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掺杂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友华 康地 +2 位作者 彭邵锋 李弛 欧阳也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油茶壳为原料,经氯化锌活化制得活性炭,通过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和支状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制备了氮、磷掺杂改性的吸附材料(AC-PEIs)。系统考察了离子种类、水相pH值、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该材料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以油茶壳为原料,经氯化锌活化制得活性炭,通过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和支状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制备了氮、磷掺杂改性的吸附材料(AC-PEIs)。系统考察了离子种类、水相pH值、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该材料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降低,表面羟基、胺基和磷酸等官能团的数量增多,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提高。在吸附剂投加量为1 g/L,铅离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pH为6,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AC-PEI-1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去除率为98.26%,比未改性活性炭提高了1.54倍,且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AC-PEI-1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61.89 mg/g,约为未改性活性炭的2倍。改性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作用、配位络合和静电吸引等,与铅离子发生沉淀作用的是活性炭表面含磷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氮磷掺杂 改性活性炭 铅离子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铅离子在非饱和黄土中的迁移规律
2
作者 罗玚 周凤玺 马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138,共11页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非饱和黄土中铅离子的迁移规律,开展了吸附试验及冻融循环条件下铅离子迁移土柱试验,并基于热-质守恒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的耦合数学模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非饱和黄土中铅离子的迁移规律,开展了吸附试验及冻融循环条件下铅离子迁移土柱试验,并基于热-质守恒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的耦合数学模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结合土柱试验评估了耦合模型的可靠性,探讨了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条件下,土柱温度变化滞后于循环温度的变化,虽然冻融循环使土体渗透性明显减弱,液态水通量急剧下降,但液态水通量减小并未完全阻碍污染物向冻结区迁移,离子扩散作用还会导致土体冻结区出现污染物,进而引起冻结区土体污染物吸附浓度增长,96 h时土柱顶端污染物质量浓度达0.204 g/L,污染物吸附浓度达3.62×10^(-7) kg/kg;冻融循环条件下污染物结晶出现在土柱下部,结晶体积分数最大值维持在4%左右,同时污染物结晶产生的膨胀量约占土体总位移的9%左右,远小于冰晶体膨胀位移量;负温梯度减小,污染物溶解度增大,析出的污染物晶体部分重新溶解,部分冰晶体也重新融化,两者叠加使土柱顶点位移呈波浪式缓慢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非饱和黄土 铅离子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合黄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体铅离子研究
3
作者 曹军 陆毕帅 +2 位作者 吕向菲 刘魁 苑康泽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5,421,共8页
为了利用黄土物化特性构筑高效的水体重金属吸附剂,结合黄土三维孔隙结构和基团的吸附特性,通过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在黄土颗粒表面构筑对污染物有高效吸附或配位能力的磺酸基和酰胺基团,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体铅离子吸附... 为了利用黄土物化特性构筑高效的水体重金属吸附剂,结合黄土三维孔隙结构和基团的吸附特性,通过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在黄土颗粒表面构筑对污染物有高效吸附或配位能力的磺酸基和酰胺基团,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体铅离子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当吸附剂中黄土、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6∶2∶1时,聚合物在黄土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并保证了黄土的孔隙结构,该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6.66%。其对铅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为5,吸附剂用量为0.1 g,初始铅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温度298~323 K。结果表明,该吸附剂既保留了黄土的孔隙结构,又在黄土颗粒表面构筑了对铅离子有配位作用的功能基团,从而实现水体铅离子的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吸附剂 高分子聚合反应 铅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吸附水中铅离子、亚甲基蓝、结晶紫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彭勇涛 梁艳 +1 位作者 谢湉 黄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1-689,共9页
合成了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改性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MA/AA),并用于吸附水中的铅离子(Pb^(2+))、亚甲基蓝(MB)、结晶紫(CV)。研究了溶液pH、MA/AA分子量和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随着pH... 合成了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改性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MA/AA),并用于吸附水中的铅离子(Pb^(2+))、亚甲基蓝(MB)、结晶紫(CV)。研究了溶液pH、MA/AA分子量和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高分子量MA/AA改性的Fe_(3)O_(4)拥有更好的吸附效果,而Fe_(3)O_(4)@MA/AA对三种污染物的吸附随着MA/AA的改性浓度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Fe_(3)O_(4)@MA/AAmax的吸附性能最佳。围绕Fe_(3)O_(4)@MA/AAmax进行了BET、SEM、XRD、XPS、FTIR等表征和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实验,并运用XPS及FTIR揭示其中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三种污染物在Fe_(3)O_(4)@MA/AAmax上的吸附更符合Langmiur等温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Fe_(3)O_(4)@MA/AAmax对MB和CV的吸附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导,而对Pb^(2+)的吸附为静电相互作用及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 铅离子 亚甲基蓝 结晶紫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痕量铅离子的功能化反射结构光纤干涉传感器
5
作者 赵可 刘震 +3 位作者 刘露遥 余长源 潘竞顺 黄旭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5,共9页
铅离子(Pb^(2+))是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之一。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反射式光纤干涉传感器,用于检测痕量铅离子。该传感器结构由单模光纤、无芯光纤和细芯光纤(TCF)依次拼接而成。TCF的包层被氢氟酸部分腐蚀并涂覆功能化... 铅离子(Pb^(2+))是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之一。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反射式光纤干涉传感器,用于检测痕量铅离子。该传感器结构由单模光纤、无芯光纤和细芯光纤(TCF)依次拼接而成。TCF的包层被氢氟酸部分腐蚀并涂覆功能化的水凝胶传感膜。该传感膜选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2-HEMA)作为识别单体。2-HEMA中的氧原子能与Pb^(2+)发生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形成“-O-Pb-O-”交联结构,从而改变TCF的新包层有效折射率。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反射光谱中光信号的变化来检测水溶液中Pb^(2+)的浓度。所提出的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1.926×10^(9)nm·mol^(-1)·L),其检测极限为4.14 ppt(1 ng·L^(-1)=1 ppt),比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Pb^(2+)(10 ppb,1μg·L^(-1)=1 ppb)浓度低1000倍。此外,利用一个方程组实现了该传感器的温度自校准功能,成功地消除了环境温度的干扰。由于该传感器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以及反射式结构,非常便于实时远程检测,为环境和人类健康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浓度 光学传感 反射式干涉结构 光纤传感器 温度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融复合改性钢渣处理铅离子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西玲 陈丽芳 +3 位作者 廖江萍 宋丽婷 熊佳 甄聪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5,共7页
采用复合改性剂〔NaOH或Al(OH)_(3)+粉煤灰〕在高温下对钢渣进行改性,探究了碱熔融温度、碱熔融时间及碱掺量等因素对改性钢渣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F、XRD、SEM和BET等测试方法,对改性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孔... 采用复合改性剂〔NaOH或Al(OH)_(3)+粉煤灰〕在高温下对钢渣进行改性,探究了碱熔融温度、碱熔融时间及碱掺量等因素对改性钢渣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F、XRD、SEM和BET等测试方法,对改性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孔径进行分析,并考察了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改性钢渣的重金属浸出毒性,对铅离子吸附的再生性及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碱熔融温度700℃,碱熔融时间4 h,钢渣、粉煤灰和碱性改性剂Al(OH)_(3)质量比100∶10∶20条件下,吸附铅离子效果最佳。改性钢渣没有生成新的晶体,只是破坏了钢渣中原有的晶体结构,生成了具有一定活性的多孔硅酸铝盐,表面松散堆积细小熔融颗粒,孔径集中分布在5~20 nm,在孔的吸附、化学沉淀和离子交换等反应共同作用下,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率达98.15%,且具有较好的再生性和选择吸附性,是一种绿色安全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改性 吸附剂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长时稳定的铅离子响应型脱氧核酶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陈词 蒯海岚 +3 位作者 李林羚 胡霞 杨基峰 张松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9,共9页
脱氧核酶作为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功能核酸分子,以其不同于蛋白酶和核酶的结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等分析检测领域。但核酸结构易受生物酶降解,故而限制了脱氧核酶在该领域应用研究中的推进。化学修饰的方法可改善该问题,但仍存在... 脱氧核酶作为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功能核酸分子,以其不同于蛋白酶和核酶的结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等分析检测领域。但核酸结构易受生物酶降解,故而限制了脱氧核酶在该领域应用研究中的推进。化学修饰的方法可改善该问题,但仍存在修饰繁琐且价格昂贵等弊端。该文基于核酸结构改造,利用环形核酸结构的耐酶切能力,设计合成了一种环状结构的铅离子响应型脱氧核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环形脱氧核酶在外切酶样、自来水样以及75%胎牛血清(FBS)中具有比传统单链脱氧核酶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其中在75%胎牛血清中稳定存在的时长达6h。此外,环形结构的引入也增强了脱氧核酶与底物序列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基于环形脱氧核酶的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表达,这一特性有望为脱氧核酶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脱氧核酶 环形核酸 脱氧核酶 铅离子检测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连科 王洋 +4 位作者 王维大 李玉梅 孙鹏 韩剑宏 姜庆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92-3501,共10页
以玉米秸秆为前体,在高温限氧条件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负载于生物炭(BC)表面制备出了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P/B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XRD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pH、投加... 以玉米秸秆为前体,在高温限氧条件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负载于生物炭(BC)表面制备出了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P/B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XRD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pH、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分析了吸附特性,通过解吸实验考察了解吸再生效应,并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BC相比,n HAP/BC复合材料具备更好的吸附效果,25℃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83.75mg/g。n HAP/BC对Pb^(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n HAP/BC对Pb^(2+)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n HAP/BC对Pb^(2+)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nano-HAP的溶解-沉淀作用以及生物炭表面—OH和—COOH等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n HAP/BC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能力,是一种潜在的Pb^(2+)高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纳米羟基磷灰石 铅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体系中铅离子的活化作用机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玉德 钟传刚 +2 位作者 邱显扬 冯其明 万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9-2006,共8页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XPS测试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研究Pb^(2+)活化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b^(2+)可明显活化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pH值为6~10时,黑钨矿都保持较好的可浮性,p H值为9时浮选回收率最...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XPS测试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研究Pb^(2+)活化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b^(2+)可明显活化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pH值为6~10时,黑钨矿都保持较好的可浮性,p H值为9时浮选回收率最高;Pb^(2+)促进苯甲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且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黑钨矿表面主要活性质点为Mn^(2+);pH值为9时Mn^(2+)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界面氢氧化锰沉淀,苯甲羟肟酸与之发生"O,O"螯合生成羟肟酸金属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羟肟酸 黑钨矿 铅离子 浮选 活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茶叶渣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敖晓奎 罗琳 +2 位作者 关欣 向红霞 齐选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2-374,共3页
采用普通室内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铅离子原始浓度、加入茶渣量、废水的温度、pH及浸泡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在研究废水的pH、温度和浸泡时间这3种影响因素时,采用了正交实验法,得出茶叶渣对铅离子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为... 采用普通室内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铅离子原始浓度、加入茶渣量、废水的温度、pH及浸泡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在研究废水的pH、温度和浸泡时间这3种影响因素时,采用了正交实验法,得出茶叶渣对铅离子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为2、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3h时,茶叶渣对铅离子的吸附最佳。且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铅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水中铅离子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骏 秦张峰 +1 位作者 陈诵英 彭少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3-428,共6页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于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u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_P强烈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于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u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_P强烈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着入口浓度的升高,孔扩散系数变小.随后用上述扩散系数理论预测了其它操作条件下的流出曲线,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预测曲线能很好地相符,动态法能可靠地获取液固吸附过程的吸附及扩散系数,为吸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铅离子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滴定法测定废水中铅离子的浓度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方文 魏先勋 +2 位作者 李彩亭 张德见 翟云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38-39,共2页
介绍了一种测定铅离子浓度的新方法 ,克服了常用方法 (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要使用剧毒物质KCN、绘制标准曲线、操作过程复杂及仅适合低浓度测定等局限性。该方法测定过程简单 ,测定结果准确(相对误差为 0 .0 18% ,相对... 介绍了一种测定铅离子浓度的新方法 ,克服了常用方法 (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要使用剧毒物质KCN、绘制标准曲线、操作过程复杂及仅适合低浓度测定等局限性。该方法测定过程简单 ,测定结果准确(相对误差为 0 .0 18%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4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滴定 铅离子 废水处理 离子浓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的氧化改性及其对铅离子吸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肖乐勤 陈春 +1 位作者 周伟良 徐复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采用HNO3和H2O2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氧化改性,以期提高ACF的表面酸性基团,进而提高ACF的吸附效率。采用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ACF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氧化改性前后... 采用HNO3和H2O2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氧化改性,以期提高ACF的表面酸性基团,进而提高ACF的吸附效率。采用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ACF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氧化改性前后ACF试样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ACF的表面酸性基团可由改性前的1.23 mmol·g-1提高到氧化改性后的2.89 mmol·g-1;改性前后样品对铅离子的吸附速率均较高,吸附平衡时间为5 min;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32.5 mg·g-1增加到改性后的7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氧化改性 铅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球衣菌的分离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5
14
作者 秦玉春 关晓辉 +1 位作者 魏德洲 沈岩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7-690,共4页
利用改进后的菌种分离方法,从某污水中分离得到一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曲线、菌种保藏方法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经研究确定该菌株为第十四群鞘细菌类(sheathedbacteria)球衣菌... 利用改进后的菌种分离方法,从某污水中分离得到一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曲线、菌种保藏方法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经研究确定该菌株为第十四群鞘细菌类(sheathedbacteria)球衣菌属(Sphaerotilus)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natans)·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浮游球衣菌对Pb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在1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在pH值约为5 5,菌的质量浓度为0 6g/L,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不大于20mg/L时,Pb2+去除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球衣菌 分离 纯化 铅离子 吸附特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洁扬 黄张根 +2 位作者 韩小金 景文 曾泽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6-1962,共7页
选取三种表面化学性质相近的活性炭(AC),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活性炭的表面微观形貌,通过低温(77 K)液氮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分别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Bar... 选取三种表面化学性质相近的活性炭(AC),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活性炭的表面微观形貌,通过低温(77 K)液氮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分别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计算微孔和中孔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选用的三种活性炭AC1、AC2、AC3在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上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但表面开放孔均匀分布的AC2,具有最高的饱和吸附量,孔结构类似颗粒堆积孔的AC3,具有与表面开放孔分布集中的AC1相近的饱和吸附量;通过对孔结构与吸附量的关联分析可知,在活性炭吸附铅离子的过程中,0.4–0.6 nm的孔是有效吸附孔,10.5–20.6 nm、20.6–55.6 nm、5.2–10.5 nm三个区间的孔则会对吸附产生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结构 吸附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对铜、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邹卫华 刘晨湘 +1 位作者 江利 韩润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5-19,共5页
研究了δ型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及竞争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盐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二氧化锰对单一体系中Cu2+和Pb2+的吸附符... 研究了δ型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及竞争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盐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二氧化锰对单一体系中Cu2+和Pb2+的吸附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的ΔGo均为负值,ΔHo大于零,表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Pb2+对Cu2+的吸附影响很大.二氧化锰对Cu2+和Pb2+的吸附强弱顺序为Pb2+>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离子 铅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DTC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谦 夏柯 +6 位作者 刘丽 刘又畅 张翠 刘璇 徐缓 陈世金 陈际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67-2673,共7页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PVA/PEI)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进行功能化使其转化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络合能力的聚乙烯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功能化聚乙烯亚胺(PVA/DTC)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VA/PEI纳米纤维膜的交联和功...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PVA/PEI)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进行功能化使其转化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络合能力的聚乙烯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功能化聚乙烯亚胺(PVA/DTC)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VA/PEI纳米纤维膜的交联和功能化以及PVA/DTC纤维膜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压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出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膜,且交联、功能化后仍能保持蓬松纳米纤维状的网状结构.PVA/DTC纳米纤维膜对铅离子吸附速率快,吸附量容量高,且具有良好的再生吸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重金属离子高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VA DTC纤维 吸附行为 移除重金属离子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石军兵 赖振宇 +2 位作者 卢忠远 黄陈程 廖其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0-2065,共6页
研究了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随着铅离子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硝酸铅掺量达到10%时,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的各个龄期的抗... 研究了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随着铅离子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硝酸铅掺量达到10%时,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的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发生明显下降。铅离子对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凝结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过程中,铅离子对水泥体系的pH值影响不大,但能够造成水泥水化放热峰出现的时间延迟,水化放热的总量减少并影响主要水化产物的结晶程度。在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水化反应后期,当硝酸铅掺量达到10%以上时,在水化产物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Pb2P2O7的衍射峰。复合磷酸盐磷酸镁水泥固化铅离子的浸出毒性试验结果(43μg/L)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酸盐 磷酸镁水泥 铅离子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对铅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敬华 张思忠 +2 位作者 李延虎 朱路 韩润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1,共4页
啤酒酵母菌作为吸附剂可以去除水溶液中的铅离子.分别在293,298,303 K时研究了铅离子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质量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升温不利于吸附.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在实验条件下Langmuir,Freundlich,Redlic... 啤酒酵母菌作为吸附剂可以去除水溶液中的铅离子.分别在293,298,303 K时研究了铅离子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质量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升温不利于吸附.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在实验条件下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Koble-Corrigan和Temkin模型均可用于分析等温线,其中Redlich-Peterson模型最好.293 K时酵母菌对铅的最大吸附量为6.0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生物吸附 铅离子 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四联体的纳米探针比色检测铅离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莫志宏 高应梅 +1 位作者 温志渝 范艳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81-2183,共3页
基于纳米探针和G-四联体建立了简便快速检测铅离子的方法.纳米探针采用金纳米粒子自组装修饰富G寡核苷酸制得,在铅离子存在下,纳米探针上的富G寡核苷酸形成G-四联体,导致纳米探针凝聚变色.在优化条件下,比色检测铅离子的线性范围为48~4... 基于纳米探针和G-四联体建立了简便快速检测铅离子的方法.纳米探针采用金纳米粒子自组装修饰富G寡核苷酸制得,在铅离子存在下,纳米探针上的富G寡核苷酸形成G-四联体,导致纳米探针凝聚变色.在优化条件下,比色检测铅离子的线性范围为48~480 nmol/L,检出限为20 nmol/L;大多数金属离子无明显干扰,而有明显干扰的汞离子可采用与之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有效消除.将该法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铅离子的检测,重现性(RSD<3.0%)与回收率(98.4%~101.5%)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探针 G-四联体 比色检测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