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某铜钼混合精矿选别工艺流程设计改造与生产实践
1
作者 田小松 褚力新 +1 位作者 梁泽跃 余浔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79,共4页
系统介绍了云南某铜钼混合精矿分选流程及现有设备,对其进行了工艺流程改进和设备优化配置。改造后铜钼分离系统处理能力由25.00 t/h提升到35.70 t/h,钼品位提高了3.98百分点,钼金属回收率提高了5.74百分点,电耗降低10.21%,单位钼金属... 系统介绍了云南某铜钼混合精矿分选流程及现有设备,对其进行了工艺流程改进和设备优化配置。改造后铜钼分离系统处理能力由25.00 t/h提升到35.70 t/h,钼品位提高了3.98百分点,钼金属回收率提高了5.74百分点,电耗降低10.21%,单位钼金属成本降低7.06%,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分离 工艺流程 设备选型 流程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某铜钼混合精矿絮凝沉降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克爽 康长科 +2 位作者 崔宝玉 赵强 王小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53,共9页
黑龙江某铜钼混合精矿矿物成分复杂,矿样中-30μm粒级含量占45.56%,微细颗粒含量高,该精矿因成分复杂且微细粒含量高导致精矿浓缩池的絮凝沉降作业面临着沉降慢、溢流浊度高的巨大难题。为探究该精矿的絮凝沉降性能及相关机理,首先,对... 黑龙江某铜钼混合精矿矿物成分复杂,矿样中-30μm粒级含量占45.56%,微细颗粒含量高,该精矿因成分复杂且微细粒含量高导致精矿浓缩池的絮凝沉降作业面临着沉降慢、溢流浊度高的巨大难题。为探究该精矿的絮凝沉降性能及相关机理,首先,对该样品进行单因素絮凝沉降试验,以沉降高度和上清液浊度为指标考察絮凝剂分子量、絮凝剂浓度、絮凝剂单耗量、矿浆浓度和矿浆pH值对其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其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沉降产物进行分析,探究矿物颗粒与絮凝剂之间的配位模式和作用方式;最后,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样品中各矿物与絮凝剂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关系。物理结果表明,该样品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分子量1000万、配制浓度1.60‰、单耗量25g/t、矿浆浓度25%和矿浆pH=11时絮凝沉降效果最优;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表明,APAM与矿物表面发生了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主要矿物与APAM的絮凝吸附均为自发过程,且APAM分子在4种矿物表面均紧密分布,而水分子主要分布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的絮凝沉降工艺及新型絮凝剂分子的设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絮凝沉降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分子动力学模拟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硫化钠在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羽 陈伟 +1 位作者 衷水平 曾广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针对铜钼分离过程中硫化钠用量过大的环保压力,以及抑制剂选择性差导致钼精矿指标达不到产品要求的问题,采用浮选试验、动电位测量、吸附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了海藻酸钠-硫化钠组合抑制剂分离铜钼的试验研究。浮选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硫... 针对铜钼分离过程中硫化钠用量过大的环保压力,以及抑制剂选择性差导致钼精矿指标达不到产品要求的问题,采用浮选试验、动电位测量、吸附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了海藻酸钠-硫化钠组合抑制剂分离铜钼的试验研究。浮选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硫化钠为组合抑制剂,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为调整剂、煤油为捕收剂,采用硫化钠+活性炭+再磨+硫化钠工艺对某铜钼混合精矿进行脱药处理后,1粗1扫4精闭路浮选工艺,可以获得钼品位为44.60%、钼回收率为94.84%的合格钼精矿。与单一硫化钠抑制剂方案相比,组合抑制剂工艺的硫化钠用量降低了约41%,取得了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动电位和吸附量分析表明,海藻酸钠与黄铜矿之间的亲和力强于辉钼矿,对黄铜矿浮选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抑制效果,是组合抑制剂提升分离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铜钼混合精矿 海藻酸钠 硫化钠 组合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钼混合精矿体系中黄铜矿新型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欧乐明 冯其明 +5 位作者 陈建华 赵博欣 黄崇慧 王兰英 刘建国 董家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综合运用电化学和表面化学原理,开发了一种适应于硫化矿混合精矿中抑制黄铜矿的新药剂CD(带有SH,OH官能团)。通过与硫化钠的对比试验分析,发现新药剂与硫化钠抑制黄铜矿的差异,在于它们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性质不同。新药剂... 综合运用电化学和表面化学原理,开发了一种适应于硫化矿混合精矿中抑制黄铜矿的新药剂CD(带有SH,OH官能团)。通过与硫化钠的对比试验分析,发现新药剂与硫化钠抑制黄铜矿的差异,在于它们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性质不同。新药剂在黄铜矿表面形成氧化产物,而硫化钠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物是HS-,在浮选过程中HS-会氧化,从而失去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抑制剂 电化学 表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尧 文书明 +2 位作者 丰奇成 王涵 韩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8,共6页
从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预处理工艺、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等3个方面总结了铜钼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技术进展情况。从现阶段看,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浓缩脱药、加温脱药、氧化脱药和活性炭吸药4种方式,其中浓缩脱药和加... 从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预处理工艺、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等3个方面总结了铜钼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技术进展情况。从现阶段看,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浓缩脱药、加温脱药、氧化脱药和活性炭吸药4种方式,其中浓缩脱药和加温脱药最为常用,其具有操作简单、耗费成本低等特点;浮选工艺主要包括浮铜抑钼和浮钼抑铜2种工艺,其中浮钼抑铜工艺由于其顺应辉钼矿具有良好的天然可浮性的特点,遵循浮选可浮性更好的矿物的原则,因而被广泛应用;浮选药剂主要包括钼矿物及铜矿物的捕收剂和抑制剂2种类型药剂,钼矿常用捕收剂有柴油和煤油,抑制剂主要是糊精和淀粉等有机物,铜矿常用捕收剂主要是黄药类、黑药类和硫胺酯类捕收剂,抑制剂主要是硫化钠和巯基乙酸,其中铜矿的新型抑制剂近年来被重点研究,开发的新型抑制剂往往具有低耗、低毒、高效等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铜钼分离过程中预处理工艺、浮选工艺、浮选药剂的有效选择和深入研究,对于铜钼分离过程降耗增效起到关键的作用,最后指出了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浮选分离 预处理工艺 浮选工艺 捕收剂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某难选铜钼混合精矿高效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史巾 卜显忠 +3 位作者 王鹏程 朱贤文 张慧婷 罗仙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5,共6页
针对青藏高原某选厂生产的含Cu 28.93%、含Mo 0.78%、含SiO28.05%、含MgO 1.02%的铜钼混合精矿铜钼分选效率不高、钼精矿品质差等问题开展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铜钼混合精矿经1粗4精2扫开路铜钼分离浮选试验后可获得含铜1.05%、含钼3... 针对青藏高原某选厂生产的含Cu 28.93%、含Mo 0.78%、含SiO28.05%、含MgO 1.02%的铜钼混合精矿铜钼分选效率不高、钼精矿品质差等问题开展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铜钼混合精矿经1粗4精2扫开路铜钼分离浮选试验后可获得含铜1.05%、含钼30.56%的钼精矿,钼精矿品位偏低。通过对钼精矿进行X射线衍射及工艺矿物学分析可知,钼精矿品位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滑石类脉石矿物含量高。降镁小型试验结果表明,对铜钼混合精矿进行预处理,添加酸化水玻璃+CMC作为滑石抑制剂,可有效降低铜钼精矿中的硅、镁含量,且对铜、钼指标影响较小。降镁预处理后的铜钼精矿磨细后,采用1粗5精2扫的抑铜浮钼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铜0.65%、铜回收率0.04%,含钼47.63%、钼回收率92.43%的钼精矿及含铜31.88%、铜回收率99.96%,含钼0.08%、钼回收率7.57%的铜精矿,试验指标良好,实现了铜钼高效分离,得到合格的铜钼精矿产品。为现场铜钼分离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精矿 滑石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Y3与硫化钠分离某铜钼混合精矿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鑫 杨洪英 +2 位作者 陈国宝 郭键柄 刘子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5,共4页
内蒙古某铜钼混合精矿铜品位为26.14%、钼品位为0.93%,由于受磨矿、混浮过程中产生的铜离子活化,导致铜钼分离困难。现场采用15 kg/t的硫化钠抑铜浮钼,不仅铜钼分离效果不好,而且会造成尾矿库及选矿厂周边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东... 内蒙古某铜钼混合精矿铜品位为26.14%、钼品位为0.93%,由于受磨矿、混浮过程中产生的铜离子活化,导致铜钼分离困难。现场采用15 kg/t的硫化钠抑铜浮钼,不仅铜钼分离效果不好,而且会造成尾矿库及选矿厂周边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大学相关课题组分别对硫化钠和自制的DDY3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DDY3和硫化钠对矿浆浓度、pH值变化的适应性,以及DDY3和硫化钠药液失效时间。结果表明:1DDY3的用量远低于硫化钠,DDY3对矿浆浓度、pH值变化的适应能力明显强于硫化钠,且DDY3的失效缓慢程度远胜于硫化钠。2在矿浆浓度均为25%、pH值均为10.5情况下,选用15 kg/t的现用现配硫化钠为抑制剂,钼精矿钼品位为9.65%、钼回收率为16.23%,铜精矿铜回收率为98.96%;选用1 kg/t的现用现配DDY3为抑制剂,钼精矿钼品位达10.80%、钼回收率达61.33%,铜精矿铜回收率为94.39%。DDY3替代硫化钠用于该铜钼混合精矿的分离,具有高效、环保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分离 抑制剂 硫化钠 D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某铜钼混合精矿中回收高品质钼精矿的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解明亮 孙乾予 王东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以黑龙江某大型铜钼矿选矿厂Mo和Cu品位分别为6.39%和0.71%的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铜钼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铜、钼金属主要以硫化钼和硫化铜形式存在,分别占97.77%和96.54%,铜钼金属矿物存在... 以黑龙江某大型铜钼矿选矿厂Mo和Cu品位分别为6.39%和0.71%的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铜钼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铜、钼金属主要以硫化钼和硫化铜形式存在,分别占97.77%和96.54%,铜钼金属矿物存在连生体,含铜矿物呈微细粒分布,这导致铜钼分离困难。。浮选试验表明,在再磨细度为-45μm占75.43%条件下,以巯基乙酸钠为抑制剂,Na2SiO3为矿泥分散剂,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采用1粗4精3扫的铜钼分离工艺流程,获得了M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1.08%和86.28%,且Cu品位0.19%的钼精矿,可以满足特级钼精矿产品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再磨 分离 高品位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铜钼混合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9
作者 郭谨铭 杨洪英 +1 位作者 佟琳琳 孟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5-1200,共6页
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下分析和MLA分析等方法对西藏某铜钼混合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该混合精矿中铜质量分数19.00%、钼质量分数0.38%,铜、钼均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混合精矿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辉钼... 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下分析和MLA分析等方法对西藏某铜钼混合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该混合精矿中铜质量分数19.00%、钼质量分数0.38%,铜、钼均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混合精矿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辉钼矿的质量分数为1.0%;混合精矿磨矿细度很细;辉钼矿解离程度较好,少部分辉钼矿以与黄铜矿、黄铁矿连生的形式存在.研究结果为现场铜钼分离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工艺矿物学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铜钼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10
作者 李跃林 刘明实 +1 位作者 裴得金 解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90,共4页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的铜钼混合精矿-0.048 mm含量为85%,铜、钼品位分别为19.06%和0.640%,金、银含量分别为6.98和490.90 g/t,99%以上的铜钼矿物为原生或次生硫化矿物。采用高效易降解药剂对该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的铜钼混合精矿-0.048 mm含量为85%,铜、钼品位分别为19.06%和0.640%,金、银含量分别为6.98和490.90 g/t,99%以上的铜钼矿物为原生或次生硫化矿物。采用高效易降解药剂对该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8 mm占90%的情况下,以高效易降解的ZG-2为铜矿物抑制剂、HTL-3为钼捕收剂,采用1粗4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分离试样中的铜钼,最终可获得钼品位为47.68%、钼回收率为81.45%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19.26%、铜回收率为99.94%的铜精矿,金、银主要富集在铜精矿中,实现了该铜钼混合精矿的高效、低毒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分离 抑制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预处理强化钼铜分离试验及机理研究
11
作者 马敏洁 韩跃新 李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7,共6页
为解决钼铜混合精矿的铜钼浮选分离难题,以某选厂钼铜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焙烧预处理对钼、铜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改善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效果,确定的适宜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3... 为解决钼铜混合精矿的铜钼浮选分离难题,以某选厂钼铜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焙烧预处理对钼、铜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改善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效果,确定的适宜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30 min。预处理产品采用1粗2精1扫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钼精矿钼品位为44.30%、钼回收率为36.58%,铜精矿铜品位为14.23%、铜回收率为69.62%。焙烧产品的XRD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焙烧过程中,主要矿物辉钼矿和黄铜矿均可发生氧化反应;当焙烧温度为250℃时,黄铜矿的表面氧化程度远高于辉钼矿,从而增大了两者可浮性差异,为有效分离铜、钼矿物分离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焙烧 预处理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式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涛 陈禄政 +4 位作者 谢美芳 黄会春 刘向民 李雨涵 王泽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3,共7页
针对当前高梯度磁选机机械夹杂多、精矿富集比较低的问题,提出在高梯度磁选过程中使磁介质振动,通过形成振动—脉动新型复合力场提高分选精度。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新型周期式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用于分选某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试验... 针对当前高梯度磁选机机械夹杂多、精矿富集比较低的问题,提出在高梯度磁选过程中使磁介质振动,通过形成振动—脉动新型复合力场提高分选精度。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新型周期式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用于分选某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脉动力场有利于分散矿浆及冲洗磁介质表面吸附的矿粒,而振动力场能进一步减少磁介质内部夹杂,增加磁介质与矿粒的碰撞概率,对提高磁性精矿品位及回收率有明显作用。利用该种新型周期式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分选铜、钼品位分别为26.12%和0.36%的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在适宜参数条件下获得产率为42.53%的高品位铜精矿,钼含量仅为0.07%、铜回收率为50.42%;钼精矿钼品位为0.57%、钼回收率为91.56%;试验钼去除率达80.56%,分选效率为40.61%,铜钼分离效果显著,分离产品粒级回收率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该磁选机能有效分选这种微细粒铜钼混合精矿。该种高梯度磁选机为细粒弱磁性矿的高度选择性分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 振动磁介质 细粒铜钼混合精矿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