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胺氧化酶在乙烯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梦瑶 康俊仙 +1 位作者 朱侠 佘小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研究了铜胺氧化酶(CuAO)及其催化产物过氧化氢(H2O2)在乙烯利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乙烯释放化合物2-氯乙基磷酸(乙烯利)激活了非质体CuAO活性、提高了保卫细胞H2O2产生并诱导气孔关闭,乙烯利的上述效应被CuAO的两种不可逆抑制剂氨... 研究了铜胺氧化酶(CuAO)及其催化产物过氧化氢(H2O2)在乙烯利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乙烯释放化合物2-氯乙基磷酸(乙烯利)激活了非质体CuAO活性、提高了保卫细胞H2O2产生并诱导气孔关闭,乙烯利的上述效应被CuAO的两种不可逆抑制剂氨基胍(AG)和2-溴乙胺(BEA)抑制.在几种CuAO催化产物中,只有H2O2能阻止AG或BEA抑制乙烯利诱导气孔关闭.CuAO的主要底物腐胺(Put)也不抑制乙烯利诱导气孔关闭.研究结果表明,CuAO催化产生的H2O2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铜胺氧化酶 氧化 气孔关闭 H2 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状亚历山大藻铜胺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商二磊 隋正红 +2 位作者 刘源 米萍 刘昊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6,共8页
本文以链状亚历山大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2个铜胺氧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ad-1和cad-2。对获取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cad-1和cad-2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结果发现,cad-1开放阅读框全... 本文以链状亚历山大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2个铜胺氧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ad-1和cad-2。对获取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cad-1和cad-2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结果发现,cad-1开放阅读框全长1 023bp,编码340个氨基酸;cad-2开放阅读框全长1 800bp,编码599个氨基酸,含一个内含子1 065bp。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颗石藻和抑食金球藻的铜胺氧化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ad-1和cad-2在对数期和衰亡期分别是下调表达和上调表达。依据铜胺氧化酶的功能和链状亚历山大藻衰亡的相关研究,推测铜胺氧化酶可能通过催化多胺产生过量过氧化氢的方式参与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衰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 衰亡 铜胺氧化酶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胺氧化酶基因PpCuAO4在桃成熟中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 程鑫 +5 位作者 崔振国 蒋亚博 谭彬 程钧 张郎郎 冯建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38-1745,共8页
为明确铜胺氧化酶(CuAO)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分别采用1.0、5.0和10.0 mmol·L^(-1)的CuAO抑制剂氨基胍(AG)对黄水蜜桃果实进行喷施处理,并于桃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硬度。结果表明,5 mmol·L^(-1)AG处理组桃果实的硬度保持... 为明确铜胺氧化酶(CuAO)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分别采用1.0、5.0和10.0 mmol·L^(-1)的CuAO抑制剂氨基胍(AG)对黄水蜜桃果实进行喷施处理,并于桃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硬度。结果表明,5 mmol·L^(-1)AG处理组桃果实的硬度保持效果最好。进一步采用5.0 mmol·L^(-1)AG处理黄水蜜桃果实,并测定果实成熟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AG处理下桃果实在采后7 d内果实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抑制CuAO介导的多胺分解可显著延缓桃果实成熟。AG处理显著抑制乙烯合成、生长素转运和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PpACO1、PpACS、PpPIN1、PpGH3.3、PpPG和PpPME1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明确CuAO在桃成熟中的功能,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沉默腐胺(Put)分解关键基因PpCuAO4。结果显示,转基因桃果实PpCuAO4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的18%,Put含量和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水平,而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上述结果表明,PpCuAO4介导的Put分解可以促进桃果实成熟。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多胺(polyamine)调控桃果实成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胺氧化酶 PpCuAO4 分解 桃果实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胺氧化酶、D乳酸测定在婴幼儿肠缺血坏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饶品德 陶强 +2 位作者 邹音 段荣 邓庆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在肠梗阻患者肠道功能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50位肠梗阻患者术前2h与术后第3d的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结果起病后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 目的探讨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在肠梗阻患者肠道功能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50位肠梗阻患者术前2h与术后第3d的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结果起病后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术后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回落。结论随缺血程度的加重,肠道屏障功能和肠粘膜损伤不断加重,可能是肠梗阻患者选择手术时机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诊断 局部缺血 坏死 氧化酶(含)/分析 乳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AOC4P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倩倩 王浩联 +2 位作者 张金平 李东颖 李建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含铜胺氧化酶4的假基因(amine oxidase copper containing 4 pseudogene,AOC4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癌切...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含铜胺氧化酶4的假基因(amine oxidase copper containing 4 pseudogene,AOC4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癌组织10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OC4P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6例肝癌组织中AOC4P相对表达量为0.66±0.34,低于癌旁组织的1.45±0.6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OC4P低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AOC4P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AOC4P低表达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OC4P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袭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AOC4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OC4P表达降低提示患者预后差,且为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来可能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铜胺氧化酶4的假基因 TNM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PpCuAO家族基因鉴定及在果实发育和成熟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伟 刘世豪 +3 位作者 郑先波 谭彬 程钧 冯建灿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3-1422,共10页
【目的】明确铜胺氧化酶(CuAO)基因与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多胺积累的关系,探究CuAO介导的多胺分解在桃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腈浸提法提取黄水蜜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多胺,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多胺含量。挖掘并分... 【目的】明确铜胺氧化酶(CuAO)基因与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多胺积累的关系,探究CuAO介导的多胺分解在桃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腈浸提法提取黄水蜜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多胺,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多胺含量。挖掘并分析桃基因组CuAO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转基因技术验证关键成员在多胺分解代谢中的作用。【结果】多胺含量分析发现,伴随着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多胺含量逐渐降低。在桃基因组中鉴定了4个CuAO候选基因(PpCuAO1~4),各基因呈现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其中PpCuAO4在果实发育后期受到明显诱导。利用外源多胺处理及转基因技术分析,表明PpCuAO4可能参与亚精胺(spermidine,Spd)的氧化分解代谢。【结论】PpCuAO4介导的多胺分解是导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多胺积累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 铜胺氧化酶 基因表达 果实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肠道黏膜通透性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开先 王军芳 +1 位作者 罗予 娄季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肠道黏膜通透性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非干预组56例,干预组在常规抗癫痫治疗同时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0.5...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肠道黏膜通透性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非干预组56例,干预组在常规抗癫痫治疗同时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0.5 g/次,3次/d,口服。另选择我院体检健康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3组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癫痫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较非干预组均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完全控制5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非干预组完全控制4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两组患儿癫痫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09,P=0.313)。结论癫痫患儿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益生菌对癫痫患儿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氧化酶(含) 乳酸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榈木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OhpLDC和OhpCAO1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佳琦 王欣 +1 位作者 邓小梅 吴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46-1657,共12页
花榈木是中国传统中药,其代谢产物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然而目前人们对花榈木的药用化学成分如生物碱合成并不清楚。本研究对花榈木不同组织进行了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花榈木中含有的生物碱大部分属于喹诺... 花榈木是中国传统中药,其代谢产物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然而目前人们对花榈木的药用化学成分如生物碱合成并不清楚。本研究对花榈木不同组织进行了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花榈木中含有的生物碱大部分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Quinolizidine Alkaloids,QA)。进一步分析发现,QA生物合成的2个关键酶,赖氨酸脱羧酶(LDC)和铜胺氧化酶(CAO)在生物碱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结合花榈木转录组结果对其编码基因克隆,得到了1290 bp、2268 bp CDS序列,分别命名为OhpLDC和OhpCAO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OhpLDC和OhpCAO1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3×10^(4)和8.44×10^(4),均无跨膜区域和信号肽。OhpLDC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Phe340,分析发现OhpLDC与豆科植物中的LDC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OhpCAO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结构域“NY-Y”,以及3个组氨酸保守位点,与狭叶羽扇豆的CAO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为解析花榈木QA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赖氨酸脱羧酶 铜胺氧化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黏附蛋白1在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骏 易伟 +2 位作者 张育瑆 钱琤 胡志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观察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大鼠小肠及血清中血管黏附蛋白1(VAP-1)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抑制其功能对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复苏对照组和复苏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重症失血... 目的观察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大鼠小肠及血清中血管黏附蛋白1(VAP-1)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抑制其功能对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复苏对照组和复苏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大鼠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休克前、休克1h、复苏1h时小肠组织中VAP-1表达及其编码基因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复苏实验组加用20mg/kg 2-溴乙胺,复苏对照组加用1mL/kg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复苏后的血压、复苏24h后小肠黏膜损伤情况(Chiu’s评分)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TUNEL),并比较大鼠24h生存率。结果重症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小肠组织VAP-1蛋白水平以及其编码基因mRNA水平、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复苏后上述各值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休克复苏后1h和24h使用20mg/kg 2-溴乙胺的复苏实验组大鼠血压升高(P值分别为0.010和0.039),且复苏实验组Chiu’s评分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复苏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2和0.002),休克大鼠24h生存率也高于复苏对照组(90%vs 60%)。结论重症失血性休克能使大鼠VAP-1的表达、活性增高,而液体复苏能减轻这种增高;抑制其活性能改善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低血压以及小肠黏膜的损伤和细胞凋亡,提高大鼠24h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血管黏附蛋白1 氧化酶(含)3 氨基脲敏感性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