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奎仁石:一种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新矿物
1
作者 杨和雄 谷湘平 +3 位作者 谢先德 彭捷 R.B.Gibbs R.T.Downs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4,共12页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下为很淡的黄色,晶体透明、具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性脆,其摩氏硬度约为3。沿(001)面的解理完全,未观察到有双晶或裂理。计算密度为6.48 g/cm^(3)。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和基于每个单元中有8个(O+Cl)原子获得王奎仁石的经验化学式为Pb_(3.01)Cl_(1.96)(Se_(1.00)O_(3.02))_(2)。王奎仁石是与人工合成Pb_(3)Cl_(2)(SeO_(3))_(2)相对应的天然矿物,与人工合成的Pb_(3)Br_(2)(SeO_(3))_(2)和Pb_(3)I_(2)(SeO_(3))_(2)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王奎仁石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3.4266(4),b=5.5826(2),c=13.0024(4)Å,β=94.287(2)º,V=971.87(5)Å3,Z=4。王奎仁石晶体结构的特点具有平行于(001)面的Pb^(2+)-(Se^(4+)O_(3))_(2)–结构层,层间靠阴离子Cl−相互连结起来。结构中一个非对称的单元内,存在有两种不同位置的Pb^(2+)阳离子(Pb_(1)和Pb_(2))、一个(Se^(4+)O_(3))_(2)−阴离子团和一个Cl−阴离子。该Se^(4+)阳离子与3个O原子相结合,形成(Se^(4+)O_(3))_(2)−三次配位。两个Pb_(1)和Pb_(2)均为8次配位,分别为[PbCl_(2)O_(6)]和[PbCl_(3)O_(5)],阴离子O和Cl围绕Pb_(1)和Pb_(2)的分布表明,它们的6s2孤对电子是惰性的。王奎仁石是迄今记录到的6个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矿物中的一个成员,在结构和成分上它与萨拉巴斯石[sarrabusite,Pb_(5)CuCl_(4)(SeO_(3))_(4)]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奎仁石 铅-氯化物-亚硒酸盐 新矿物 巴库鲁奇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牛胰岛素-转铁蛋白-硒钠对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鸿 张兰兰 赵晓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牛胰岛素-转铁蛋白-硒钠(ITS)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将单层培养的P2代细胞接种于藻酸盐凝胶中,分别在DMEM培养液中加入10%胎牛血清(FBS)、0.2%FBS+1%ITS、1%ITS即设... 目的探讨牛胰岛素-转铁蛋白-硒钠(ITS)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将单层培养的P2代细胞接种于藻酸盐凝胶中,分别在DMEM培养液中加入10%胎牛血清(FBS)、0.2%FBS+1%ITS、1%ITS即设为FBS组、ITS/FBS组,ITS组行DNA、蛋白聚糖(GAG)含量测定及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软骨细胞在藻酸盐凝胶中始终保持球形样外观,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3组GAG合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的第6天ITS组DNA含量低于FBS组(P<0.05),第12天低于ITS/FBS组和FBS组(P<0.05)。结论ITS可促进藻酸盐凝胶中软骨细胞的增殖,并保持其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胰岛素-转铁蛋白- 软骨细胞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盐-亚硒酸钢铁常温发黑体系发黑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伟 张安富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对铜盐-亚硒酸钢铁常温发黑体系的发黑机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 钢铁 常温 发黑 机理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检测土壤中的无机硒形态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冲 施畅 +3 位作者 万秋月 王磊 刘爱琴 安彩秀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4-670,共7页
土壤样品中亚硒酸盐Se(Ⅳ)和硒酸盐Se(Ⅵ)的形态分析中,提取剂的选择和检测方法是技术的关键。以往的提取剂容易导致硒形态发生转变或无法同时提取Se(Ⅳ)和Se(Ⅵ),常用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无法直接测定Se(Ⅵ),而是通过差减法得出... 土壤样品中亚硒酸盐Se(Ⅳ)和硒酸盐Se(Ⅵ)的形态分析中,提取剂的选择和检测方法是技术的关键。以往的提取剂容易导致硒形态发生转变或无法同时提取Se(Ⅳ)和Se(Ⅵ),常用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无法直接测定Se(Ⅵ),而是通过差减法得出Se(Ⅵ)含量。本文对比了不同提取剂的提取能力,确定使用0.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剂,在55℃超声萃取土壤样品30 min,提取液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建立了土壤中Se(Ⅳ)和Se(Ⅵ)的形态分析方法。采用Hamilton PRP X-100色谱柱,以6 mmol/L柠檬酸为流动相,pH=5. 5,在8 min内可完全分离Se(Ⅳ)和Se(Ⅵ),两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 15μg/L、0. 16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 999。以土壤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Se(Ⅳ)和Se(Ⅵ)的回收率在84. 2%~95. 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 4%~5. 3%(n=6)。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土壤中无机硒的形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氢氧化钠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