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何莹
楚梦玮
+3 位作者
刘洋
刘若晴
段文焱
仇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由于大量的生产和使用,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到环境当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纳米颗粒对其造成的损伤及在其体内的积累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从而威胁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就现...
由于大量的生产和使用,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到环境当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纳米颗粒对其造成的损伤及在其体内的积累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从而威胁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就现有研究中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2类重要水生植物(即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发现纳米颗粒的浓度、粒径以及暴露体系的pH值、溶解性有机质、温度和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毒性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研究中需更加关注水生植物对铜、氧化铜纳米颗粒及Cu^2+的吸收及积累情况,以及区分纳米颗粒本身及Cu^2+的毒性贡献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深入了解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致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纳米
颗粒
(
cu
NPs)
氧化
铜
纳米
颗粒
(
cu
O
NPs)
浮萍
藻类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何莹
楚梦玮
刘洋
刘若晴
段文焱
仇浩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703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67039)
+1 种基金
昆明理工大学人培项目(KKSY201622012)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18HB008)。
文摘
由于大量的生产和使用,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到环境当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纳米颗粒对其造成的损伤及在其体内的积累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从而威胁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就现有研究中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2类重要水生植物(即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发现纳米颗粒的浓度、粒径以及暴露体系的pH值、溶解性有机质、温度和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毒性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研究中需更加关注水生植物对铜、氧化铜纳米颗粒及Cu^2+的吸收及积累情况,以及区分纳米颗粒本身及Cu^2+的毒性贡献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深入了解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致毒机理。
关键词
铜
纳米
颗粒
(
cu
NPs)
氧化
铜
纳米
颗粒
(
cu
O
NPs)
浮萍
藻类
毒性
Keywords
copper nanoparticles(
cu
NPs)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
cu
O NPs)
duckweed
algae
toxicity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何莹
楚梦玮
刘洋
刘若晴
段文焱
仇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