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闪石铝压力计对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剥蚀速率的制约
1
作者 王婷婷 杨超 +5 位作者 夏宏伟 李彦波 杨欢欢 董玉杰 李超 谢富伟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4-1722,共19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剥蚀速率可能控制了矿床的铜品位和规模, 因此成矿过程中的剥蚀速率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本文采用角闪石铝压力计和锆石年代学对多龙矿集区出露的早白垩新鲜岩体进行了岩体侵位深度和剥蚀速率研究, 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剥蚀速率可能控制了矿床的铜品位和规模, 因此成矿过程中的剥蚀速率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本文采用角闪石铝压力计和锆石年代学对多龙矿集区出露的早白垩新鲜岩体进行了岩体侵位深度和剥蚀速率研究, 并讨论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角闪石压力计结果表明多龙矿集区斑岩侵入体结晶压力范围在0.56±0.09×10^(8)~1.24±0.20×10^(8)Pa之间, 深度范围为1.93±0.31~4.30±0.69km。根据前人提出的剥蚀速率计算公式, 得出多龙矿集区在116~110Ma的最小剥蚀速率为0.36~0.68km/Myr。与全球典型斑岩铜矿床剥蚀速率对比显示该速率与世界上大部分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矿期岩体的平均剥蚀速率相似, 但显著低于El Teniente矿床(约3.00km/Myr)和Butte矿床(0.50~2.00km/Myr)成矿阶段的剥蚀速率。较高的剥蚀速率既有利于流体的释放与沉淀, 但未导致矿床被完全剥蚀, 这可能是多龙矿集区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并保存良好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快速剥蚀加速了岩浆的冷却和分异作用, 促进了铜等成矿物质高效地从岩浆中分离并富集在热液流体中迁移到地壳浅部。快速剥蚀引起的潜水面下降和含矿热液的快速冷却, 使浅成低温热液矿化叠加到斑岩矿化之上, 这加速了铜、金等金属的快速沉淀, 并可能引发了铜、金的活化和再富集。这一机制可能是多龙矿集区以及全球多个超大型高品位斑岩铜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速率 多龙矿集区 角闪石铝压力计 高品位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碱性火成岩的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回顾、评价和应用实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汪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850,共12页
定量地获得岩体结晶时的压力,对于探讨其剥蚀深度及了解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钙碱性侵入岩而言,可以应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对钙碱性火成岩结晶压力进行估计。对于不同角闪石压力计公式的选择,前提是满足它们各自... 定量地获得岩体结晶时的压力,对于探讨其剥蚀深度及了解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钙碱性侵入岩而言,可以应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对钙碱性火成岩结晶压力进行估计。对于不同角闪石压力计公式的选择,前提是满足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否则所得结果没有意义。角闪石全铝压力计不能用于估算A型花岗岩的结晶压力,更不能用于计算变质岩的变质压力。对于结晶温度低于750℃的钙碱性中酸性岩体而言,Anderson和Smith(1995)的温度校正意义不大。Ridolfi等(2010)提出的指数关系角闪石压力计公式适用于钙碱性火山岩中角闪石斑晶的结晶压力估算。Uchida等(2007)的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缺乏理论和实验基础,不建议使用。应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所得到薛家石梁—黑山寨复式岩体侵位深度的区域变化,指示了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下盘的掀斜;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可以通过高角度正断层的掀斜旋转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钙碱性火成岩 结晶压力 侵位深度 黑云母全铝压力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闪石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的可靠性对比——以广西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康志强 冯佐海 王睿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4-479,共6页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矿物压力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择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中5个不同的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角闪石和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的计算,其中杨梅山独立侵入体以角闪石和黑云母计算的成岩压力分别为3.23×108和0.90×108...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矿物压力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择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中5个不同的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角闪石和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的计算,其中杨梅山独立侵入体以角闪石和黑云母计算的成岩压力分别为3.23×108和0.90×108Pa,对应的形成深度分别为12.8和3.58 km;里松单元以角闪石和黑云母计算的成岩压力分别为3.47×108和1.00×108Pa,对应的形成深度分别为14.29和4.08 km;望高单元、新路单元与华美单元以黑云母计算的成岩压力分别为1.24×108、3.49×108和2.20×108Pa,对应的形成深度分别为5.13、14.48和8.3 km。通过综合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角闪石比黑云母更加适合作为全铝压力计目标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角闪石 黑云母 铝压力计 姑婆山-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对黄陵岩体古隆升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龚松林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2-58,共7页
采用矿物化学分析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方法 ,得到黄陵岩体中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和三斗坪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压力为 4.2 3× 10 8Pa和 4.60× 10 8Pa ,对应的侵位深度为 14 .6km和 15 .8km ;结合已有的岩石年龄资料 ,可以得到新元古... 采用矿物化学分析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方法 ,得到黄陵岩体中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和三斗坪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压力为 4.2 3× 10 8Pa和 4.60× 10 8Pa ,对应的侵位深度为 14 .6km和 15 .8km ;结合已有的岩石年龄资料 ,可以得到新元古代黄陵岩体的古隆升速率约为 0 .0 9km/Ma。结果表明 ,黄陵岩体在形成过程中 ,基底伴随有缓慢的隆升剥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黄陵岩体 古隆升速率 形成 岩体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钙碱性长英质侵入岩结晶压力的地质压力计评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鸿雪 汪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5-2334,共10页
笔者等对4种常见的矿物压力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黑云母压力计、榍石压力计和“石英”压力计)的适用性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基于国内外典型钙碱性长英质岩体的矿物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数据,采用不同压力计估算岩体侵位压力,并与角闪石全... 笔者等对4种常见的矿物压力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黑云母压力计、榍石压力计和“石英”压力计)的适用性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基于国内外典型钙碱性长英质岩体的矿物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数据,采用不同压力计估算岩体侵位压力,并与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角闪石六次配位Al压力计与广泛使用的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估算值存在系统相关性;榍石压力计计算的压力与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估计结果相关性较为显著;基于Qtz—Ab—Or简并花岗岩体系的“石英”压力计可以用于估计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狭义)花岗岩的结晶压力。但是,经验性的黑云母压力计和基于实验数据的黑云母压力压计均不能很好地复现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结果。黑云母压力计不适用于估算钙碱性侵入岩的结晶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长英质侵入岩 结晶压力 角闪石铝压力计 黑云母压力计 榍石压力计 “石英”压力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瓦穴子—乔端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温度—压力条件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涂文传 宋传中 +2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张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0-768,共9页
瓦乔(瓦穴子—乔端)断裂带是北秦岭尤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带经历了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华北板块南缘俯冲消亡的信息。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瓦乔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形成温压条件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 瓦乔(瓦穴子—乔端)断裂带是北秦岭尤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带经历了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华北板块南缘俯冲消亡的信息。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瓦乔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形成温压条件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瓦乔断裂带产状基本倾向NNE,带内线理发育,表现为由N向S逆冲的运动学特征,且存在左旋剪切的分量;②瓦乔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构造特征明显,反映了挤压应力下塑性流变的特征;③运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得到瓦乔断裂带形成压力为0.64GPa。越靠近瓦乔断裂带中心,压力逐渐变大,位于断裂带中心压力达到0.68GPa,已达到中压相系环境;④运用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算得瓦乔断裂带形成温度范围500~550℃,属中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穴子—乔端断裂带 显微构造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9
7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6 位作者 刘健 胡健民 陈正乐 李淼 裴军令 陈振宇 周剑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5-638,共14页
运用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对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内不同时期花岗质侵入岩的结晶压力及侵位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在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之间,存在有强烈的差异性隆升及剥露过程,但这种差... 运用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对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内不同时期花岗质侵入岩的结晶压力及侵位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在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之间,存在有强烈的差异性隆升及剥露过程,但这种差异性隆升及剥露在早侏罗世以来的表现则不明显。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差异性隆升及剥露可能是导致内蒙古隆起上大量基底岩石出露、中—新元古代及古生代沉积盖层缺失及燕山褶断带中—新元古代及古生代沉积盖层大量保留的主要原因。内蒙古隆起强烈的隆升及剥露过程发生在晚石炭世—早侏罗世期间,其东部的剥露幅度比中东部明显偏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内蒙古隆起的强烈剥露及其与燕山褶断带之间的差异性隆升可能与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消减、碰撞及华北北缘区域性断裂(如平泉-古北口-赤城-尚义断裂、赤峰-围场-多伦断裂)的活动有关。燕山褶断带的强烈隆升与剥露发生则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后。晚体罗世—早白垩世以来,华北地块北缘南北两侧均有一次明显的剥露过程,这一剥露可能与本区及中国东部地壳强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侵位深度 角闪石铝压力计 差异性隆升 燕山褶断带 内蒙古隆起 华北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阜平杂岩中麻棚-赤瓦屋岩体的时代、侵位深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林林 韩宝福 +5 位作者 苗国均 舒桂明 陈家富 杨进辉 杨岳衡 张艳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306,共18页
中生代岩浆活动在太行山北段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其中的麻棚-赤瓦屋岩体侵位于穹窿状的阜平杂岩中,具有贫硅、富碱、高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岩体分带明显,由边部向核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3个相带,... 中生代岩浆活动在太行山北段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其中的麻棚-赤瓦屋岩体侵位于穹窿状的阜平杂岩中,具有贫硅、富碱、高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岩体分带明显,由边部向核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3个相带,它们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26.4±2.4 Ma、125.4±2.0 Ma和126.2±2.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岩体在早白垩世期间快速侵位、结晶。各相带样品的角闪石全铝平均值分别为1.018、0.880和0.871,对应的角闪石平均结晶压力分别为0.183、0.118和0.114 GPa,均值为0.141 GPa,对应的侵位深度约5 km,明显小于区域内元古界至侏罗系的地层厚度,表明在岩体侵位之前,阜平杂岩就已经具有穹窿状构造特征。结合相关资料,估计太行山早白垩世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7~0.08 k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棚-赤瓦屋岩体 锆石U-PB定年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侵位深度 隆升速率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固阳地区早二叠世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飞 张拴宏 +1 位作者 赵越 叶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4-837,共14页
运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估算的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西段固阳地区早二叠世花岗质岩体的结晶温度和侵位深度分别为679.1~728.7℃和15.6~19.8 km,表明自早二叠世以来,固阳地区至少有15.6km的地壳岩石被剥露.这一... 运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估算的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西段固阳地区早二叠世花岗质岩体的结晶温度和侵位深度分别为679.1~728.7℃和15.6~19.8 km,表明自早二叠世以来,固阳地区至少有15.6km的地壳岩石被剥露.这一构造抬升及剥露是造成该区中—新元古代地层不连续分布及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普遍缺失的最主要原因.岩体侵位深度与区域前二叠纪最大沉积地层厚度(13.0 kin)对比结果表明,早二叠世之前,华北地块北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褶皱或逆冲构造变形,从而导致了地壳岩石的叠覆与加厚.这一早二叠世之前的构造变形及地壳加厚可能与晚古生代期间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地块下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位深度 花岗质岩体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地壳抬升和剥露 内蒙古隆起 华北地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岩浆的变压结晶作用及其动力学意义:以北京房山岩体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小丽 程素华 张宏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4-528,共15页
北京房山岩体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典型的燕山期中酸性钙碱性侵入岩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房山岩体的侵位机制和隆升-剥蚀历史,选取恰当的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计算其侵位压力和温度。结果表明,房山岩体的结晶压力为((0.3... 北京房山岩体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典型的燕山期中酸性钙碱性侵入岩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房山岩体的侵位机制和隆升-剥蚀历史,选取恰当的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计算其侵位压力和温度。结果表明,房山岩体的结晶压力为((0.39~0.28)±0.06)GPa,温度为655.9~733.7℃。基于该结果,认为房山岩体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变压结晶作用。结合房山岩体各岩石单元的侵位温度、压力、岩石结构特征以及锆石U-Pb年龄,可知其在早期经历了缓慢的隆升剥蚀过程,而晚期的巨斑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单元遭受了快速的隆升剥蚀。根据本研究估算的侵位温度和压力,房山岩体在持续侵位过程中抬升了7~8 km,平均抬升速率为2.33~2.67 k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岩体 变压结晶作用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隆升剥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铜厂斑岩铜矿角闪石特征
11
作者 姚春亮 陆建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结晶形成的,多色性较强,以斑晶和斜长石包裹物2种形式存在,2种形式角闪石分别记作ⅠA型和ⅠB型。Ⅱ型角闪石是岩石基质矿物,Ⅲ型角闪石由岩石发生阳起石化形成,这2类角闪石多色性较弱。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按照Leake等的分类方案,Ⅰ型角闪石组成落于浅闪石与镁角闪石边界附近,Ⅱ型和Ⅲ型角闪石分别属于镁角闪石和阳起石,Ⅰ型角闪石Ti、Al、Fe、Na和K质量分数较高,而Ⅱ型和Ⅲ型角闪石Si和Mg质量分数较高。全铝压力计处理表明Ⅰ型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160~240 MPa,结晶深度为8 km;Ⅱ型角闪石形成压力为58~80 MPa,表明岩浆最终侵位深度在2.3km左右。Ⅰ型角闪石开始结晶、岩浆侵位结束和岩体阳起化3个时间点的体系温度分别为810℃、775~810℃和720℃左右。温压条件表明,铜厂岩体母岩浆的水质量分数较高,水饱和度在50%以上,较高的水饱和度势必导致岩浆上升过程中出现沸腾作用,这有利于成矿金属在岩浆流体中的早期富集。Ⅲ型角闪石形成条件表明,阳起化发生在岩体刚刚固结之后、冷却之前,阳起石化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亲铁元素的带出,这个过程有可能为后期铜矿化提供了部分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铝压力计 温度计 阳起石化 德兴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博洋 冉亚洲 +5 位作者 李建刚 蒋凯 申琪 宋世达 李阳 梁文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的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典型产物,是造山带转入区域伸展构造体制的标志。目前关于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而有关花岗岩侵位的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则相对较少。... 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的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典型产物,是造山带转入区域伸展构造体制的标志。目前关于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而有关花岗岩侵位的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计算,获得其温压数据。结果显示,糜署岭、老君山、秦岭梁、东江口岩体的侵位深度分别为11.4、7.3、8.3、8.5 km,对应于地壳中上部。糜署岭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侵位深度大于其余岩体(二长花岗岩),而且岩体的侵位深度主要和岩性有关。利用侵位深度和已发表的热年代学数据,对这些岩体侵位后的剥蚀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T_(3)-J_(2)的平均剥蚀速率约为140 m/Ma,说明燕山运动和印亚碰撞对秦岭造山带花岗岩的剥蚀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 侵位深度 晚三叠世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侵位深度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机制及动力学效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曾令森 陈晶 +3 位作者 陈振宇 刘静 梁凤华 高利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71-3179,共9页
山东石岛正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形成于225~205Ma之间,侵入到苏鲁超高压岩石中。通过铝在角闪石的压力计,确定了年龄约为225~215Ma的甲子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5km。结合前人对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本研究结果... 山东石岛正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形成于225~205Ma之间,侵入到苏鲁超高压岩石中。通过铝在角闪石的压力计,确定了年龄约为225~215Ma的甲子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5km。结合前人对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本研究结果,表明:(1)石岛正长岩在225~215Ma期间快速侵位小于15km的深度,同时快速冷却结晶;(2)在215Ma或早些时候,苏鲁最东端的超高压岩石已位于小于15km的深度;(3)苏鲁超高压岩石以大于5mm/yr的速率快速折返。俯冲板片前锋的断离所导致的深部动力学效应可能是苏鲁超高压岩石快速折返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深部动力学过程导致软流圈地幔的快速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大规模伸展作用及减薄的初始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 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 在角闪石压力计 快速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新寨角闪花岗岩角闪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荣国 刘楚晴 +4 位作者 冯佐海 赵义来 蔡永丰 刘奕志 夏志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3-717,共15页
对桂北新寨侵入岩体中的角闪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选取共生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估算了该岩体侵位时的温压条件、氧逸度和含水量。岩相特征观察显示,新寨角闪花岗岩中... 对桂北新寨侵入岩体中的角闪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选取共生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估算了该岩体侵位时的温压条件、氧逸度和含水量。岩相特征观察显示,新寨角闪花岗岩中主要发育有自形、未蚀变半自形/他形和强交代半自形/他形3种主要类型的角闪石,是岩浆侵位过程中在不同深度的结晶产物或交代蚀变产物。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显示,新寨花岗岩中角闪石成分变化较大,且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呈现出Al2O3、FeOT、Na2O、TiO2、K2O含量降低但MgO、SiO2含量升高的趋势。矿物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自形和未蚀变半自形/他形角闪石的结晶压力分别为0.28~0.30 GPa和0.19~0.26 GPa,对应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67~783℃和740~764℃。温压计算结果表明新寨岩体初始侵位深度应大于11.3 km,且侵位过程是一个近乎等温降压的过程,变压结晶作用为新寨侵入体持续侵位过程中的主要结晶方式。角闪石结晶时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变化范围在ΔNNO+0.1(log fO2=-13.5)到ΔNNO+0.5(log fO2=-12.9)之间。角闪石结晶时熔体含水量为4.9%~6.4%,但在侵位到中地壳7.0~9.5 km时经历了由于降压引起的流体出溶。角闪石化学组成指示其母岩浆属于钙碱性的中酸性岩浆,来源于壳幔混合,且在侵位过程中不断有壳源物质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寨花岗岩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 结晶温度 侵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