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苯的催化燃烧 被引量:17
1
作者 顾欧昀 廖永涛 +6 位作者 陈锐杰 贾璐 龟山秀雄 林益 周吕 马华 郭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32-2840,共9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在全范围内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铜锰互相掺杂的复合氧化物,通过调变铜锰摩尔比考察了其在甲苯催化燃烧反应中的表现。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尤其是掺杂低浓度铜的氧化锰,在甲苯催化燃烧中表现出了超越单组...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在全范围内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铜锰互相掺杂的复合氧化物,通过调变铜锰摩尔比考察了其在甲苯催化燃烧反应中的表现。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尤其是掺杂低浓度铜的氧化锰,在甲苯催化燃烧中表现出了超越单组分氧化物的性能。随掺杂量的变化,反应活性呈现火山状的趋势。XRD、H2-TPR、XPS及BET等表征结果显示氧化物粒子的结晶度及分散度、催化剂的可还原性、表面氧浓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等诸多因素均对催化活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能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铜物种和锰物种之间存在的较强的相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催化燃烧 复合金属氧化物 催化剂 活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剂对铜锰复合氧化物变换催化剂构效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智科端 刘全生 +2 位作者 张亚刚 何爽 何润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以CuSO4.5H2O和MnSO4.H2O为原料,KOH和NaOH为沉淀剂制备了铜锰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其变换反应催化性能,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法、TG、H2-TPR等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以KOH和NaOH为沉淀剂所得沉淀终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织构明显不同,分别... 以CuSO4.5H2O和MnSO4.H2O为原料,KOH和NaOH为沉淀剂制备了铜锰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其变换反应催化性能,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法、TG、H2-TPR等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以KOH和NaOH为沉淀剂所得沉淀终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织构明显不同,分别为层状结构碱式硫酸铜Cu4SO4(OH)6.H2O及无定形锰氧化物和Cu2+1O和Mn3O4混合物。两种物相组成和织构完全不同的沉淀终产物焙烧后都生成Cu1.5Mn1.5O4固熔体,在变换反应条件下均转化为Cu和MnO,但其催化性能却有明显差异。以NaOH为沉淀剂,得到以Cu2+1O和Mn3O4复合体为主的沉淀终产物,焙烧及还原后保持了较高的织构稳定性,提高了样品的活性和热稳定性。而以KOH为沉淀剂得到以层状结构碱式硫酸铜Cu4SO4(OH)6.H2O和无定形锰氧化物为主的沉淀终产物,在焙烧过程发生的演变极其复杂,削弱了铜锰组分协同效应,造成其活性和热稳定性极差。研究结果表明,Na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的织构稳定性、催化活性显著高于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且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剂 复合氧化物 变换反应 活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掺杂Zr_0.4Ce_0.6O_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平 王恩过 陈诵英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8-91,共4页
研究了铜掺杂 Zr0 .4 Ce0 .6O2 复合氧化物的还原性和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铜掺杂能显著提高该复合氧化物中氧化铈的还原性 ,降低氧化铜的还原温度 ,也能提高对 CO氧化的催化活性 ,这说明在铜与锆铈复合氧化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
关键词 锆铈复合氧化物 催化活性 掺杂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氧化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树波 梁瑞娥 +2 位作者 刘洪杰 董献登 吴林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68-72,共5页
进一步研究了铜锰氧化物变换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考察了氧化程度、助剂加入量以及助剂之间的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锰氧化物有一最佳氧化态,在该状态下催化剂的活性、热稳定性均达到最佳值,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洗... 进一步研究了铜锰氧化物变换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考察了氧化程度、助剂加入量以及助剂之间的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锰氧化物有一最佳氧化态,在该状态下催化剂的活性、热稳定性均达到最佳值,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洗涤。同时,澄清了不同研究者对铜锰氧化物晶相结构的不一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变换催化剂 水煤气 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CeO_2的CuMn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曹利 黄学敏 冯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3,共5页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铈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铜锰原子比、铈的掺杂量、浸渍液浓度及催化剂制备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催化剂用于甲苯催化燃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铈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铜锰原子比、铈的掺杂量、浸渍液浓度及催化剂制备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催化剂用于甲苯催化燃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铜锰原子比1:2,铈掺杂量Cu:Mn:Ce=1:2:0.2,浸渍液质量浓度0.0278g/mL,焙烧温度600℃是催化剂制备的较优条件;经过45小时的连续催化操作,催化剂对甲苯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CeO_2 催化剂 催化燃烧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深度氧化铜锰复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标练 何小龙 +1 位作者 严兴国 王仲权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研制了用于甲苯深度氧化的铜锰复氧化物催化剂。采用BET、TG、DTA、XRD、SEM、IR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发现甲苯深度氧化活性与CuMn_2O_4尖晶石的生成有对应关系。甲苯吸附还揭示了侧链。a-H均裂... 研制了用于甲苯深度氧化的铜锰复氧化物催化剂。采用BET、TG、DTA、XRD、SEM、IR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发现甲苯深度氧化活性与CuMn_2O_4尖晶石的生成有对应关系。甲苯吸附还揭示了侧链。a-H均裂可能是深度氧化的速率决定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甲苯 催化剂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铝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衍生复合氧化物酸碱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慧琴 詹正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7-881,共5页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锰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通过XRD、IR、TG-DTA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X-衍射结果显示,其M2+/M3+摩尔投料比为2-4得到的水滑石为较满意构型。红外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碳酸根离子柱撑CuMnA ...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锰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通过XRD、IR、TG-DTA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X-衍射结果显示,其M2+/M3+摩尔投料比为2-4得到的水滑石为较满意构型。红外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碳酸根离子柱撑CuMnA l水滑石的成功合成,热重-差热分析结果显示随M2+/M3+比的增加,水滑石热稳定性减弱。经焙烧后,发现其复合氧化物催化活性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Mn含量的增加对乙醛的选择性增大,可达到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水滑石 合成及表征 复合氧化物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复合氧化物及其负载Au催化剂的研究
8
作者 叶青 武少华 +2 位作者 金钧 沈忱 周克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3-57,共5页
研究了Cu、Mn复合氧化物及其负载型An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体相及表面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它们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及在200℃下进行氧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Au和Ce加入Cu、Mn复合氧化物中,可提高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对催... 研究了Cu、Mn复合氧化物及其负载型An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体相及表面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它们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及在200℃下进行氧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Au和Ce加入Cu、Mn复合氧化物中,可提高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对催化剂进行氧化处理后,催化活性有所增加,表明对CO氧化的活性与晶格氧的数量有关;用浸渍法、涂层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其活性小于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负载型 催化剂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类棒状铜锰复合氧化物上甲苯的催化燃烧活性及其失活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兆信 黎维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5-1800,共6页
大气中的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催化燃烧法是去除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铜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经氢氧化钠水热处理后,获得了高比表面积的类棒状铜锰复合氧化物材料,并考... 大气中的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催化燃烧法是去除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铜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经氢氧化钠水热处理后,获得了高比表面积的类棒状铜锰复合氧化物材料,并考察了其对甲苯的催化燃烧的活性和失活原因。研究表明,样品的后处理温度对甲苯催化燃烧活性影响很大,经500°C焙烧的样品比表面积高达221 m2?g^(-1),在210°C可以实现甲苯的完全燃烧,其催化活性与贵金属催化剂Pd相当。所研制的类棒状铜锰复合氧化物在250°C时,运行60 h后甲苯转化率从最初的100%降至83%,通过对新鲜催化剂和反应后催化剂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的分析,发现失活后样品上Mn^(4+)和Mn^(3+)的含量分别由40.4%、55.0%降为29.9%、50.0%,同时Mn^(2+)的含量分别由4.60%升高为20.6%,表面氧由34.8%降低到29.2%,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位与表面氧和高价态的锰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失活后样品的H_2-TPR上氧化铜的还原峰温度从248°C上升至268°C,氧化锰的还原峰从311°C上升至333°C,表明该高活性催化剂的失活可能与其随着反应的进行变得更难还原相关。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在大气污染控制中,进一步设计出高活性高稳定性净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低温催化燃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催化剂失活 催化燃烧 水热处理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红壤吸附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于志红 谢丽坤 +3 位作者 刘爽 杨姗姗 廉菲 宋正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7-903,共7页
锰氧化物作为改性材料应用于制造复合材料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锰氧化物改性的复合材料在水处理、空气清新剂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将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作为吸附材料改变土壤对铜吸持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采用等温平衡吸附... 锰氧化物作为改性材料应用于制造复合材料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锰氧化物改性的复合材料在水处理、空气清新剂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将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作为吸附材料改变土壤对铜吸持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采用等温平衡吸附法,测定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红壤吸附铜的能力影响,并应用Freundlich方程Cs=KfCen分析红壤对铜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加入后,均会明显提高红壤对铜的吸附量。添加0.5%、1.0%、2.0%和4.0%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红壤处理,其铜的吸附量较未添加处理分别增加了63.1%、130%,310%和509%。Freundlich吸附方程能较好的描述不同用量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影响红壤对铜的吸附特征。添加0.5%、1.0%、2.0%和4.0%炭-锰材料处理的分配系数(Kf值)分别为0.176、0.286、0.653和0.800。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用量为4.0%时,分配系数(Kf值)较对照红壤提高了5倍,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加入红壤后对红壤pH值影响不大,对CEC(阳离子交换量)有较大的影响;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用量为4.0%时,CEC为5.59 cmol·kg-1,较对照增加了14.1%,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红壤对铜的吸附能力。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加入红壤后,红壤在1034.63、537.22、471.45 cm-1处有吸收峰出现,红壤表面-OH、Mg-O、Si-O等活性官能团数量明显增加。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增加红壤对铜的吸附机制可能是红壤表面Mg-O、Si-O等官能团与铜形成了Mg-O-Cu-、Si-O-Cu-络合物,提高了红壤对铜的吸持能力。从土壤化学与土壤修复的角度出发,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可用于铜污染红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氧化物复合材料 红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钴复合氧化物的固相合成及二甲苯燃烧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瑞生 付冬 +1 位作者 王克冰 沈岳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6-269,共4页
采用低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谱表征了样品的结构 ;用BET法计算了样品的比表面积 ;用TPR谱和FTIR谱表征了样品的还原性能及红外光谱特征 ;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下催化剂的物相和还原性能及其对二甲苯燃烧反应的... 采用低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谱表征了样品的结构 ;用BET法计算了样品的比表面积 ;用TPR谱和FTIR谱表征了样品的还原性能及红外光谱特征 ;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下催化剂的物相和还原性能及其对二甲苯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纳米晶 固相合成 二甲苯 燃烧反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大光 李海霞 +2 位作者 李铁虎 张鹤丰 章弘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为 1∶2、热分解温度 400℃、热分解时间 2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u0. 425Mn0. 549O2,属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平均粒径为 11 .7~19nm。应用TG-DTA和DSC技术研究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Ozawa积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前驱物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均为G(a) =[ -ln(1-α) ]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 纳米复合氧化物 热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其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甲苯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全 张浩 卜龙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将吸附材料分子筛粉末、吸波材料碳化硅粉末以及催化活性组分铜(Cu)、锰(Mn)、铈(Ce)盐溶液完全混合,通过制粒、煅烧后制得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微波辐照条件下,应用该催化剂进行了甲苯废气的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复合载体... 将吸附材料分子筛粉末、吸波材料碳化硅粉末以及催化活性组分铜(Cu)、锰(Mn)、铈(Ce)盐溶液完全混合,通过制粒、煅烧后制得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微波辐照条件下,应用该催化剂进行了甲苯废气的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的优化制备条件为:高岭土为粘合剂,掺入3%的碳化硅,铜锰质量比为1︰1(各5%负载量),铈的掺杂量为1.67%,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8h.反应温度210℃下,优化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的转化率达95%,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载体负载--铈催化剂 微波加热 催化氧化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淀剂对铜锰型CO常温消除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树新 尹燕华 +1 位作者 马智 秦永宁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6,20,共5页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铜锰型催化剂,考察了(NH4)2CO3、Na2CO3和NaOH三种沉淀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XRD、XPS等物理手段对三种催化剂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沉淀剂,所得催化剂的晶相具有显著不同,同时催化剂表面性...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铜锰型催化剂,考察了(NH4)2CO3、Na2CO3和NaOH三种沉淀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XRD、XPS等物理手段对三种催化剂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沉淀剂,所得催化剂的晶相具有显著不同,同时催化剂表面性质如铜锰存在比例、元素化学状态等也出现显著差异。分析认为,沉淀剂使用不同,主要是对活性相的形成、催化剂表面上铜组分的分散程度以及表面吸附CO2的性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常温氧化 催化剂 沉淀剂 分步沉淀 非贵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固相合成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霞 刘永根 吴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16,20,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Cu1.5Mn1.5O4的室温固相合成法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室温固-固合成法制备纳米Cu1.5Mn1.5O4,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试验,探讨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制备条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得产物粒径,并表征复合氧... 目的:探讨纳米Cu1.5Mn1.5O4的室温固相合成法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室温固-固合成法制备纳米Cu1.5Mn1.5O4,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试验,探讨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制备条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得产物粒径,并表征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结果:最小粒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加热时间15min,微波功率为540W,热分解时间2.0h,热分解温度370℃,产物主要物相为Cu1.5Mn1.5O4,结构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d3m。结论:室温固-固合成法制备纳米粉末,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节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固化学反应法 纳米复合氧化物 单因素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铜钴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宝罗 方卫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4,共4页
以硝酸铜、硝酸钴和尿素等为基本原料,采用特殊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前驱体.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后得到介孔铜钴复合氧化物粉体.通过TG-DSC、FT-IR、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前驱体及产物的物性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揭示其内在的物化特性.结果表... 以硝酸铜、硝酸钴和尿素等为基本原料,采用特殊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前驱体.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后得到介孔铜钴复合氧化物粉体.通过TG-DSC、FT-IR、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前驱体及产物的物性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揭示其内在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钴元素能够掺入到CuO的晶格之中,形成介孔铜钴复合氧化物.产物符合高性能催化剂的活性位结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复合氧化物 水热合成法 介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固相反应法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霞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0-33,共4页
以乙酸铜、乙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均匀设计考察了微波功率与加热时间、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品粒径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 以乙酸铜、乙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均匀设计考察了微波功率与加热时间、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品粒径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微波功率540 W,微波加热时间15 min;热分解温度370℃,热分解时间2 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此产品主要物相为Cu1.5Mn1.5O4,结构属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d3m,平均粒径16.9-19.0 nm。应用TG-DTG和DSC技术研究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Ozawa积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前驱体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均为G(α)=[-ln(1-α)]^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固相化学反应法 纳米复合氧化物 热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混合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纪领 尹燕华 +1 位作者 张志梅 陈红香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分别选取H2,CO,苯,正庚烷作为实验的单一代表物质,苯-正庚烷混合气作为联合实验的代表物质,对2种铜锰混合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催化剂完全转化受试物质为CO2和H2O的温度低于260℃;催化活性和抗湿性能1... 分别选取H2,CO,苯,正庚烷作为实验的单一代表物质,苯-正庚烷混合气作为联合实验的代表物质,对2种铜锰混合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催化剂完全转化受试物质为CO2和H2O的温度低于260℃;催化活性和抗湿性能1号催化剂更优;苯的存在对正庚烷转化有促进效果,正庚烷则对苯的转化有所抑制;催化活性越高,苯-正庚烷之间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霍加拉特催化剂 催化燃烧 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Al_2O_3负载钴铜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分解N_2O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泳 丁林 +3 位作者 李建华 宋永吉 李翠清 王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438,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γ-Al_2O_3负载钴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9Cux/γ-Al_2O_3),利用XRD,BET,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Cu负载量、有无O_2存在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Co_9C...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γ-Al_2O_3负载钴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9Cux/γ-Al_2O_3),利用XRD,BET,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Cu负载量、有无O_2存在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Co_9Cu_x/γ-Al_2O_3催化剂具有尖晶石结构,随Cu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CuO还原峰向低温区移动,Cu的负载量达15%(w)时,继续增加Cu负载量,催化剂比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钴系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o9Cu15/γ-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最高,N2O转化率在565℃时达100%;Co9Cu15/γ-Al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有O_2条件下,560℃连续催化分解N_2O反应24 h,N_2O转化率仍大于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氧化亚氮 催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共沉淀反应制备铜锰催化剂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家崴 陈帅帅 +1 位作者 方凯伦 蒋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6-783,共8页
在Caterpillar微反应器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铜锰比的共沉淀物,直接焙烧得到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沉淀物和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随... 在Caterpillar微反应器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铜锰比的共沉淀物,直接焙烧得到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沉淀物和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Cu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Mn3+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表面晶格氧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催化甲苯降解的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微反应器中的流动反应特性使得催化剂中的Cu、Mn保持良好分散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中Mn3+含量,此时表面晶格氧成为催化活性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沉淀 配比 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