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院之宝之一:铜奔马
1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所处时代:东汉。器物规格: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出土时间:1969年。出土地点: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器物介绍: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其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铜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三足腾空,一足... 所处时代:东汉。器物规格: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出土时间:1969年。出土地点: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器物介绍: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其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铜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三足腾空,一足踏飞鸟,作疾足奔驰状。整个器物的着力点集注于踏着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展现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地点 铜奔马 工艺技术水平 出土时间 汉墓 甘肃省武威市 踏飞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是发现铜奔马的伯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廷芳 《郭沫若学刊》 1991年第3期72-73,11,共3页
一九七一年的冬天,甘肃省武威县雷台出土的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踏飞鸟、天马等)被充实到故宫博物院正在展览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展出,立即引起了文物考古、历史界以及国内外文化教育人士的重视;国内外不少... 一九七一年的冬天,甘肃省武威县雷台出土的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踏飞鸟、天马等)被充实到故宫博物院正在展览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展出,立即引起了文物考古、历史界以及国内外文化教育人士的重视;国内外不少报刊纷纷进行了大量报导。然而,对这匹铜奔马能够在当时那种禁锢的环境中被发现,并很快的调到北京公开展出的是郭老,知道的人却不多。因工作关系,我参与了此事的整个过程,现把它如实的记录下来,大概不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奔马 雷台 教育人士 武威县 甘肃省博物馆 何成湘 汉简 北京故宫 王冶 汉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鸟”图像到“铜奔马”的时空隐喻——以跨文化视域下“物像倒置表现”的视觉诠释为逻辑起点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凯臻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223-260,共38页
本文从汉画像石艺术这一人类视觉文化基因库中,提取“物象倒置表现”这一经典的视觉方式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将这一视觉方式置于世界艺术,包括原始艺术、古典艺术、民间艺术的跨文化视域中,进行“原始”与“科学”两种思维及视觉方式的并... 本文从汉画像石艺术这一人类视觉文化基因库中,提取“物象倒置表现”这一经典的视觉方式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将这一视觉方式置于世界艺术,包括原始艺术、古典艺术、民间艺术的跨文化视域中,进行“原始”与“科学”两种思维及视觉方式的并置比较与思考,进而以此为逻辑起点,梳理、辨析及诠释从汉画像石“鸟”图像到“铜奔马”的时空隐喻,探索其“原型”的编码方式,从而在艺术学与人类学的意义层面上,实现对早期人类这一独特的视觉方式的基本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鸟图像 铜奔马 视觉方式 物象倒置表现 图像诠释 时空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马踏飞燕”式奔马形象的程式化造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闻茹 《美术大观》 2015年第8期58-59,共2页
本文对"马踏飞燕"青铜雕塑程式化造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肯定它是汉代艺术家丰富想象力与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东汉末期青铜雕塑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 踏飞燕 铜奔马 程式化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踏飞燕”应改为“马踏飞鹰”的建议——为怀念老友崔土育溪教授(养马学专家)而作
5
作者 杨诗兴 《中国草食动物》 2002年第4期25-28,共4页
汉墓铜奔马蹄下飞鸟经专家考证阐明是鹰而非燕。建议将“马踏飞燕”改为“马踏飞鹰”。
关键词 汉墓铜奔马 踏飞燕 踏飞鹰 体型 结构 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马踏飞燕”纪实
6
作者 赵玉中 《中国书画》 2005年第6期163-164,共2页
1971年夏天的一天早晨,赵振茂正和"五·七"战友们在水稻田里劳动,连部的一位干事在稻田边喊开了:"赵振茂,赶快收拾行李!""上哪儿去啊?""你问这么多干嘛!""还真够严肃的。"他蹚着... 1971年夏天的一天早晨,赵振茂正和"五·七"战友们在水稻田里劳动,连部的一位干事在稻田边喊开了:"赵振茂,赶快收拾行李!""上哪儿去啊?""你问这么多干嘛!""还真够严肃的。"他蹚着水,走到稻田边,拔出腿,直奔宿舍。下午就乘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回到北京在家中洗脚时,大儿子见他小腿上还粘着湖北咸宁的红土,就问:"怎么这么紧张?"他无言以对——他确实不知道。第二天,到故宫博物院报到,即到院文物修复厂(现文保科技部前身)铜器小组上班,方才恍然大悟。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有舆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 湖北咸宁 铜奔马 水稻田 甘肃省博物馆 立德 雷台 砂绿 锈色 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踏飞燕
7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令中外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博物馆 考古学家 铜奔马 艺术家 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设计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1
8
作者 桂俊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2期32-33,共2页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艺术设计作为有形的存在,其内里所蕴含的深层意味,并结合中西艺术设计的差异,从表到里对艺术设计进行了总体上的观照。
关键词 形象层 文化品格 艺术 物态化 文化类型 艺术设计 中国人 人类 飞鸟 意味层 情欲 形式层 铜奔马 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敏芳侦破小说谈——兼议当前侦破小说的提高
9
作者 税海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9-42,共4页
八十年代中期,通俗文学在中国勃然兴起,而且,很快地便以其发行量之大,传播面之广形成对纯文学的某种严峻挑战。 平心而论,在众多的通俗文学作者之中,张敏芳目前还并不太引人注目。因为通俗文学此刻还是一片丘陵地带,还没有出现拔地而起... 八十年代中期,通俗文学在中国勃然兴起,而且,很快地便以其发行量之大,传播面之广形成对纯文学的某种严峻挑战。 平心而论,在众多的通俗文学作者之中,张敏芳目前还并不太引人注目。因为通俗文学此刻还是一片丘陵地带,还没有出现拔地而起的峰峦。但是,作为一个取样标本,“借一斑以窥全豹”,张敏芳却具有某种代表性,很值得研究。下面,想专就张敏芳的侦破小说略抒浅见;至于他的武侠小说只好俟后另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破小说 张敏 通俗文学 纯文学 通俗小说 写作规范 作品 侦探小说 奇案 铜奔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
10
作者 王乃昂 程弘毅 《历史地理》 2004年第1期219-246,共28页
武威一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即出土于此。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关系、行政建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武威一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即出土于此。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关系、行政建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无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理 姑臧 行政建置 河西走廊东端 铜奔马 文化交流 历史文化名城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