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印支期(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及相关的Nb-Ta-W成矿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恩农
谢磊
+3 位作者
王汝成
张文兰
陈琪
胡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95,共20页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钽成矿作用。豆乍山岩体位于苗儿山岩体中部,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在豆乍山钻孔样品中发现富含Nb-Ta-W氧化物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苗儿山-越城岭地区的多时代成矿信息,查明不同类型成矿过程,对钻孔内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钻孔样品主要包含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其中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穿插了主岩体。详细的矿物学工作显示(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含有多样的稀有金属副矿物,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中有铌铁矿族矿物、铌铁金红石、锡石等氧化物,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则包含了复杂的Nb-Ta-W的氧化物矿物集合体,主要为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铁矿、骑田岭矿和黑钨矿等;另外还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发现一些富含白钨矿的电气石细脉。白云母花岗岩中岩浆锡石U-Pb定年结果为219±4 Ma,属于印支期成矿作用。结合岩相学观察结果和云母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含电气石的白云母花岗岩中钨富集程度更明显,形成更多铌钽钨的氧化物,后期随着含B流体的进一步聚集,在白云母花岗岩晚期穿插的电气石细脉中形成了大量的W的独立矿物,黑钨矿和白钨矿。相对于二云母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全岩成分具有较高的Na和P含量和较低的K、Ti和Fe含量,较低的稀土总量,且四分组效应更明显,它们还含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Nb、Ta、W、Sn等(最高分别可达56×10-6、40×10-6、547×10-6和89×10-6)和较低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低至1.4和11.2)。这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显示了(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更高的演化特征。通过与苗儿山-越城岭岩基中多个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对比,云头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与豆乍山(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相似的特征,推测该W矿床也可能具有Nb-Ta富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钨成矿作用
岩浆演化
岩浆-热液过程
富硼流体
锡石U-Pb年龄
豆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佐民
刘晓阳
+9 位作者
王惠初
胡鹏
吴兴源
龚鹏辉
任军平
贺福清
孙凯
何胜飞
左立波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9-1173,共15页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卢旺达超群组成,少量新近纪火山岩,其中以卢旺达超群最为重要,从底至顶依次由四个群组成:基可勒群、平杜拉群、乔霍哈群和卢各支群。侵入岩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以四期花岗岩为代表(G1~G4期),其中G4花岗岩与钨锡铌钽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浆作用与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有关,在元古代经历了四阶段挤压-伸展更替的构造岩浆演化。根据对已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次研究认为,岩浆作用更可能形成于"汇聚俯冲+板片拆沉(或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即俯冲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伸展体制。铌钽钨锡矿是卢旺达最为典型和最重要的矿种,主要受G4花岗岩和区域构造的控制,表现为伟晶岩型铌钽锡矿、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成岩成矿过程的先后关系总结为:G4花岗岩上涌侵位,形成于986~976Ma→分异演化形成伟晶岩和铌钽矿±锡矿,铌钽矿形成于975~962Ma→形成石英脉和锡矿,锡矿形成于951±18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旺达
基巴拉带
元古代
构造-岩浆演化
钨
锡
铌
钽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印支期(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及相关的Nb-Ta-W成矿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恩农
谢磊
王汝成
张文兰
陈琪
胡欢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95,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2062)
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科研基金(编号DLTD2104)资助成果。
文摘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钽成矿作用。豆乍山岩体位于苗儿山岩体中部,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在豆乍山钻孔样品中发现富含Nb-Ta-W氧化物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苗儿山-越城岭地区的多时代成矿信息,查明不同类型成矿过程,对钻孔内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钻孔样品主要包含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其中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穿插了主岩体。详细的矿物学工作显示(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含有多样的稀有金属副矿物,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中有铌铁矿族矿物、铌铁金红石、锡石等氧化物,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则包含了复杂的Nb-Ta-W的氧化物矿物集合体,主要为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铁矿、骑田岭矿和黑钨矿等;另外还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发现一些富含白钨矿的电气石细脉。白云母花岗岩中岩浆锡石U-Pb定年结果为219±4 Ma,属于印支期成矿作用。结合岩相学观察结果和云母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含电气石的白云母花岗岩中钨富集程度更明显,形成更多铌钽钨的氧化物,后期随着含B流体的进一步聚集,在白云母花岗岩晚期穿插的电气石细脉中形成了大量的W的独立矿物,黑钨矿和白钨矿。相对于二云母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全岩成分具有较高的Na和P含量和较低的K、Ti和Fe含量,较低的稀土总量,且四分组效应更明显,它们还含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Nb、Ta、W、Sn等(最高分别可达56×10-6、40×10-6、547×10-6和89×10-6)和较低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低至1.4和11.2)。这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显示了(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更高的演化特征。通过与苗儿山-越城岭岩基中多个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对比,云头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与豆乍山(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相似的特征,推测该W矿床也可能具有Nb-Ta富集的潜力。
关键词
铌钽钨成矿作用
岩浆演化
岩浆-热液过程
富硼流体
锡石U-Pb年龄
豆乍山
Keywords
Nb-Ta-W mineralization
magma evolution
magmatic-hydrothermal process
boron-rich fluid
cassiterite U-Pb age
Douzhashan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佐民
刘晓阳
王惠初
胡鹏
吴兴源
龚鹏辉
任军平
贺福清
孙凯
何胜飞
左立波
张航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9-1173,共15页
基金
援卢旺达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编号WKZB1811BJB301389)
援赞比亚东北地区航空物探和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填图([2015]352)
+1 种基金
非洲中东部大型铜-钴资源基地评价项目(编号DD20190439)
非洲中南部重要矿床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研究(编号1212011220910)资助的成果。
文摘
卢旺达地处中非基巴拉带东北部(卡拉圭-安科连带),是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铌-钽-钨-锡成矿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卢旺达境内的地层层序、岩浆作用、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和铌钽钨锡矿产成矿作用特征。卢旺达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卢旺达超群组成,少量新近纪火山岩,其中以卢旺达超群最为重要,从底至顶依次由四个群组成:基可勒群、平杜拉群、乔霍哈群和卢各支群。侵入岩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以四期花岗岩为代表(G1~G4期),其中G4花岗岩与钨锡铌钽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浆作用与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有关,在元古代经历了四阶段挤压-伸展更替的构造岩浆演化。根据对已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次研究认为,岩浆作用更可能形成于"汇聚俯冲+板片拆沉(或弧后伸展)"的动力学背景,即俯冲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伸展体制。铌钽钨锡矿是卢旺达最为典型和最重要的矿种,主要受G4花岗岩和区域构造的控制,表现为伟晶岩型铌钽锡矿、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成岩成矿过程的先后关系总结为:G4花岗岩上涌侵位,形成于986~976Ma→分异演化形成伟晶岩和铌钽矿±锡矿,铌钽矿形成于975~962Ma→形成石英脉和锡矿,锡矿形成于951±18Ma。
关键词
卢旺达
基巴拉带
元古代
构造-岩浆演化
钨
锡
铌
钽
成矿作用
Keywords
Rwanda
Kibara belt
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niobium-tantalum-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印支期(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及相关的Nb-Ta-W成矿作用
田恩农
谢磊
王汝成
张文兰
陈琪
胡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洲基巴拉带东北部卢旺达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
周佐民
刘晓阳
王惠初
胡鹏
吴兴源
龚鹏辉
任军平
贺福清
孙凯
何胜飞
左立波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