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进文 裴荣富 +4 位作者 梅燕雄 朱和平 王莉娟 李铁军 王永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为深化认识狮子山铜(金)矿田的成矿机制和规律,文章对该矿田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观测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狮子山矿田铜(金)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丰富,可以划分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为石盐,少量钾盐等)多相包裹... 为深化认识狮子山铜(金)矿田的成矿机制和规律,文章对该矿田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观测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狮子山矿田铜(金)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丰富,可以划分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为石盐,少量钾盐等)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其均一温度集中于131~570℃,盐度w(NaCleq)1.07%~60.72%;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富含CO2和N2,普遍含有少量CH4、He、Ar、O2、C2H6、H2S等成分;阳离子主要是Na+、K+、Ca2+,阴离子成分主要为SO2-4和Cl-。含矿石英和石榴石的δ18OH2O值分别为0.38‰~10.7‰(均值5.49‰)和8.74‰~9.64‰(均值9.24‰),δD值分别为-94.3‰~-58.64‰(均值-71.50‰)和-95.77‰~-75.82‰(平均-85.25‰);热液成因方解石的δ13C值集中于-6.9‰~-4.3‰,不同于区内大理岩、灰岩、白云岩的δ13C值(0.1‰~5‰)。由此反映出,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流体,可近似地作为NaCl_H2O体系,属NaCl不饱和型,经历了从高温、高盐度向中温、中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阶段基本对应。初始阶段的成矿流体呈超临界态,演化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参与。降温、减压、流体沸腾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金)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 流体包裹体 铜陵狮子山()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40
2
作者 徐晓春 范子良 +5 位作者 何俊 刘雪 刘晓燕 谢巧勤 陆三明 楼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4-1074,共21页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狮子山 安徽铜陵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共生与分离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晓春 楼金伟 +3 位作者 谢巧勤 肖秋香 梁建锋 褚平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1-743,共13页
狮子山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铜金多金属矿田。矿田内铜、金矿床或矿体既各自独立产出,又相互共生或伴生,铜矿化和金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既共生又分离的现象。本文选择矿田内代表性铜矿床和金矿床开展系统的流体... 狮子山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铜金多金属矿田。矿田内铜、金矿床或矿体既各自独立产出,又相互共生或伴生,铜矿化和金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既共生又分离的现象。本文选择矿田内代表性铜矿床和金矿床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并进行成矿流体中铜、金溶解度的热力学理论计算和分析,探索铜、金共生与分离的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成矿热液流体中的铜主要以CuCl2-和CuCl0络合物形式迁移,铜的溶解度受热液中的Cl-浓度影响,铜的卸载沉淀主要受温度、pH值、fO2和fS2等因素控制;金主要以Au(HS)2-和Au2S(HS)22-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的溶解度受热液中的总硫浓度影响,金的卸载沉淀同样受温度、pH值、fO2和fS2等因素控制。共存于同一成矿流体中的铜和金由于其络合物类型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对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作出的响应不同,铜在较高温度及偏酸性条件下即开始沉淀,而金则在较低温度和弱碱性条件下开始沉淀,因而导致铜和金的时空分离,进而分别形成铜矿床和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与分离 迁移形式 热力学理论 狮子山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晓春 赵丽丽 +3 位作者 谢巧勤 褚平利 房海波 王文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7,共13页
在全面收集前人有关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主要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矿田内金矿床和铜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比值和(La/Yb)N值等... 在全面收集前人有关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主要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矿田内金矿床和铜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比值和(La/Yb)N值等特征参数承袭了矿区岩浆岩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岩浆来源为主,富集地壳组分,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深部热液对已固结岩浆岩的淋滤萃取作用和对沉积围岩的叠加改造作用,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不同成矿阶段和不同类型矿石或蚀变岩石的REE特征反映REE的来源和演化可能与成矿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富集成矿机制相一致。此外,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亦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铜矿床矽卡岩阶段矿石比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相对低的REE含量,以及部分矽卡岩矿石具有La,Ce明显亏损的富集LREE折线型配分模式,反映铜矿床这部分矽卡岩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而金矿床和部分铜矿床中的矽卡岩及矽卡岩型矿石则以热液交代成因为主;金矿床和铜矿床Eu异常特征则反映了其成矿热液流体起源压力的差异及流体性质的阶段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狮子山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矿床和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
5
作者 褚平利 徐晓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冬瓜山 狮子山 流体 条件分析 物理化学 流体包裹体特征 作用 阶段 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矽卡岩铜(金)成矿系统三维动力学计算模拟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飞虎 刘亮明 +4 位作者 刘洪升 盛欢 伍红志 闵令帅 毕晨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2-1255,共14页
狮子山矿田产有铜陵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由于成矿特征的复杂性,矿田内巨大的层状矽卡岩矿床的定位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了探讨本区成矿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控制因素,本次研究基于矿田内全部的勘探资料... 狮子山矿田产有铜陵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由于成矿特征的复杂性,矿田内巨大的层状矽卡岩矿床的定位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了探讨本区成矿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控制因素,本次研究基于矿田内全部的勘探资料建立了矿田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模型,在FLAC3D平台进行岩体冷却过程力‒热‒流耦合动力学计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拉张构造应力环境中,在浅部东、西狮子山矿床产出部位只在岩体接触带上形成了规模不大的高扩容区(体积应变值≥1.2%),而在深部层状矿体产出的地层中形成了大规模的层状高扩容变形区,同时流体也向高扩容区汇聚。这些流体汇聚的高扩容区与已知矿体的容矿空间高度吻合,由此推断矿体的定位受控于岩体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扩容和流体流动。石炭系中流体汇聚的高扩容空间的规模远大于已知的成矿规模,表明矿田深部的冬瓜山矿床仍存在较大的增储潜力。改变模型的边界条件和模型组成单元的特征参数进行假设模型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拉伸的构造应力环境为大规模汇流容矿空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赋矿地层中更弱的抗剪切强度和上覆地层低渗透的孔隙特征也是控制矿体定位空间和成矿规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计算模拟 矽卡岩 狮子山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03
7
作者 徐晓春 陆三明 +2 位作者 谢巧勤 柏林 储国正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铜陵狮子山矿田发育大量岩浆岩,且与矿田中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同位素精确定年表明,矿田中的岩浆侵位年龄在132.4~142.9Ma之间,即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属燕山早期晚阶段。矿田岩浆岩体是在同期岩浆活动中多次... 铜陵狮子山矿田发育大量岩浆岩,且与矿田中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同位素精确定年表明,矿田中的岩浆侵位年龄在132.4~142.9Ma之间,即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属燕山早期晚阶段。矿田岩浆岩体是在同期岩浆活动中多次侵位形成的,岩浆侵入活动可以划分为分别起始于140Ma前后和约136Ma的早晚两次。从岩浆上升侵位到冷却结晶的时间间隔均较短,但其中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冷却史相对较长,且经历了早期深部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后期构造脉动、岩浆上升侵位、减压受热、早期晶体再熔蚀及冷却结晶的过程。结合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岩浆演化的后期,即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原生岩浆在同化了壳源物质并聚集到岩浆房中以后,在滞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尚未固结,成分上显示了一定的带状分布,在区域构造应力松弛及构造事件诱发下,随机地沿发育的构造裂隙先后上升侵位,冷凝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岩浆岩 岩浆演化 狮子山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U-Pb年龄意义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小男 徐兆文 +4 位作者 徐夕生 凌洪飞 刘苏明 张军 李海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516,共7页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与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有着密切成因关系。为有效限定狮子山矿田内岩浆活动时代,对其中岩性由辉石闪长质、石英闪长质至花岗闪长质的侵入岩体进行系统的锆石LA-ICPMS定年研究,获得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Pb/238U...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与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有着密切成因关系。为有效限定狮子山矿田内岩浆活动时代,对其中岩性由辉石闪长质、石英闪长质至花岗闪长质的侵入岩体进行系统的锆石LA-ICPMS定年研究,获得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Pb/238U年龄为141.2±1.6Ma。在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发现继承锆石(继承锆石构成的核部),为揭示分散复杂的年龄中包含的地质意义,通过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做207Pb/235U-206Pb/238U图解,发现年龄介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和年龄介于中元古代到早白垩世的投影点分别构成了不一致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785-69^+64Ma,141.9±8.1Ma;上交点年龄分别是2795-80^+92Ma,1290±12Ma,其中,141.9±8.1Ma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时代相一致,而三个较为古老的交点年龄与年轻地壳中锆石的统计峰值年龄(2.7Ga、1.9Ga、1.2Ga)较为接近,暗示了壳源物质加入的可能性;通过把已发表的岩浆成分数据代入由锆石结晶实验获得的公式,得到Zr饱和温度,辉石闪长岩为650-700℃,石英闪长岩为750~790℃,花岗闪长岩为750~760℃。饱和温度、Zr-SiO2图解和继承锆石出现的事实,共同表明狮子山矿田内岩浆温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LA—ICPMS 继承锆石 狮子山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大团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小男 徐兆文 王云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大团山铜(钼)矿床是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内较为典型的岩浆热液叠加型铜钼矿床,其成因与早白垩世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有密切关系.系统采集硫化物阶段的矿化石英脉并经岩相学显微观察发现,石英中捕获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三种类... 大团山铜(钼)矿床是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内较为典型的岩浆热液叠加型铜钼矿床,其成因与早白垩世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有密切关系.系统采集硫化物阶段的矿化石英脉并经岩相学显微观察发现,石英中捕获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富气相(Ⅰ型)、富液相(Ⅱ型)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统计峰值分别出现在375-405°C和285-315°C之间,流体盐度的统计峰值出现在5.0wt.%-10.0 wt.%NaCleq.之间.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水蒸汽为主,含有少量CO2和CH4.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呈岩浆流体特征.研究表明,大团山铜(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经历了相态变化,沸腾的流体体系受到了不均匀捕获.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狮子山矿田内早白垩世叠加改造型流体表现出同源特征,在物理化学演化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流体的多次沸腾作用很可能对成矿元素的分配、迁移与沉淀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 氢、氧同位素 大团山(钼) 狮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的成矿分带与蚀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秋香 徐晓春 +2 位作者 梁建锋 张赞赞 刘启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成矿分带与蚀变特征是矿床矿体分布、矿石类型、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规律分布的特征表现,其受控于成矿地质背景、元素地球化学特性、成矿作用机制等(Coxand singer,1986;翟裕生等,1992;陈毓川等,1993)。研究矿床的... 成矿分带与蚀变特征是矿床矿体分布、矿石类型、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规律分布的特征表现,其受控于成矿地质背景、元素地球化学特性、成矿作用机制等(Coxand singer,1986;翟裕生等,1992;陈毓川等,1993)。研究矿床的成矿分带和蚀变特征,对于探讨矿床共生关系、成矿系列、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特征 狮子山 分带 夕卡岩化 系统 地质背景 夕卡岩型 黄铁绢英岩化 钾长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滔 徐晓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39-540,共2页
狮子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最主要的矿田之一,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91)。矿床产出铜和金,伴生有钼和银。矿田内岩浆岩非常发育,均形成于燕山期。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D3)至中三叠统(T2)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 狮子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最主要的矿田之一,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91)。矿床产出铜和金,伴生有钼和银。矿田内岩浆岩非常发育,均形成于燕山期。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D3)至中三叠统(T2)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内及岩浆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沉积地层中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岩浆岩体及其接触带中的矿体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组成 狮子山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岩浆岩体 沉积岩 层状 层控矽卡岩型 长江中下游成 铜陵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 特征 模型 多宝山 中亚造山带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铜官山矿田侵入岩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才来 高前明 +6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刘良根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陈其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46-1758,共13页
铜陵铜官山矿田的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矿田内的铜官山岩体和天鹅抱蛋岩体进行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铜官山和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几... 铜陵铜官山矿田的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矿田内的铜官山岩体和天鹅抱蛋岩体进行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铜官山和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几乎相同,分别为141.8±1.0Ma和141.3±1.3Ma,反映它们是同一次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结合锆石CL分析得出,两岩体中均含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岩浆型的继承性锆石核,说明本区岩浆的源岩含有古老的下地壳成分,锆石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也表明其为陆壳而非洋壳成因,结合同位素和包体特征,得出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并含有古老地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锆石稀土微量元素 侵入岩 官山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兆文 陆建军 +4 位作者 陆现彩 高剑峰 刘苏明 罗庆春 姜章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铜陵 地质特征 中三叠统 褶皱构造 沉积岩 冬瓜 安徽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的找矿新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方俊钦 聂凤军 +2 位作者 徐备 陈鹏 童勤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8-194,共7页
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位于蒙古国南部,其最新的矿石总资源量(以铜当量品位0.6%为边界品位)为37.5亿t;平均品位分别为0.983%和0.35×10-6的铜和金的金属资源量分别为3 687万t和1 314t,另有推测的11万t钼资源量(平均品位142... 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位于蒙古国南部,其最新的矿石总资源量(以铜当量品位0.6%为边界品位)为37.5亿t;平均品位分别为0.983%和0.35×10-6的铜和金的金属资源量分别为3 687万t和1 314t,另有推测的11万t钼资源量(平均品位142×10-6),最新发现了荷茹嘎北部矿点和乌兰乎德北部矿点,其资源量仍有待突破。欧玉陶勒盖地区的泥盆纪和石炭纪的岩石记录了多期岛弧、大型斑岩铜(金)系统、喷发和多相变形的演化框架。成矿围岩是泥盆系阿拉嘎巴彦群的玄武质火山岩和次火山岩,被晚泥盆世的石英二长闪长岩脉所侵入。斑岩型铜(金)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中性-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闪长岩(372Ma)和花岗闪长岩(366Ma)的侵入体相关,表明欧玉陶勒盖铜(金)矿田产出于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玉陶勒盖 斑岩型 火山岛弧 新进展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与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 被引量:20
16
作者 肖爱芳 黎敦朋 柳小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3-623,共11页
通过对石帽山群下组底部火山岩两组原位锆石进行LA-ICP-MSU-Pb测年,准确厘定了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中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的时代,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3.0±1.9Ma(n=16,MSWD=1.02)和110.1±0.7Ma(n=16,MSWD=0.16)... 通过对石帽山群下组底部火山岩两组原位锆石进行LA-ICP-MSU-Pb测年,准确厘定了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中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的时代,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3.0±1.9Ma(n=16,MSWD=1.02)和110.1±0.7Ma(n=16,MSWD=0.16),并取得了131.8~162.7Ma和501.3Ma的捕获锆石或继承锆石的年龄信息。结合近年前人发表的锆石测年成果,将紫金山铜金矿田白垩纪岩浆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1)115~110Ma为早期火山爆发-溢流阶段;(2)110~105Ma为中期岩浆溢流-隐爆-填塞火山通道及四坊岩体侵位阶段;(3)105~95Ma为晚期多阶段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与斑岩-热液成矿作用阶段。这为紫金山铜金矿田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与成矿时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测年 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 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原位LA-ICP MS分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建锋 徐晓春 +1 位作者 肖秋香 王萍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11-1012,共2页
冬瓜山矿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层控夕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矿床中的主要金属硫化物。该矿床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典型的地质特征而倍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对于... 冬瓜山矿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层控夕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矿床中的主要金属硫化物。该矿床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典型的地质特征而倍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对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状黄铁 微量元素 冬瓜山 床黄铁 磁黄铁 斑岩型 物质来源 成因机制 狮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火成岩系列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金银成矿系统 被引量:72
18
作者 黄仁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74-86,共13页
紫金山矿田内,自地表往深部,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 紫金山矿田内,自地表往深部,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田内各类铜金银矿床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及物源联系,它们在时间、空间上连续演化,都是同源含矿中酸性岩浆在同一成矿背景之下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地质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斑岩铜金银矿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 斑岩型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官山矿田铜金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小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1-546,共6页
铜官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中4个主要矿田之一,矿田由铜官山铜矿床、天马山硫金矿床、金口岭铜金矿床组成。矿田内地表出露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岩体有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和金口岭花岗闪长岩等... 铜官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中4个主要矿田之一,矿田由铜官山铜矿床、天马山硫金矿床、金口岭铜金矿床组成。矿田内地表出露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岩体有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和金口岭花岗闪长岩等。根据矿体产状、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矿体分为夕卡岩型矿体、层状矿体及细脉浸染型矿体。不同产状矿体是由不同容矿构造所决定的,夕卡岩型矿体是由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层状矿体是由C2+3/D3ω层间滑脱面构造控制的,当两种构造交叉时形成“人”形或“Y”形矿体。层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2个成矿阶段,即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含铜金等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液,沿着层间构造移动时,交代叠加改造在晚石炭世沉积形成的含铜等的黄铁矿层,形成层状铜硫矿体或硫金矿体。Pb、O等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研究资料表明,成矿物质和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来源于地层。由于区域基底控岩断裂构造活动的多期性、长期性及脉动性,从而导致岩浆房的演化、分异,不仅使岩性上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不同岩体其含铜、金性上有一定差异。不同矿种是由于不同期次岩浆含铜金性不同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演化 模式 作用 温度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赞赞 徐晓春 +2 位作者 何苗 刘啟能 王萍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97-398,共2页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北部,是狮子山矿田内埋藏(-730^-1100)m最深、铜金属储量最大的矿床(黄崇柯,2001;曾普胜,2005)。对于该矿床的成因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观点:(1)海底喷流沉积(Sedex型)-叠...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北部,是狮子山矿田内埋藏(-730^-1100)m最深、铜金属储量最大的矿床(黄崇柯,2001;曾普胜,2005)。对于该矿床的成因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观点:(1)海底喷流沉积(Sedex型)-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徐克勤等,1978;陆建军等,2008;侯增谦等,2011;蒋少涌等,2011);(2)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83;1991;吴言昌,1992);(3)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矿床(唐永成等,1998;毛景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特征 冬瓜山 分带 矽卡岩化 黄铁 角岩 角页岩 热力变质岩 石英闪长岩 五通组 蚀变带 钾长石化 岩体 蚀变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