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的脱氯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小娟 李旭东 +2 位作者 汤明皋 刘菲 周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研究了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PCE)的还原性脱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速率高于零价铁,镍-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速率常数是... 研究了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PCE)的还原性脱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速率高于零价铁,镍-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速率常数是零价铁的2.486倍;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可使PCE完全脱氯,零价铁在对PCE脱氯的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三氯乙烯;增加金属质量,可提高PCE的脱氯反应速率;金属颗粒越小,越有利于PCE脱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 零价 镍-双金属 -双金属 还原性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的铜-铁内电解法处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建晓 崔英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0,24,共5页
采用Cu-Fe双金属内电解法处理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废水p H值3-9,铜粒与铁屑质量比1∶10,温度5-45℃、反应100 min以上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0%以上。C... 采用Cu-Fe双金属内电解法处理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废水p H值3-9,铜粒与铁屑质量比1∶10,温度5-45℃、反应100 min以上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0%以上。Cu-Fe内电解法处理艳红X-3B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内电解 -双金属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Kao粒子电极三维非均相电Fenton体系降解亚甲基蓝
3
作者 陈越 彭雪儿 +3 位作者 周琛阳 李婧 孟欣怡 高丽丽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uFe_(2)O_(4)/Fe_(2)O_(3)/Kaolin(CuFeKao)催化粒子电极,并将其应用于三维非均相电Fenton(3D/EF)体系降解亚甲基蓝(MB)。XRD结果表明,CuFeKao是由CuFe_(2)O_(4)、Fe_(2)O_(3)和高岭土(Kaolin)构成的复合材料。通...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uFe_(2)O_(4)/Fe_(2)O_(3)/Kaolin(CuFeKao)催化粒子电极,并将其应用于三维非均相电Fenton(3D/EF)体系降解亚甲基蓝(MB)。XRD结果表明,CuFeKao是由CuFe_(2)O_(4)、Fe_(2)O_(3)和高岭土(Kaolin)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三维电化学作用可以提高H_(2)O_(2)的产量,非均相电Fenton体系可以催化H_(2)O_(2)原位转化为·OH。与以CuFe_(2)O_(4)/Fe_(2)O_(3)或Kaolin为粒子电极的3D体系和2D体系相比,3D/EF/CuFeKao体系表现出最大的·OH产率和最佳的MB降解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3D/EF/CuFeKao体系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MB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81%和58.13%。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体系含·OH和O_(2)·-两种活性氧物种(ROS),其相对占比可通过溶液pH进行调控。机理分析表明,3D/EF/CuFeKao体系降解MB的主要机理是发生在CuFeKao粒子电极表面的非均相电Fenton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双金属 高岭土 三维非均相电Fenton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加氢合成低碳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宾 韩信有 +1 位作者 林明桂 房克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采用共还原-原位包覆法制备一系列SiO_2包覆铜铁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剂(CuFe@SiO_2),借助N_2物理吸附、XRD、TEM、SEM-EDS、XPS和H_2-TPR等手段对不同Cu/Fe物质的量比的CuFe@SiO_2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CO... 采用共还原-原位包覆法制备一系列SiO_2包覆铜铁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剂(CuFe@SiO_2),借助N_2物理吸附、XRD、TEM、SEM-EDS、XPS和H_2-TPR等手段对不同Cu/Fe物质的量比的CuFe@SiO_2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CO加氢合成低碳醇中的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催化剂均为孔分布处于介孔范围的SiO_2包覆的铜铁纳米颗粒。随着Cu/Fe物质的量比降低,铜铁以复合氧化物存在的比例、总醇及C_(2+)OH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总醇及C_(2+)OH选择性在Cu/Fe物质的量比为1时达到最大,这是由于此时催化剂存在较多的CuFe_2O_4复合氧化物,铜铁协同作用较强,同时催化剂也呈现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容,有利于所生成的醇更快扩散至催化剂表面而避免二次加氢生产烃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结构 铜铁双金属 低碳醇 CO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O_(x)@AC活化PMS体系除藻效能与机制
5
作者 陈昊天 向平 +3 位作者 姜文超 李玉平 周元 王凯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3,共12页
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新型治理技术,通过水热法和高温煅烧法,使颗粒活性炭(AC)表层上负载铜铁双金属氧化物Cu-FeO_(x),制得可回收的Cu-FeO_(x)@AC复合催化剂。以XRD、SEM、FTIR和XPS对Cu-FeO_(x)@AC的表征为基础,研究Cu-FeO_(x)... 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新型治理技术,通过水热法和高温煅烧法,使颗粒活性炭(AC)表层上负载铜铁双金属氧化物Cu-FeO_(x),制得可回收的Cu-FeO_(x)@AC复合催化剂。以XRD、SEM、FTIR和XPS对Cu-FeO_(x)@AC的表征为基础,研究Cu-FeO_(x)占AC的负载比、过一硫酸盐(PMS)使用量、初始pH及不同反应体系对除藻的影响,探究Cu-FeO_(x)@AC活化过一硫酸盐体系的除藻效能。Cu-FeO_(x)@AC活化过一硫酸盐体系反应机理,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XPS表征进行探究。结果可知,初始pH为6,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4×10^(9)个/L,使用催化剂0.5 g/L,PMS 0.2 g/L时,反应90 min,该体系对藻的降解率有97.25%。在该体系中,藻细胞能被吸附在Cu-FeO_(x)@AC复合催化剂表面,在铜、铁不同价态离子的转换及AC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空穴、·O^(-)2、·OH、SO^(-)_(4)·,单线态氧等多种氧化基团而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双金属氧化物 活性炭 过一硫酸盐 藻类 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