs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Al_(2)Cu及Al_(2)O_(3)纳米相的原位析出,不仅提高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匹配度,而且降低了磨损率,提高了耐磨性能。Cu层包覆CNTs与原位自生纳米相协同强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其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原位固相反应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锻造对CNTs/SiC_(p)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许慧 杜志楠 +2 位作者 张艺镡 刘雅菲 徐严谨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4,共7页
强韧性匹配是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强度的提升往往导致韧性损失,而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以综合各组元的优点,起到同时增强的协同混杂效应。为探索等温锻造工艺对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 强韧性匹配是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强度的提升往往导致韧性损失,而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以综合各组元的优点,起到同时增强的协同混杂效应。为探索等温锻造工艺对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CNTs/SiC_(p)混杂增强Al-Cu-Mg铝合金复合材料,其CNT和Si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和10%,分别在450℃、460℃、470℃进行了80%变形量的等温锻造加工,研究了等温锻造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过等温锻造加工后的塑性相比烧结态锭坯发生明显上升,材料经470℃等温锻造后同比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相比烧结态锭坯的抗拉强度提升了48%,延伸率提升了260%。等温锻造后,组织中的絮状相及细长形SiC颗粒在垂直于锻造方向上发生流线型分布,对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起到了强化作用。本研究为后续新型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增强 复合材料 等温锻造 力学性能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军 王俊 +4 位作者 王应 张文逸 龙洲 张慧敏 李智国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针对传统铝合金无法满足工业和民用中对高强高导铝合金需求的问题,开发一种提升铝合金表面硬度且保证其导电导热性能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TiO_(2)-B混合粉末,采用放热弥散结合接触反应技术成功原位合成Al_(2)O... 针对传统铝合金无法满足工业和民用中对高强高导铝合金需求的问题,开发一种提升铝合金表面硬度且保证其导电导热性能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TiO_(2)-B混合粉末,采用放热弥散结合接触反应技术成功原位合成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探究了原始粉末Al-TiO_(2)-B体系反应生成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及反应温度对原位反应的影响,分析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以及表面显微硬度和导电导热性能。XRD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达到1100℃保温200 min后,原始粉末Al-TiO_(2)-B体系中的TiO_(2)和B粉末完全反应,并且在反应过程中B粉抑制了中间产物Al3Ti和AlB2的生成,最终原位生成为Al_(2)O_(3)和TiB_(2)颗粒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在铝基体中原位生成了TiB_(2)颗粒(直径小于1μm)和Al_(2)O_(3)颗粒(粒径约为2μm),且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组织均匀致密。原位合成Al_(2)O_(3)/TiB_(2)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46.1%IACS,热导率约为198.5 W·m-1·K-1,显微硬度较传统A356铝合金的68 HV提升至76 HV,新型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在保证导电导热性能的前提下提升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复合材料 Al_(2)O_(3)/TiB_(2) 混杂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工艺及其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傲翔 王江涛 +5 位作者 李星辰 何明涛 胡可军 谢利 刘超 王明智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710-720,共11页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加工性能良好、耐腐蚀等特点,在高性能制造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等领域。然而,在往复运动的工况条件下,工件之间的磨损对材料的性能影响最为显著,从而降低工件的服役寿命。因...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加工性能良好、耐腐蚀等特点,在高性能制造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等领域。然而,在往复运动的工况条件下,工件之间的磨损对材料的性能影响最为显著,从而降低工件的服役寿命。因此,提高工件耐磨性能和延长服役寿命,对于扩展铝合金的使用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中,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技术是制备复合材料的新兴方式之一,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微观组织、不易产生界面反应等特点。所以,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在铝基复合材料的生产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针对搅拌摩擦加工制备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增强相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搅拌摩擦加工中的搅拌道次和焊接等参数,并且讨论了上述因素对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强相含量的增多,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增强,但过多的含量反而会导致耐磨性能降低;随着搅拌道次的增加,有利于晶粒的细化,但是晶粒的细化程度过高,反而降低了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提高耐磨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往复磨损过程中,材料的亚表层易形成动态再结晶,而动态再结晶尺寸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影响,过小的结晶尺寸会使耐磨性能下降。此外,还指出了搅拌摩擦加工制备铝基复合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纳米增强相的团聚现象,以及选取适合FSP的工艺窗口等。最后,对FSP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P 合金 复合材料 增强相种类 增强相含量 搅拌道次 焊接参数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搅拌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向平 付康习 +2 位作者 夏少华 张剑云 龚家林 《轨道交通材料》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机械搅拌铸造法制备SiC_(p)/AlSi7Mg0.3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XRD等测试方法对SiC增强颗粒的预处理效果、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氧化预处理工艺能够改善增强颗... 采用机械搅拌铸造法制备SiC_(p)/AlSi7Mg0.3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XRD等测试方法对SiC增强颗粒的预处理效果、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氧化预处理工艺能够改善增强颗粒表面属性,促进Al熔体对颗粒的润湿,最佳高温氧化预处理工艺为1200℃、4 h。随着机械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SiC颗粒在基体合金中的分布越来越均匀,当搅拌速度达到1200 r/min,搅拌时间为40 min时,SiC颗粒在基体中能够完全均匀分散,且被铝基体润湿,周围无孔洞缺陷存在。所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铸态下抗拉强度达到207.7 MPa,屈服强度达到158.7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1.17%,布氏硬度达到119 HBW,其铸态下强度比ZAlSi7Mg合金材料提升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搅拌 SIC颗粒 复合材料 预处理 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5
作者 马国楠 张乐 +4 位作者 欧阳 史利军 鲁仁义 程英晔 陈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讨了微米级SiC颗粒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铝基复合材料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铺粉层厚为30μm、扫描间距为0.12mm、激光功率为260W、扫描速率为1000mm/s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成形质量最佳的SiC/AlMgScZr复合材料,其致密度可达99.81%;激光熔覆过程中,SiC颗粒与Al基体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界面反应,SiC颗粒尖角明显钝化,原位生成的微米级针状Al4SiC4条带与残余SiC颗粒形成混合增强结构;时效态SiC/AlMgScZr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379MPa、延伸率为12%、弹性模量为84 GPa,其断裂形式为Al基体的韧性断裂和Al4SiC4相的脆性解理断裂,大量交错分布的针状Al4SiC4条带是材料发生过早失效断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复合材料 工艺参数 界面反应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时效对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宇航 王培卿 +3 位作者 李新雷 薛彦庆 张晗 吕亚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采用混合熔盐法制备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x=0%,1%,3%,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进行单级时效和断续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 采用混合熔盐法制备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x=0%,1%,3%,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进行单级时效和断续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均呈持续增加趋势,但伸长率逐渐下降。当TiB_(2)含量为3%时,单级时效处理(175℃/3 h)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伸长率分别为465.1,496.8 MPa,78.9 GPa和4.8%,采用175℃/1.5 h+150℃/13.5 h断续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至479.3,507.2 MPa和79.1 GPa,比单级时效处理分别提高了5.9%,2.1%和0.25%,伸长率下降至4.1%。二次时效温度显著影响时效沉淀相的析出序列,是材料性能得以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当二次时效温度为100℃时,θ'-Al_(2)Cu相为主要时效强化相,二次时效温度为150℃时,Ω-Al_(2)Cu相成为主要的时效强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 复合材料 断续时效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束增材制造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缺陷形成与控制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超 鲁晓楠 +1 位作者 王欢 高翔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带来了机遇。本文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并分析了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 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带来了机遇。本文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并分析了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为主,综述了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形成机理与缺陷控制策略。其中,铝合金的宽半固态区间、高热导率、对激光的高反射率、激光增材制造本身特有的大升降温速率,以及高温度梯度等特性共同导致了打印复合材料组织粗大、孔洞、微裂纹缺陷的产生。通过引入纳米颗粒以提高形核率、稳定熔池或提高铝合金对激光的吸收率,可显著减少增材制造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缺陷数量。未来,应对新型增材制造技术的缺陷形成与控制机理、增材制造专用铝合金粉体研发及增强体分布调控方法等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将为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AM) 合金 复合材料(amcs) 缺陷控制 缺陷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8
作者 樊建中 姚忠凯 +3 位作者 李义春 王磊 刘江 石力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8-51,共4页
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从增强体选择、材料制备方法、机械性能、应用研究等各个领域,详细阐述了复合材料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丁志鹏 张孝彬 +3 位作者 许国良 何金孝 涂江平 陈卫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11-1815,共5页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断面的形貌,通过复合材料硬度测量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碳纳米管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断面的形貌,通过复合材料硬度测量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碳纳米管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于复合材料中,且与铝基体结合良好;碳纳米管的加入增大了复合材料的硬度,且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碳纳米管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由于碳纳米管本身具有自润滑和增强作用,碳纳米管的加入极大地改善了铝合金材料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无压渗透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0
20
作者 白芸 韩恩厚 +1 位作者 谭若兵 毕敬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7,18,共4页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兼具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特点。综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腐蚀与控制情况及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做了归纳和评述。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性能 研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