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的路”通向何方——刘晓庆电影现象的再思考
1
作者
程国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9-19,共1页
“刘晓庆演咂了。”看过《红楼梦》,让人摇头叹息。曾经走过一段又一段成功的“我的路”的刘晓庆怎么会如此令人失望? 从《无情的情人》、《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到《大清炮队》,我们已经看到刘晓庆一步一个脚印地“误入歧途”。...
“刘晓庆演咂了。”看过《红楼梦》,让人摇头叹息。曾经走过一段又一段成功的“我的路”的刘晓庆怎么会如此令人失望? 从《无情的情人》、《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到《大清炮队》,我们已经看到刘晓庆一步一个脚印地“误入歧途”。也许她还没有从申请饰演慈禧太后专利的美梦中清醒过来,她把慈禧太后阴险、狡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炮队
刘晓庆
火烧圆明园
银幕形象
摇头叹息
艺术形象
女演员
凤姐
铁槛寺
令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失衡·失色·失望——试评电影《红楼梦》在王熙凤形象塑造上的不足
被引量:
1
2
作者
俞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9-9,共1页
宝黛钗凤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最典型、最生动的艺术形象。但看完电影《红楼梦》的前三集,我们不得不十分遗憾地说,除了林黛玉人们感觉尚好之外,其余的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尤其是王熙凤形象的塑造,真令人大失所望,分析起...
宝黛钗凤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最典型、最生动的艺术形象。但看完电影《红楼梦》的前三集,我们不得不十分遗憾地说,除了林黛玉人们感觉尚好之外,其余的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尤其是王熙凤形象的塑造,真令人大失所望,分析起来,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编导方面的不足,即编导在王熙凤的整体性格上把握不准,失去了平衡。泼辣、阴毒、专横、跋扈,这固然是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但这仅是她假恶丑的一面。热情、美丽、聪明、能干、好强,甚至不乏母爱和善心,这又是她美与善的一面,可惜的是,影片在处理凤姐的性格时失去了平衡。观众看到的是她的虚伪、做作,“一万个心眼”,看到了她命人治焦大、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在协理宁国府时,虽也表现了她的才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设相思局
形象塑造
铁槛寺
林黛玉
凤姐
焦大
性格特征
艺术形象
秦可卿
贾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的路”通向何方——刘晓庆电影现象的再思考
1
作者
程国赋
机构
南京大学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9-19,共1页
文摘
“刘晓庆演咂了。”看过《红楼梦》,让人摇头叹息。曾经走过一段又一段成功的“我的路”的刘晓庆怎么会如此令人失望? 从《无情的情人》、《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到《大清炮队》,我们已经看到刘晓庆一步一个脚印地“误入歧途”。也许她还没有从申请饰演慈禧太后专利的美梦中清醒过来,她把慈禧太后阴险、狡诈、
关键词
大清炮队
刘晓庆
火烧圆明园
银幕形象
摇头叹息
艺术形象
女演员
凤姐
铁槛寺
令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衡·失色·失望——试评电影《红楼梦》在王熙凤形象塑造上的不足
被引量:
1
2
作者
俞放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9-9,共1页
文摘
宝黛钗凤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最典型、最生动的艺术形象。但看完电影《红楼梦》的前三集,我们不得不十分遗憾地说,除了林黛玉人们感觉尚好之外,其余的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尤其是王熙凤形象的塑造,真令人大失所望,分析起来,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编导方面的不足,即编导在王熙凤的整体性格上把握不准,失去了平衡。泼辣、阴毒、专横、跋扈,这固然是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但这仅是她假恶丑的一面。热情、美丽、聪明、能干、好强,甚至不乏母爱和善心,这又是她美与善的一面,可惜的是,影片在处理凤姐的性格时失去了平衡。观众看到的是她的虚伪、做作,“一万个心眼”,看到了她命人治焦大、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在协理宁国府时,虽也表现了她的才干。
关键词
毒设相思局
形象塑造
铁槛寺
林黛玉
凤姐
焦大
性格特征
艺术形象
秦可卿
贾母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的路”通向何方——刘晓庆电影现象的再思考
程国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失衡·失色·失望——试评电影《红楼梦》在王熙凤形象塑造上的不足
俞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