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阳极在浓NaOH溶液中的极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伟春 邵海波 +2 位作者 陈权启 王建明 张鉴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25-1530,共6页
使用极化曲线、电解曲线对纯铁电极在浓NaOH溶液中的极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溶液温度越高,碱浓度越低,电流密度越高,铁阳极越容易发生钝化;但在某些情况下,铁电极出现钝化的现象很微弱甚至观察不到.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的适宜条... 使用极化曲线、电解曲线对纯铁电极在浓NaOH溶液中的极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溶液温度越高,碱浓度越低,电流密度越高,铁阳极越容易发生钝化;但在某些情况下,铁电极出现钝化的现象很微弱甚至观察不到.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5℃,极化电流密度≤4.7mA·cm-2,碱浓度≥14.5mol·L-1.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上述极化过程中电极表面的阻抗变化情况,据此描述了铁阳极在浓NaOH溶液中超钝化区极化时的阶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阳极 钝化 酸盐 电解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燃料电池复合镍阳极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洁 王世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1-855,共5页
制备并表征了二甲醚(DM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系列Ni-Fe-La0.8Sr0.2Ga0.8Mg0.115Co0.085O3(LSGMC8.5)复合阳极,电极中Ni与Fe的摩尔比分别为9∶1、8∶2、7∶3、5∶5,电极中Ni-Fe的总质量分数为75%.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物相组... 制备并表征了二甲醚(DM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系列Ni-Fe-La0.8Sr0.2Ga0.8Mg0.115Co0.085O3(LSGMC8.5)复合阳极,电极中Ni与Fe的摩尔比分别为9∶1、8∶2、7∶3、5∶5,电极中Ni-Fe的总质量分数为75%.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物相组成,电极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电极/电解质界面上进行的DME电化学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复合阳极中Fe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电极的烧结,同时改变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电极催化DME电化学氧化的活性明显依赖于Ni、Fe的比例,Ni、Fe的摩尔比为8∶2的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Ni-Fe-LSGMC8.5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DME氧化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没有观察到电极中存在明显的积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镍-复合阳极 积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3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电凝聚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印染废水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亮 董怡华 胡筱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350-4356,共7页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膜组件两侧设置以铁为牺牲阳极的电凝聚极板,构建原位电凝聚膜生物反应器(SECMBR),试验考察极板种类、电压梯度、水力停留时间、通断电周期等因素对SECMBR系统特性和对活性艳蓝X-BR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膜组件两侧设置以铁为牺牲阳极的电凝聚极板,构建原位电凝聚膜生物反应器(SECMBR),试验考察极板种类、电压梯度、水力停留时间、通断电周期等因素对SECMBR系统特性和对活性艳蓝X-BR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进水pH为6.5~7.0,铁电极换向周期为20 s,当电压梯度为0.4 V/cm,通断电周期为90 s开/90 s关,极板间距为5 cm,水力停留时间为8h,曝气量为0.2 m3/h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99.8%和67.4%,与传统MBR系统相比,其COD去除率提高1.89%~4.10%,色度去除率提高11.7%~32.9%。SECMBR主要是依靠电场和电极溶出的铁离子共同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运行10 h后,普通膜生物反应器、电场膜生物反应器和原位电凝聚膜生物反应器膜通量分别下降48.5%,43.6%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电凝聚 活性艳蓝X-BR 铁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