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新设计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贺紫柠
李忠恒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69,76,共4页
-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探究”(项目编号:CJF19090)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通过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及相关文献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定制的玻璃仪器、注射器和翻口塞等常见的实验器材对该反应的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具有反应可控、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等特点,还解决了装置中残留有毒气体而导致的污染问题,体现了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
-
关键词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污染问题
实验改进
氧化还原反应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利用原电池浅探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 2
-
-
作者
陆鼎昌
张晓莉
-
机构
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68,共5页
-
基金
中国教育学会课题“手持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实验研究”(编号:202300170807ZXB)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中小学科普教育赋能课后服务路径研究”(编号:JKT24045)
安徽省课题“基于微项目的中学化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编号:AH2024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通过设计双液原电池装置,初步探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表明:电压先升后降且变化缓慢(10-3mV/s),24 h内铜片损耗少,说明在本双液原电池中该反应复杂且速率慢;阴极区溶液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及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现象,证实中间产物有亚硝酸存在。进一步证实,亚硝酸对铜与硝酸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装置有效减少颜色干扰,运用传感器测定数据,实现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分析。
-
关键词
原电池
铜与浓硝酸反应
实验探究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 3
-
-
作者
刘永珍
朱马尔
杨逸骁
李天鹏
-
机构
酒泉第六中学
甘肃省酒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3,共3页
-
基金
2023年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融合式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课题编号:JQ2023GHB051)研究成果。
-
文摘
通过对教材及文献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使用具支试管、注射器、长颈漏斗等仪器,设计了一款简易密闭、一体化的实验装置改进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有效避免尾气泄漏的基础上,解决了铜与浓硝酸反应速率过快、在反应中气体生成量较难控制等问题。改进装置可适用于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NO_(2)与水及NO与O_(2)四个反应的实验。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集成化设计
装置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罗敏
刘茜
杨丽君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
文摘
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时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及氮氧化物易泄露等问题,利用注射器、三通阀和具支U型管等仪器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并选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进行反应。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等特点,非常适合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分组实验。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改进
泡沫铜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整合设计
被引量:9
- 5
-
-
作者
杨香涛
阮方来
-
机构
扬中市新坝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72,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立项课题“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研究——实验手段推进课堂转型”(项目编号:2017JK12-L237)阶段成果
-
文摘
对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整合设计,采用新的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实验的有效控制,完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检验,较好解决了残留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气体逸出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体现了对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环境友好实验
实验整合设计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基于智能手机的铜和硝酸反应实验过程可视化设计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刘江
赵宁东
刘俊
徐怀春
-
机构
云南省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4,共3页
-
基金
文山学院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A2140213)
文山学院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JG2018236)
文山学院《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A2010202)研究成果。
-
文摘
以铜和浓(稀)硝酸反应为例,用医用注射器、三通旋塞等对实验进行微量化改进。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结合希沃授课助手将实验过程实时传输大屏幕,得到放大的画面,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能完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性质的验证,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材料易得,适合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使用。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微量化演示实验
智能手机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有关含氮元素物质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被引量:1
- 7
-
-
作者
代黎娜
-
机构
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1,共3页
-
文摘
以氨气喷泉实验、氨和氯化氢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三个实验改进为例,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借助化学实验,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改进,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视野。
-
关键词
实验改进与创新
氨气喷泉实验
氨和氯化氢反应
铜与浓硝酸反应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