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南建水普雄铌稀土矿床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敏 周家喜 +5 位作者 刘凤祥 李余华 李音 李明晓 张子军 王长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46-3760,共15页
普雄铌稀土矿床位于滇东南建水县,是新发现赋存于长岭岗碱性岩体风化壳中的一个超大型富铌稀土矿床。目前,该矿床探获稀土矿石量3.6亿t,稀土氧化物量47万t,铌金属量5.7万t,以轻稀土元素富集为特征。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15号勘探线60... 普雄铌稀土矿床位于滇东南建水县,是新发现赋存于长岭岗碱性岩体风化壳中的一个超大型富铌稀土矿床。目前,该矿床探获稀土矿石量3.6亿t,稀土氧化物量47万t,铌金属量5.7万t,以轻稀土元素富集为特征。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15号勘探线60号钻孔20件各种类型铌稀土矿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初步查明了该矿床的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微镜下鉴定和XRD、SEM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Ⅰ号和Ⅱ号矿体残留造岩矿物主要有正长石、斜长石、霞石、云母和磁铁矿等,次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三水铝石和蒙脱石等,主要稀土矿物及含稀土矿物为独居石、氟碳铈矿、铅锰铈矿和方钍石等。稀土矿物和含稀土矿物主要呈他形粒状、针状和板状等分布于高岭石、云母和正长石的裂隙和解理中,部分独立分布。ICP-MS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但相对球粒陨石均有不同程度富集,总体表现为Ⅰ号矿体样品∑REE(766×10^-6~8942×10^-6)高于Ⅱ号矿体(1029×10^-6~6043×10^-6)。全部样品轻稀土(∑LREE)总量(748×10^-6~8841×10^-6)明显高于重稀土(∑HREE)总量(14×10^-6~101×10^-6),∑LREE/∑HREE=42~114,(La/Yb)N=92~1001,且轻稀土内部分异((La/Sm)N=21~52)较重稀土内部分异((Gd/Yb)N=2~11)更明显。全部样品均具有Eu负异常特征,其δEu值为0.44~0.72。不同类型样品的Ce异常特征不同,Ⅰ号矿体样品具有明显的负Ce异常(δCe=0.02~0.52,仅ZK15-60-02样品的δCe=1.34),Ⅱ号矿体样品具有弱的负Ce异常(δCe=0.41~0.85,仅ZK15-60-18样品的δCe=1.97);全部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均有较大变化范围,与上地壳元素平均含量相比,Li、Zn、Ga、Zr、Nb、Cd、Sb、Cs、Tl、Pb、Th和U等有不同程度富集,Sc、V、Cr、Co、Ni、Cu和Sn等有不同程度亏损。综合研究表明,内生成岩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共同导致了该矿床轻、重稀土的分异与富集,内生成岩作用为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外生成矿作用导致铌稀土元素进一步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微量和稀土元素 矿床成因 长岭岗碱性岩体 建水普雄铌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建水普雄铌稀土矿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余华 张子军 +4 位作者 龙庆兵 刘凤祥 李明晓 王敏 周家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云南建水普雄铌稀土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铌稀土多金属矿床,产于霞石正长岩和碱性正长岩组成的长岭岗碱性岩体的风化壳中,累计探明铌资源量超过5.7×107 kg,总稀土资源量超过47×107kg。目前,对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 云南建水普雄铌稀土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铌稀土多金属矿床,产于霞石正长岩和碱性正长岩组成的长岭岗碱性岩体的风化壳中,累计探明铌资源量超过5.7×107 kg,总稀土资源量超过47×107kg。目前,对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物学特征和找矿勘查技术上,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方面,仅限于部分成矿元素(如铌和稀土等)的基本分析上。本次工作在深入的野外观测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12号勘探线64号钻孔进行了系统取样(24件)和高精度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微量元素与上地壳元素平均含量相比,全部样品Li、Ga、Nb、Sb、Cs、Pb、Th和U等有不同程度富集;稀土元素相对球粒陨石也均有不同程度富集,但稀土总量变化范围较大,总体上表现为全风化层样品(∑REE介于1046×10-6~9154×10-6)高于粘土层(630×10-6)和半风化层样品(163×10-6~1369×10-6),表明成岩作用和风化过程导致了这些元素的不同程度富集。此外,全部样品的轻稀土总量和重稀土总量比值较大,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间分异明显,∑LREE/∑HREE=20~58,(La/Yb)N=25~143,轻稀土元素内部分异((La/Sm)N=11~26)较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Gd/Yb)N=1~6),表明稀土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分异和富集。全部样品Eu负异常明显(δEu=0.5~0.7),Ce异常显著,正、负异常均有(δCe=0.1~3.8),表明成岩作用和风化过程没有导致Eu异常改变,但对Ce异常产生了显著影响。综上,普雄铌稀土矿床富集多种三稀(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成岩作用和风化过程共同导致了三稀元素不同程度分异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长岭岗碱性岩体 风化壳 普雄铌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竹山地区早古生代碱性岩浆活动及其相关铌稀土成矿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江 程昌红 +3 位作者 王连训 彭三国 彭练红 许珂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南秦岭竹山地区发育强烈的志留纪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岩性包括正长岩、火成碳酸岩、粗面岩和碱性玄武岩,侵位时间集中于450~430 Ma。该期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于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岩浆源区以HIMU组分为主,具有HIMU和EMⅠ、E... 南秦岭竹山地区发育强烈的志留纪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岩性包括正长岩、火成碳酸岩、粗面岩和碱性玄武岩,侵位时间集中于450~430 Ma。该期碱性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于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岩浆源区以HIMU组分为主,具有HIMU和EMⅠ、EMⅡ多种富集地幔端员混合特征。碱性杂岩体普遍发育铌、稀土矿化,形成了庙垭、杀熊洞、天宝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碱性杂岩体或碱性火山杂岩的空间展布,富碱和较高的结晶分异程度是成矿有利条件。幔源与洋壳俯冲消减、陆源沉积物再循环以及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关系密切。该期碱性岩浆-成矿事件形成于板块边缘岩石圈强烈伸展和幔源岩浆底侵上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 铌稀土矿床 伸展 底侵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形成于不同时代的信息——矿床西矿体的年龄和讨论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宗清 唐索寒 +2 位作者 王进辉 袁忠信 白鸽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成矿时代长期争论。笔者报道了采自矿床西矿体铌-稀土-铁矿石样品和白云岩样品的Sm-Nd等时年龄和Rb-Sr等时年龄。Sm-Nd等时年龄为809±80(2σ)Ma,INd=0.511182±34(2σ),MSWD1.10;Rb-Sr等时年龄近似于3...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成矿时代长期争论。笔者报道了采自矿床西矿体铌-稀土-铁矿石样品和白云岩样品的Sm-Nd等时年龄和Rb-Sr等时年龄。Sm-Nd等时年龄为809±80(2σ)Ma,INd=0.511182±34(2σ),MSWD1.10;Rb-Sr等时年龄近似于391±97(2σ)Ma,ISr=0.70453±72(2σ),MSWD47。西矿Sm-Nd等时年龄与矿床主、东矿相同年代学方法年龄不同。白云鄂博矿床可能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并在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遭受过后期地质作用改造。西矿同主、东矿一样,在加里东期,铁矿石和白云岩的Sr同位素系统发生过扰动或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铁--稀土矿床 成矿时代 白云岩 Sm-Nd等时年龄 Rb-Sr等时年龄 地质作用 铁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白云鄂博矿床资源合理利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台荣 赵永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6,共3页
针对白云鄂博矿床赋存特点,分析了现在的资源利用情况,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出措施,对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 合理利用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的成岩和成矿作用:矿化和未矿化岩体的比较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武斌 单强 +4 位作者 赵振华 罗勇 于学元 李宁波 牛贺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9-1704,共16页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由801和802两个岩体组成:801岩体为典型的稀有稀土矿化碱性花岗岩,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802岩体稀土元素和某些稀有元素含量也较高,但未形成工业矿床。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由801和802两个岩体组成:801岩体为典型的稀有稀土矿化碱性花岗岩,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802岩体稀土元素和某些稀有元素含量也较高,但未形成工业矿床。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和未矿化碱性花岗岩体为同源岩浆,具有富集地幔源的特征,在其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在脱离源区时802岩体的原始岩浆演化程度明显高于801岩体的原始岩浆,因此802岩体的成矿潜力应大于801岩体。801岩体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可以分上下2个岩相带:上部为钠长石花岗岩带,下部为钠闪石花岗岩带。在上部岩相带中分布着相当数量的伟晶岩块(壳)和晶洞,在该岩相带的石英(斑晶和伟晶岩)中存在着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以及岩石具有明显的稀土四分组效应,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暗示801岩体的原始岩浆在侵位后发生充分的分异演化;802岩体具有典型的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岩石的结构特征,且该岩体岩石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相对均匀,表明802岩体的原始岩浆在侵位后没有经历明显的分异演化过程。显然,岩浆侵位后分异演化程度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的稀有稀土元素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 碱性花岗岩 岩浆-热液演化 超大型稀土--铍-锆矿床 矿化和未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