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细菌A生物修复铅铜污染土壤 被引量:5
1
作者 许朝阳 柏庭春 +3 位作者 孟涛 周锋 吕惠 庞一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3,共5页
为改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铁细菌A代谢作用形成的铁基络合物对Pb^(2+)、Cu^(2+)污染土进行生物修复。采用不同灌浆方式研究修复效果;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铁基络合物的... 为改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铁细菌A代谢作用形成的铁基络合物对Pb^(2+)、Cu^(2+)污染土进行生物修复。采用不同灌浆方式研究修复效果;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铁基络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分析重金属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1次生物灌浆后有效态Pb^(2+)、Cu^(2+)含量分别减少64.6%~70.4%和47.6%~49.2%,2次灌浆后分别减少75.1%~85.5%和73.3%~78.9%;微区分析显示,铁基络合物晶形较差,但含有具有优异絮凝效能、较大比表面积的施氏矿物及碱式磷酸铁等物质。铁基络合物通过吸附和共沉作用实现了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细菌a 重金属污染 Pb2+污染土 Cu2+污染土 生物修复 基络合物 吸附作用 共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火山灰中铁氧化细菌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基因功能预测
2
作者 袁美华 杨健 +2 位作者 张国静 张爽 晏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77-84,118,共9页
为研究中国东北火山灰中IOB(铁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及特征,通过测定ORP(氧化还原电位)、pH及氨氮、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Fe(Ⅱ)和总铁含量分析其理化特性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火山灰中IOB的Alpha... 为研究中国东北火山灰中IOB(铁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及特征,通过测定ORP(氧化还原电位)、pH及氨氮、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Fe(Ⅱ)和总铁含量分析其理化特性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火山灰中IOB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并进行网络相关性分析及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除总铁和Fe(Ⅱ)含量外,4个火山灰样品的其他理化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鞍山火山灰的IOB物种丰富度最高,孤山和马鞍山火山灰的IOB物种多样性最高,4个火山灰样品在OTU水平上相同的IOB群落组成有858个,A cidithiobacillus是所有火山灰样品共同的优势菌属,阿尔山和孤山火山灰的IOB群落结构差异最为显著。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东北火山灰样品中占主导的菌属是Sphingomonas和A cidithiobacillus,不同火山灰样品中IOB的代谢途径差异较小。结合地理地貌特征,推断出火山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与植被覆盖度及非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细菌 火山灰 微生物多样性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溶铁细菌与AM真菌协同提高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海英 邵雅东 +6 位作者 栗晗 李培根 丁百玲 杨天杰 徐阳春 沈其荣 董彩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石灰性土壤普遍存在铁有效性低导致的植物缺铁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筛选高效溶铁细菌并探讨其与菌根真菌(AMF)协同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改善植物铁营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灰性土壤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 石灰性土壤普遍存在铁有效性低导致的植物缺铁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筛选高效溶铁细菌并探讨其与菌根真菌(AMF)协同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改善植物铁营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灰性土壤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接种Advenella kashmirensis(B1)、Arthrobacter cupressi(B2)、Klebsiellavariicola(B3)、Variovorax guangxiensis(B4)和Enterobacter ludwigii(B5)5株细菌,以不接菌处理为对照(CK),筛选出高效溶铁菌株B1、B2和B3。将其与纯培养得到的AM真菌孢子(Rhizoshagu irregularis,Ri)组合,设置单独接种AM真菌(Ri)、单菌与Ri(B1+Ri、B2+Ri和B3+Ri)、菌群与Ri(B1+B2+B3+Ri)共接种处理,进一步探究单菌及菌群与AMF协同促进石灰性土壤难溶性铁的活化和促进植物铁吸收的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接种B1、B2和B3能够显著促进番茄生长,根系和地上部全铁积累量分别提高6.48倍和2.61倍(B1)、4.11倍和2.03倍(B2)、4.37倍和2.25倍(B3);新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74.21%、1.33倍和1.75倍。(2)与单接AMF相比,不同共接种组合显著增加番茄生物量,各部位平均全铁积累量显著提高58.32%~119.43%,其中B3+Ri处理、B1+B2+B3+Ri处理下番茄根系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41.47%和44.30%、新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12.61%和12.77%。不同共接种组合处理显著提高AM真菌的菌根侵染率,较单接AM真菌处理提高13.35%~30.99%;根系铁还原酶活性增加9.86%~22.07%,根系LeFIT1、LeFRO2和LeMYB7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与单接AM真菌相比,B3+Ri和B1+B2+B3+Ri处理下根际土壤pH分别降低0.21和0.09,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提高15.78%和55.23%。综上,AM真菌与3株高效溶铁细菌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并改善植物铁营养,不同类型溶铁细菌与AMF的协同作用机制不同,为解决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低的问题提供了微生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细菌 土壤有效 土壤PH 活性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及其对铁建造沉积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晓华 潘永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9-1310,共12页
铁还原细菌是微生物诱导矿化的典范之一,它可以利用有机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三价铁,并在细胞外矿化形成多种含铁矿物,比如磁铁矿、菱铁矿、蓝铁矿和绿锈等矿物,从而广泛参与自然界中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主要介绍铁... 铁还原细菌是微生物诱导矿化的典范之一,它可以利用有机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三价铁,并在细胞外矿化形成多种含铁矿物,比如磁铁矿、菱铁矿、蓝铁矿和绿锈等矿物,从而广泛参与自然界中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主要介绍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的矿物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此外,通过实验室内建立严格厌氧的环境体系,以与微量元素共沉淀的水合氧化铁为底物,本研究分别利用Feap2+和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4合成非生物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磁铁矿,结果发现微量元素的存在会改变磁铁矿的形貌和粒径。结合前人提出的微生物可能参与铁建造沉积的过程,本文评估了微量元素作为识别矿物成因指标的有效性,探讨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对铁建造沉积的潜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细菌 建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铁氧化细菌生物矿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5
作者 周祎 王军 +7 位作者 刘洋 杨宝军 邬柏强 李辉莹 刘红昌 于世超 刘仕统 廖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重点介绍嗜酸铁氧化细菌的胞内胞外矿化研究进展,概述嗜酸铁氧化细菌胞内矿化产物性质和影响矿化产物合成的因素,整理现阶段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机制;对嗜酸铁氧化细菌胞外矿化产物的合成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汇总;最后总结嗜酸铁氧化细菌... 重点介绍嗜酸铁氧化细菌的胞内胞外矿化研究进展,概述嗜酸铁氧化细菌胞内矿化产物性质和影响矿化产物合成的因素,整理现阶段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机制;对嗜酸铁氧化细菌胞外矿化产物的合成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汇总;最后总结嗜酸铁氧化细菌矿化产物的应用前景,并指出当下磁性纳米颗粒研究的不足。针对研究现状提出未来依赖分子生物学解析胞内矿化机制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的新思路,该研究有望为进一步研究嗜酸铁氧化细菌胞内胞外矿化及其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细菌 胞内矿化 胞外矿化 黄钾 施氏矿物 磁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铁细菌生物污垢特性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志明 贾玉婷 +3 位作者 王丙林 张一龙 刘坐东 王景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78-3183,共6页
为探讨铁细菌在板式换热器里的污垢规律,对不同流速、温度及浓度下铁细菌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污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铁细菌的污垢热阻渐近值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细菌的结垢诱导期明显缩短,结垢速率加快... 为探讨铁细菌在板式换热器里的污垢规律,对不同流速、温度及浓度下铁细菌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污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铁细菌的污垢热阻渐近值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细菌的结垢诱导期明显缩短,结垢速率加快,污垢热阻的渐近值呈减小的趋势;而随着浓度的增加,污垢热阻值呈现明显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传热 细菌 生物膜 沉积物 污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混合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1
7
作者 段冶 李松梅 +1 位作者 杜娟 刘建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03-3211,共9页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两种菌混合作用下Q235钢腐蚀受到了抑制.混菌体系中金属电极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交流阻抗...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两种菌混合作用下Q235钢腐蚀受到了抑制.混菌体系中金属电极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交流阻抗值随时间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体系中Q235钢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腐蚀产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假单胞菌 细菌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细菌对J55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蓉 张秋利 +2 位作者 秦芳玲 王倩 黄鹏飞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陕北某油田的钻井废液中富集铁细菌,用Stoke培养基和CGY培养基对其进行筛选、分离与纯化,得到1株铁细菌纯菌株。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铁细菌对J55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筛选的铁细菌具有典型的普鲁士蓝阳... 陕北某油田的钻井废液中富集铁细菌,用Stoke培养基和CGY培养基对其进行筛选、分离与纯化,得到1株铁细菌纯菌株。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铁细菌对J55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筛选的铁细菌具有典型的普鲁士蓝阳性反应。失重分析表明铁细菌对J55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大,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交流阻抗先增大后减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电极表面形成了致密的腐蚀产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分离 腐蚀失重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对铁矿物的调控形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徐轶群 顾园园 +1 位作者 姚婷 熊慧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2-788,共7页
环境介质溶液中铁的水解作用和稳定化作用主要受铁细菌及其代谢有机物质的影响。铁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利用低价铁源为自身生长所需能量。铁细菌胞外有机物的主要组分如多糖和蛋白质等可与铁结合,并通过氧化或沉淀作用使铁稳定... 环境介质溶液中铁的水解作用和稳定化作用主要受铁细菌及其代谢有机物质的影响。铁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利用低价铁源为自身生长所需能量。铁细菌胞外有机物的主要组分如多糖和蛋白质等可与铁结合,并通过氧化或沉淀作用使铁稳定、沉积而形成铁矿物;此外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可催化铁的氧化或促进铁的聚集。这些生物成因铁矿物因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等化学活性,及有效固定环境中的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和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环境属性,在环境生物矿物材料和环境治理研究领域被日益重视。故本文基于铁细菌及其胞外多聚物对铁矿物矿化形成的重要调控作用,介绍了环境中存在的铁细菌及其生物矿化特征,重点阐述了铁细菌胞外多聚物(组分、结构及特性)及其在铁矿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对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及生物成因铁矿物的环境意义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胞外多聚物 生物矿化 的(氢)氧化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水中铁细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卿 李云 +2 位作者 李亚男 田一梅 彭森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铁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其对碳钢腐蚀的影响为研究目标,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铁细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碳钢挂片腐蚀的表面形貌特征,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中铁细菌生长所需... 以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铁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其对碳钢腐蚀的影响为研究目标,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铁细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碳钢挂片腐蚀的表面形貌特征,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中铁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柠檬酸铁铵和NaNO3;铁细菌生长过程中开路电位和极化电阻先正移再负移最后保持不变;由于生物膜分布不均匀,挂片表面会产生球状和层状两种元素组分存在明显差异的腐蚀结构;铁细菌的参与可明显影响碳钢挂片的元素成分含量,使金属的腐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循环冷却水 细菌 碳钢 腐蚀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嗜铁细菌C19的筛选、分子鉴定及其对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超 余贤美 +3 位作者 王春妮 李书莹 贺春萍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采用CAS(Chrome Azurol S)检测平板法,从海南岛橡胶树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3个产嗜铁素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其中嗜铁能力较强的菌株C19对12个常见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 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采用CAS(Chrome Azurol S)检测平板法,从海南岛橡胶树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3个产嗜铁素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其中嗜铁能力较强的菌株C19对12个常见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Fusarium solani等9个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扩增菌株C19的16S rDNA序列,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片段长度为1 525 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该细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CAS检测平板法 16S RDNA 分子鉴定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湿地天然水中的铁细菌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子青 王海晶 +4 位作者 王丰 朴真三 李春玉 李玉山 文亮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4,共4页
从吉林省西部天然水中分离出Fb1和Fb2 两种铁细菌 .Fb1细胞为椭圆形 ,细胞成对排列 ,有单生、双生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0 .7~ 1 .0 μm ;Fb2 为杆状 ,呈多个细胞相互连结 ,无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 0 .4~ 0 .7) μm× ( 1 .... 从吉林省西部天然水中分离出Fb1和Fb2 两种铁细菌 .Fb1细胞为椭圆形 ,细胞成对排列 ,有单生、双生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0 .7~ 1 .0 μm ;Fb2 为杆状 ,呈多个细胞相互连结 ,无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 0 .4~ 0 .7) μm× ( 1 .5~ 2 .1 ) μm .两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 ,且都具有荚膜 ,菌浓度约为 1 0 6个 mL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 2 0h可达到稳定期 ,2 4h后进入衰退期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菌的基本生理生化性质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天然水 细菌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固锰能力 生理生化特性 生长曲线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环境下水质参数变化对板式换热器铁细菌微生物污垢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坐东 陈洋 +2 位作者 王景涛 徐志明 张一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44-3349,共6页
换热设备微生物污垢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污垢数据和规律的获取难度较大。本文采用搭建的板式换热器循环冷却水实验系统,获得了加入Ca2+后板式换热器冷却水铁细菌微生物污垢热阻数据,研究了加入Ca2+后不同运行工况下冷却水水质参数(O... 换热设备微生物污垢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污垢数据和规律的获取难度较大。本文采用搭建的板式换热器循环冷却水实验系统,获得了加入Ca2+后板式换热器冷却水铁细菌微生物污垢热阻数据,研究了加入Ca2+后不同运行工况下冷却水水质参数(OD、p H、电导率)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水质参数变化对微生物污垢生长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a2+后微生物污垢热阻渐变化明显。随着低温循环冷水进口温度增加,含有Ca2+和铁细菌的循环冷却水OD逐渐降低,p H则逐渐升高,电导率减小,微生物污垢热阻逐渐降低;随着流体速度的增加,循环冷却水OD则升高,p H降低,电导率增大,但流速的增大同样加剧了冷却水对通道壁面的剥蚀作用,导致微生物污垢热阻随流速增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水质参数 钙离子 细菌 污垢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细菌对地下水源热泵回灌堵塞的生物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俊 王天慧 +1 位作者 杜晓宇 赵磊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0-367,共8页
目的探究在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铁细菌的存在对铁锰引起的生物化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发现铁细菌与不同质量浓度的铁锰离子的反应情况,提供解决生化复合堵塞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有无铁细菌的含相同质量浓度铁锰回灌水试样进行试验对比,... 目的探究在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铁细菌的存在对铁锰引起的生物化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发现铁细菌与不同质量浓度的铁锰离子的反应情况,提供解决生化复合堵塞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有无铁细菌的含相同质量浓度铁锰回灌水试样进行试验对比,分析铁细菌存在对生化复合堵塞是否有加剧效果,另进一步设置不同质量浓度的铁锰回灌水进行对比试验,观察铁细菌对铁锰离子各自的氧化程度.结果铁细菌的存在明显加剧了纯化学堵塞,随着二价铁离子质量浓度增加,氧化现象更为剧烈,堵塞时间明显提前,而锰离子质量浓度并未过多影响整个生化复合堵塞.结论在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降低回灌水中铁离子的质量浓度,可以有效防治地下水中铁锰离子质量浓度较高的地区水源热泵回灌堵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生物化学行为 水源热泵 回灌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细菌在北极特定海区沉积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爱国 陈皓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用平板法对取自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184个样品进行铁细菌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培养时铁细菌的检出率为10.33%,含量范围均为未检出~8.40×10^6个/g(湿样,下同),平均含量为7.76×10^... 用平板法对取自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184个样品进行铁细菌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培养时铁细菌的检出率为10.33%,含量范围均为未检出~8.40×10^6个/g(湿样,下同),平均含量为7.76×10^4个/g。25℃培养时铁细菌的检出率为40.22%,含量范围均为未检出~1.00×10^8个/g,平均含量为1.40×10^6个/g。研究区沉积物中铁细菌含量高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铁细菌含量;与前人在淡水沉积物中所作的调查相比,研究区的铁细菌含量落在前人调查结果范围内.但比细菌簇中铁细菌含量要低,这表明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的微生境较适合铁细菌的繁衍。对铁细菌在不同水深、经纬度以及沉积物深度中的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铁细菌检出率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增大,含量变化呈现出浅层少、下层多之势。铁细菌的纬度分布范围较大,并显出有扩大的趋势。铁细菌含量与检出率随水深加大也呈跳跃式变化,水较深时铁细菌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数量,但离陆距离的增加又会在物质供应上对其生长产生制约。培养温度对铁细菌分布有一定影响,温度提高不仅提高了铁细菌检出率,也增加了铁细菌的含量。这也许与部分铁细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较高有关,温度升高有利于某些铁细菌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北极 加拿大海盆 楚科奇海 沉积物岩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一株铁还原细菌分离及Fe(Ⅲ)还原性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洪艳 王红玉 +1 位作者 谢丽霞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渤海(塘沽海域)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采用三层平板方法,从混合菌群中纯化出一株异化铁还原细菌KB5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命名为Klebsiella sp.KB52(Gene Bank号KM233642)。在葡萄糖为电子供体... 以渤海(塘沽海域)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采用三层平板方法,从混合菌群中纯化出一株异化铁还原细菌KB5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命名为Klebsiella sp.KB52(Gene Bank号KM233642)。在葡萄糖为电子供体,Fe(OH)_3为电子受体条件下厌氧培养菌株KB52,其细胞生长和Fe(Ⅲ)还原具有明显耦合关系。碳源分别设置为葡萄糖、乳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甲酸钠和丙酸钠,在海水培养条件下菌株KB52以丙酮酸钠为碳源时,菌株培养液累积Fe(Ⅱ)浓度最高,为4.41 mmol/L±0.59 mmol/L。菌株KB52在设定NaCl浓度范围内,都能够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NaCl质量浓度为4 g/L时,菌株KB52还原Fe(Ⅲ)效率最高,Fe(Ⅱ)达到4.95 mmol/L±0.72 mmol/L。铁还原细菌KB52在淡水和海水条件下能够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可用于近海沉积物中微生物介导异化Fe(Ⅲ)还原过程,进一步应用于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还原细菌 KLEBSIELLA sp.KB52 Fe(Ⅲ)还原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对回灌堵塞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俊 宋佳蓉 +3 位作者 王昭怡 杜晓宇 皮尧 穆怡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铁锰含量较高地区,分析不同渗流时期由硫酸盐还原菌(SRB)及铁细菌(FB)导致的回灌堵塞成因。采用室内砂柱模拟间歇性回灌堵塞过程,通过测定水通量、砂柱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细菌含量及产生的气体体积变化,分析微生物回灌堵塞... 针对铁锰含量较高地区,分析不同渗流时期由硫酸盐还原菌(SRB)及铁细菌(FB)导致的回灌堵塞成因。采用室内砂柱模拟间歇性回灌堵塞过程,通过测定水通量、砂柱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细菌含量及产生的气体体积变化,分析微生物回灌堵塞的特征,并在试验结束后通过XRD衍射判断生成物质。试验结果表明,回灌过程中渗流初期介质渗透性能的降低是由菌体本身引起的,渗流中后期介质渗透性能的降低是由菌体本身、EPS和生化作用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及硫化亚铁等不溶性固体共同作用导致。发现有产气菌(即SRB)参与的回灌过程易发生气阻且气阻作用一直存在,从而导致回灌难以进行,且该现象在微生长期格外突出。在生物堵塞中,由细菌导致的化学衍生物也是导致含水介质的渗透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为微生物堵塞的研究机理提供进一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灌堵塞 硫酸盐还原菌 细菌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油田污水中细菌和油 被引量:1
18
作者 阚连宝 王宝辉 马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162,166,共3页
高铁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药剂。针对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油田污水中腐生菌(TGB)、铁细菌(FB)和油,结果表明,30 mg/L Fe(VI)投加量即可达到显著杀菌效果,而用1.01×10-3mol/L的Fe(VI)就可以快速地氧化... 高铁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药剂。针对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油田污水中腐生菌(TGB)、铁细菌(FB)和油,结果表明,30 mg/L Fe(VI)投加量即可达到显著杀菌效果,而用1.01×10-3mol/L的Fe(VI)就可以快速地氧化去除含油污水中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盐 氧化絮凝 腐生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铁细菌地衣芽孢杆菌CAS20对柿树的防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5 位作者 张坤鹏 翟浩 王洁 马亚男 安淼 艾呈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研究嗜铁细菌地衣芽孢杆菌CAS20对柿树的防病促生作用。经浸种和灌根处理,CAS20可使柿树幼苗分别增高76.72%和50.00%;在对峙平板中产生的抑菌带宽为0.57cm;对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 通过盆栽试验和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研究嗜铁细菌地衣芽孢杆菌CAS20对柿树的防病促生作用。经浸种和灌根处理,CAS20可使柿树幼苗分别增高76.72%和50.00%;在对峙平板中产生的抑菌带宽为0.57cm;对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2.94%和83.91%。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结果显示,先接种CAS20菌悬液再接种菌饼和先接种菌饼再接种CAS20菌悬液,对柿树炭疽病的离体防效分别为77.01%和69.35%,说明CAS20可能通过产生诱导系统抗性提高对柿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CAS20在防病促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地衣芽孢杆菌 促生作用 柿树炭疽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氧化鞘细菌的生境条件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惠珍 许旭萍 +1 位作者 林跃鑫 谢华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1-315,共5页
从水库采集不同季节和不同水层的水样及水下输水管道堵塞物进行分析和分离,结果表明,铁-锰氧化鞘细菌分布在水库不同水层的低浓度有机营养的水流和水下输水管道的堵塞物中.该菌在水库中较适的生境条件在夏秋两季,温度为21—25... 从水库采集不同季节和不同水层的水样及水下输水管道堵塞物进行分析和分离,结果表明,铁-锰氧化鞘细菌分布在水库不同水层的低浓度有机营养的水流和水下输水管道的堵塞物中.该菌在水库中较适的生境条件在夏秋两季,温度为21—25℃、pH6.16—6.87,总铁含量>0.43mg/L和微氧环境的中下层及底层。该菌的分离采用富集培养和限制营养浓度的选择培养基.富集鞘细菌以尿素-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和Stokes培养基为较有效培养基,富集和分离铁-锰氧化鞘细菌以Winogradsky铁细菌培养基和Muder锰培养基为有效培养基,添加0.5u/mL青霉素钠可提高铁-锰氧化鞘细菌的出菌率,可选择CGY培养基进一步纯化。分离到2株:FC771-1和FC9771-2,经形态和培养特征的初步鉴定,FC9771—1属球衣菌属(Sphaerotilus),FCP771-2属于纤发菌属(Leptoth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锰氧化鞘细菌 生境条件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