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铋纳米颗粒的自由沉降法制作X射线吸收光栅 被引量:2
1
作者 雷耀虎 许桂雯 +4 位作者 李乔飞 WALI Faiz 刘鑫 李冀 黄建衡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3-228,共6页
利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或湿法腐蚀在硅上制作光栅结构,将与光栅浸润的液体作为载体携带铋纳米颗粒进入光栅结构内,形成致密排列,从而制作出X射线吸收光栅.致密地填充了周期为42μm、刻蚀深度为150μm的光栅结构,比较了其与微铸造法制... 利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或湿法腐蚀在硅上制作光栅结构,将与光栅浸润的液体作为载体携带铋纳米颗粒进入光栅结构内,形成致密排列,从而制作出X射线吸收光栅.致密地填充了周期为42μm、刻蚀深度为150μm的光栅结构,比较了其与微铸造法制作的铋块体吸收光栅的X射线吸收性能,并通过填充周期为24μm和6μm的光栅结构,研究了光栅周期与填充致密性之间的关系.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自由沉降法可有效制作较大周期光栅,但对周期为6μm光栅结构填充的致密性不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周期吸收光栅,需筛选所用填充颗粒,以保证颗粒粒径远小于光栅槽宽.基于纳米颗粒的自由沉降法可降低光栅制作成本及技术门槛,方便实现大面积吸收光栅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成像 吸收光栅 自由沉降 铋纳米颗粒 刻蚀 相位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铋纳米颗粒原位修饰碳纳米管促进锂均匀沉积 被引量:1
2
作者 蔡佳 黄高旭 +3 位作者 金晓盼 魏驰 毛嘉毅 李永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7-1343,共7页
锂金属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是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最有吸引力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锂金属负极在反复的沉积/剥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规则的锂枝晶生长,这将严重影响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发展了... 锂金属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是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最有吸引力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锂金属负极在反复的沉积/剥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规则的锂枝晶生长,这将严重影响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发展了一种简单温和的策略,在碳纳米管上原位修饰铋纳米颗粒,并涂覆在商业铜箔表面用作锂金属负极的集流体。研究表明,原位修饰的铋纳米颗粒可显著促进锂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生长,从而提高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的条件下,基于Bi@CNT/Cu集流体的锂铜电池循环300圈后库仑效率可稳定在98%。基于Li@Bi@CNT/Cu负极的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1000 h。基于Bi@CNT/Cu集流体的磷酸铁锂(LFP)全电池也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C(170m A·g^(-1))倍率下可稳定循环700圈。本研究为抑制锂金属负极枝晶生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锂枝晶 铋纳米颗粒 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和Sr共同掺杂对铁酸铋纳米颗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莉 王守宇 +4 位作者 张闯 李秀 杨佳斌 王苗苗 李松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镧和锶共掺对铁酸铋纳米颗粒结构和物性的影响,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和锶共掺的铁酸铋纳米颗粒La_(0.1)Bi_(0.9-x)Sr_xFeO_y(x=0,0.2,0.4).通过X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漏电流和介电性能测试以及... 为了研究镧和锶共掺对铁酸铋纳米颗粒结构和物性的影响,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和锶共掺的铁酸铋纳米颗粒La_(0.1)Bi_(0.9-x)Sr_xFeO_y(x=0,0.2,0.4).通过X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漏电流和介电性能测试以及磁滞回线测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锶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晶体结构从扭曲的菱方钙钛矿结构向四方结构转化,且样品的平均颗粒尺寸大幅度减小,从180 nm减少到50 nm.随着锶掺杂量的增多,样品的带隙值从2.08 eV减小到1.94 eV;同时,LBSF纳米颗粒的导电性明显增加,使LBSF样品从绝缘体过渡为半导体.此外,随着锶含量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也大幅度提高.由实验结果可知,镧和锶共同掺杂可以获得铁酸铋基的纯相多铁性材料,同时可以有效调节其电导率和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铋纳米颗粒(BiFeO_3) 镧和锶共掺杂 光学性能 电学性能 磁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蜂窝状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凤怡 郑保战 +4 位作者 杜娟 杨晓凤 侯雪 贺光云 覃蜀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7-1943,1951,共8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Bi/HCNFs修饰材料对H_(2)O_(2)的电催化行为,并对缓冲溶液的pH值以及工作电位等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计时电流法(I~t)测定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催化性能,其在0.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检出限低至42 nmol·L^(-1),灵敏度为1 099.6μA·L·mmol^(-1)·cm^(-2);实际水样中H_(2)O_(2)的回收率为97.2%~102%。该传感器对H_(2)O_(2)检测表现出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碳纳米纤维 铋纳米颗粒 电化学传感器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混合电池用ZIF-8衍生碳封装铋
5
作者 陈子涵 邱玉萍 +2 位作者 李民鹏 刘宝 刘卯成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4,共7页
铋(Bi)已广泛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设计基于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衍生碳封装金属铋纳米颗粒的Bi@ZC复合材料,作为钾离子/钾金属混合负极。该负极由于额外的钾沉积具有高能量密度潜力,亲钾Bi纳米颗粒的引入,促进了反应动力学。Bi@ZC负... 铋(Bi)已广泛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设计基于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衍生碳封装金属铋纳米颗粒的Bi@ZC复合材料,作为钾离子/钾金属混合负极。该负极由于额外的钾沉积具有高能量密度潜力,亲钾Bi纳米颗粒的引入,促进了反应动力学。Bi@ZC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较好,在77.0 mA/g电流和0.71 mAh/cm^(2)钾化水平下,可稳定循环200次,平均库仑效率为99.46%。与3,4,9,10-苝四甲酸二酐(PTCDA)正极匹配的全电池,以1 000.0 mA/g电流在1.5~3.5 V能稳定循环2 0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 铋纳米颗粒 碳骨架封装金属 合金负极 钾离子/金属混合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