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掺杂Na_(0.5)Bi_(4.5)Ti_(4)O_(1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飞洋 闫锋 +2 位作者 娄岳 李波江 李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Co掺杂含量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含量x=0.050时,样品的物相组成单一均匀,晶粒呈现片层状,相对密度较高,压电常数可达34.7 pC/N,介电损耗仅为0.30%,居里温度为672℃,500℃时高温电阻率为1.62×10^(7)Ω·cm,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说明掺杂改性后的Na_(0.5)Bi_(4.5)Ti_(3.95)Co_(0.05)O_(15)陶瓷在高温高频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掺杂 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 固相反应法 压电性能 热稳定性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a_(0.9)(NaCe)_(0.05)Bi_2Nb_2O_9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飞洋 闫锋 +3 位作者 郇正利 杨声帅 张楠 赵晨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29-2333,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0. 9)(Na Ce)_(0. 05)Bi_2Nb_2O_9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及相关电学性能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烧结温度对于陶瓷性能的...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0. 9)(Na Ce)_(0. 05)Bi_2Nb_2O_9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及相关电学性能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烧结温度对于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150℃时,样品的晶体结构单一均匀,呈现片层状结构,致密性较好,压电常数高达17 p C/N,介电损耗仅为0. 42%,居里温度为908℃,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说明固相反应法制备的Ca0. 9(Na Ce)0. 05Bi2Nb2O9压电陶瓷最佳烧结温度为1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 烧结温度 压电性能 居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掺杂对BBTI-BIT陶瓷的结构与电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辉 江向平 +4 位作者 王衔雯 聂鑫 陈超 黄枭坤 杨立强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1-427,共7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BaBi_(8)Ti_(7-x)Mg_(x)O_(27-δ)(x=0,0.2,0.4,0.6,0.8)共生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样品,研究Mg^(2+)含量对陶瓷样品的结构、电学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呈单一的相结构;随着Mg^(2+)含量的增加,... 采用固相法制备BaBi_(8)Ti_(7-x)Mg_(x)O_(27-δ)(x=0,0.2,0.4,0.6,0.8)共生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样品,研究Mg^(2+)含量对陶瓷样品的结构、电学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呈单一的相结构;随着Mg^(2+)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均呈现减小的趋势,样品在高温下阻抗和激活能均增大。此外,一定含量的Mg^(2+)会使晶粒由片状转为颗粒状等轴晶粒,这有利于陶瓷样品压电性能的提升。当x=0.6时,综合电性能达到最佳,居里温度约为480℃;压电常数为18.8 p C·N^(-1),约为未掺杂样品的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 压电常数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