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1
作者 石贵勇 孙晓明 +3 位作者 王生伟 熊德信 屈文俊 杜安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51-2456,共6页
采用 Carius 管溶矿、蒸馏法分离 Os、丙酮萃取 Re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合测定法,对云南白马寨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物矿硫化物矿石进行了 Re-Os 同位素精确定年,得出其等时线年龄为259±18Ma(MSWD=0.028),^(187)Os/^(188)... 采用 Carius 管溶矿、蒸馏法分离 Os、丙酮萃取 Re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合测定法,对云南白马寨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物矿硫化物矿石进行了 Re-Os 同位素精确定年,得出其等时线年龄为259±18Ma(MSWD=0.028),^(187)Os/^(188)Os 初始值为0 455±0 024,相当于γ(Os(t)为+263。硫化物矿石 Re/Os 比值为11.56~21.04。研究结果显示,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与峨眉大火山岩省主喷发期基本同时,其物质来源属壳-幔混合来源,壳源 Os 的加入量约为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 Re—Os同位素定年 ICP—MS 地质意义 白马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研究四川杨柳坪镍铜硫化物矿床铂钯的赋存状态及沉淀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戴婕 徐金沙 +1 位作者 杜谷 王坤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配备能谱分析功能的扫描电镜对四川杨柳坪镍-铜硫化物矿床中铂钯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铂以独立矿物相砷铂矿和自然铂存在;钯以碲化物、碲铋化物、碲锑化物、锑化物及自然钯独立矿物相存在,也以类质同象形...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配备能谱分析功能的扫描电镜对四川杨柳坪镍-铜硫化物矿床中铂钯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铂以独立矿物相砷铂矿和自然铂存在;钯以碲化物、碲铋化物、碲锑化物、锑化物及自然钯独立矿物相存在,也以类质同象形式分布在碲镍矿中(钯含量约10%),另外还以锑铋钯碲矿、六方锑碲钯矿、碲钯矿独立矿物相存,并以类质同象形式分布在Vavrinite(钯含量5%)和砷铂矿(钯含量1%~5%)中。杨柳坪矿床中铂钯元素沉淀与贱金属矿物(BMS)及晚期热液蚀变矿物蛇纹石、方解石密切相关,其沉淀经历了3个阶段:1早期高温阶段(1200~900℃),铂钯元素沉淀并包裹在BMS中;2中期中高温阶段(650~250℃),分离结晶作用使铂钯元素沉淀并分布BMS矿物的边部,同时该阶段热液来源的铂钯元素沉淀于BMS粒间;3晚期热液蚀变阶段(500~300℃),热液蚀变作用引起铂钯元素沉淀在蚀变矿物中或嵌布在BMS裂隙。本文研究成果为认识该矿床及同类型镍-铜硫化物矿床的铂钯成矿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电子探针 杨柳坪 -硫化物矿床 赋存状态 沉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贝辰加镍-铜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傲 赵元艺 +1 位作者 许虹 曹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0-1118,共9页
贝辰加镍-铜硫化物矿床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内科拉半岛西北部,是一个世界级镍-铜矿集区。矿集区目前共发现25个含工业矿体的侵入体,分东、西2个矿带,已探明镍资源量470×10^4t,品位1.2%,铜储量350×10^4t,品位0.9%,与俄罗斯诺里尔... 贝辰加镍-铜硫化物矿床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内科拉半岛西北部,是一个世界级镍-铜矿集区。矿集区目前共发现25个含工业矿体的侵入体,分东、西2个矿带,已探明镍资源量470×10^4t,品位1.2%,铜储量350×10^4t,品位0.9%,与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国金川等矿床并列为世界级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贝辰加杂岩体由4套古元古代火山-沉积旋回构成,含矿的为第四套火山-沉积旋回皮尔咖加维建造。矿集区内的火山-沉积作用发生在1940-2500Ma之间,成矿作用发生在1950-1990Ma之间,矿化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该地区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贝辰加镍-铜矿赋矿岩石为富铁苦橄岩,具有高铁、低Al2O3,高Ti O2、Zr和其他不相容元素的特点,强烈富集LREE,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板内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矿床成矿模式为地幔柱分支分异成的贝辰加岩体侵入裂陷槽,其西部矿体侵入至沉积地层之上,东部矿体侵入到沉积地层内部。硫通过岩浆侵位过程中的同化作用进入岩浆,形成硫化物熔融体,并在后期经历了构造变形、热液叠加等作用后形成了浸染状、角砾状等多种类型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辰加 -硫化物矿床 科拉半岛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cysteine on bioleaching of Ni-Cu sulphide by A. manzaensis
4
作者 贺治国 赵健存 +2 位作者 梁万洁 胡岳华 邱冠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81-385,共5页
The effect of L-cysteine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bioleaching of Ni-Cu sulfide was studied with an extremely thermophilic archaea,Acidianus manzaensis. It is found that adding certain amounts of L-cysteine t... The effect of L-cysteine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bioleaching of Ni-Cu sulfide was studied with an extremely thermophilic archaea,Acidianus manzaensis. It is found that adding certain amounts of L-cysteine to the bioleaching system of Ni-Cu sulfide largely enhances the leaching rate.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show the change of bioleached solid residues and the effect of L-cysteine on the surface charges of minerals. Zeta potential and IR spectra of mineral surface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cysteine and mineral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metal complex,which is propitious to the bioleaching of Ni-Cu sulfide by Acidianus manza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ianus manzaensis L-CYSTEINE Ni-Cu sulfide BIOLEACHING surface charge Zeta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