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铜厂沟Mo-Cu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矽卡岩矿物学与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高雪 孟健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61-2174,共14页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根据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可将矽卡岩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透闪石矽卡岩三种类型。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钻孔岩心编录,发现铜厂沟矿区矽卡岩矿物组合受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空间分布的控制:(1)由大理岩向外依次发育透辉石矽卡岩→透闪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2)由浅至深,石榴子石粒度逐渐变大;③矿化与透闪石、绿帘石等退化蚀变矿物密切相关,矿体多形成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是石榴子石,多呈自形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较深,均质性,以钙铝榴石为主(62.2%~78.3%),其次为钙铁榴石(16.7%~34.2%),少量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系列(Gro62-78And17-34Spe+Pyr+Alm2-6)。石榴子石Fe^(2+)/Fe^(3+)比值变化范围为0.00~0.20,平均值为0.06,指示石榴子石形成于酸性的氧化环境。石榴子石的δ^(18)OSMOW变化范围为5.2‰~9.5‰,反映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金属硫化物具有较为均一的S-Pb同位素范围(δ^(34)S(CDT)=-0.7‰~1.4‰;^(206)Pb/^(204)Pb=18.332~18.694,^(208)Pb/^(204)Pb=38.454~39.088,^(207)Pb/^(204)Pb=15.588~15.663),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壳源的长英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铜厂沟mo-cu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成矿岩体的高氧逸度特征及区内斑岩矿床成矿元素组合差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凯旋 梁华英 +2 位作者 黄文婷 张健 陈喜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成矿岩体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矿化和岩体紧密共生,主要为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分析了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Ce^(4+)/Ce^(3+)、Eu_N/Eu_N~*比值、岩体氧化物共生组合及岩体...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成矿岩体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矿化和岩体紧密共生,主要为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分析了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Ce^(4+)/Ce^(3+)、Eu_N/Eu_N~*比值、岩体氧化物共生组合及岩体Sr-Nd同位素组成。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具高的Ce^(4+)/Ce^(3+)比值(250~1415)和高的Eu_N/Eu_N~*比值(0.61~0.75),与智利北部以及中国的玉龙、德兴斑岩型矿床的基本一致,显示高氧化性特征;岩体发育赤铁矿-磁铁矿组合及据锆石微量元素组成计算岩浆lgfO_2值在-2.8~-20.0之间,也表明岩浆具高氧化特征,岩浆中的硫主要为氧化硫。岩浆中氧化硫主要通过与岩浆中的Fe^(2+)反应,形成磁铁矿,使氧化硫还原,为硫化物沉淀析出提供还原硫。岩体全岩初始(^(87)Sr/^(86)Sr)_i比值在0.706881~0.706970之间,ε_(Nd)(t)值在-5.0~-5.5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范围在1297~1337 Ma之间,表明其主要为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混有少量幔源组分。滇西北地区发育斑岩Cu-Mo(Mo-Cu)、Cu-Au-Mo及Cu-Au矿床,不同元素组合斑岩矿床成矿岩体岩浆都具高氧化特征,但矿床成矿元素从Cu-Mo→Cu-Au-Mo→Cu-Au,矿化岩体的(^(87)Sr/^(86)Sr)i范围从0.7076~0.7101逐渐减少到0.7053~0.7059,ε_(Nd)(t)值范围从-5.9~-6.1逐渐增加到-2.2~-3.8,显示幔源物质增加或地壳物质减少。这表明区内斑岩-夕卡岩型矿床成矿元素组合受源区控制,斑岩铜金矿床岩浆源区含较多幔源物质,斑岩铜钼矿床岩浆源区含较多壳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斑岩矿床 锆石微量元素 高氧化岩浆 斑岩源区与矿床元素组合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铜厂沟Cu-Mo多金属矿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矿床成因 被引量:7
3
作者 彦廷龙 刘学龙 +4 位作者 王迎春 杨富成 吕晓春 潘江涛 李德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5-1075,共11页
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位于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的南延部分,是近几年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SiO_2含量是63.02%~69.6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65~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全碱(K_2... 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位于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的南延部分,是近几年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SiO_2含量是63.02%~69.6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65~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全碱(K_2O+Na_2O)含量为6.19%~9.11%,相比中酸性岩石碱度较高。岩石中的轻稀土比较富集(LREE/HREE=15.48~21.15),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_N/Yb_N=30.44~38.66),δEu无明显异常,δCe弱负异常说明成矿作用是在氧化环境下进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指示岩石是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花岗岩系列。从格咱岛弧北部的休瓦促向南到达铜厂沟,区内发育的燕山期酸性岩带呈NS向展布,向南侧伏,出露面积逐渐变小,剥蚀深度变浅。酸性岩带内形成一系列燕山期的大-中型钼(铜)多金属矿床,在纵向上(由浅至深)和横向上(从铜厂沟到休瓦促)具有相似的分带性,表现出成矿元素由中低温成矿元素Cu、Pb、Zn到高温成矿元素Mo、W的分带特征。根据矿床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以期对今后区内的找矿勘查和成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矿区 花岗闪长斑岩 格咱岛弧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地区斑岩成矿专属性浅析与典型矿床特征
4
作者 曹晓民 范玉华 李文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65-366,共2页
研究区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隶属香格里拉县所辖。六十年代以来有关单位及广大地质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勘查、科研工作。在地史演化、岩浆形成机制、成矿规律等方面认识不断深化,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目前区内已发现矿床(点)50... 研究区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隶属香格里拉县所辖。六十年代以来有关单位及广大地质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勘查、科研工作。在地史演化、岩浆形成机制、成矿规律等方面认识不断深化,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目前区内已发现矿床(点)50余处,其中超大型1处,中-大型10处(曹晓民等,2014)。本文从斑岩成矿系统入手,对不同时期斑岩侵入体与成矿元素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进而对矿床系列的成矿元素组合特点及其时空源分布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体 接触带 闪长玢岩 石英 典型矿床 成矿专属性 玄武岩 铜钼矿 闪长斑岩 闪长岩 硅氧矿物 基性岩 喜马拉雅期 铜厂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若干重要成因问题反思
5
作者 任华宁 杨合群 +1 位作者 赵国斌 王永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43-344,共2页
北祁连山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闻名于世,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并有大量论著发表(例如,甘肃省白银厂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白银厂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及其成因意义;白银厂矿田构造及成矿模),但有许多重要成因问题存在争议,例如,矿体产出... 北祁连山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闻名于世,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并有大量论著发表(例如,甘肃省白银厂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白银厂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及其成因意义;白银厂矿田构造及成矿模),但有许多重要成因问题存在争议,例如,矿体产出状态是相对原始的还是经过褶皱旋转的;富铜的矿床(折腰山、火焰山铜矿)和富锌铅的矿床(小铁山、四个圈、铜厂沟锌铅铜矿)如何发生元素分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浸染状 火焰山 富锌 铁山 白银厂矿田 矿床 有色金属矿床 铜厂 矿体分布 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