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润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吴雪兰 许倩倩 +3 位作者 张洋洋 龙红明 杨博 吴健辉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6-213,共8页
以钙基膨润土和钢渣为原料,425型水泥为粘结剂、尿素为致孔剂,通过挤出-滚圆-焙烧法分别制备膨润土、膨润土/钢渣吸附材料,并对比研究了膨润土与膨润土/钢渣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pH为5.3,初始Cu^(2+... 以钙基膨润土和钢渣为原料,425型水泥为粘结剂、尿素为致孔剂,通过挤出-滚圆-焙烧法分别制备膨润土、膨润土/钢渣吸附材料,并对比研究了膨润土与膨润土/钢渣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pH为5.3,初始Cu^(2+)浓度为100mg/L时,膨润土颗粒用量为50g/L,对Cu^(2+)的去除率达92.40%;而膨润土/钢渣颗粒用量为30g/L,对Cu^(2+)去除率达94.31%。膨润土颗粒对Cu^(2+)的吸附主要依靠离子交换作用,且该过程更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膨润土/钢渣颗粒对Cu^(2+)的吸附主要依靠沉淀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且该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这两种颗粒对Cu^(2+)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钢渣 吸附离子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博蓉 王志男 +2 位作者 吴炳燊 梁荣平 李丽萍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PW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表征复合水凝胶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脱木质素工艺可以增加木质纤维的结晶度,PVA成功复合后保留了木材各向异性纤维骨架,脱木质素2 h的水凝胶(PWH-2)综合性能最优;PWH-2在5%应变下循环压缩80次后,样品能量损耗仅为0.022 8 MPa/mm,高度保持率高达97.37%,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弹性;PWH-2定向排列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铜离子在其内部迁移,提高吸附性能,在25℃、pH 5、铜离子质量浓度40 mg/L的模拟废液中,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可达77.27%,经4次循环利用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仍可达40.11%。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PWH-2吸附铜离子过程满足拟一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研究为构建高效可持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水凝胶提供理论参考,为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水凝胶 聚乙烯醇(PVA) 各向异性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铜离子吸附量评价头发受损程度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若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0-402,共3页
改进了用铜离子吸附量来评价头发受损程度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测试时间大大缩短.通过与传统测试头发强度的方法相对照,证明铜离子吸附量与头发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5.用该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测... 改进了用铜离子吸附量来评价头发受损程度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测试时间大大缩短.通过与传统测试头发强度的方法相对照,证明铜离子吸附量与头发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5.用该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测试,测定值与用回归方程得到的计算值相近.通过测定不同烫发次数头发的铜离子吸附量,将头发受损程度人为划分为3个级别,当头发对铜离子吸附量在4.800×10-2mol·L-1·g-1~6.720×10-2mol·L-1·g-1时,定为轻度损伤,当头发对铜离子吸附量在6.720×10-2mol·L-1·g-1~8.366×10-2mol·L-1·g-1时,定为中等损伤,当头发对铜离子吸附量达到8.366×10-2mol·L-1·g-1以上时,定为重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用制品 头发受损程度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羧基化聚丙烯酸酯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进 徐航 +2 位作者 邹威 王洪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共6页
以浓乳液作为悬浮聚合的油相,采用水(W)/油(O)/W浓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通孔结构、粒径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多孔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乳化剂含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多孔微球的内部微孔形貌与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 以浓乳液作为悬浮聚合的油相,采用水(W)/油(O)/W浓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通孔结构、粒径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多孔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乳化剂含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多孔微球的内部微孔形貌与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当乳化剂含量为4%时,得到的聚合物微球内的微孔结构分布均匀;而聚合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会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不同粒径的多孔微球进行酸化水解后得到了表面羧基官能化的聚合物多孔微球,利用其丰富的通孔结构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有效吸附,当微球平均粒径介于200~300μm时,铜离子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 悬浮聚合 多孔微球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酸化水解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吸附对可变电荷土壤与恒电荷土壤铝释放的影响
5
作者 邹献中 宁建凤 +1 位作者 魏岚 杨少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66-68,共3页
研究了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和两种恒电荷土壤在不同铜离子浓度条件下,pH对铝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加入铜离子浓度的增加,由铜离子交换作用而引起的可溶性铝也随之增加,相同pH条件下,可溶性铝的解吸量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 研究了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和两种恒电荷土壤在不同铜离子浓度条件下,pH对铝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加入铜离子浓度的增加,由铜离子交换作用而引起的可溶性铝也随之增加,相同pH条件下,可溶性铝的解吸量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恒电荷土壤中铜离子浓度变化对铝释放的影响较可变电荷土壤更大,当pH大于3.6(恒电荷土壤)或pH大于4.0(可变电荷土壤)时,溶液中可溶性铝的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所研究的铜离子浓度范围内,引起可溶性铝离子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应该是体系pH值的变化而非铜离子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吸附 可变电荷土壤 离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纤维板制备的活性炭对含铜离子废水的吸附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昱 张骥 +1 位作者 张立波 金小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性炭用量为65 g,温度为30℃,pH=5时,240 min后吸附就达到平衡,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最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活性炭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纤维板 活性炭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吸附铜离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志英 王磊 周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97-101,共5页
研究了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5-x(P.putida5-x)表面壁膜系统吸附Cu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细胞的壁膜对Cu2+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18h的最低,之后随着菌龄增加而上升,在36h达到最大.细胞壁膜的主要组分肽聚糖(PEG)层、外膜和内膜... 研究了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5-x(P.putida5-x)表面壁膜系统吸附Cu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细胞的壁膜对Cu2+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18h的最低,之后随着菌龄增加而上升,在36h达到最大.细胞壁膜的主要组分肽聚糖(PEG)层、外膜和内膜是细胞壁膜吸附Cu2+的主要场所.细胞壁膜的Cu2+吸附能力随菌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壁膜中的外膜、内膜与PEG层的含量以及外膜和内膜对Cu2+的吸附能力随菌龄的变化.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磷脂和脂多糖的含量,以及内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含量随菌龄的变化是导致不同菌龄细胞外膜和内膜的Cu2+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膜 细胞外膜 肽聚糖(PEG)层 磷脂 蛋白质 脂多糖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接枝法制备PP-g-MAH纤维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清 杨浦东 +3 位作者 魏无际 黄健 姚晓红 连洲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243,共4页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对水体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Xyl)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考察了聚丙烯(PP)悬浮法接枝马来酸酐(MAH)反应中各反应条件和原料组份对接枝率的影响。当反应条件...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对水体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Xyl)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考察了聚丙烯(PP)悬浮法接枝马来酸酐(MAH)反应中各反应条件和原料组份对接枝率的影响。当反应条件为PP∶MAH∶TBPB∶Xyl=100∶5∶4.7∶23,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时,产物接枝率为1.38%。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PP-g-MAH纤维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以及不同铜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悬浮接枝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智华 张道方 陈维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对活性炭的结构变化进行BET和TEM表征分析,研究纳米铁负载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p H值、起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对活性炭的结构变化进行BET和TEM表征分析,研究纳米铁负载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p H值、起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铁成功负载于活性炭上,随着p H值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当p H=6时,纳米铁/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为18.73 mg/g,与活性炭相比提高了150%。新型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于负载的纳米铁阻碍了铜离子向材料表面扩散,其吸附速率仅为0.002 g/(mg·min),与活性炭相比下降了60%左右。新型材料再生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活性炭 重金属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
10
作者 李善吉 俞善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铜矿的开采、铜的冶炼、铜盐的电解、铜材的加工、铜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等过程,都会排放大量的含铜废水。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十分关注含铜废水的处理。离子交换法治理工业废水,就是从处理含铜废水开始的。目前已在处理含铜废水中得... 铜矿的开采、铜的冶炼、铜盐的电解、铜材的加工、铜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等过程,都会排放大量的含铜废水。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十分关注含铜废水的处理。离子交换法治理工业废水,就是从处理含铜废水开始的。目前已在处理含铜废水中得到实际应用的离子交换材料主要有: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废水处理 铜离子吸附 螯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法制备对铜离子(Ⅱ)选择性吸附的碳基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维 李杰 +2 位作者 程舸 谢珍珍 石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通过钨离子印记方法,合成了对铜离子有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的碳基材料。在四乙烯五胺(TEPA)、钨酸铵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1∶5条件下,经水热法合成的碳基吸附材料能有效地吸附铜离子,对铜离子吸附的最佳p H=5。在Cd2+、Co2+、Cu2+、Ni2+和Z... 通过钨离子印记方法,合成了对铜离子有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的碳基材料。在四乙烯五胺(TEPA)、钨酸铵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1∶5条件下,经水热法合成的碳基吸附材料能有效地吸附铜离子,对铜离子吸附的最佳p H=5。在Cd2+、Co2+、Cu2+、Ni2+和Zn2+摩尔浓度相近体系中,离子印记碳基吸附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率高达97.2%,而对Cd2+、Co2+、Ni2+、Zn2+吸附率分别为20.1%、9.63%、20.3%、13.3%,表明这种离子印记碳基吸附材料对Cu2+具有非常优异的选择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法 铜离子吸附 碳基材料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印迹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和平 龚俊 +2 位作者 张淑芬 张俊 胡英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0-1940,共11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酯化、接枝三步反应,合成了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然后以Fe_3O_4为磁性核中心,在反相乳液中制得磁性复合改性淀粉微球;进一步以Cu^(2+)为模板离子,经表面印迹修饰得到一种对Cu^(2+)具有选...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酯化、接枝三步反应,合成了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然后以Fe_3O_4为磁性核中心,在反相乳液中制得磁性复合改性淀粉微球;进一步以Cu^(2+)为模板离子,经表面印迹修饰得到一种对Cu^(2+)具有选择吸附性的磁性印迹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衍生物微球(Cu-ⅡPs)。CuⅡP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60μm,对Cu^(2+)的吸附率可达98.18%。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综合热分析仪对Cu-Ⅱ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优化结构的Cu-ⅡPs的前线轨道、电子密度分布以及Fukui指数进行分析,研究了Cu-ⅡPs的吸附机理,说明Cu-ⅡPs能够与Cu^(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确定了可能的吸附活性位点。通过分子前线轨道理论和电荷分布解释了吸附剂与Cu^(2+)发生吸附时的电子转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 磁性印迹微球 离子印迹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负载改性膨润土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岩 王洪国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46,共4页
壳聚糖和膨润土均为吸附剂,利用壳聚糖与膨润土各自的优点,将这两种吸附剂相结合,制成一种新型吸附剂-壳聚糖负载改性膨润土膜,用于吸附铜离子。根据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大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实验条件,m(壳聚糖)∶m(膨润土)... 壳聚糖和膨润土均为吸附剂,利用壳聚糖与膨润土各自的优点,将这两种吸附剂相结合,制成一种新型吸附剂-壳聚糖负载改性膨润土膜,用于吸附铜离子。根据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大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实验条件,m(壳聚糖)∶m(膨润土)为3∶2,反应θ为50℃,反应t为10 min。壳聚糖负载改性膨润土膜对铜离子吸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改性膨润土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建科 刘毅 王爱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欧车前胶(PSY)、丙烯酸(AA)和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欧车前胶接枝聚丙烯酸/钠基蒙脱土(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Na-MMT质... 以欧车前胶(PSY)、丙烯酸(AA)和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欧车前胶接枝聚丙烯酸/钠基蒙脱土(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Na-MMT质量分数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和Cu2+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树脂在不同浓度NaCl、MgCl2和AlCl3溶液中的溶胀行为。红外光谱结果表明:Na-MMT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当Na-MMT质量分数为30%时,树脂达到最优吸水性能。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在15 min内可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5%,60 min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钠基蒙脱土 欧车前胶 吸水性能 铜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衍生水合硅酸钙PEI改性及吸附去除Cu(Ⅱ)与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亚 孙盛睿 +4 位作者 樊佳 杨庆峰 董满江 寇佳慧 刘阳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1291,I0003-I0005,共14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制造领域排放的污水重金属铜离子污染愈发严重。与此同时,催化领域对铜金属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本研究利用粉煤灰和改性剂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低成本改性水合硅酸钙(PCSH),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Ⅱ...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制造领域排放的污水重金属铜离子污染愈发严重。与此同时,催化领域对铜金属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本研究利用粉煤灰和改性剂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低成本改性水合硅酸钙(PCSH),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Ⅱ)),并进一步碱处理固定于表面的Cu(Ⅱ),形成铜基活性材料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相比于未改性的样品(CSH),PCSH对Cu(Ⅱ)的饱和吸附容量提高100%,高达588 mg/g。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添加PEI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孔隙结构以及Cu(Ⅱ)与-NH_(2)之间的强络合。从PCSH获得的铜基催化剂呈现纺锤形多孔形貌,作为催化剂分别用于活化过氧硫酸氢钾(PMS)氧化降解罗丹明B(RhB)和活化硼氢化钠(NaBH4)还原降解4-硝基苯酚(4-NP),速率常数达到0.7135/min(pH(7.0±0.3);[RhB]=20 mg/L;[PMS]=0.12 g/L;[催化剂]=0.8 g/L)和11.47×10^(-3)/s(pH(11.0±0.3);[4-NP]=10^(-4)mol/L;[NaBH4]=5×10^(-3)mol/L;[催化剂]=0.167 g/L),是CSH催化剂体系的20和19倍。本工作利用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实现了水溶液中铜元素的再利用,为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和利用提供了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合硅酸钙 铜离子吸附 聚乙烯亚胺 过氧硫酸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ed solution condition experiment and process design for copper deep removal from nickel anodes based on ion-exchange
16
作者 TANG Xiao-wei ZHAO Zho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353-1367,共15页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 has been a major keypoint in the nickel metallurgy industry.In this study,we proposed a novel process flow to promote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 has been a major keypoint in the nickel metallurgy industry.In this study,we proposed a novel process flow to promote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A simulated nickel anode solution was designed,and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of solution pH,adsorp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resin dosage and particle size,and stirring speed.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explored for copper removal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Based on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data,a novel process for copper removal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s was designed and verified.This novel process of copper removal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s was confirmed with nickel anolyte solution with nickel 50−60 g/L and copper 0.5 g/L.After finishing the novel process of copper removal,the nickel in the purified nickel anolyte became undetectable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 was 3 mg/L,the novel process of resin adsorption to remove copper from nickel anode solution through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s has an efficacious copper removal.It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removal nickel extract ion exchange RESIN adsorption DE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版论文摘要
17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中空纤维吸附材料吸附去除水中铜离子 利用一种使用方便的绳状中空纤维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吸附去除水中铜离子的过程,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铜离子初始浓度和竞争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初步评价了该纤维吸附剂的脱附性能... 中空纤维吸附材料吸附去除水中铜离子 利用一种使用方便的绳状中空纤维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吸附去除水中铜离子的过程,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铜离子初始浓度和竞争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初步评价了该纤维吸附剂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39.66mg/g;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的铜离子吸附去除率可达99.9%,说明该纤维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铜离子。中空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纤维表面分布的大量羧基是其吸附铜离子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摘要 铜离子吸附 网络版 LANGMUIR 中空纤维 吸附材料 等温吸附模型 最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