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上洞变玄武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1
作者 马玉香 刘帅 +2 位作者 杜后发 姚玥 赵亮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2-920,共19页
【研究目的】最新在赣南上洞发现的变玄武岩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对其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可为解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构造属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洞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最新在赣南上洞发现的变玄武岩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带南缘,对其成因和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可为解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构造属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上洞变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上洞变玄武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变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Mg^(#)(40.44~45.16)、富钠贫钾(K_(2)O/Na_(2)O=0.07~0.16),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无显著Eu异常(Eu=1.03~1.11),富Nb、显著的Sr-Nb-Ta弱亏损特征。矿物学研究显示,辉石具富镁、富钙的特点,属普通辉石,结晶温度1184℃;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660℃,具有富铝、富铁,贫镁、贫钾的特点;角闪石具贫钛、富钙、富铁、富铝的特点,属钙质闪石组中的普通角闪石,结晶温度594℃;斜长石具贫钛、富钠、富铝的特点,属于中长石-奥长石。【结论】研究表明,赣南上洞变玄武岩形成于高温、高氧逸度的环境,属于壳幔混源的玄武质岩浆,具有岛弧环境特征,暗示华南早古生代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应属于俯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玄武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赣南上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努尔卡斯甘Cu-Au矿床成矿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2
作者 梁文静 黄杰 +3 位作者 吴丹 王居里 SEITMURATOVA Eleonora 安芳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8,共15页
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已探明Cu和Au资源量分别为393万吨和229吨。与成矿有关岩体为花岗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基质中的角闪石以镁质普通... 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已探明Cu和Au资源量分别为393万吨和229吨。与成矿有关岩体为花岗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由石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基质中的角闪石以镁质普通角闪石为主。主量元素组成显示,与成矿有关岩体的成分类似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与岩石学观察结果相符,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表现出Rb、Th、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富集、而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Sr/Y和La/Yb值与正常岛弧岩石相似。矿石中与黄铜矿伴生的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33±4 Ma,与前人报道的成矿岩体年龄(440~437 Ma)接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努尔卡斯甘斑岩型Cu-Au矿床是早志留世巴尔喀什-准噶尔洋壳向西北方向俯冲过程中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根据与成矿有关石英闪长玢岩基质中角闪石成分确定成矿岩浆晚期温度为704~769℃,氧逸度为logfO_(2)=-13.5~-12.1、ΔFMQ=3.1~3.6,水含量为0.1%~1.9%,压力为20~250 MPa,指示基质中角闪石在岩浆侵位至0.70~7.63 km内发生结晶作用。努尔卡斯甘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体系具有高氧逸度和水含量,类似的岩浆环境十分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浆性质 斑岩型Cu-Au矿床 努尔卡斯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交口县庞家庄铝土矿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孟健寅 王庆飞 +5 位作者 刘学飞 孙思磊 李德胜 赵增益 杨中华 武建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604,共12页
山西交口县庞家庄铝土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型铝土矿,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其下部为中奥陶统灰岩。矿石以隐晶质结构为主,含少量碎屑结构与鲕粒结构;矿石的结构特征显示一些风化物质经过了一段距离的搬运,并且矿体在晚期遭受了构造... 山西交口县庞家庄铝土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型铝土矿,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其下部为中奥陶统灰岩。矿石以隐晶质结构为主,含少量碎屑结构与鲕粒结构;矿石的结构特征显示一些风化物质经过了一段距离的搬运,并且矿体在晚期遭受了构造变形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铝土矿石中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硬水铝石、高岭石、赤铁矿、针铁矿、方解石与少量锐钛矿、伊利石、石英等。全岩分析显示铝土矿石中的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和TiO2;其中Al2O3与Fe2O3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TiO2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微量元素Zr、Hf、Nb、Ta、W、Th和U在铝土矿矿化过程中不断富集,元素Zr、Hf,Nb、Ta显示较高的相关性。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稳定元素比值(如Zr/H、Nb/Ta)、Eu/Eu*-TiO2/Al2O3图解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方法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体下部中奥陶统灰岩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此外可能还有少量铝硅酸盐岩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矿物学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交口县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清镇蔡家坝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
作者 朱尤青 陈旭 +1 位作者 达伟 刘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96-4005,共10页
黔中铝土矿集区作为中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含铝岩系主要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矿床类型属沉积型铝土矿。蔡家坝铝土矿床是近年在黔中地区开展铝土矿精查工作时新发现的隐伏的沉积型铝土矿床,研究了该铝土矿床在成矿过程中相关的古气候条... 黔中铝土矿集区作为中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含铝岩系主要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矿床类型属沉积型铝土矿。蔡家坝铝土矿床是近年在黔中地区开展铝土矿精查工作时新发现的隐伏的沉积型铝土矿床,研究了该铝土矿床在成矿过程中相关的古气候条件、沉积环境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结果表明,含铝岩系上部铝土岩主要呈泥质结构,主要由高岭石和伊利石组成;中部铝土矿主要呈碎屑状和隐晶质结构,以及少量的鲕粒结构,主要由硬水铝石和伊利石组成;下部铁质岩主要呈隐晶质结构,主要由赤铁矿组成。蔡家坝铝土矿床含铝岩系整体主要形成于陆相环境,且含铝岩系上部铝土岩层和中部铝土矿层主要形成于相对氧化的环境,而下部铁质岩层则主要表现出相对还原的环境。同时,含铝岩系的下部铁质岩和中部铝土矿主要形成于炎热潮湿的古气候条件,而上部铝土矿则为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蔡家坝铝土矿床含铝岩系主要来源于下伏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和灰绿色黏土岩夹层。对指导该区铝土矿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 古气候 沉积环境 成矿母岩 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田阳堆积型铝土矿矿物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19
5
作者 蔡书慧 刘学飞 +1 位作者 孟健寅 孙思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桂西田阳堆积型铝土矿产于第四纪红土层中。本文通过对桂西田阳第四系堆积型铝土矿进行一系列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探索铝土矿的物质来源。矿物学分析显示铝土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硬水铝石、赤铁矿和锐钛矿,含有少量高岭石、鲕绿泥石、三... 桂西田阳堆积型铝土矿产于第四纪红土层中。本文通过对桂西田阳第四系堆积型铝土矿进行一系列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探索铝土矿的物质来源。矿物学分析显示铝土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硬水铝石、赤铁矿和锐钛矿,含有少量高岭石、鲕绿泥石、三水铝石、针铁矿、金红石、伊利石、蒙脱石和石英等。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组成铝土矿石的主要化学组分有Al2O3、Fe2O3、SiO2、TiO2、FeO和H2O+;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铝土矿石相对地壳和原始地幔富集B、Li、Ga、Zr、Hf、Nb、Ta、W、Th、U等元素,而亏损Ni、Cr等元素。矿石中明显富集稀土元素,稀土总量变化大,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矿石具有明显的铈异常和铕异常,且铕异常相对稳定,为一致的负异常。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常量元素间相关性较差;部分微量元素如Zr、Hf、Nb和Ta间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性。通过Zr/Hf、Nb/Ta图解、Eu/Eu*-TiO2/Al2O3图解和Zr-Cr-Ga图解综合分析显示铝土矿物质来源复杂,底板碳酸盐岩和周围火成岩都为铝土矿提供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阳 堆积型铝土矿 矿物学 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再会 闫武 +5 位作者 廖朝贵 吕涛 杨波 李军敏 陈莉 陈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87-100,共14页
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属于渝南-黔北铝土矿成矿带,为喀斯特型铝土矿床。经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面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该矿床矿物学的研究,发现组成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绿泥石,次要矿物为... 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属于渝南-黔北铝土矿成矿带,为喀斯特型铝土矿床。经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面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该矿床矿物学的研究,发现组成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绿泥石,次要矿物为伊利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鲕绿泥石、菱铁矿、赤铁矿、针铁矿、黄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磷灰石、石英、锆石、方解石、长石及稀土矿物等。矿石组构及矿物组合表明形成铝土矿的沉积/成岩环境为接近于潜流的环境。矿石结构和锆石形态指示成矿物质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组成铝土矿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TFeO、SiO2和TiO2,铝土矿化过程中REE、Zr、Hf、Nb、Ta、Th、Sc、Li和Ga发生富集。形成铝土矿的母岩物质主要来自下伏页岩的风化作用,灰岩和酸性火山岩对铝土矿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结合稳定同位素资料,认为铝土矿的形成可能与生物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母岩 重庆南川-武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铝土矿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娇 张正伟 +1 位作者 周灵洁 吴承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遵义铝土矿成矿区是贵州省的主要成矿区之一,其铝土矿层大多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文章运用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含量及晶体形态,认为铝土矿成矿过程中不同层位一水... 遵义铝土矿成矿区是贵州省的主要成矿区之一,其铝土矿层大多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文章运用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含量及晶体形态,认为铝土矿成矿过程中不同层位一水硬铝石的晶体形态有所差异,且一水硬铝石含量与粘土矿物及石英含量均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分析含矿岩系组构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遵义仙人岩、后槽和新站3个矿区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极有可能同源且与其基底有关,成矿过程中成矿母岩在氧化还原条件交替的沉积环境下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均一化,反映了成矿过程与古风化壳作用的一致性。上述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标志对铝土矿的找矿和选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矿物学 地球化学 遵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成因与成矿:来自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8
作者 徐晓春 夏彩莲 +3 位作者 金林森 谢巧勤 闫峻 谢建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1411,共21页
辉石闪长岩是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类型,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本文以白芒山岩体和舒家店岩体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索中基性侵入岩成因及与成矿关系。结果显示:磷灰石强烈富集... 辉石闪长岩是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类型,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本文以白芒山岩体和舒家店岩体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索中基性侵入岩成因及与成矿关系。结果显示:磷灰石强烈富集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弱—中等Eu负异常,富集Th、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Ta、Nb、Ti、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其寄主岩石成岩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岩相学特征显示磷灰石具有两种不同的晶体形态、产出状态和显微结构,即长柱状、包裹体相、均质结构和短柱状、晶间相、核—边/环带结构,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差异,指示其寄主岩石成岩作用经历过壳源长英质岩浆冷凝结晶→高温幔源镁铁质岩浆注入和长英质岩浆早期结晶矿物熔蚀→混合岩浆侵位和结晶的复杂过程。核—边/环带结构磷灰石从核部到边部SO_(3)和Cl含量波动式变化特征,指示镁铁质岩浆幕式注入,并触发混合岩浆上升侵位,有利于流体出溶和热液成矿。磷灰石卤族元素(F、Cl)和SO_(3)高含量则提供板块俯冲环境证据,指示基性端元的镁铁质弧岩浆来自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镁铁质岩浆幕式注入有利于流体出溶和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闪长岩 中基性侵入岩 磷灰石矿物学地球化学 晚中生代 安徽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矽卡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9
作者 李睿昱 覃小锋 +5 位作者 王宗起 戴昱 戴翔 毕婧怡 李东任 赵钰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5-1230,共26页
位于华夏、扬子和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属于个旧-文山-德保矽卡岩型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少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矽卡岩的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这... 位于华夏、扬子和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滇东南板仑磁铁矿集区属于个旧-文山-德保矽卡岩型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区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少量的研究工作,但对矽卡岩的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严重制约了对该矿集区内矽卡岩成因的认识及磁铁矿找矿潜力的准确评价。本文以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坤洪和洞哈磁铁矿床的矽卡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矽卡岩及相关岩石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借助LA-ICP-MS和EPMA等方法手段,重点对矽卡岩及相关岩石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的成岩成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晚期退变质矽卡岩阶段和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等3个阶段;(岩浆)热液成因的硅质岩条带与晚二叠世OIB型基性杂岩体(即“半瓦型”岩体)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网图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与中三叠世岛弧型中-基性杂岩体(即“安定型”岩体)的模式曲线较为相似,均显示出Nb、Ta、P和Ti等元素明显亏损的特征;矽卡岩的模式曲线与硅质岩条带的模式曲线也较为相似,且含矿矽卡岩比无矿矽卡岩无论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还是模式曲线上均更加接近于硅质岩条带。矿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世代石榴石属于钙铁-铁铝-钙铝榴石系列(And80-83Alm9-11Gro5-7),含较多的钙铝榴石(Gro);而第二世代石榴石属于钙铁-铁铝榴石系列(And86-93Alm6-12),基本上不含或仅含极少量的钙铝榴石(Gro);由早期辉石→晚期辉石,辉石端员组分中钙铁辉石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而透辉石的含量则具显著增加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形成矽卡岩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中三叠世岛弧型中-基性杂岩体;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成岩成矿环境至少经历了从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早期相对还原环境→进变质矽卡岩阶段晚期-退变质矽卡岩阶段相对氧化环境→后期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相对还原环境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形成机制 板仑磁铁矿集区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偃龙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建全 冯帅 +4 位作者 安超 席善峰 冯非凡 赵钦 王中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4-714,共11页
本文以偃龙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其成矿物质来源。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不同矿产的SiO_2、Al_2O_3、Fe_2O_3、FeO的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且总量较高,说明铝土矿在形成过程中,其源岩风化程度较高。Al_2O_3与SiO_2、Fe... 本文以偃龙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其成矿物质来源。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不同矿产的SiO_2、Al_2O_3、Fe_2O_3、FeO的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且总量较高,说明铝土矿在形成过程中,其源岩风化程度较高。Al_2O_3与SiO_2、Fe_2O_3、K_2O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TiO_2、A/S呈正相关关系。含矿岩系明显具有富集轻稀土、亏损HREE的特征,在垂向上,其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是Ce、La、Nd(均为轻稀土),低含量的是Tm、Ho、Eu、Lu。微量元素方面,偃龙铝土矿比山西铝土矿富集的元素有Li、Be、Sc、Ni、Cu、Zn、Zr等稀有金属元素和亲铜元素,而这些元素在贵州大竹园铝土矿中的含量比偃龙铝土矿更富集。偃龙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碳酸盐岩风化残余,在广泛海侵时,残余物质经搬运沉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偃龙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行军 王梓桐 +6 位作者 王根厚 周洁 毕丽莎 崔银亮 张道红 李伟清 范良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8-264,共17页
滇东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本文以滇东南沉积型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含铝岩系之中富含稀土元素、分散元素镓、黑色金属元素钛和稀土金属元素铌,均已达到工业开采要求。含铝岩系... 滇东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本文以滇东南沉积型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含铝岩系之中富含稀土元素、分散元素镓、黑色金属元素钛和稀土金属元素铌,均已达到工业开采要求。含铝岩系的稀土总量总体较高,但样品之间稀土总量差别较大;具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铈异常较为复杂,具铈正异常和铈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向右倾斜的弱"V"字型曲线,斜率不等,反映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等;稀土配分曲线特征与下伏咸宁组灰岩的稀土曲线特征一致,说明含铝岩系与下伏威宁组灰岩关系密切。含铝岩系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U、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过渡元素V、Cr、Ti和分散元素Ga,其余元素则明显亏损。野外观察发现含铝岩系直接在风化壳上沉积,含铝岩系具复杂的铈异常和中等的Th/U比值(3-7)、高的Sr/Ba比值(〉1)以及高钛率值(3.41-44.02)。这些特征说明滇东南铝土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威宁组灰岩风化形成的风化壳,沉积作用起到了对风化壳上成矿物质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 矿物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丘北大铁铝土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严健 豆松 张道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2-470,共9页
通过对丘北大铁矿区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铝土岩的钛率与玄武岩的较接近,而与灰岩的相差较远。主量、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灰岩,各铝土矿层与玄武岩具有较强的相... 通过对丘北大铁矿区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铝土岩的钛率与玄武岩的较接近,而与灰岩的相差较远。主量、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灰岩,各铝土矿层与玄武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铁铝土矿矿石中Al2O3/Sc,Al2O3/V,Sc/V,Sc/Nb,Sc/Ta,Nb/Ta和Zr/Hf比值与玄武岩相近,而Al2O3/Ta,Al2O3/Nb,V/Nb和V/Ta比值与灰岩较为相近,说明本区成矿物质可能具多来源特征。其中玄武岩可能为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灰岩提供了部分的物质来源。铝土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及特征参数与玄武岩基本一致,仅表现为ΣREE值明显偏高,而与灰岩相差较大,且铝土岩中稀土总量ΣREE相对灰岩浓集系数K=64.86,相对玄武岩K=2.46。由此可以推断,玄武岩与铝土矿的成因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玄武岩。认为滇东南地区铝土矿的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征,由于古地理位置、基底、风化剥蚀及沉积环境等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铝土矿亦有不同的物源供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质来源 大铁矿区 丘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铝土矿不同类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莹华 凌文黎 +6 位作者 吴慧 张亚男 丁晓英 崔滔 杜远生 雷志远 翁申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9,共9页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带是我国铝土矿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床中发育有4种典型的矿石类型: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和土状。通过对不同类型矿石及矿体下伏高Al黏土岩和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元素质量平衡...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带是我国铝土矿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床中发育有4种典型的矿石类型: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和土状。通过对不同类型矿石及矿体下伏高Al黏土岩和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元素质量平衡的示踪方法,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开阔海岸环境、与多频次海进-海退循环对陆缘古风化剖面的侵蚀作用有关;海进-还原过程导致了古风化剖面中部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形成,而随后的海退-氧化过程产生高硫酸介质水溶液,使得杂质元素大量移出和铝土矿化发生;强酸溶液带出的大量元素随环境向pH值中性化和氧逸度下降条件的演化,以化学沉淀形式形成了杂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致密状矿石,而海进-海退循环对碎屑状-豆鲕状矿石的多期次改造,导致了土状矿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 铝土矿 矿石类型 地球化学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8
14
作者 汪小妹 焦养泉 +7 位作者 杜远生 周琦 崔滔 计波 雷志远 翁申富 金中国 熊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3,共7页
选取新模向斜的一个钻孔剖面,对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铝土矿矿石矿物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另有少量一水软铝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以及少量重矿物。此外,在含矿岩系近底部还发现有富集Ce元素... 选取新模向斜的一个钻孔剖面,对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铝土矿矿石矿物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另有少量一水软铝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以及少量重矿物。此外,在含矿岩系近底部还发现有富集Ce元素的矿物氟菱钙铈矿[Ce2Ca(CO3)3F2]。从剖面顶部至底部,铝土矿中稀土元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稀土元素参数LaN/YbN、LaN/SmN和GdN/YbN的数值均随深度逐渐增大。说明从剖面顶部至底部,稀土元素的淋滤迁出逐渐减弱,且稀土元素间存在一定的分异。稀土元素间的分异可能由不同的含稀土元素矿物抗风化淋滤差异所致。铝土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LREE明显富集、MREE中等-弱富集、HREE相对平坦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Ce异常。δCe异常值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接近含矿岩系底部,δCe异常值再次增大。含矿岩系上部的Ce异常是由氧化条件下Ce3+向Ce4+转变并形成方铈矿(CeO2)所致。随着深度的增加,含矿岩系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从而δCe异常值逐渐减小。接近含矿岩系底部,由于氟菱钙铈矿[Ce2Ca(CO3)3F2]的形成,导致δCe异常值再次增大。氟菱钙铈矿的沉淀可通过氟化物络合物(CeF2+或CeCO3F0)与Ca2+和HCO3-发生反应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务正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同西岩体成因: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39
15
作者 高晓峰 校培喜 +4 位作者 康磊 奚仁刚 过磊 谢从瑞 杨再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65-3079,共15页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2的含量为52.9%左右,Mg#为0.48。相对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SiO2的含量(SiO2=65.0%~73.3%)和较低Mg#(Mg#=0.36~0.44)。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亏损Nb-Ta、Ti等元素。温压计算显示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温(638~768℃)的中-深成岩体(平均深度为8.8km),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结晶温度(752~771℃)。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形成年龄为470±1.2Ma,略晚于前人报道的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不同的岩浆,二者之间不存在分异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早期的石英闪长岩为大洋板片俯冲过程中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的分异产物,晚期的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则来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由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加热导致变泥质岩石熔融的结果。大同西复式岩体的成因指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在早奥陶纪经历了由俯冲向碰撞后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大同西岩体 奥陶纪 西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银矿垭口铝土矿床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环境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晓东 李军敏 +4 位作者 陈莉 陈阳 贾德龙 李再会 吕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2-1030,共9页
通过对重庆银矿垭口铝土矿床的研究,发现该矿床中镓含量普遍超过了工业综合利用的最低指标,在含矿岩系中均有分布,且镓和A1:0,呈弱的正相关关系。通过sr与Ba比值推断,矿床以陆相沉积为主,沉积过程中有海水的介入;样品Rb/K值小... 通过对重庆银矿垭口铝土矿床的研究,发现该矿床中镓含量普遍超过了工业综合利用的最低指标,在含矿岩系中均有分布,且镓和A1:0,呈弱的正相关关系。通过sr与Ba比值推断,矿床以陆相沉积为主,沉积过程中有海水的介入;样品Rb/K值小于标准海洋沉积值(0.006),属半咸水海陆过渡带沉积~淡水沉积;U/Th比值和V/Cr比值分别在0.1~0.73和0.5-2.04之间,由此可以判别含矿岩系属于典型氧化环境;对Ni/Co比值的计算发现含矿岩系可能在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海水的改造;Ga/AI比值变化范围主要在0.53~1.74,成矿介质酸碱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从含矿岩系矿物组合中含黄铁矿、高岭石等矿物可以推断介质为酸性的可能性较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表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据样品统计,8Ce〈0.95为负异常的4个样品分布在探槽工程底部,0.95〈8Ce〈1.05为正常的样品个数为3,其余19个为正异常,Eu显示为负异常;总体水介质应以淡水为主、基本处于氧化环境、弱酸性介质。因此该矿床是以陆相沉积、淡水作用为主的海陆交互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 成矿环境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竹园大型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李沛刚 王登红 +2 位作者 雷志远 翁申富 高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1-40,共10页
贵州大竹园大型铝土矿是中国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大型铝土矿之一。以采自大竹园矿区栗园向斜不同部位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稀土元素含量与铝... 贵州大竹园大型铝土矿是中国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大型铝土矿之一。以采自大竹园矿区栗园向斜不同部位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稀土元素含量与铝土矿质量及成矿过程的关系,最后就稀土元素对于成因和环境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稀土元素总含量(不包括Y)分别为107.07×10-6、185.00×10-6和246.28×10-6,依次增高,说明铝土矿的成矿过程是一个稀土元素贫化的过程,也是Eu异常和Ce异常趋于增大的过程,即相对于黏土岩来说,铝土矿具有高Eu异常、Ce异常的特征;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来说,无论是栗园向斜西翼还是东翼,铝土矿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且轻稀土元素含量以及La与Yb含量之比均随深度变浅而增加;单纯利用稀土元素图解不能有效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可以大体反映含矿岩系形成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环境;大竹园大型铝土矿与黔北其他铝土矿一样,总体上属于沉积型,可能与古喀斯特化过程、古风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成矿过程 大竹园矿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江普朗铜矿岩浆混合作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欢 张长青 +2 位作者 贾福东 周云满 娄德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89-3202,共14页
岩浆混合作用是近年来岩石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普朗铜矿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段,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矿体产于复式岩体中,复式岩体内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 岩浆混合作用是近年来岩石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普朗铜矿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段,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矿体产于复式岩体中,复式岩体内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包体粒度较细,多呈椭圆形,其内可见具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以及具有结构与成分不平衡现象的斜长石斑晶;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富集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主量元素组成上,包体相对于寄主岩Si O2(53.67%~61.50%)含量较低,Mg O(3.12%~5.40%)和Fe2OT3(3.38%~9.00%)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P、Ti),无明显的δCe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119.0×10-6~308.9×10-6)与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6~0.95)。以上结果表明,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文章进一步采用多重分形理论解析了包体中Mg、Fe、Ca、Al、K、Ti、P及Ba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定量刻画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元素分布的多重分形谱越宽,关联维越小,则岩浆混合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多重分形 普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甘蒙省钾镁盐矿床含矿段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翔 蔡克勤 +3 位作者 李代荣 彭强 方勤方 秦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8-588,共11页
老挝甘蒙省钾镁盐矿床位于呵叻盆地的东隅,本文以该矿床ZK318钻孔的含矿段———下盐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以石盐、钾石盐和光卤石为主,含少量方硼石和硬石膏。根据矿物与主量元... 老挝甘蒙省钾镁盐矿床位于呵叻盆地的东隅,本文以该矿床ZK318钻孔的含矿段———下盐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以石盐、钾石盐和光卤石为主,含少量方硼石和硬石膏。根据矿物与主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将下盐层分为5个次层,由下至上顺序为:盐岩层(石盐为主)→钾盐岩层(钾石盐为主)→光卤石岩层(光卤石为主)→薄盐岩层(石盐为主)→钾盐岩层(钾石盐为主)。微量元素Br值均大于200×10-6,表明卤水来源于海水;由盐岩层→钾盐岩层→光卤石岩层,B含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B含量与卤水盐度呈线性关系。但顶部钾盐岩层的B含量高达890×10-6,与少量方硼石的存在相吻合,指示成矿卤水除了海水外,还有深部热液的贡献。按照卤化物卤水蒸发浓缩的顺序,光卤石是该卤水浓缩的最后阶段,但在光卤石沉积之后,又晶出一薄层石盐,表明曾经历过一次短暂的淡水补给。上、下两层钾石盐具有基本相同的Br含量,分别为1 790×10-6和1 792×10-6,且均直接沉积在石盐之上,故为原生钾石盐,而非光卤石的次生淋滤产物。认为甘蒙省钾镁盐矿床为海源陆相沉积,海水和深部热液是成钾物质的主要来源,钻孔中出露的两层钾石盐均为原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镁盐矿床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成因 老挝甘蒙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苦李井铝土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玉娇 张正伟 +1 位作者 周灵洁 吴承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8-566,共9页
苦李井铝土矿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梁山组(P1l)。通过含矿岩系的组分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①Al2O3平均含量为60.73%,Al/Si均值达8.89,以低铁型为主,并伴生Ga(0.0096%)、REE等可综合利用元素。②含矿岩系中具有两层铝土矿,它们... 苦李井铝土矿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梁山组(P1l)。通过含矿岩系的组分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①Al2O3平均含量为60.73%,Al/Si均值达8.89,以低铁型为主,并伴生Ga(0.0096%)、REE等可综合利用元素。②含矿岩系中具有两层铝土矿,它们的矿石组成有一定差异,但含矿层的结构是相同的,即两层铝土矿下部均发育铝质粘土岩夹薄层结核状菱铁矿;上部分别为杂色碎屑状铝土矿和灰白色豆鲕状铝土矿。③苦李井两层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④苦李井铝土矿成矿过程中沉积环境经历了海湾→浅海→滨海和海陆交互相的变化以及还原→氧化→还原的交替,因此,苦李井铝土矿的两层结构是由沉积环境的波动变化引起的,具有找矿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球化学 成矿机制 苦李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