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铜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我国的铜器时代,一般是指二里头文化一殷一西周时期,大致就是史籍所说的“三代”。在我国这个文明史的早期阶段,尽管社会生产力较之史前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铸业逐渐发达到鼎盛时期,青铜工具制作愈来愈多,可是石器的使用数量... 我国的铜器时代,一般是指二里头文化一殷一西周时期,大致就是史籍所说的“三代”。在我国这个文明史的早期阶段,尽管社会生产力较之史前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铸业逐渐发达到鼎盛时期,青铜工具制作愈来愈多,可是石器的使用数量却还相当可观,伴随石器而存在的蚌器也并不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时代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 蚌器 西周时期 工具制作 早期阶段 社会生产力 青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的军队?通过战斧对其文化进行另一种诠释
2
作者 谢燕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2-142,共1页
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在德国的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的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的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的墓葬所证明的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的众多武器提出新的解释。... 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在德国的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的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的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的墓葬所证明的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的众多武器提出新的解释。德国中部的这些遗存和它们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士英雄"到形成在组织精英领导下有组织的专业军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时代 文化 军队 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诠释 战斧 军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维京时代北欧与欧洲大陆的联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云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6,共6页
考古学证据、历史语言学与人类学研究表明,由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构成的前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与欧洲大陆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斯堪的纳维亚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我国的铜石并用时代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46-48,共3页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合体字(拉丁文aeneus——“纯铜的”,希腊文——“石”).原意就是既出铜器又出石器的时代.这里的铜专指红铜,即天然铜,它质软,不适于制造大型工具,因此这一时代石...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合体字(拉丁文aeneus——“纯铜的”,希腊文——“石”).原意就是既出铜器又出石器的时代.这里的铜专指红铜,即天然铜,它质软,不适于制造大型工具,因此这一时代石器仍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并用时代 铜器时代 遗址 考古学文化 铜器 略述 天然铜 文物考古工作 龙山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石磨棒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昕 《古今农业》 2000年第3期1-8,共8页
石磨盘、石磨棒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农具,它是人类使用最早、沿续时间很长、流传范围较广的谷物加工农具,在新石器时代乃至以后铜器时代的许多地区,它都是人们加工谷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 石磨盘、石磨棒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农具,它是人类使用最早、沿续时间很长、流传范围较广的谷物加工农具,在新石器时代乃至以后铜器时代的许多地区,它都是人们加工谷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分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盘 新石器 农业考古 磨棒 贾湖遗址 文化遗址 使用方法 新石器时代遗址 铜器时代 原始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西走廊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魏益民 杨谊时 +4 位作者 张影全 赵博 李明 张波 郭波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7-1333,共7页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800~3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存 籽粒特性 河西走廊 西灰山 东灰山 新石器晚期 铜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长江与中华文明起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正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2-13,25,共3页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中华文明 早期文明 新石器文化 长江文化 文明时代 黄河文化 铜器时代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8
作者 马义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7-617,共1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文明古国之一。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一直到十五世纪前,我国炼铜和加工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直到今天,铜与铜合金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铜应用范围和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文明古国之一。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一直到十五世纪前,我国炼铜和加工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直到今天,铜与铜合金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铜应用范围和市场的增加,铜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尤其在我国,精铜消费量约从1990年的73万吨增至2013年的810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时代 序言 城市化发展 加工技术 可替代 铜合金 工业化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言
9
作者 孟祥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 物质基础 社会进步 人类社会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人工冶铁技术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转变的关键节点就是金属的冶炼和应用。具有易还原、熔点低等特点的铜是最早为人类认识并大量应用的金属。经历了漫长的铜器时代后,人类学会了冶铁,从铁矿石中提取的铁制造各种器具,从而步入铁器时代,进一步推动人类文... 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转变的关键节点就是金属的冶炼和应用。具有易还原、熔点低等特点的铜是最早为人类认识并大量应用的金属。经历了漫长的铜器时代后,人类学会了冶铁,从铁矿石中提取的铁制造各种器具,从而步入铁器时代,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器时代 冶铁 铜器时代 人类文明 关键节点 铁矿石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经》与《山海图》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致中 《河北学刊》 1987年第1期57-62,共6页
《山海经》尤其是《海经》和《荒经》极可能有古图作依据,文字的简约和不相连属,很象是图画的文字说明.有些是说明人物当时在做什么或人物鸟兽的位置,有些是说明人或动物面朝的方向.如:(?)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海... 《山海经》尤其是《海经》和《荒经》极可能有古图作依据,文字的简约和不相连属,很象是图画的文字说明.有些是说明人物当时在做什么或人物鸟兽的位置,有些是说明人或动物面朝的方向.如:(?)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海外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山海图 古图 铜器时代 铁刃 冶铜 冶炼 遗址 公元前 凿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一 被引量:2
12
作者 小林行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4-78,84,共16页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学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已成为引人关注的课题。为此,有必要把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研究论著介绍给国内读者。从本期起将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已故著名日本学者小林行雄的《日本考古学概论》的译文。
关键词 原史时代 弥生时代 日本 石器时代 人类学 考古学 遗迹 铜器时代 贝丘遗址 先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谈阳燧和阴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纪元 《文博》 1997年第2期54-55,共2页
1920年,李大钊在《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使用的阳燧和阴燧,以及它的性质和用途,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考究,精辟地谈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燧”是取火的物具,亦称“夫遂”,又称“阳遂”,皆是取火的器... 1920年,李大钊在《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使用的阳燧和阴燧,以及它的性质和用途,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考究,精辟地谈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燧”是取火的物具,亦称“夫遂”,又称“阳遂”,皆是取火的器具.《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又《考工记》:“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郑注:“鉴,遂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礼记·内则篇》“子事父母,鸡初鸣,咸(?)漱……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金燧,右佩玦、捍、管、(?)、大(?)、木燧.”“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漱……左佩纷、帨、刀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阳燧 铜器时代 考古发掘 青铜时代 齐家文化 “鉴” 《考工记》 周秦之际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
14
作者 孙培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62,共2页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须通识者为之”。他认为,能够完全胜任校对任务的人,必须是通才,有大学问。 梁厚甫(美籍华人学者):“我向来佩服校对出身的报人。我每进报馆,先和校对点头,然后及于编辑,因为他们是‘文章司命’也。”把校对工作者看成是掌管文章寿天生死的文运星官。确认校对职责大。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了几遍,但终究不免仍有错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人员 校对工作 校对者 校勘学 理校法 自得其乐 校对实践 校是非 铜器时代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虫小技”的虫不是昆虫
15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I0010-I0010,共1页
“雕虫小技”里的“虫”不是昆虫,而是虫书。虫书也叫鸟虫书,是以篆书为主体的一种美术字体。开始它只是篆书笔画之外连缀一些鸟或虫的形状,后来发展到以鸟虫形状代替篆书笔画。中国青铜器时代末期,铜器上常用鸟虫书作为纹饰,常见... “雕虫小技”里的“虫”不是昆虫,而是虫书。虫书也叫鸟虫书,是以篆书为主体的一种美术字体。开始它只是篆书笔画之外连缀一些鸟或虫的形状,后来发展到以鸟虫形状代替篆书笔画。中国青铜器时代末期,铜器上常用鸟虫书作为纹饰,常见于戈矛剑之类。钟铭也有。较早的有:吴王子于戈,吴王僚即位(公元前526年)前作;楚王孙渔戈,楚司马子鱼(卒于公元前525年)作;宋公栾戈(公元前514~前45年);楚王畲璋戈(公元前488~前435年);蔡侯产剑(公元前471~前457年);越王勾践剑(公元前496~前46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铜器时代 公元前 越王勾践剑 鸟虫书 篆书 形状 笔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涉及中国之几点
16
作者 蒋逸雪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2期10-12,共3页
英人韦尔斯《世界史纲》一书,号称名著,久已风行宇内,我国亦早有译本.间事披览,觉其所写中国史事,有异于平昔之所闻者,姑举数端,用供商榷.六十九叶(据商务印书馆印行之汉译第三版):“纪元前一五○○年前,世界上惟印度、缅甸林中有鸡,…... 英人韦尔斯《世界史纲》一书,号称名著,久已风行宇内,我国亦早有译本.间事披览,觉其所写中国史事,有异于平昔之所闻者,姑举数端,用供商榷.六十九叶(据商务印书馆印行之汉译第三版):“纪元前一五○○年前,世界上惟印度、缅甸林中有鸡,……按之史乘,纪前一一○○年乃至中国.”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当周成王十六年,似溯说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刘 世界史 沛公 《禹贡》 鸡彝 铜器时代 叔孙通 公元前 铁器时代 太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的石棚文化——析木城石棚
17
作者 宋延英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5期73-76,共4页
一世界考古学家多把属于新石器时代以至铜器时代,人类利用巨大的天然石块或略加修整的石块堆树起来的最古石建筑物称为“巨石文化”,即欧洲语的“多尔门”、“门希尔”、“苦轮利亚”、“恺尔恩”。“巨石文化”包括石棚、石碣、石圈、... 一世界考古学家多把属于新石器时代以至铜器时代,人类利用巨大的天然石块或略加修整的石块堆树起来的最古石建筑物称为“巨石文化”,即欧洲语的“多尔门”、“门希尔”、“苦轮利亚”、“恺尔恩”。“巨石文化”包括石棚、石碣、石圈、立石、列石、积石等各式巨石建筑。它分布的范围很广:欧洲、非洲以及亚洲都有发现。中国是否也有这种巨石文化?曾是考古学中的一个疑问。日本考古工作者鸟居龙藏于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二八年间在我国调查,认为辽东半岛的海城、盖县、复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石棚 巨石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 鸟居龙藏 铜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工作 考古学家 巨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朱炳仁铜艺作品赏
18
作者 文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第9期46-51,共6页
铜,是人类最早认知并从自然界获得的金属元素。随之开启的铜器时代(一般指青铜时代),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自铜器与铜工艺产生之初,即与当时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体... 铜,是人类最早认知并从自然界获得的金属元素。随之开启的铜器时代(一般指青铜时代),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自铜器与铜工艺产生之初,即与当时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体现并映射出其强烈的文化内涵。铜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金属元素 品赏 凝脂 铜器时代 人类文明 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县山区发展山羊养殖初探
19
作者 台社叶 《甘肃畜牧兽医》 2013年第7期23-24,共2页
据历史记载,人类饲养山羊己有一万年的历史,山羊也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在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早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说中就有“羊犬则美”之说,这里的“羊”就指“山羊”。成县山区天然牧草丰富,山羊生理特征和生活习... 据历史记载,人类饲养山羊己有一万年的历史,山羊也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在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早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说中就有“羊犬则美”之说,这里的“羊”就指“山羊”。成县山区天然牧草丰富,山羊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适应陇南山区自然条件。羊肉市场需求潜力大,在成县山区大力发展山羊养殖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发展山羊养殖要鼓励、扶持、指导,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养殖 山区发展 成县 《说文解字》 历史记载 铜器时代 天然牧草 陇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地重游——再回安曼
20
作者 刘宝莱 《阿拉伯世界》 2005年第5期48-49,56,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商贸中心 阿拉伯半岛 沙特阿拉伯 铜器时代 人类文明史 巴勒斯坦 不同时期 以色列 叙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