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段冷却工艺对微合金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丹 刘雅政 +1 位作者 周乐育 张大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3,共4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微合金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根据试验钢相变规律,研究了单道次变形后分(两)段水冷工艺的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微合金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根据试验钢相变规律,研究了单道次变形后分(两)段水冷工艺的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630~700℃),试验钢铁素体尺寸略微增大,强度和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保温温度为680℃时性能最佳;68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5~10 s),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均为等轴状,其强度和伸长率呈下降趋势,在保温时间为5 s时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 分段冷却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钛微合金化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管线钢再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峰亮 贾书君 +1 位作者 张洪博 汪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以及硬度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管线钢在1 050~1 220℃再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以及铌的固溶行为对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以及硬度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管线钢在1 050~1 220℃再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以及铌的固溶行为对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试验钢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随再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加铌含量能有效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但当铌的质量分数增至0.080%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和分布不均匀;再加热过程中钛在奥氏体中主要以沉淀相存在,铌在奥氏体中的固溶量随温度升高呈"S"形增加,未固溶铌含量是影响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关键因素;试验钢中碳和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65%和0.01%时,控制未固溶铌的质量分数高于0.005%即可将奥氏体晶粒尺寸有效控制在100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管线 奥氏体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扩孔型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谷海容 张建 +2 位作者 杨兴亮 刘永刚 潘红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19-423,共5页
对540MPa级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85%左右的铁素体加上15%左右的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小,基体中有较高的位错密度和大量细小弥散的析出物;贝氏体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均匀,以板条状... 对540MPa级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85%左右的铁素体加上15%左右的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小,基体中有较高的位错密度和大量细小弥散的析出物;贝氏体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均匀,以板条状为主,板条间分布有较多碳化物颗粒。通过合适的成分设计和控轧控冷手段获得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形态,可较好地保证材料所需的强度-拉伸凸缘性能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 组织 强度 拉伸凸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佳 郭子峰 +3 位作者 李秋寒 张衍 李玉鹏 周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6-212,共7页
利用Gleeble-2000D热模拟机、550 mm轧机、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首先,在水冷-空冷-水冷模式下研究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降低,基体组织带状加剧,... 利用Gleeble-2000D热模拟机、550 mm轧机、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首先,在水冷-空冷-水冷模式下研究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降低,基体组织带状加剧,且铁素体形态由多边形转变为沿轧制方向变形的椭圆形;当终轧温度低于800℃时,铁素体比例明显增加,贝氏体比例下降,抗拉强度下降。其次,在850℃的终轧温度下研究了冷却工艺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后冷却方式为水冷时,基体组织以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为主,伸长率较低;终轧后采用水冷-空冷-水冷方式冷却时,基体组织以块状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伸长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 终轧温度 冷却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双相钢中的铁素体控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丹 梁国俐 叶校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2-65,71,共5页
根据实验钢相变规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通过调整双道次变形后两段冷却间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模拟了热轧贝氏体双相钢的铁素体转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由630℃增加到700℃,保温时间均为5 s,铁素体晶粒尺寸由... 根据实验钢相变规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通过调整双道次变形后两段冷却间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模拟了热轧贝氏体双相钢的铁素体转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由630℃增加到700℃,保温时间均为5 s,铁素体晶粒尺寸由5.58μm增加到6.64μm,体积分数由82.7%增加到83.9%,铁素体硬度由191 HV增加到230 HV;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为680℃随着铁素体转变时间由5 s增加到15 s,铁素体晶粒尺寸由5.99μm增加到6.31μm,体积分数由83.1%增加到86.4%,铁素体硬度由221 HV降低到198 HV。铁素体的晶粒尺寸和显微硬度受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较大,而铁素体体积分数受影响较小。实验钢的最优控制工艺应为铁素体转变温度为650~680℃,保温时间为5~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规律 两段冷却 贝氏体双相 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线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高惠临 张骁勇 +3 位作者 冯耀荣 霍春勇 吉玲康 李为卫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6,共5页
根据材料的显微组织将管线钢分为四种类型,即铁素体-珠光体管线钢、针状铁素体管线钢、贝氏体-马氏体管线钢和回火索氏体管线钢;并以此为线索介绍了该四类管线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性能,综述了管线钢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管线 铁素体-珠光体 针状铁素体 贝氏体-马氏体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薛小怀 周昀 +2 位作者 钱百年 李晶丽 楼松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54-1857,共4页
X80钢经焊接热模拟后粗晶区组织明显粗化,韧性显著下降.低碳时在粗晶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形成的硬而脆的Fe3C是恶化粗晶区韧性的主要原因.超低碳时在粗晶区中形成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含量比低碳时少,M-A组元中残余奥氏体所... X80钢经焊接热模拟后粗晶区组织明显粗化,韧性显著下降.低碳时在粗晶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形成的硬而脆的Fe3C是恶化粗晶区韧性的主要原因.超低碳时在粗晶区中形成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含量比低碳时少,M-A组元中残余奥氏体所占的比例大,由于马氏体中偏聚的碳含量低,因而其塑性好,同时因超低碳抑制了Fe3C碳化物的形成而改善了粗晶区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焊接热模拟 粗晶区 超低碳 贝氏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扩孔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被引量:13
8
作者 蔡明晖 丁桦 +1 位作者 李晓滨 唐正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76-1580,共5页
研究了三种硅—锰系低碳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分析了w(Si),w(Mn)对相变温度Ar3、转变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Si)由0.50%增加到1.35%时,Ar3升高15-25℃,而w(Mn)由0.97%增加到1.43%时,Ar3降低30-50℃,锰对... 研究了三种硅—锰系低碳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分析了w(Si),w(Mn)对相变温度Ar3、转变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Si)由0.50%增加到1.35%时,Ar3升高15-25℃,而w(Mn)由0.97%增加到1.43%时,Ar3降低30-50℃,锰对Ar3的影响效果强于硅;硅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析出,抑制了贝氏体相变,而锰不仅细化了相变组织,还促进了贝氏体形成;w(Si),w(Mn)分别为0.56%和1.43%的钢在850℃变形后以30℃/s冷却,获得均匀、微细化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抗拉强度可达到65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 变形奥氏体 硅含质量分数 锰质量分数 相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速对X80管线钢淬火组织和应变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端强 阎军 +1 位作者 朱国辉 蔡庆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35,43,共6页
采用微观组织观察和准静态拉伸试验分析了冷速对X80管线钢的淬火双相组织及其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X80管线钢通过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冷速的降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强度降低,均匀伸长率增加;当铁素体... 采用微观组织观察和准静态拉伸试验分析了冷速对X80管线钢的淬火双相组织及其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X80管线钢通过淬火热处理获得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冷速的降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强度降低,均匀伸长率增加;当铁素体体积分数不小于5.27%时,应变硬化指数与材料的均匀伸长率正相关,与屈强比负相关;当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22.80%时,加工硬化率经历先快、后慢的两个下降阶段,后一阶段推迟了颈缩变形;淬火组织中的贝氏体随着冷速的降低,形貌由板条状转变为粒状,并生成了MA组元,通过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机制的转换保证加工硬化性能,提高了均匀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 淬火热处理 铁素体 贝氏体 双相组织 应变硬化特性 均匀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合金化低碳钢多道次变形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为为 姜丰 +1 位作者 孙祖庆 张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铝硅合金化低碳钢多道次变形及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演变。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道次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可以得到细晶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此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具有低的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屈强比以及连续... 利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铝硅合金化低碳钢多道次变形及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演变。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道次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可以得到细晶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此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具有低的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屈强比以及连续屈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 贝氏体 双相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