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铜锌复合胁迫下禾本科观赏草的富集、转运效应评价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志敏
朱峻熙
+3 位作者
熊志秦
朱佳
万艳萍
丁国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研究禾本科观赏草在土壤重金属铜、锌复合污染下的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出耐性品种,为挖掘超富集植物及推动利用植物修复铜、锌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9种常见禾本科观赏草作为试验植材,设置5个胁迫梯度,采用盆栽控制法,探究供试观赏...
研究禾本科观赏草在土壤重金属铜、锌复合污染下的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出耐性品种,为挖掘超富集植物及推动利用植物修复铜、锌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9种常见禾本科观赏草作为试验植材,设置5个胁迫梯度,采用盆栽控制法,探究供试观赏草体内铜、锌含量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对铜、锌的富集能力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供试观赏草吸收重金属铜、锌的能力存在差异;不同部位吸收重金属铜、锌的能力亦差异显著,供试观赏草地上部吸收锌的能力强于地下部,而地下部吸收铜的能力强于地上部。供试观赏草富集、转移锌的能力均强于铜,在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方面高于铜。采用隶属函数法及Q型聚类分析法,当相对距离为7.5时,可将供试观赏草划分为高、中、低铜锌积累型3类,丽色画眉草、细叶芒综合表现最强且属于高铜锌积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观赏草
重金属
铜锌复合污染
富集转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邹文桐
曹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目的】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菜薹生长发育的耐铜锌范围提供参考。【方法】以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处理(Cu^(2+)和Zn^(2+)的8个复合...
【目的】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菜薹生长发育的耐铜锌范围提供参考。【方法】以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处理(Cu^(2+)和Zn^(2+)的8个复合浓度分别为0 mmol/L+0 mmol/L、0.20 mmol/L+0.17 mmol/L、0.40 mmol/L+0.34 mmol/L、0.80 mmol/L+0.68 mmol/L、1.20 mmol/L+1.02 mmol/L、1.60 mmol/L+1.36 mmol/L、2.00 mmol/L+1.70 mmol/L和2.40 mmol/L+2.04 mmol/L)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指标的影响。菜薹子叶中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均随铜锌复合胁迫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大,其值分别为30.76 U/(g·min)、327.81 U/(g·min)、11.24 nmol/g、15.46 mg/g、452.96μg/g;MDA含量、氧负离子产生速率(O2–)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小,其值分别为15.17 nmol/g和17.86 nmol/(g·min);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发芽率、苗高、最长根长、单株鲜重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均以处理T1(CK)的最大,其值分别为68.00%、1.64 cm、2.99 cm、18.32 mg、0.79 mg/g、0.20 mg/g、0.99 mg/g、0.19 mg/g。【结论】在受到铜锌复合胁迫时,菜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但同时菜薹对较低的铜锌复合胁迫(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表现出一定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复合污染
菜薹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解石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3
作者
徐艳
郭振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5期98-101,共4页
通过在人工配置的复合铜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方解石粉,开展原位钝化修复试验,研究不同比例不同修复时间(30d、60d和90d),方解石对该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方解石浓度增加及培养周期的延长对供试土壤pH无显...
通过在人工配置的复合铜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方解石粉,开展原位钝化修复试验,研究不同比例不同修复时间(30d、60d和90d),方解石对该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方解石浓度增加及培养周期的延长对供试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方解石粉对供试土壤重金属有一定修复效果。相同培养周期内,土壤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并不随方解石剂量增加而显著变化;随培养周期延长,修复效果逐渐增强。培养30d时,1%的添加剂量修复效果较好;培养60d时,2%的修复效果较好;培养90d时,1%和2%的修复效果均有所增加,但均小于1.5%的修复效果。就不同重金属而言,培养30~60d时,各处理组方解石添加对供试土壤3种可提取态重金属修复效果依次为Pb>Cu>Zn;培养90d时,修复效果为Cu>Pb>Zn。综上,后期采用方解石进行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时,最适添加剂量为1.5%(质量比,风干土计),最佳修复时间≥9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铜
铅
锌
复合
污染
土壤修复
可提取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锌复合胁迫下禾本科观赏草的富集、转运效应评价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志敏
朱峻熙
熊志秦
朱佳
万艳萍
丁国昌
机构
江西科技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E0193200)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中心开放课题(PTJH1500210)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学科专业建设项目(YSYL-bdpy6)。
文摘
研究禾本科观赏草在土壤重金属铜、锌复合污染下的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出耐性品种,为挖掘超富集植物及推动利用植物修复铜、锌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9种常见禾本科观赏草作为试验植材,设置5个胁迫梯度,采用盆栽控制法,探究供试观赏草体内铜、锌含量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对铜、锌的富集能力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供试观赏草吸收重金属铜、锌的能力存在差异;不同部位吸收重金属铜、锌的能力亦差异显著,供试观赏草地上部吸收锌的能力强于地下部,而地下部吸收铜的能力强于地上部。供试观赏草富集、转移锌的能力均强于铜,在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方面高于铜。采用隶属函数法及Q型聚类分析法,当相对距离为7.5时,可将供试观赏草划分为高、中、低铜锌积累型3类,丽色画眉草、细叶芒综合表现最强且属于高铜锌积累型。
关键词
禾本科观赏草
重金属
铜锌复合污染
富集转运效应
Keywords
Gramineae ornamental grass
Heavy metal
Copper and zinc combined stress
Enrichment and transport effects
分类号
S688.4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邹文桐
曹智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近海流域环境测控治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基金
近海流域环境测控治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开放课题(S1-KF1709)
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JB12263)
文摘
【目的】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菜薹生长发育的耐铜锌范围提供参考。【方法】以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处理(Cu^(2+)和Zn^(2+)的8个复合浓度分别为0 mmol/L+0 mmol/L、0.20 mmol/L+0.17 mmol/L、0.40 mmol/L+0.34 mmol/L、0.80 mmol/L+0.68 mmol/L、1.20 mmol/L+1.02 mmol/L、1.60 mmol/L+1.36 mmol/L、2.00 mmol/L+1.70 mmol/L和2.40 mmol/L+2.04 mmol/L)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指标的影响。菜薹子叶中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均随铜锌复合胁迫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大,其值分别为30.76 U/(g·min)、327.81 U/(g·min)、11.24 nmol/g、15.46 mg/g、452.96μg/g;MDA含量、氧负离子产生速率(O2–)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小,其值分别为15.17 nmol/g和17.86 nmol/(g·min);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发芽率、苗高、最长根长、单株鲜重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均以处理T1(CK)的最大,其值分别为68.00%、1.64 cm、2.99 cm、18.32 mg、0.79 mg/g、0.20 mg/g、0.99 mg/g、0.19 mg/g。【结论】在受到铜锌复合胁迫时,菜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但同时菜薹对较低的铜锌复合胁迫(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表现出一定的耐性。
关键词
铜锌复合污染
菜薹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代谢
Keywords
combined copper and zinc pollution
Chinese flowering cabbage
seedling growth
seed germinatio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分类号
S634.503.4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解石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3
作者
徐艳
郭振
机构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试验室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5期98-101,共4页
基金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预研项目(项目编号:NBYY2019-17)。
文摘
通过在人工配置的复合铜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方解石粉,开展原位钝化修复试验,研究不同比例不同修复时间(30d、60d和90d),方解石对该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方解石浓度增加及培养周期的延长对供试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方解石粉对供试土壤重金属有一定修复效果。相同培养周期内,土壤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并不随方解石剂量增加而显著变化;随培养周期延长,修复效果逐渐增强。培养30d时,1%的添加剂量修复效果较好;培养60d时,2%的修复效果较好;培养90d时,1%和2%的修复效果均有所增加,但均小于1.5%的修复效果。就不同重金属而言,培养30~60d时,各处理组方解石添加对供试土壤3种可提取态重金属修复效果依次为Pb>Cu>Zn;培养90d时,修复效果为Cu>Pb>Zn。综上,后期采用方解石进行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时,最适添加剂量为1.5%(质量比,风干土计),最佳修复时间≥90d。
关键词
方解石
铜
铅
锌
复合
污染
土壤修复
可提取态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铜锌复合胁迫下禾本科观赏草的富集、转运效应评价
许志敏
朱峻熙
熊志秦
朱佳
万艳萍
丁国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
邹文桐
曹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方解石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徐艳
郭振
《农业与技术》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