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碳基纳米钯铜催化剂的优化制备及脱硝研究
1
作者 莫晓馨 张立浩 +3 位作者 吴雨晴 董翼 朱宗强 朱义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0-2472,共13页
针对目前高效处理水体硝酸盐污染的技术瓶颈,以毛竹生物碳为载体基材,通过湿化学-浸渍还原的手段制备生物碳基纳米钯铜双金属催化剂(Nano-PdCu-BC),并以其为粒子电极,协同传统的二维电化学反应器,搭建三维粒子电催化反应体系去除水体中... 针对目前高效处理水体硝酸盐污染的技术瓶颈,以毛竹生物碳为载体基材,通过湿化学-浸渍还原的手段制备生物碳基纳米钯铜双金属催化剂(Nano-PdCu-BC),并以其为粒子电极,协同传统的二维电化学反应器,搭建三维粒子电催化反应体系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污染物.探究了催化剂制备的前驱液浓度、初始硝酸盐氮浓度、电流强度、催化剂投加量和初始pH值对电催化还原NO_(3)-N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浸渍还原的方法可以将钯铜双金属成功负载在毛竹生物碳载体上,获得纳米钯铜双金属催化剂.在前驱液为0.60g/LPdCl_(2)和0.15g/LCuCl_(2)的溶液组合,初始硝酸盐氮(NO_(3)-N)浓度为100mg/L、电流强度为220mA、初始pH值为7,催化剂投加量为0.80g/L的条件下,反应180min后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9.68%,N_(2)选择性约为44.25%;Nano-PdCu-BC电催化还原NO_(3)-N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常数k值为0.034/min;经3次循环使用后,NO_(3)-N去除率仍维持在95%以上,N_(2)选择性保持在40%以上;揭示了纳米钯铜双金属催化剂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机理,纳米零价Cu位点吸附NO_(3)-N后被氧化为CuO,提供电子促进NO_(3)-N还原为NO_(2)-N,协同纳米零价Pd,通过为吸附激活原子氢H*间接还原NO_(3)-N,达到将NO_(3)-N还原为NH_4和N_(2)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生物碳 硝酸盐 纳米催化剂 催化还原 原子氢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CFC-113加氢脱氯Cu-Pd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申宝林 廖湘洲 施云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93,共7页
以木制炭AC-1、沥青炭AC-2为载体,制备负载Cu-Pd双组分催化剂,用于三氟三氯乙烷(CFC-113)加氢脱氯制备三氟氯乙烯(CTFE),发现两种载体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但AC-2催化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化学吸附和XRD表明,AC-1催化剂具有... 以木制炭AC-1、沥青炭AC-2为载体,制备负载Cu-Pd双组分催化剂,用于三氟三氯乙烷(CFC-113)加氢脱氯制备三氟氯乙烯(CTFE),发现两种载体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但AC-2催化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化学吸附和XRD表明,AC-1催化剂具有更高的Pd分散度,Cu晶粒尺寸相对较大;XPS和TPR分析表明,AC-2催化剂表面金属还原温度低于AC-1,但后者表现出更集中的Cu物种分布。载体表面官能团的不同会导致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差异,AC-2表面较高的羧基浓度有利于Cu的吸附和分散,但Cu在反应过程中易受HCl的作用而产生物种以及价态的变化,而木制炭催化剂稳定性优于沥青炭可能与其表面较为单一、集中分布的Cu物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载体 铜钯催化剂 加氢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Pd-Cu/γ-Al_2O_3低温CO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世华 李保庆 +3 位作者 张守民 黄唯平 邱晓航 郑修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1-814,共4页
Nano-particle Pd/?-Al2O3 monometallic and Pd-Cu/?-Al2O3 bimetall i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 (SMAI) method. Th e results of XRD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Pd- Cu alloy was formed in ... Nano-particle Pd/?-Al2O3 monometallic and Pd-Cu/?-Al2O3 bimetall i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 (SMAI) method. Th e results of XRD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Pd- Cu alloy was formed in the bim etallic catalysts and the crystalline particle size of the alloy increased as Cu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average diameters < 6.0nm for all the samples. XPS and Auger spectra showed that Pd was in zero- valent state, Cu existed mainly in z ero- valent state and partially in monovalent state Cu+. The Pd/?-Al2O3 and Pd-Cu/?-Al2O3 catalysts exhibited higher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The activity of Pd-Cu/?-Al2O3 bimetallic catalyst was hig her than that of Pd/?-Al2O3 monometallic catalyst. The Pd-Cu/?-Al2O3 c atalyst with Pd/Cu atomic ratio of 1∶1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制备 Pd-Cu/γ-Al2O3 CO 氧化 催化剂 溶剂化 金属原子 -催化剂 一氧化碳 氧化铝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化硅胶负载Pd-Cu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芳香氯化物水相脱氯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康汝洪 欧阳兴梅 +2 位作者 韩建荣 何书美 甄小丽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与双金属 Pd2 + 、Cu2 + 配位后 ,再负载于用平均分子量为 60 0的聚乙二醇 ( PEG)官能化的硅胶上 ( Si O2 - PEG60 0 ) ,制成一种新型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 PVP- Pd Cl2 - Cu Cl2 / Si O2 - PEG60 0 ,将其用于催...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与双金属 Pd2 + 、Cu2 + 配位后 ,再负载于用平均分子量为 60 0的聚乙二醇 ( PEG)官能化的硅胶上 ( Si O2 - PEG60 0 ) ,制成一种新型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 PVP- Pd Cl2 - Cu Cl2 / Si O2 - PEG60 0 ,将其用于催化难溶于水的芳香卤化物水相脱卤 ,在无需加入任何有机溶剂的情况下 ,对芳香氯化物呈现出高的脱氯活性和选择性 ,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通过 IR、TEM、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 ,探讨了催化剂各组分在催化脱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催化脱卤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氯化物 脱氯作用 水相 硅胶 废水治理 Pd-Cu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 催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