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铌—稀土—钛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对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的补充 被引量:1
1
作者 文俊 赵伟 +3 位作者 刘治成 张航飞 竹合林 赵凱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42,共2页
近年来,在川南沐川地区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发现了厚度大、高度富集、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的新类型Nb—REE—Ti多金属富集层,该富集层中超常富集Nb、REE、Ti、Ga、Sc、Zr等多种关键金属元素,此6种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是我国急缺重要的高... 近年来,在川南沐川地区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发现了厚度大、高度富集、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的新类型Nb—REE—Ti多金属富集层,该富集层中超常富集Nb、REE、Ti、Ga、Sc、Zr等多种关键金属元素,此6种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是我国急缺重要的高科技矿产,且找矿潜力较大。近30年来,地质工作者广泛关注了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组与宣威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界面之上的黏土岩层中“三稀”富集特征与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稀土—钛多金属富集层 宣威组 峨眉山玄武岩 晚二叠世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边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底部镓−铌−稀土矿化富集层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的启示
2
作者 程建康 孙宝伟 +3 位作者 霍加庆 朱凯宁 肖亮 王彬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6,共18页
【研究目的】重点对四川省盐边县东风村一带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发现的火山沉积型镓-铌-稀土矿化富集层开展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成矿物源和成矿条件,探讨成矿机制,为找矿勘查提供新的启示。【研究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具有... 【研究目的】重点对四川省盐边县东风村一带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发现的火山沉积型镓-铌-稀土矿化富集层开展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成矿物源和成矿条件,探讨成矿机制,为找矿勘查提供新的启示。【研究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矿石样品,通过镜下鉴定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结果】镓−铌−稀土矿化富集层是基性火山碎屑岩强烈风化形成的富铝古风化壳,主要由蚀变凝灰质火山角砾岩、铝土质粘土岩、凝灰质粘土岩等岩石组成,受控于下伏阳新组顶部喀斯特地貌与上覆玄武岩的接触界面。矿化富集层延伸稳定,具有显著的Nb、Ta、Ga、Ti、REE等矿化富集特征且矿化均匀。矿化富集层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元素的富集程度随岩石铝质含量增高而变大,Ga元素含量较均匀。成矿物源主要来自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及基性火山碎屑岩,湿润炎热的古地理环境、平缓开阔的地貌及酸性含氧介质为Ga、Nb、REE等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成矿元素经历多次溶失、络合、迁移、水解、沉淀和吸附等作用,最终形成矿化富集层。【结论】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发现的火山沉积型镓−铌−稀土矿化富集层是一种新型的稀有稀土成矿类型,不但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和巨大的资源潜力,而且对研究成矿理论和拓展找矿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稀土矿化富集 峨眉山玄武岩 火山沉积型 成矿机制 四川盐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稀有金属伴生矿富集渣提取稀土和铌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勇 刘牡丹 刘珍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研究了从复杂稀有金属伴生矿富集渣中提取稀土和铌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酸化-分段浸出工艺可实现富集渣中稀土和铌的高效浸出。在酸矿质量比1.8、酸化温度350℃、酸化时间120min、一段浸出液固比1∶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90mi... 研究了从复杂稀有金属伴生矿富集渣中提取稀土和铌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酸化-分段浸出工艺可实现富集渣中稀土和铌的高效浸出。在酸矿质量比1.8、酸化温度350℃、酸化时间120min、一段浸出液固比1∶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90min、二段浸出液固比8∶1、浸出温度25℃、浸出时间90min的条件下,浸出渣中REO含量为0.96%,Nb2O5含量为0.75%,稀土浸出率为85.03%,铌浸出率为80.88%。其中铌一段浸出率为80.26%,稀土二段浸出率为83.85%,可通过分别处理一段浸出液和二段浸出液实现铌和稀土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伴生矿富集 硫酸酸化-分段浸出 稀土提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拉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辉 范玉海 +4 位作者 廖友运 张少鹏 杨晨 许将 陈瑞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8-1000,共13页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作用,分析成矿期后的构造变形,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和找矿思路。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含矿建造沉积环境为近陆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矿化带处于石炭系帕斯群灰岩组(a组)上段(含矿泥质灰岩段)上部,区内延伸大于30km,西段发现2条矿化体(Ⅰ-1、Ⅰ-1),东段发现7条矿化体(Ⅱ-1~Ⅱ-7)。单矿化体一般长170~2000m,厚度10~32 m,矿化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层控特征明显。矿石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矿化体内含Fe、Al、Ti、LREE、Nb、Ta等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矿床成因类型为近陆滨海相沉积型。矿源为古陆源区红土型风化壳,以沉积物重力流和胶体溶液混合流体形式快速搬运,并在近陆滨岸地带以事件沉积作用快速卸载堆积而成。成矿期后,含矿建造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形成了总体呈NWW向展布的断褶带,带内发育的复式-叠加反"S"型褶皱构造构成了区内最特征的控矿构造样式。该带找矿前景好,找矿潜力大,通过进一步的矿产地质工作,有望在该带实现Fe、Al、Ti,尤其是稀有、稀土元素的重要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铁-多金属矿化带 石炭系 帕斯群 浅海碳酸盐建造 大黄山 喀喇昆仑山 沉积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稀有金属矿综合利用新工艺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牡丹 刘勇 刘珍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7-39,共3页
研究一种从复杂稀有金属矿中综合回收稀土、铌、钛的新工艺。按6∶5的酸矿质量比添加浓硫酸混匀后在400℃酸化,酸化渣浸出后,浸出液按1∶1的体积比加水在100℃水解60min得到水解沉淀,浸出渣采用强磁选分离得到磁性物及非磁性物。将水解... 研究一种从复杂稀有金属矿中综合回收稀土、铌、钛的新工艺。按6∶5的酸矿质量比添加浓硫酸混匀后在400℃酸化,酸化渣浸出后,浸出液按1∶1的体积比加水在100℃水解60min得到水解沉淀,浸出渣采用强磁选分离得到磁性物及非磁性物。将水解沉淀与磁性物混匀在1 800℃还原熔炼,获得Nb2O5含量22.38%、铁品位52.32%的铌铁合金和TiO2含量35.12%的钛渣,铌、钛回收率分别为66.89%和50.38%。水解液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用氨水调节至pH=3进行固液分离,按理论量1.2倍添加草酸沉淀稀土,最后将该稀土沉淀在950℃煅烧60min,可得到REO含量92.4%的稀土氧化物,稀土总回收率7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综合利用 氧化稀土 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