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亚甲基蓝修饰铅笔芯电极-扫描循环伏安法测定果蔬酸度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宪明 罗济文 +2 位作者 陈渊 韦庆敏 覃钰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0-723,727,共5页
将铅笔芯电极(PCE)置于含有0.01mol·L^-1亚甲基蓝(MB)、pH5.0的0.1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和0.2mol.L叫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以100mV·S^-1速率扫描50圈,使亚甲基蓝通过电聚合在PCE表面形成薄膜。由此... 将铅笔芯电极(PCE)置于含有0.01mol·L^-1亚甲基蓝(MB)、pH5.0的0.1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和0.2mol.L叫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以100mV·S^-1速率扫描50圈,使亚甲基蓝通过电聚合在PCE表面形成薄膜。由此制得聚亚甲基蓝修饰的铅笔电极(简写作PMB/PCE),在此电极的循环伏安图可见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E)随溶液pH值升高而负方面移动,且其E与溶液的pH值在pH1.90-pH8.52之间呈线性关系。更为准确地说,其线性范围应分为两段,一段从pH1.90至pH6.76,另一段从pH6.76至pH8.52。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橙子、菠萝及黄瓜3种样品液汁的酸度,所得的pH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优于用常规的pH计(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或用精密pH试纸所测得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铅笔芯电极 果蔬酸度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修饰铅笔芯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瑞娟 汪豪阳 +1 位作者 苏慧婷 陈延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5,共4页
采用滴涂法将氧化锌纳米颗粒滴涂在自制铅笔芯电极上制成氧化锌修饰铅笔芯电极,当以过硫酸根为共反应剂时,该修饰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基于苯酚对该修饰电极的ECL具有抑制作用... 采用滴涂法将氧化锌纳米颗粒滴涂在自制铅笔芯电极上制成氧化锌修饰铅笔芯电极,当以过硫酸根为共反应剂时,该修饰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考察。基于苯酚对该修饰电极的ECL具有抑制作用,建立了一种测量苯酚的新方法,当苯酚浓度为2×10^(-8)~2×10^(-6)mol/L时,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mol/L。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快速、稳定性好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工业废水中苯酚浓度的检测,回收率为96.5%~1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苯酚 电致化学发光 铅笔芯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笔芯电极表面多层自组装膜制备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武耐英 高伟 +2 位作者 张明 刘洋 徐茂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1-695,共5页
采用电沉积技术将金沉积在铅笔芯电极(PGE)上,借助Au-S作用,将L-半胱氨酸(L-Cys)组装于金表面,利用吖啶橙(AO)与L-半胱氨酸之间的静电作用,将吖啶橙间接组装于金表面,构建成三层自组装膜电极AO/L-Cys/Au/PGE。将该复合膜电极连接在电化... 采用电沉积技术将金沉积在铅笔芯电极(PGE)上,借助Au-S作用,将L-半胱氨酸(L-Cys)组装于金表面,利用吖啶橙(AO)与L-半胱氨酸之间的静电作用,将吖啶橙间接组装于金表面,构建成三层自组装膜电极AO/L-Cys/Au/PGE。将该复合膜电极连接在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端之间,与参比电极浸入溶液中,构建了一个新的检测回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对多层自组装膜的组装过程进行表征。利用吖啶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零流电位法,通过对比加入不同浓度BSA后零流电位值的变化(ΔEzcp)对B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0×10-9~1.0×10-5mol/L范围内,ΔEzcp与BSA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7 0,检出限为1.41×10-11mol/L。该方法选择性和重复性好,有望应用于其它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流电位法 牛血清白蛋白 铅笔芯电极 多层自组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在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尚永辉 张帆 +1 位作者 李晓娟 李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了盐酸青藤碱在1B、2B、4B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盐酸青藤碱在2B铅笔芯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通过考察pH、底液、温度、静置时间等对盐酸青藤碱在2B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以2B铅笔芯电极为工作电极... 研究了盐酸青藤碱在1B、2B、4B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盐酸青藤碱在2B铅笔芯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通过考察pH、底液、温度、静置时间等对盐酸青藤碱在2B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以2B铅笔芯电极为工作电极测定盐酸青藤碱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氧化峰电流与盐酸青藤碱在0.146~36.585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48,检出限为0.049mg/L,可应用于测定盐酸青藤碱肠溶片中盐酸青藤碱含量。进一步探讨了盐酸青藤碱在2B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铅笔芯电极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笔芯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导数伏安法测定核黄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尚永辉 刘又嘉 杨春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9-1502,共4页
用1B铅笔芯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铅笔芯电极。将此电极置于pH 2.2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1.5^+2.0V(vs.SCE)电位区间,以0.1V·s-1扫描速率连续扫描30圈使其活化。试验表明:在pH 4.8的乙酸盐底液中,核黄素在此电极上产生还原峰... 用1B铅笔芯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铅笔芯电极。将此电极置于pH 2.2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1.5^+2.0V(vs.SCE)电位区间,以0.1V·s-1扫描速率连续扫描30圈使其活化。试验表明:在pH 4.8的乙酸盐底液中,核黄素在此电极上产生还原峰,其峰电位在-0.300V(vs.SCE)。其峰电流的导数与核黄素的质量浓度在1.88×10-4~0.376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4.42×10-5 mg·L-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维生素B2片剂中核黄素的含量,所得测定值与其标示值相符。在此样品的基础上做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6.5%~11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伏安法 铅笔芯电极 核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锑薄膜覆盖铅笔芯电极对Cd(Ⅱ)和Pb(Ⅱ)高灵敏度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珊 郑朝燕 +2 位作者 方一民 郑丽清 孙建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在铅笔芯上通过实时沉积锑薄膜,使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Cd(Ⅱ)和Pb(Ⅱ)进行同时检测.沉积时间为180 s时,Cd(Ⅱ)和Pb(Ⅱ)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75μg·L-1和0.13μg·L-1,较铋膜修饰的铅笔芯电极低.在低pH值溶液(pH 2.0... 在铅笔芯上通过实时沉积锑薄膜,使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Cd(Ⅱ)和Pb(Ⅱ)进行同时检测.沉积时间为180 s时,Cd(Ⅱ)和Pb(Ⅱ)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75μg·L-1和0.13μg·L-1,较铋膜修饰的铅笔芯电极低.在低pH值溶液(pH 2.0)中重现性好.该电极可成功用于测定自来水中的Cd(Ⅱ)和Pb(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 铅笔芯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化铅笔芯电极的扑热息痛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霄 陈苏靖 +2 位作者 李芳芳 邓娟 郑冬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通过将自制铅笔芯电极在0.1 mol/L KClO 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化,有效提高了铅笔芯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所制得的活化铅笔芯电极对扑热息痛的电化学氧化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效应,可用于扑热息痛的电化学传感。扫描电镜表征显示,... 通过将自制铅笔芯电极在0.1 mol/L KClO 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化,有效提高了铅笔芯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所制得的活化铅笔芯电极对扑热息痛的电化学氧化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效应,可用于扑热息痛的电化学传感。扫描电镜表征显示,该活化电极表面呈多孔疏松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强扑热息痛在电极表面的富集,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此外,还借助电化学技术对扑热息痛在活化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传感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扑热息痛在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过程。在最佳的检测条件下,扑热息痛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3.0×10^-6~1.0×10^-5 mol/L及1.0×10^-5~1.0×10^-4 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9.0×10^-7 mol/L。将该传感器用于药片中扑热息痛含量的检测,平均回收率为1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笔芯电极 电化学活化 扑热息痛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苏氨酸铅笔芯修饰电极对盐酸异丙嗪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利军 喻来波 +4 位作者 程昊 陈其锋 吴峰敏 朱晓勇 吴健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法)在铅笔芯电极上成功地制备了聚L-苏氨酸修饰膜,研究了铅笔芯修饰电极上的最佳聚合条件,并对电极的表面结构进行显微表征。同时,研究了盐酸异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由盐酸异丙嗪在聚L-苏氨酸修饰电...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法)在铅笔芯电极上成功地制备了聚L-苏氨酸修饰膜,研究了铅笔芯修饰电极上的最佳聚合条件,并对电极的表面结构进行显微表征。同时,研究了盐酸异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由盐酸异丙嗪在聚L-苏氨酸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和高锰酸钾在金电极上的还原组成双安培检测体系,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盐酸异丙嗪的新方法。在pH6.8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氧化峰峰电流与盐酸异丙嗪浓度在2.0×10^-6~1.5×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79,n=12),线性回归方程为,(nA)=1.97×10^7c-300,方法检出限为8.5×10^-7mol/L(S/N=3)。RSD为1.60%(n=20),进样频率为100样/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苏氨酸 修饰电极 铅笔芯电极 不可逆双安培法 盐酸异丙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笔芯微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法测定抗坏血酸中的应用
9
作者 何凤云 吴立剑 +2 位作者 杨丽君 邵秀丹 刘欢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研究了一种用铅笔芯制作的微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这种电极进行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5.0×10-5~1.0×10-2mol/L的浓度范围内,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3,检出限为2.5×10-5... 研究了一种用铅笔芯制作的微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这种电极进行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5.0×10-5~1.0×10-2mol/L的浓度范围内,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3,检出限为2.5×10-5mol/L(S/N=3)。对2.5×10-3mol/L抗坏血酸溶液平行测定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7%。该电极用于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8%~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笔电极 抗坏血酸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